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6 06: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桂芬
研究生(外文):CHEN,KUEI-FEN
論文名稱:張嘉驊《月光三部曲》之歷史意識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A Probe into the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ofZhang Jiahua's "The Moonlight Trilogy"
指導教授:陳昭吟陳昭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CHAO-YIN
口試委員:張清榮楊裕貿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CHING-JUNGYANG, YU-MAO
口試日期:2022-01-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國語文學系中國文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3
中文關鍵詞:張嘉驊月光三部曲少年小說歷史意識
外文關鍵詞:Zhang JiahuaThe Moonlight TrilogyYoung Adult Fiction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2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臺灣兒童文學中的歷史奇幻小說,少以針對臺灣殖民歷史進行大篇幅描述的作品,提及二二八事件的創作更是稀少,張嘉驊的《月光三部曲》分別以西班牙殖民時期、清領時期、日據時代及國民政府時期的臺灣作為主角穿越的時空背景,使讀者能透過小說看見過去的歷史傷痕如何影響著現在。
本論文以《月光三部曲》系列書籍作為研究文本,以文本分析法、文獻探討法為研究方法,並以後殖民主義與新歷史主義作為探究文本的角度。探究張嘉驊於小說中使用的敘事技巧,包含情節的鋪陳、奇幻元素的設定及人物表現,探討小說中出現的歷史幽魂及女性形象象徵所隱含的歷史意識,並深究張嘉驊欲在小說中傳遞的主題。
張嘉驊所安排的歷史幽魂象徵著各時期的歷史傷痕,因主角的傾聽、理解得以安息,正如需要接納傷痕的存在,才有機會讓傷口癒合。張嘉驊讓人認識殖民主義下的臺灣後,也在其中傳達了內心的盼望:將歷史的負債化為資產,追尋和解共生的可能。

The historical fantasy novels in Taiwanese children's literature are rarely those that describe Taiwan's colonial history at length, and the creations that mention the February 28 incident are even rarer. Zhang Jiahua's "Moonlight Trilogy" is based on the space-time background that the protagonist travels through Taiwan during the different times allows readers to see how the historical scars of the past affect the present through the novel.
This dissertation takes the "Moonlight Trilogy" series of books as the research text, uses the tex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document discussion method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akes postcolonialism and new historicism as the angle of exploration of the text. Explore the narrative techniques used by Zhang Jiahua in his novels, including the layout of plots, the setting of fantasy elem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haracters, discuss the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implied by the historical ghosts and female image symbols that appear in the novels, and deeply explore what Zhang Jiahua wants to convey in the novels. theme.
The historical ghost arranged by Zhang Jiahua symbolizes the historical scars of various periods. The protagonist can rest in peace due to the listen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tagonist. Just as the existence of scars needs to be accepted, there is a chance to heal the wounds. After Zhang Jiahua made people aware of Taiwan under colonialism, he also conveyed his inner hope: to turn historical liabilities into assets, and to pursue the possibility of reconciliation and symbiosi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次 iv
表次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範圍 5
第三節 文獻探討 5
一、 與《月光三部曲》相關之研究 6
二、 歷史奇幻小說相關研究 8
三、 與後殖民理論相關研究 9
四、 與新歷史主義相關研究 1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名詞釋義 19
一、 研究方法 19
二、 名詞釋義 20
第貳章 《月光三部曲》 25
第一節 張嘉驊及其作品 25
一、 作家生平 25
二、 創作歷程 27
三、 《月光三部曲》創作理念 27
第二節 《月光三部曲》情節概述 31
一、《淡水女巫的魔幻地圖》 31
二、《巨靈動員令》 32
三、《回家之路1947》 32
第參章 《月光三部曲》敘事技巧 37
第一節 情節 37
一、 時空交錯的安排 38
二、 伏筆 42
第二節 人物表現 50
一、 仇恨與執著 51
二、 愛與寬恕 56
第三節 奇幻元素 62
一、 時空旅行的關鍵──鹿皮地圖 63
二、 特殊力量的言語──咒語 65
三、 穿梭於現在與過去──幽靈 67
第肆章 《月光三部曲》的象徵及其歷史意識 71
第一節 活在過去的歷史幽魂 71
一、 殖民的執著 72
二、 戰爭的殘酷 74
三、 時代的傷口 79
第二節 拯救世人的女子 83
一、 為人解憂的女巫 83
二、 孕育生命的母親 85
三、 千手千眼的觀音 88
第伍章 《月光三部曲》中的主題及其歷史意識 91
第一節 殖民主義下的臺灣 91
一、 族群的融合與對立 91
二、 皇民化時期的臺灣 95
三、 政權交替後的衝擊 102
第二節 將歷史的負債變成資產 106
一、 用「理解」的心看待歷史 107
二、 擁有共同願景 108
第陸章 結論 113
一、對歷史幽魂的理解與傾聽 113
二、對臺灣歷史的詮釋與期盼 114
三、反思與盼望 116
參考文獻 119


一、作家作品
張嘉驊,《淡水女巫的魔幻地圖》。(臺北市:四也,2012)。
張嘉驊,《巨靈動員令》。(臺北市:四也,2014)。
張嘉驊,《回家之路1947》。(臺北市:四也,2014)。
張嘉驊,《蝗蟲一族:趣味昆蟲童話》。(臺灣:聯經,2010)。
張嘉驊,《風島飛起來了》。(臺灣:小魯文化,1999)。

二、專書
E.M.Forster,蘇西亞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市:商周,2009)
Robert J. C. Young。國立編譯館譯,《後殖民主義──歷史的導引》。(臺灣:巨流圖書,2006)
王育德,《臺灣.苦悶的歷史》。(臺北市:前衛,2018)
王岳川,《後殖民主義與新歷史主義文論》。(濟南市:山東教育,1999)
矢內原忠雄。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市:海峽學術,1999年)
李壬癸,《臺灣平埔族的歷史與互動》。(臺灣:常民文化,1997)
李喬,《小說入門》。(臺北市:時報,1986)
李潼,《李潼少年小說創作坊》。(臺北市:幼獅文化,2017)
周英雄、劉紀蕙,《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市:麥田,2000)
林文寶,《少年文學天地寬:台灣少年小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九歌,2002)
林文寶、邱各容,《台灣兒童文學史》。(臺北市:萬卷樓,2018)
武光 誠,《日本神道文化圖解》。(臺北市:商周,2008)
金子展也,陳嫺若譯,《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新北:野人文化,2020)。
施正鋒主編,《歷史記憶與國家認同》。(臺灣:翰蘆,2014)
香港嶺南學院翻譯系文化/社會研究譯叢編委會,《解殖與民族主義》。(中國:牛津大學,1998)
徐錦成,《鄭清文童話現象研究──台灣文學史的思考》。(臺北市:秀威資訊,2007)
馬偕,林晚生漢譯。《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臺北市:前衛出版,2007)
張子樟,《少年小說大家讀:啟蒙與成長的探索》。(臺北市:紅螞蟻,2007)
張京媛,《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市:麥田,1995年)
張茂桂等,《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市:業強,1993)
張清榮,《少年小說研究》。(臺北市:萬卷樓,2002)
張清榮,《兒童文學創作論》。(臺北:富春文化,2001)
張進,《新歷史主義與歷史詩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盛寧,《新歷史主義》。(臺北市:揚智文化,1995)。
莊萬壽,《台灣文化論:主體性之建構》。(臺北市:玉山社,2003)
陳芳明,《我的家國閱讀》。(臺北市:麥田,2017)
陳芳明,《很慢的果子.閱讀與文學批評》。(臺北市:麥田,2015)
陳翠蓮,《自治之夢:日治時期到二二八的臺灣民主運動》。(臺北市:春山,2020)
陶東風,《後殖民主義》。(臺北市:揚智,2000)
彭懿,《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導論》。(臺灣:天衛文化,1998)
曾萍萍,《噤啞的他者:陳映真小說與後殖民論述》。(臺北市:萬卷樓,2003)
游勝冠,《殖民主義與文化抗爭──日據時期臺灣解殖文學》。(臺北市:群學,2012)
黃叔璥原著、宋澤萊白話翻譯,《番俗六考:十八世紀清帝國的臺灣原住民調查紀錄》。(臺北市:前衛,2021)
愛德華.薩伊德。王志弘、王淑燕等譯,《東方主義》。(立緒文化,1999)
廖炳惠,《關鍵詞200》。(臺北市:麥田,2012)。
趙麗,《歷史教我們的事──日本的帝國大夢》。(臺北:驛站文化,2011)
闞正宗,《臺灣日治時期佛教發展與皇民化運動》。(新北市:博揚文化,2011)
三、期刊論文
吳乃德,〈書寫民族創傷: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記憶〉,《思想》,第8期(2008):39-70。
吳佩珍,〈明治「敗者」史觀與殖民地台灣──以北白川宮征台論述為中心〉,《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二十期(2015):131-157。
李壬癸,〈巴賽語的地位〉,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2(2001):155-171。
李陽春、伍施樂,〈顛覆與消解的歷史言說──新歷史主義小說創作特徵論〉,《中國文學研究》,第二期(2007):96-100。
邱貴芬,〈「發現臺灣」:建構臺灣後殖民論述〉,《中外文學》。(1992):151-167。
邱貴芬,〈是後殖民,不是後現代──再談臺灣身分/認同政治〉,《中外文學》,第23卷,第11期(1995):141-147。
張子樟,〈從閱讀到文本研究──淺述文學理論與批評的應用〉,《兒童文學學刊》。(2004):125-148。
許嘉雯。論李喬《埋冤一九四七埋冤》敘事的社會功能。語文學報第十三期。2006年12月。165-179。
陳佳宏,〈二二八事件與國民黨政府在臺權力之鞏固〉,《師大台灣史學報》,第八期(2015):27-63。
陳俊榮,〈新歷史主義的台灣文學史觀〉,《中外文學》,32卷,8期(2004):33-53。
陳翠蓮,〈歷史正義的困境──族群議題與二二八論述〉,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6期(2008):179-222。
黃亮清,〈從2012年回顧二二八歷史詮釋轉移〉,《洄瀾春秋》,第九期(2013):37-51。
劉亮雅,1987年以來台灣後殖民小說。(臺北市:文化實踐與社會變遷,2010):15-41
蔡仲禮。〈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灰色想像:以日治中期(一九二O到一九三七) 台灣政治社會文化反對運動為中心〉,《全球政治評論》,第58期(2017):97-164。
四、學位論文
王宥荏,《張嘉驊少年小說研究──以《月光三部曲》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王淑玲,《施叔青「台灣三部曲」中的後殖民書寫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中國文學碩士論文。2012。
李惠靜,《文學、歷史與真實──以張嘉驊「月光三部曲」為例》,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洪君儀,《文學如何介入歷史教育書寫──以《可能小學》歷史系列作品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陳俐玲,《李潼少年小說「噶瑪蘭二部曲」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8。
陳冠月,《少年小說之歷史敍事研究──以《可能小學的歷史任務》和《神奇樹屋》系列為例》,臺南大學國文系碩士學位論文,2017。
陳淑卿,《當代少年小說女巫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陳意平,《「福爾摩沙冒險小說」系列書寫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碩士論文,2015。
馮正吉,《少年小說中「時空穿越」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2017。
黃聖閎,《葉石濤文學作品中的後殖民論述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褚蓓蓓,《林哲彰《福爾摩沙惡靈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
蔡佳玲,《歷史、傷痕、二二八──李喬後殖民歷史小說《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8。
謝慧如,《李潼少年小說的後殖民論述》,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國語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5。
顏若卉,《臺灣兒童歷史小說的社會記憶──以小魯出版兒童歷史小說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羅正晏,《壓迫與抵抗──鍾理和作品中的後殖民論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

五、網路資料
非讀book臺南愛讀冊,〈本土創作奇幻文學大探險攻略《淡水女巫的魔幻地圖》(上)〉。80集(2013),https://culture.tainan.gov.tw/video/Details?Parser=31,7,253,,,,795,查找日期:2021年8月20日。
非讀book臺南愛讀冊──〈本土創作奇幻文學大探險 攻略《淡水女巫的魔幻地圖》(下)〉。81集(2013),https://culture.tainan.gov.tw/video/Details?Parser=31,7,253,,,,794
,2021年8月20日。
非讀book臺南愛讀冊──〈穿越時空的魔幻文史書寫(上)〉。173集(2015),https://culture.tainan.gov.tw/video/Details?Parser=31,7,253,,,,660,查找日期:2021年8月20日。
非讀book臺南愛讀冊──〈穿越時空的魔幻文史書寫(下)〉。174集(2015),https://culture.tainan.gov.tw/video/Details?Parser=31,7,253,,,,659,查找日期:2021年8月20日。
朱啟華,歷史意識。(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2000),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14604/,查找日期:2021年11月28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