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目
于平(1992)。中國古典舞與雅士文化。吉林省:吉林教育出版社。
王克芬、隆蔭培、張世齡(1992)。20世紀中國舞蹈。青島:青島出版社。
王寧寧、江東、杜曉青(2012)。中國舞蹈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王偉(2004)。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1992)。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平珩等人(2016)。舞蹈欣賞。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平心(2013)。舞蹈表演心理學。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李澤厚(1990)。美學百科全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金浩(2011)。新世紀中國古典舞發展十年觀。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姚坤君(2015)。表演必修課:穿梭於角色與演員之間的探索。台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林春香(1989)。西洋舞蹈與音樂的關係研究。大陸書店。
胡導(2002)。戲劇表演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胡耀恆(2016)。西洋戲劇史(上)、(下)。台北:三民書局。
郭玉娟(1991)。梅蘭芳藝術論評。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徐成龍(2014)。舞蹈學:基本理論概述。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
馬英妮、林朗、白斐嵐譯(2014)。身心一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跨文化演技(原作者:Phillip Zarrilli)。臺北:書林書局。
陳蒨蒨(2021)。舞蹈審美思考。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崔小萍(1996)。表演藝術與方法。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梁宇(2014)。漢代袖舞研究。湖北省: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逸娟、王詩英(2003)。戲曲旦行身段功。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傅柏忻(2009)。演技教程。台北:唐山出版社。
詹竹莘(1997)。表演技術於表演教程。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楊仲華、溫立偉(2003)。舞蹈藝術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
蒙光俊、簡君倫、郭明仁譯(2010)。勇氣心理學:阿德勒觀點的健康社會生活。(原作者:Julia Yang、Alan Milliren、Mark Blagen)。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蕭君玲(2018)。中國舞蹈審美。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韓幼德(1987)。戲曲表演美學探究。台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電子書
閻楨楨(2015)。東方舞蹈審美論。取自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9%97%AB%E6%A1%A2%E6%A1%A2_%E4%B8%9C%E6%96%B9%E8%88%9E%E8%B9%88%E5%AE%A1%E7%BE%8E%E8%AE%BA?id=7yUZEAAAQBAJ
王佩英(2017)。舞蹈表演理論與實踐教程。取自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90UEEAAAQBAJ&rdid=book-90UEEAAAQBAJ&rdot=1&source=gbs_atb&pcampaignid=books_booksearch_atb
碩博士論文
王靚彧(2020)。中國當代雙人舞蹈的動作形式研究。上海戲劇學院碩士學位論
文,上海。取自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79-1020901466.htm
胡悅(2005)。關於競技健美操混合雙人操托舉動作的分類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取自: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43-2007225877.htm
徐夢(2012)。近三十年中國雙人舞發展研究(1980年至2010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取自: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84201-1013180573.htm
程香菱(2012)。《霸王別姬》、《戲夢人生》與《暗戀桃花源》的劇場呈現與國族想像。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v932a劉坤(2015)。淺談雙人舞表演在舞劇中的重要性—以舞劇孔子雙人舞為例分
析。北京舞蹈學院,北京。取自:
http://cnki.gscaa.cn:8084/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101530
7638.nh&dbcode=CMFD&dbname=CMFD2016
期刊論文
王冰(2009)。“姬別霸王”-論李碧華《霸王別姬》的女性視角。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3,67-82。
王曉紅(2011)。《史記》楚漢戰爭中虞姬與呂后描寫的深層心理闡釋。渭南師範學院學報,01,14 -16。
江山(2013)。托舉動作的難度要素及其專項技術訓練的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6(12),161-163。
朱婭娟(2011)。淺談中國古典舞身韻訓練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致富時代:下半月,9,2。
李萍(2016)。淺談雙人舞編創中的常用技法和運用。北方音樂,09,164-166。
李歡(2012)。淺談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文學界(理論版),02,257-259。
周思涵(2019)。雙人舞中托舉及連接運用的重要性―以舞蹈小品《我的家》為例。藝術品鑒,30,159-172。
林郁迢(2018)。《史記三家注》對項羽形象的轉化與虞姬形象的深化。漢學研究, 2,1-32。
易紅武(2009)。簡析舞劇《霸王別姬》。電影評介,9,91。
許洪梅(2019)。具身性情緒: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對情緒感知的影響。中國心理學前沿,5,338-349。
賀闈(2010)。女性主體意識的自我言說與斷裂-張愛玲筆下虞姬形象淺析。現代語文,10,119-120。
楊永騰(2019)。雙、三舞蹈技術中托舉的基本形態研究。藝術評鑑,23,74-95。
楊禕程(2014)。淺析雙人舞創編中的連接技術。文學教育,08,96-97。
熊文斌(2008)。虞姬之死的現代詮釋。現代語文,34,158 - 159。
鄭小陽(2017)。概述中國舞劇發展歷程。神州民俗,06,54-56。
蔡晴丞(2021)。身心合一表演方法於意象劇場運用之初探。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10,37-50。
霍蕾、鄧晨霞(2012)。核心力量在雙人舞訓練中的輔助應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02,76-80。
龐志娟(2007)。長袖善舞——淺談身體與水袖的關係。集寧師專學報,29(2),71-73。
網路文獻
史記三家注。取自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02722
網路圖片
唐滿城教授
https://www.sohu.com/a/124669073_482903
李正一教授
https://www.027art.com/beijingbenke/html/4778203.html
太極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6%A5%B5%E5%9C%96
《和平鴿》劇照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8863817
《白毛女》劇照
http://ln.ifeng.com/ent/detail_2014_04/28/2192845_0.shtml
《紅色娘子軍》劇照
http://www.chnjinju.com/html/wuju/2021/0701/15451.html
《絲路花雨》劇照
http://ent.sina.com.cn/j/2008-08-04/21342127153.shtml
《七夕雨》劇照
https://hsin0317.pixnet.net/blog/post/10556263-%E5%BE%80%E4%BA%8B%E5%A6%82%E7%85%99-%E6%87%B7%E5%BF%B5%E6%95%85%E5%8F%8B%E8%A8%B1%E6%83%A0%E7%BE%8E
《龍宮奇緣》劇照
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1847043656332
梅蘭芳《霸王別姬》劇照
https://weihaimin.com/yu-ji/
電影《霸王別姬》DVD封面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C%B8%E7%8E%8B%E5%88%A5%E5%A7%AC_%28%E9%9B%BB%E5%BD%B1%29
《斛珠夫人》第九章:行宮傳喜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17554466947242
網路影片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https://youtu.be/PjB0g3V6GIo
雙人舞《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https://youtu.be/2lku4VEdBNY
《我就是演员》第13期
https://youtu.be/Xh9lln8A-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