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1: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庭滋
研究生(外文):Chuang, Ting-Tzu
論文名稱:幼兒園教師使用桌上遊戲促進發展遲緩幼兒發展之調查研究—以新北市幼兒園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urvey on the Use of Board Games for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in New Taipei City Kindergartens
指導教授:陳介宇陳介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Chieh-Yu
口試委員:范丙林王沐嵐
口試委員(外文):Fan, Ping-LinWong, Mou-Lan
口試日期:2022-07-0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特殊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9
中文關鍵詞:幼兒園教師發展遲緩桌上遊戲
外文關鍵詞:preschool teachersdevelopmental delayboard gam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60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園階段之幼教教師及特教教師,使用桌上遊戲融入課程及活動以促進發展遲緩幼兒的發展之現況及看法調查。研究以網路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回收問卷共計148份,樣本概略反映新北市各行政區之幼生數。透過描述統計與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進行問卷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在幼兒園教師使用桌上遊戲促進發展遲緩幼兒發展之做法方面,最常使用的類別為「動作遊戲」及「卡牌遊戲」;較常使用之桌上遊戲名稱前三名依序為「撲克牌相關遊戲」、「嗒寶」及「髒小豬」;最常使用之目的為「增加同儕互動機會」。而教師最常使用之時段為「學習區時間」及「晨光時間」;在一週中使用的時間多為「2小時以內」或「2~5個小時」。最常使用之調整方式為「調整遊戲內容」、「提供適當難度的遊戲」、「成人示範及協助」及「同儕擔任楷模或協助」。
  而在幼兒園教師使用桌上遊戲之感受方面,多認為使用桌上遊戲「是有趣的」,最為困擾的限制為「購買桌上遊戲是昂貴的」。而在使用桌上遊戲後之成效的看法上,幼兒園教師認為透過桌上遊戲使發展遲緩幼兒進步最多的能力為「社會人際互動表現」。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期望能供教師及研究者參考。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erceptions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t kindergarten level using board games to integrate their curriculum and activities to assis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distributing questionnaires on the Internet. A total of 148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samples roughly reflected the ratio of young children in each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of New Taipei City. Questionnaire analysis underwent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one-way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spects of practice that kindergarten teachers using board games for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ategories were "action games" and "card games"; the top three most commonly used table games were "games with playing cards", "Dobble" and "Dirty Pig"; The most commonly purpose for using games was to "increase opportunities for peer interaction".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time periods were "learning zone period " and "morning period"; most popular weekly time length was "within 2 hours" or "2 to 5 hour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djustment methods were "adjusting game content", "providing games with appropriate difficulty", "adult demonstration and assistance" and "peer role model or assistance".
  The percep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regarding using board games was that most teachers thought that using board games was "fun", and the most troublesome limitation was that "purchasing prices of board games are expensive". The effect that teachers believed was that the ability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improved the most through board games was "social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results, this study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發展遲緩幼兒的定義與遊戲特質 6
第二節 桌上遊戲 25
第三節 桌上遊戲的相關研究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6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8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86
第一節 幼兒園教師使用桌上遊戲促進發展遲緩幼兒的發展之做法分析 86
第二節 幼兒園教師使用桌上遊戲促進發展遲緩幼兒的發展之感受分析 102
第三節 幼兒園教師對於使用桌上遊戲成效之看法分析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17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19
參考文獻 121
附錄 128
附錄一:問卷初稿 128
附錄二:專家學者審查問卷 133
附錄三:專家學者審查問卷意見彙整及修正 141
附錄四:修正後之問卷 148
附錄五:正式之線上問卷(電腦版) 153
壹、中文部分
Fraenkel, J. R., Wallen, N. E., & Hyun, H. H. (2013)。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楊孟麗、謝水南譯)。心理。(原著出版於2011年)
Frost, J. L., Wortham, S. C., & Reifel, S. (2008)。幼兒遊戲與發展理論(吳麗媛、楊淑朱、楊承達、楊曉苓、林妙徽、林玉霞、梁珀華譯)。華騰。(原著出版於2001年)
Schell, J. (2021)。遊戲設計的藝術(盧靜譯)。大家。(原著出版於2008年)
方婷(2021)。公立幼兒園採用桌遊教學之調查研究:以新北市新莊區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天苗、王怡人、吳亭芳、孟令夫、侯嘉怡、張千惠、張召雅、楊秀文、廖華芳、蔡淑妃(2000)。學前特殊教育課程目標檢核手冊。教育部。
王文科、王智弘(2020)。教育研究法。五南。
王怡婧(2019)。桌上遊戲提升語言發展遲緩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之研究。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雅禎(2019)。桌上遊戲融入課程對特殊幼兒的情緒認知與情緒調節能力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曲昌隆(2019)。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參與桌上遊戲之調查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景鈺(2021)。桌上遊戲結合社會技巧教學對發展遲緩幼兒社會互動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承翰(2011)。桌上遊戲參與型態對人際溝通改善之研究-以台北地區桌上遊戲專賣店顧客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芃娟、張鈺娸(2018)。桌上遊戲方案教學對聽損多重障礙幼兒社會技巧之介入成效。台灣遊戲治療學報,7,85-111。
周俊良、范智敏、陳冠蘭、劉蔚萍、李昆霖、劉心箖、鄒小蘭(2019)。特殊幼兒教育(第三版)。華都文化。
孟瑛如、陳志平、陳虹君、周文聿、謝協君、楊佩蓁、李翠玲、黃國晏、江源泉、簡吟文、田仲閔、黃姿慎、陳國龍、黃澤洋(2016)。特殊教育概論:現況與趨勢。心理。
尚憶薇(2005)。探討幼兒遊戲的類型與價值。學校體育,86,91-96。
林育堂(2020)。桌遊教學對提升智能障礙幼兒數學表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金幼婷、卓妙如(2003)。發展遲緩之概念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1(1),57-64。
宣崇慧、曹純瓊(2019)。特殊幼兒教育導論。五南。
柯鳳娟(2017)。運用桌上遊戲增進特殊需求幼兒數概念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仲俞(2019)。國小特殊教育教師評選適用資源班教學之桌上遊戲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仲俞、陳介宇(2019)。教師評選適用於國小資源班教學之桌上遊戲。雲嘉特教,30,46-57。
胡峻維(2021)。探討國小資源班教師認為桌上遊戲應用於教學之優弱勢分析。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丙林(2011)。桌上遊戲應用於環境教育之研究。100年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發展學校重點特色計劃案成果報告書。
唐懿亭(2018)。桌上遊戲提升語言發展遲緩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之個案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敬婷(2019)。國中不分類資源班教師使用桌上遊戲融入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嫿庭(2017)。國小特殊教育教師使用桌上遊戲融入社會技巧課程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世慧、藍瑋琛(2011)。特殊教育學生評量。心理。
張民杰、賴光真(2017)。大學班級經營課程運用桌上遊戲的設計與實施。大學教學實務與研究學刊,1(2),95-124。
張春興(2013)。現代心理學(重修版)。東華。
教育部(201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教育部。
教育部(2020)。109學年度幼兒園概況-學校設立別及學校所在地區別(80~109學年度)。教育部。
教育部(2021)。109學年度幼兒園概況統計—按縣市別分。教育部。
許天威、許享良、張勝成(2005)。新特殊教育通論。五南。
陳介宇(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的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行性。國教新知,57(4),40-45。
陳介宇(2013)。從早期桌上遊戲看臺灣。師友月刊,547,77-82。
陳介宇、王沐嵐(2017)。臺灣桌上遊戲研究與文獻之回顧分析。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taiwanbgstudy/home
陳介宇、陳芝婷(2021)。臺灣老桌遊:從大富翁、龜博士升學、到天地牌與飛車龍虎鬪,完整收錄懷舊珍貴老遊戲。聯經。
陳佳靜(2019)。桌上遊戲課程運用於學齡前特殊教育之魅力要素探討~以視知覺類桌遊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敏(2016)。幼兒遊戲。心理。
陳瑋婷(2019)。桌上遊戲結合社會技巧教學提升國小ADHD兒童社會適應之成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嘉玲(2016)。早期療育。華都文化。
魚寶(2010)。近40年來台灣桌上遊戲發展之概況。取自:https://twohu2001.pixnet.net/blog/post/51893234
傅秀媚(2010)。特殊幼兒教材教法。五南。
湯梓辰(2019)。進入孩子的思維世界:幼兒遊戲探究。索引數位。
黃心玫(2013)。桌上遊戲在國小資源班的教學應用。桃竹區特殊教育,22,28-41。
黃志成、林少雀、王淑楨(2010)。幼兒遊戲。揚志文化。
黃美霖(2017)。「學習好好玩」-桌上遊戲融入資源班學科教學經驗分享。雲嘉特教,25,39-53。
黃瑞琴(2009)。當遊戲遇見幼兒課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2),27-54。
黃瑞琴(2011)。幼兒園遊戲課程。心理。
黃寶玉(2021)。國小不分類資源班教師運用桌上遊戲融入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幼兒教育科(2020)。立案幼兒園。取自:https://kidedu.ntpc.edu.tw/p/412-1000-343.php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幼兒教育科(2020)。新北市幼兒園概況總表。取自:https://oas.bas.ntpc.gov.tw/NTPCT/Page/kcg01_2.aspx?Mid1=382040000E&p=1&y=2020/12/25%20%E4%B8%8A%E5%8D%88%2012:00:00
葉芷均(2017)。運用桌上遊戲教學方案對發展遲緩幼兒在問題解決能力之探究。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芷均、蔡桂芳(2020)。運用桌上遊戲教學方案對發展遲緩幼兒在問題解決能力之探究。障礙者理解學刊,17(1),25-59
詹孟傑(2020)。桌遊融入教學之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5),118-124。
劉黃佩姍、孫麗卿(2017)。運用桌上遊戲增進退縮幼兒社交能力之方案。幼兒教育年刊,28,137-154。
蔡旖芳(2020)。國小教師桌上遊戲融入教學之現況與使用意圖影響因素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衛生福利部(2020)。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衛生福利部。
賴怡伶(2016)。桌上遊戲應用於提升特殊需求幼兒社會互動技巧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錢筠(2019)。國小學童家長對於桌上遊戲教育性之觀點調查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中君(2018)。發展遲緩兒幼兒園活動參與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3(2),31-64。

貳、英文部分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mai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Bingham, A. (2008). The value of play interventions in special education classrooms. Principal, 87(5), 22-28.
Board Game Geek (2021). Board game categories. Retrieved from https://boardgamegeek.com/wiki/pa ge/ratings
Chris, D. (2020). Parten’s 6 stages of play in childhood, explained! Retrieved from https://helpfulprofessor.com/stages-of-play/
Elizabeth, N. T. (2011). Learning with board games. Retrieved from http://thelearningkey.com/pdf/Board_Games_TLKWhitePaper_May16_2011.pdf
Fagan, B. M. (2004). The seventy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ancient world. Thames & Hudson Ltd.
Georgia, K., Athanasios, D., & Alexandra, E. (2016). The role of games in special preschoo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 11(12), 31-35.
Gobet, F., Voogt, A. D., & Retschitzki, J. (2004). Moves in mind: The psychology of board games. Psychology Press.
Janet, D. T., Sunhwa, J., & Diane, M. S. (2014). Teaching you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nd their peers to play board games: Effects of a least to most prompting procedure to increase independent performance. Behavior Analysis Practice, 7, 21-30.
Mayer, B., & Harris, C. (2010). Libraries got game: Aligned learning through modern board games.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arten, M. (1932). Social participation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27(3), 243–26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