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書籍
Karl Larenz(著),陳愛娥(譯)(2019),《法學方法論》,五南。
大村敦志(著),渠濤(譯)(2015),《從三個緯度看日本民法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
尹章華、王惠光、林旺根、張德周、詹文凱、溫豐文合著(1995),《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解讀》,月旦出版社。
王千維(2017),《應有部分之物權性與分別共有人相互間之債之關係》,新學林。
王文宇(2002),《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元照。
王文宇(2003),《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二)》,元照。
王伯琦(1979),《民法總則》,八版,國立編譯館。
王澤鑑(1992),《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七)》,2009年版,自版。
王澤鑑(2021),《債法原理》,增訂新版,自版。
王澤鑑(2017),《民法物權》,自版。
王澤鑑(2017),《民法總則》,增訂新版,自版。
史尚寬(1980),《民法總論》,史吳仲芳、史光華。
史尚寬(1983),《債法總論》,自版。
史尚寬(1986),《債法各論》,自版。
史尚寬(1987),《物權法論》,自版。
吳從周(2010),《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四冊》,新學林。
李明洲(2004),《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判讀彙編》,自版。
李肇偉(1979),《民法物權》,自版。
林永汀(1995),《實用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永汀文化。
林旺根、于俊明、陳美華(1997),《活用公寓法》,永汀文化。
林誠二(2010),《債法總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上)》,瑞興。
林誠二(2018),《民法總則新解—體系化解說(下冊)》,三版,瑞興。
邱聰智(2005),《民法總則(上)》,三民。
邱聰智(2008),《新訂債法各論(下)》,元照。
姚瑞光(1989),《民法物權論》,自版。
施啟楊(2009),《民法總則》,八版,三民。
洪遜欣(1978),《中國民法總則》,修訂再版,三民。
孫森焱(2008),《民法債編總論上冊》,三民。
張永健(2015),《物權法之經濟分析:所有權》,元照。
張義權(2014),《土地登記法令與實務》,五南。
陳自強(2016),《契約之內容與消滅》,三版,元照。
陳榮傳(2014),《民法物權實用要義》,五南。
黃立(2005),《民法總則》,4版,元照。
黃茂榮(1978),《民事法判解評釋(1)》,自版。
黃茂榮(2009),《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增訂六版。
溫豐文(2011),《民法系列:論共有》,三民。
詹森林(2012),《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六)》,元照。
劉春堂(2005),《民法債編各論(下)》,元照。
鄭玉波(1995),《民法債編各論(下)》,自版。
鄭玉波(1996),《民法債法總論》,三民。
鄭玉波(2000),《民法總則》,再版,三民。
鄭玉波著,黃宗樂修訂(2007),《民法物權》,十五版,三民。
鄭冠宇(2011),《民法物權》,二版,新學林。
鄭冠宇(2021),《民法總則》,七版,新學林。
謝在全(1995),《分別共有內部關係之理論與實務》,自版。
謝在全(2020),《民法物權論(上)》,修訂七版,新學林。
謝哲勝(2010),《民法物權》,增訂三版,三民。
書之篇章
王澤鑑(1998),〈憲法基本權利與私法—合憲性控制在法學方法上的分析〉,收於: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編),《司法院大法官釋憲50週年紀念論文集》,頁53-94,司法院。
溫豐文(2014),〈論債權物權化〉,收於:司法院謝前副院長在全七秩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物權與民事法新思維:司法院謝前副院長在全七秩祝壽論文集》,頁13-23,元照。
期刊論文
吳啟賓(1995),〈關於區分所有建築物問題之探討〉,《法令月刊》,46卷3期,頁12-16。
吳瑾瑜(2017),〈占用自己專有之騎樓暨無法利用之共有法定空地構成不當得利?──兼評臺灣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656號民事判決〉,《月旦民商法雜誌》,55期,頁131-146。
李永然(1995),〈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對於建商有那些影響〉,《律師通訊》,193期,頁15-19。
林永汀(1998),〈論得為自由買賣的地下室停車位 (上)〉,《軍法專刊》,44期3卷,頁21-32。
林俊廷(2017),〈論地下室停車位之默示分管契約—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443號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58期,頁52-59。
邱慧洳(2016),〈論專有部分、共有部分與約定專用部分之判斷──以屋頂突出物與地下室停車位為例評最高法院一○一年度台上字第六四三號民事判決〉,《成大法學》,31期,頁103-152。
張永健(2011),〈民法第826-1條分管權之法律經濟分析:財產權與準財產權之析辨〉,《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0卷3期,頁1255-1302。
張譯文(2021),〈物權化公式4.0—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821號民事判決評釋〉,《台灣法律人》,5期,頁65-80。
張譯文(2021),〈債權物權化與類型法定原則〉,《臺大法學論叢》,50卷1期,頁153-212。
許政賢(2019),〈公寓大廈法定空間所設停車位分管契約之效力〉,《台灣法學雜誌》,374期,頁125-130。
郭雨嵐、林發立(1994),〈試論分管契約之效力--兼評最高法院四十八年臺上字第一0六五號判例及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三四九號解釋〉,《萬國法律》,76期,頁10-13。
陳重見(2018),〈分管契約與分管決定〉,《輔仁法學》,56期,頁1-34。
陳榮隆(2009),〈互動而成之新物權通則及所有權〉,《月旦法學雜誌》,168期,頁5-41。
陳榮傳(2008),〈建商與預售屋承購戶所訂分管契約的效力─由最高法院九六年台上字第二○二五號判決談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5期,頁242-247。
陳榮傳(2018),〈大樓屋頂加蓋的增建物〉,《月旦法學教室》,187期,頁12-14。
陳榮傳(2020),〈分管契約之暫時性—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879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97期,頁14-21。
楊松齡(2009),〈論公寓大廈公用部分約定專用權之訂定及終止-簡評最高法院九七年台上第一三五○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122期,頁187-193。
溫豐文(1990),〈論區分所有建物共用部分之專用使用權〉,《法令月刊》,41卷6期,頁15-18。
溫豐文(1996),〈論公寓大廈規約〉,《法令月刊》,47卷9期,頁10-13。
溫豐文(2001),〈論不動產之管理:以探討民法物權編修正草案之規定為主〉,《月旦法學雜誌》,68期,頁108-121。
溫豐文(2006),〈分管契約之效力〉,《月旦法學雜誌》,50期,頁12-13。
溫豐文(2009),〈論共有物之管理〉,《台灣法學雜誌》,135期,頁92-101。
溫豐文(2011),〈默示的分管契約〉,《台灣法學雜誌》,170期,頁199-202。
蔡明誠(2000),〈共有物分管契約與物上請求權問題--最高法院八十七年臺上字第二三五號民事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12期,頁77-89。
鄭冠宇(2009),〈民法物權編關於「共有」部分之修正簡析〉,《月旦法學雜誌》,168期,頁55-65。
26.賴英照(2018),〈有效無效,法無定法—從法律解釋方法看民法第71條〉,《中原財經法學》,41期,頁1-88。
戴東雄(1994),〈從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草案. 論建築物區分所有大樓搭蓋屋頂建築物及懸掛廣告牌之法律問題〉,《法令月刊》,45卷12期,頁3-11。
謝在全(1996),〈區分所有建築物共用部分之管理—最高法院八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一八○二號民事判決評釋〉,《高雄律師會訊》,1卷6期,頁17-43。
謝在全(2002),〈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要論(下)〉,《法令月刊》,53卷5期,頁3-17。
謝哲勝(2003),〈物權的公示─兼評台灣民法物權編相關修正條文〉,《月旦民商法雜誌》,2期,頁4-16。
謝哲勝(2011),〈共有土地分管與裁判分割〉,《台灣法學雜誌》,179期,頁80-85。
謝哲勝(2012),〈默示分管契約〉,《台灣法學雜誌》,193期,頁132-135。
謝哲勝(2013),〈共有物管理對於繼受人的效力-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500 號民事判決評釋〉,《法令月刊》,64卷10期,頁1-7。
謝穎青(1989),〈對「屋頂平台使用權」性質之商榷〉,《植根雜誌》,第5卷12期,頁33-38。
蘇永欽(2010),〈夏蟲語冰錄(二十六)-物權自由了〉,《法令月刊》,61卷3期,頁121-125。
研究計畫
吳瑾瑜(2015),《如何終止分管契約之研究─以最高法院裁判為中心》,行政院科技部研究計畫。
學位論文
王以文(1999),《公寓大廈區分所有法律關係之研究》,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古振暉(2005),《共同所有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李智威(2014),《默示分管契約》,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林芳生(1999),《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之創設及其專用使用權》,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俊樵(1998),《區分所有權建築物管理問題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陳保龍(2010),《建物區分所有權共有關係之研究–以約定專用部分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陳致睿(2015),《債權物權化之理論重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黃元亨(2005),《區分所有建築物共有部分之研究》,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謝雨真(1998),《從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之理論探討我國實務上停車位之法律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日文文獻(依作者姓氏五十音順序排列)
日文專書
稻本洋之助、謙野邦樹(2015),《コンメンタールマンション区分所有法》,3版,日本評論社。
内田貴(2008),《民法Ⅰ 総則‧物権総論》,4版,東京大学出版会。
内田貴(2013),《民法Ⅱ 債権各論》,3版,東京大学出版会。
遠藤浩、鐮田薰等(2005),《基本法コンメンタ-ル:物権》,第五版,日本評論社。
遠藤浩等(2005),《基本法コンメンタ-ル債権各論Ⅰ》,第四版,日本評論社。
近江幸治(1990),《民法講義Ⅱ 物権法》,第二版,成文堂。
近江幸治(2008),《民法講義V 契約法》,成文堂。
大村敦志(2008),《基本民法Ⅰ 総則‧物権総論》,3版,有斐閣。
大村敦志(2008),《基本民法Ⅰ》,三版,有斐閣。
大村敦志(2021),《新基本民法5 契約編》,2版,有斐閣。
加藤雅信(2007),《新民法大系Ⅳ 契約法》,有斐閣。
川井健(2005),《民法概論2 物権》第二版,有斐閣。
川井健(2006),《民法概論4 債権各論》,有斐閣。
河上正二(2009),《民法総則講義》,日本評論社。
河上正二(2012),《物権法講義》,日本評論社。
川島武宜(1981),《註釋民法(7)‧物權(2)》,有斐閣。
川島武宜(2006),《民法総則》,有斐閣。
埼玉弁護士会(編)(2001),《共有をめぐる法律と実務》,ぎょうせい。
潮見佳男(2006),《債権各論Ⅰ 契約法‧事務管理‧不当利得》,新世社。
潮見佳男(2009),《入門民法(全)》,有斐閣。
末川博(1975),《契約法下(各論)》,岩波書店。
鈴木禄弥(2007),《物権法講義》,五訂版,創文社。
瀬川信久、内田貴(2007),《民法判例集 債権各論》,第二版,有斐閣。
田中整爾(1993),《物権法》,法律文化社。
谷口知平、加藤一郎,《新版,民法演習2(物権)》,有斐閣。
玉田弘毅、森泉章、半田正夫(1975),《建物区分所有権法》,一粒社。
玉田弘毅(1979),《注解建物区分所有法(1)》,第一法規。
中田裕康(2018),《契約法》,有斐閣。
鷹巣信孝(1996),《財産法における権利の構造—共有と合有—》,成文堂。
林良平、岡部崇明、田原睦夫、安永正昭(編)(1999),《註解 判例民法 物権法》,青林書院。
平井一雄(2002),《民法Ⅱ 物権》,青林書院。
広中俊雄(1989),《債権各論講義》,有斐閣。
舟橋諄一(1974),《物権法》,有斐閣。
星野英一(1986),《民法概論 Ⅳ》,合本新訂,良書普及会。
松尾弘、古積健三郎(2005),《物権法》,弘文堂。
丸山英気(1985),《区分所有法の理論と動態》,三省堂。
水本浩、遠藤浩(1995),《物権法》,青林書院。
水本浩(1998),《契約法》,有斐閣。
栁澤秀吉、采女博文(2008),《物権法》,嵯峨野書院。
山野目章夫(2020),《民法概論4 債権各論》,有斐閣。
我妻栄、有泉亨、清水誠、田山輝明(2010),《我妻‧有泉コンメンタール民法—総則‧物権‧債権—》,第二版,日本評論社。
我妻栄(2008),《債権各論 上巻》,岩波書店。
我妻栄(2009),《債権各論 中巻二》,岩波書店。
我妻栄(2009),《新訂物権法(民法講義Ⅱ)》,岩波書店。
我妻栄著,有泉亨增訂(2001),《新訂物権法 民法講義Ⅱ》,岩波書店。
日文專書篇章
松尾弘(2018),〈共有物の使用・管理・変更・分割をめぐる共有者の権利――共有関係を織りなす合意の糸〉,收於:澤野順彦(編),《不動産法論点大系》,206-234頁,民事法研究会。
山田誠一(1990),〈団体、共同所有、および、共同債権関係〉,收於:星野英一(編)《民法講座別巻1》,285-350頁,有斐閣。
日文期刊論文
中井美雄(1987),〈森林法分割制限規定の違憲訴訟判決の検討〉,《法律時報》,59巻9号,56-60頁。
奈良次郎(1986),〈共有物分割の訴えについて(一)〉,《判例タイムズ》,579号,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