1.內政部統計處(107/10)。107年第41週通報-老人概況,未出版。
2.內政部統計處(2018),107年第15週內政統計通報,未出版。
3.及時雨(2016年9月)。【〈老一輩的「養兒防老」要不得:你會毀了他們!〉】。取自雲論
4.方明川(1995)。個人年金保險新論。台北市:年金保險叢書。
5.王文楷(2019)。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評價與提前解約之分析。住宅學報,28(2),63-80。
6.王健安、張金鶚(2016)。現行所謂「公益版」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之設計提供多少的「社會福利」效果。住宅學報,25(1),37-75。
7.王健安、彭金隆(2018)。影響台灣保險業不動產投資行為因素的分析。住宅學報。27(2),39-59。
8.王綉蘭 (2012)。台灣地區推行以房養老方案評估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9.王澤雯 (2020)。年金改革影響公教人員申辦逆向抵押貸款之研究—以雙北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10.石泱(2017)。福利服務使用對高齡者健康狀況與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家庭教育雙月刊,65,6-30。
11.伊慶春、陳玉華(1998)。奉養父母方式與未來奉養態度之關聯。人口學刊 ,19,1-32。
12.合作金庫(2018)。以房養老【幸福滿袋貸款】。取自https://www.tcb-bank.com.tw/
13.行政院主計總處(108/06)。受僱員工薪資調查,未出版。
14.行政院主計總處(2019)。108年2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結果,未出版。
15.行政院主計總處(2019年2月)。國民所得摘要主要指標-平均每人所得與消費,未出版。
16.吳老德(2000)。正義理論與福利國家。台北:五南。
17.吳明哲(2018)。以房養老市場投資需求因素之研究-新均衡理論與模糊分析階層程序法之應用。住宅學報,27(1),47-77。
18.吳明隆(2008)。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四版)。台北市:五南。
19.吳彥葶(2017)。以房真的能養老嗎?-從高齡少子化社會趨勢談起。新北市政府106年度自行研究報告。
20.吳培瑋(2013)。逆向抵押貸款考慮通貨膨脹與長壽風險(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台北市。21.吳淑瓊、莊坤洋(2001)。在地老化:台灣二十一世紀長期照護的政策方向。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0(3),192-201。
22.宋畹玖(2011)。高齡化社會下台中市民對「商業性長期看護保險」購買動機、認知與消費者行為實證分析之探討。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4(1), 123-171。
23.李永琮、宮可倫、劉蟬仲(2016)。我國退休制度之所得替代率與價值分析。風險管理學報,18(1),5-40。
24.李美杏、陳威廷、彭建文(2014)。亞洲城市房價基值與泡沫。都市與計劃,41(2),169-198。
25.李健(2015年7月17日)。以房養老國外怎麼操作。取自http://news.wenweipo.com/2015/07/17/IN1507170048.htm
26.李瑞金(1996)。「高齡者社會參與需求—以臺北市為例」,社會建設季刊,74,149-161。
27.沈盛達(2015)。The Factors to Influence Patients'' Intention to Adopt Medical Service in Green Hospitals: An Example of Green Hospitals in North Taiwan。設計學研究,18(1),73-97。
28.林左裕、黃泓智、楊博翔(2011)。The Valuation and Demand Analysis of the Reverse Mortgage。評價學報,5,1-34。
29.林左裕、楊博翔(2011)。逆向房屋抵押貸款在台灣推行之需求分析。住宅學報,(20)1,109-125。
30.林隆儀、商懿勻(2015)。老年經濟安全保障、理財知識與逆向抵押貸款意願之研究。輔仁管理評論,22(2),65-94。
31.武季亞(2017)。中國以房養老研究熱點及領域探新。社區發展季刊,158,241-254。
32.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33.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19/03)。銀行辦理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統計資料,未出版。
34.洪雪珍(2018)。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台北市:有方文化。
35.胡勝正(2015)。從房價所得比看臺灣的社會不公。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5(2),23-43。
36.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108年國家發展計畫,已出版。
37.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2065年),已出版。
38.張淇(2006)。我國老齡化社會的人口安全問題。科技進步與對策,23(4),57。
39.張火燦(1996)。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志揚。
40.張博欽(2015)。人口結構變遷對金融融資之影響-以「以房養老」為例。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38(1),26-31。
41.張雅萍(2016)。高齡化社會的金融創新:逆向抵押貸款商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42.章英華(1994)。變遷社會中的家戶組成與奉養態度--台灣的例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刊,23,1-34。
43.許皆清(2000)。老人生活需求之研究─以台南市松柏育樂中心松柏學苑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44.陳小紅、陳慶財、江綺雯、林雅鋒。(2018)『以房養老』政策之研析。監察院106年度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
45.陳泓予、林益倍(2017)。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之法律實務初探。財金論文叢刊,(26),34-42。
46.陳美雲(2011)。台灣以房養老制度之可行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47.陳勤明、洪志興、李宜熹(2017)。我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評價。住宅學報,26(1),85-100。
48.黄泓智、吳文傑、林左裕、鄭雅丰(2008)。The Application of Reverse Mortgages in Aging Society。風險管理學報,10(3),293-314。
49.勞動部(2018)。107年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未出版。
50.曾明宗、林左裕(2017)。影響金融業辦理逆向抵押貸款因素之研究。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6(2),2-26。
51.游欣霓、鍾俊文(2007)。退休養老新金融商品-各國逆向抵押貸款簡介。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64,43-50。
52.程建輝、謝秉銓(2012)。以房養老促進高齡者照顧品質之案例探討-以台灣民間非營利組織「附負擔損贈」為例。物業管理學報,3(2),71-80。
53.葉盈君(2012)。淺談計畫行為理論。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取自https://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51&content_no=1421
54.詹宜璋(1998)。書評:The Standard of Living。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1),195-201。
55.靳燕玲(2016)。友善高齡化社會生活環境之公共服務發展策略。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4(1),63-78。
56.銓敘部(2017)。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已出版。
57.劉正、齊力(2019)。台灣高齡者的居住安排與機構照顧的需求趨勢。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7(1),70-81。
58.劉正、齊力(2019)。台灣高齡者的居住安排與機構照顧的需求趨勢。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7(1),70-81。
59.劉莉莉,廖崇凱(2014)。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可行性分析。蘭陽學報。13,55-66。
60.歐陽正 (2016) 。從老人福利法的修正看「以房養老」制度的推動-兼論高齡者活躍老化經濟條件的奠定,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3,183-194。
61.潘秀菊(2009)。逆向抵押(逆向抵押)制度-以房養老之可行性探討。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研究計畫,6-10。
62.衛生福利部(2019)。調查報告-106年老人狀況調查,未出版。
63.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2018)。107年度低收入戶類別條件一覽表。
64.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9)。列冊需關懷獨居老人人數及服務概況,未出版。
65.鄭麗玉(2006)。認知心理學: 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66.盧柏亮 (2018)。臺灣以房養老方案執行之經驗:"公益型"與"商業型"模式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67.繆震宇(2007)。勞退新制的最適資產配置、所得替代率與保證成本。臺大管理論叢,17(2),69-90。
68.鍾俊文(2007)。人口轉變對總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影響。中央銀行季刊,29(1),61-66。
69.聶建中(2010)。逆向抵押貸款對國內房屋市場發展之影響與政策動向。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取自https://reurl.cc/AqQy4e
英文部分
Stucki,B.R.(2006).Using reverse mortgages to manage the financial risk of long-term care.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10(4),90-102.
Rasmussen, D. W., Megbolugbe, I. F., & Morgan, B. A. (1997). The reverse mortgage as an asset management tool.Housing Policy Debate, 8(1), 173-194.
Barron, C. R., Foxall, M. J., Von Dollen, K.,Jones, P. A.,& Shull, K. A. (1994). Marital status, social support, and loneliness in visually impaired elderly people.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2), 272-280.
Mason, A. (1997). Will Population Change Sustain the ''Asian Economic Miracle''? Asia Pacific Issues,1.
Ong, R. (2008). Unlocking housing equity through reverse mortgages: The case of elderly homeowners in Australia.European Journal of Housing Policy, 8(1), 61-79.
Stucki, B. R. (2006). Using reverse mortgages to manage the financial risk of long-term care.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 10(4), 9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