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5 11: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華德
研究生(外文):WANG, HUA-TE
論文名稱: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運用公益彩券盈餘替代一般社福公務預算之影響因素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Public Welfare Lottery Surplus As A Substitu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Social Welfare Budget.
指導教授:郭昱瑩郭昱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O, YU-YING
口試委員:徐仁輝郭乃菱
口試委員(外文):HSU, JEN-HUIKUO, NAI-LING
口試日期:2022-05-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3
中文關鍵詞:公益彩券盈餘地方政府社會福利預算次級資料分析法追蹤資料分析法
外文關鍵詞:Public Welfare Lottery SurplusLocal GovernmentSocial Welfare BudgetSecondary Data AnalysisPanel Data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增裕社會福利財源為我國發行公益彩券的核心價值之一,公益彩券盈餘之50%專供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辦理社會福利之用,其目的在於創新及擴大辦理地方社會福利。但實務上,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卻有運用彩券盈餘替代原有公務預算的情況,監察院就曾於2018年明確指出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有以公益彩券盈餘充抵公務預算之情形,並提出糾正。本研究之目的即是探討造成此情形的影響因素,作為未來政策方向的參考,期提升社會福利施政內容。
本研究以公益彩券盈餘支出占社福支出比率,作為公益彩券盈餘替代公務預算的衡量指標,並透過文獻回顧擬定研究架構,將影響因素分為行政部門預算編製、選舉政治、財政因素與社會環境及法規制度等4大面向,探討各個面向對於替代程度的影響。
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分析法,蒐集2010年至2020年間13項政府公開資訊,經過單變量及雙變量分析後,從中篩選前一年度公益彩券盈餘支出占社福支出比率、年度資本支出比率、選舉年度、首長政黨、社會福利人口數及1年以上債務情形等6個影響因素,運用追蹤資料分析法加以分析。
分析結果發現,無論固定效果模型或隨機效果模型,對於替代程度具有顯著影響的,皆為前一年度公益彩券盈餘支出占社福支出比率、社會福利人口數及1年以上債務情形等3個影響因素,其餘則不具有統計上的意義。此結果顯示,相較於行政部門預算編製、財政因素與社會環境及法規制度等面向,選舉政治面向的影響較為不顯著;此外,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運用公益彩券盈餘替代一般公務預算的變化,相較於斷續均衡理論,更符合漸進預算理論的主張。

關鍵字:公益彩券盈餘、地方政府、社會福利預算、次級資料分析法、追蹤資料分析法

Supporting social welfare is one of the core values of issuing the Public Welfare Lottery. 50% of the Public Welfare Lottery surplus is allocated to local governments for innovating and expanding social welfare service. In realit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local governments used public welfare lottery surplus as a substitution of social welfare budget, which was cited by The Control Yuan in 2018.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affecting factors on substituting local governments' social welfare budget with Public Welfare Lottery surplu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of future policy decision.
This study uses the ratio of Public Welfare Lottery surplus expenditure to social welfare expenditure as a measure to the degree of Public Welfare Lottery surpluses substituting official budgets, and focuses on the impacts from four major aspects: budget planning, election and politics, financ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is used in this study. By analyzing 13 different public information and data between 2010 and 2020 with univariate and bivariate analysis, 6 impacting factors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panel data analysis: ratio of Public Welfare Lottery surplus expenditure to social welfare in previous year, annual capital expenditure ratio, year of election, party of governor, social welfare population and long-term debt.
Both fixed effect model and random effect model analyses show that only 3 factors, the ratio of Public Welfare Lottery surplus expenditure to social welfare in previous year, social welfare population, and situation of long-term debt,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It suggests that election and politics among the four major aspects are less influencial than other aspects. It also suggests that changes of degree to which Public Welfare Lottery surpluses substituting official budgets agrees more with the view of incremental budgeting theory than punctuated equilibrium theory.

Keywords: Public Welfare Lottery Surplus, Local Government, Social Welfare Budget,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Panel Data Analysi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預算編製 5
第二節 預算編製的影響因素 8
第三節 國內相關研究文獻 1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說明 23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28
第四章 實證結果分析 31
第一節 資料整理 31
第二節 敘述統計 31
第三節 相關性分析 64
第四節 追蹤資料分析法 72
第五節 實證分析結果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6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89
參考文獻 91
壹、中文部分
丁惠民,2006,〈公益彩券盈餘的把關機制-談「中央對直轄市、縣(市)政府執行社會福利績效考核」〉,《樂彩季刊》,春季號,23-24。
方凱弘,2012,〈縣市財政與直轄市財政之比較〉,《中國地方自治》,65(2),4-21。
王志良、詹富堯、吳重禮,2012,〈鞏固支持或資源拔樁?解析中央對地方補助款分配的政治因素〉,《政治科學論叢》,51,51-90。
王建程,2003,《公益彩券盈餘運用於社會福利支出之研究-以91年臺北銀行發行之公益彩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湧泉,2004,〈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途徑的分析〉,《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1,187-211。
朱澤民,1993,〈當前地方財政制度改進之研究〉,《財稅研究》,25(1),13-33。
吳重禮,2000,〈美國「分立性政府」研究文獻之評析:兼論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問題與研究》,39(3),75-101。
吳重禮、黃紀、張壹智,2003,〈台灣地區「分立政府」與「一致政府」之研究:以1986年至2001年地方府會關係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5(1),145-184。
吳銘修、嚴于屏,2018,〈地方政府社會福利支出近年檢討歷程〉,《主計月刊》,755,38-42。
李博琛,2001,《台灣省政府補助金對縣市公共支出之影響-捕蠅紙效果之驗證(1987-1998)》,國立臺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論文。
杜巧霞,1996,〈美國財政赤字危機的啟示-財政赤字與社會福利制度之省思〉,《經濟前瞻》,(44),22-26。
林江亮、胡寶英,2008,〈公益彩券盈餘運用方式之討討〉,《財稅研究》,40(6),79-105。
姚名鴻,2017,〈地方支出與財政幻覺之實證分析〉,《東吳政治學報》,35(1),1-36。
胡寶英,2008,《公益彩券盈餘運用方式與監督機制之探討》,中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徐仁輝,1997,〈當前我國預算決策過程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6(3),57-70。
徐仁輝,2004,〈歲出額度制對機關概算編列的影響力分析〉,《財稅研究》,36(4),55-62。
徐仁輝,2011,〈二代財政聯邦主義帶給我們的啟示─為五都成立後的地方財政建言〉,《當代財政》,9,29-34。
徐仁輝,2014,《公共財務管理-公共預算與財務行政》,第六版,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徐仁輝,2015,〈六都後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探討〉,《財稅研究》,44(2),1-16。
徐仁輝,2018,〈財政撙節與公共行政〉,《文官制度季刊》,10(1),1-19 。
徐仁輝、蔡馨芳,2011,〈財政壓力下的預算決策機制探討〉,《主計月刊》,670,12-20。
張四明,2003a,《績效衡量與政府預算之研究》,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張四明,2003b,〈財政壓力下地方政府的預算決策與調適行為之研究〉,《行政暨政策學報》,36,39-79。
張紹勳,2016,《Panel-data迴歸模型:Stata在廣義時間序列的應用》,初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粘嘉玲,2020,〈非法定社會福利支出愈高,人民愈幸福&滿意?-以彰化縣為例〉,《主計月刊》,780,62-68。
莊朝欽,2011,《捕蠅紙效果與政治因素之實證研究-以臺灣地方財政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許雅惠,2011,〈公益與公義:臺中市公益彩券盈餘基金之分析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34,208-227。
黃建興,2001,〈地方財政努力之分析〉,《財稅研究》,33(5),47-55。
黃建興、蔡玉時,2002,〈建立激發地方政府財政努力之機制〉,《經濟研究》,2,33-52。
黃耀輝、羅時萬,2008,〈我國財政移轉制度之探討與改革〉,《財稅研究》,40(1),82-110。
楊一芳、林鈴珠,2005,〈公益彩券盈餘之分配、管理及運用成效之探討〉,政府審計季刊,26(1),53-59。
廖怡晴、林恭正,2019,〈我國地方政府預算形成因素之分析〉,《財稅研究》,48(5),43-71。
廖唯傑、莊仕憲,2020,〈檢驗地方政府預算增減之樣態與成因:漸進預算理論或斷續均衡理論?〉,《公共行政學報》,59,1-29。
廖達琪、洪澄琳,2004,〈反對黨獨大下的分立政府: 高雄縣府會關係的個案研究(1985-2003)〉,《台灣政治學刊》,8(2),5-50。
劉秀卿,2006,《公益彩券盈餘是否會排擠地方社會福利支出?》,逢甲大學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麗玉,2014,《公益彩券盈餘與社會福利支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會計系碩士論文。
蔡妮娜、陳彥仲、許永河,2014,〈臺灣各縣市人口結構與社會福利支出集中度之分析〉,臺灣土地研究,17(2),1-27。
鄭竹君,2015,〈影響台灣地方政府預算決策之因素分析〉,國立臺北大學財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家進,2002,〈財政補助制度的省思〉,《研考雙月刊》,26(2),88-98。
賴建華,2008,〈公益彩券盈餘對地方政府分配制度的探討〉,《財稅研究》,40(6),106-118。
謝宇,2013,《迴歸分析》,初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謝儒賢、謝邦富、張英陣、廖鮫諳,2012,〈公益彩券盈餘運用監督機制及績效評估之檢討與改進〉,財政部國庫署委託研究計畫(編號PG10107-0006),未出版。
羅清俊,2000,〈猜猜看誰把醃肉帶回家了:補助款利益在縣市分配的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2(1),1-45。
羅清俊,2004,〈分配政策與預算制定之政治分析〉,《政治科學論叢》,21,149-188。
羅瑞宏,2013,〈公益彩券盈餘分配制度之檢討〉,《當代財政》,36,80-83。
蘇彩足,1990,〈世界主要國家預算制度及其運作情形之研究〉,行政院主計總處委託研究計畫,未出版。
蘇彩足,2002,〈台灣地區縣市政府歲入估測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未出版。

貳、西文部分
Alt, James E. and Lassen, David Dreyer. 2006. “Transparency, political polarization, and political budget cycles in OECD Countri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50(3):530-550.
Auerbach, Alan J. 2000. “Formation of fiscal policy,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st twenty-five year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Economic Policy Review, 6(1):9-23.
Badinger, Harald and Reuter, Wolf Heinrich. 2015. “The case for fiscal rules”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Series, 204:1-27.
Caiden, Naomi. 2010. “Challenges Confronting Contemporary Public Budgeting: Retrospectives/Prospectives from Allen Schick.”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s, v.70(2):203-210.
Courant, Paul, Edward Gramlich and Daniel Rubinfeld. 1979. “The Stimulative Effects of Intergovernmental Grants: Or Why Money Sticks Where It Hits.” In Peter Mieszowski and William Oakland. eds., Fiscal Federalism and Grants-in-Aid. Washington D.C: The Urban Institute, 5-21.
Oates, Wallace E. 2008. “On the Evolution of Fiscal Federalism: Theory and Institutions” National Tax Journal, 61(2):313-334.
Schick, Allen. 1966. ”The Road to PPB: The Stages of Budget Reform.”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6(6):243–258.
Sharkansky, Ira. 1965. “Four agencies and an appropriations subcommitte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get strategies” Midwest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9(3):254-281.
Wildavsky, A. 1964. The Politics of the Budgetary Process. Boston: Little, Brow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