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金恩忠,《實用大刀術》,天津:天津書局,1933。
林伯原,《中國武術史》,新北市:五洲出版社,1997。
姜容樵,《寫真太師虎尾鞭‧自序》,太原市: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李瑞林,《形意拳俠》,香港: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8。
唐豪,《清代射藝叢書、王五公太極連環刀法、中國古佚劍法》,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徐皓峰,《大成若缺:八十年代習武紀》,北京市:作家出版社,2011。
楊祥全,《津門武術》,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徐皓峰,《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俠短篇集》,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徐皓峰,《逝去的武林》,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徐皓峰、徐駿峰,《武人琴音》,香港:香港中和出版社,2015。
徐皓峰,《坐看重圍:電影《師父》武打設計》,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
二、期刊
孫曉鷗,〈軍統「行動魔王」趙理君〉,《貴州文史天地》,1,貴陽市:2000.1,頁31。
沈以淡,〈楊杏佛與孫中山葬事籌備處〉,《江蘇地方志》,5,南京市:2006.10,頁43-45。
鴻敏,〈楊杏佛遇刺真相〉,《文史博覽》,5,長沙市:2008.5,頁26。
高明、陳美齡,〈楊杏佛與中國共產黨關係研究〉,《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2:4,太原市,2010.4,頁49-62。
許嘉,〈徐浩峰:以武載道〉,《大眾電影》,19,北京市:2011.10,頁30-31。
楊振宇,〈徐浩峰 告訴觀眾,何謂真正的武俠〉,《電影》,9,北京市:2012.9,頁44-45。
電影貓,〈走出象牙塔的學者導演〉,《電影》,9,北京市:2012.9,頁32-34。
劉大先,〈俠與武的死亡與復活〉,《藝術廣角》,5,瀋陽市:2012.9,頁79-83。
王嘉然,〈廟堂江湖──徐皓峰作品研究〉,《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北京市:2013.2,頁71-76。
吳冠平,〈武之美學,器之精神:徐皓峰訪談〉,《電影藝術》,2,北京市:2013.3,頁44-50。
賽人,〈《箭士柳白猿》:類型之武俠電影的不射止射〉,《電影藝術》,2,北京市:2013.3,頁26-28。
武晨雨,〈平實敘述中的反轉魅力〉,《當代小說》,3,濟南市:2013.3,頁78-80。
謝丁、小熊,〈半生不熟徐皓峰〉,《人物》,3,北京市:2013.3,頁114-117。
徐皓峰、闕政,〈徐皓峰:書生出關〉,《新民週刊》,23,上海市:2014.6,頁78-80。
陳大為,〈刀背藏身──論徐浩峰對民初武術世界的還原與重構〉,《國文學報》,55,台北市:2014.6,頁235-258。
紅魚,〈《箭士柳白猿》:「文戲武唱」的江湖畫卷〉,《電影世界》,9,北京市:2014.9,頁16-17。
韓松落,〈功夫的黃昏〉,《企業觀察家》,9,鄭州市:2014.9,頁122-123。
周超,〈徐皓峰:武師在民國是很高貴的〉,《電影》,10,北京市:2014.10,頁40。
趙大偉,〈徐皓峰:他們寫武俠,我寫武行〉,《中國企業家》,24,北京市:2014.12,頁114-117。
吳鈺潔,〈從《箭士柳白猿》《師父》看徐皓峰的民國武林世界〉,《大眾文藝》,5,石家莊市:2015.3,頁171-172。
龍會、周志雄,〈以純文學的態度寫武俠小說──以徐浩峰小說創作為例〉,《名作欣賞》,13,太原市:2015.5,頁61-67。
張曉璐,〈淺論徐浩峰電影作品中的「哲學思考」〉,《藝術品鑑》,5,西安市:2015.5,頁114-117。
龍會、周志雄,〈探索武俠小說的新形式——論徐皓峰小說的創作藝術〉,《北嘉評論》,3,濟南市:2015.6,111-117。
陳珂,〈徐皓峰 他不在江湖〉,《時尚北京》,7,北京市:2015.7,頁24-27。
張竟豔,〈徐皓峰:「刀背後」看真武林〉,《出版人》,8,北京市:2015.8,頁54、56。
賈磊磊,〈中國武俠電影的探尋者〉,《當代電影》,8,北京市:2015.8,頁75-80。
毛尖,〈到了電影「救市」的時辰〉,《上海采風》,9,上海市:2015.9,頁72。
張亦霆,〈為徐浩峰畫像〉,《商週刊》,26,青島市:2015.12,頁70-73。
李彬,〈挾刀揉手,以形破力:徐浩峰訪談〉,《電影藝術》,1,北京市:2016.1,頁41-46。
荊棘,〈徐浩峰:「結交落寞的英雄,追求遲暮的美人」〉,《齊魯週刊》,11,濟南市:2016.3,頁60-61。
陳克、王強,〈武俠電影的新高度──淺析徐浩峰的武俠電影〉,《參花(下)》,4,長春市:2016.4,頁141。
李振禮、王永收,〈論徐浩峰武俠電影的美學特質與精神意蘊〉,《吉林藝術學院學報》,3,(長春市:2016.6),頁58-61。
任丘,〈冷兵器時代的挽歌〉,《中國企業家》,12,北京市:2016.6,頁142-143。
張建安,〈楊小佛先生訪談陸(上)〉,《江淮文史》,4,(合肥市:2016.7),頁73-85。
謝圓,〈實與禮——武俠類型片的救贖——徐皓峰電影研究〉,《大眾文藝》,15,石家莊市:2016.8,頁199-200。
張建安,〈楊小佛先生訪談陸(下)〉,《江淮文史》,5,合肥市:2016.9,頁76-90。
秦秀宇,〈徐皓峰:不在江湖的大陸新武俠〉,《視聽》,10,南寧市:2016.10,頁44-45。
董蕾,〈徐浩峰武俠電影的美學風格與敘事策略〉,《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12,曲阜市:2016.12,頁88-89。
何映宇,〈振奮人心的作品,不盡的回味〉,《新民週刊》,1,上海市:2017.1,頁70-73。
相明,〈「武士會」與徐浩峰電影中的民國武林敘事〉,《德州學院學報》,1,德州市:2017.2,頁5-9。
王春,〈一個人的突圍── 徐浩峰的武俠小說及電影〉,《天涯》,2,海口市:2017.3,頁188-198。
石潔,〈徐浩峰電影的審美表現〉,《電影文學》,8,長春市:2017.4,頁64-66。
陳大為,〈徐皓峰論:「武行」或逝去的民國武林〉,《東吳學術》,3,常熟市:2017.5,頁45-58。
楊帆,〈論作者化語境下的江湖返真:徐浩峰電影的吸引力元素研究〉,《中國報業》,14,北京市:2017.7,頁44-45。
李一男,〈中國的羅貝爾‧布萊松──徐浩峰武術電影的美學原則〉,《德州學院學報》,5,德州市:2017.9,54-59。
高金利,〈徐浩峰電影的作者化敘述〉,《電影新作》,5,上海市:2017.10,頁97-103。
蘇妮娜,〈意在醒世——徐皓峰電影中的文化自覺〉,《文藝評論》,11,哈爾濱市:2017.11,頁72-93。
燁,〈氣韻獨步的武人導演──徐浩丰電影中的象徵與平衡〉,《電影評介》,23,貴陽市:2017.12,頁20-22。
張蕾,〈從《箭士柳白猿》管窺徐皓峰武俠電影〉,《電影文學》,24,長春市:2017.12,頁114-115。
游添燈、吳秉昇,〈Suits 的遊戲理論與《師父》〉,《台大體育學報》,34,台北市:2018.3,頁39-47。
劉大先,〈傳統位移、趣味主義與文化救贖——從王小波到徐皓峰的武俠想像〉,《小說評論》,4,西安市:2018.7,頁40-51。
陳鴻秀,〈新世紀以來中國武嚇電影「文學性」的轉變〉,《文藝評論》,4,哈爾濱市:2018.8,頁108-117。
李潤雨,〈「真實武俠」的書寫革新與思辯──徐浩峰電影藝術風格解讀〉,《華中傳播研究》,2,武漢市:2018.10,頁101-108。
黃翔宇,〈《箭士柳白猿》中類型元素的運用〉,《藝術品鑑》,32,西安市:2018.11,頁91-92、94。
王修凱,〈武之技──徐浩峰武俠電影新論〉,《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成都市:2019.3,頁163-167。
常品,〈寫實主義新武俠小說的探索和踐行──論徐浩峰的電影美學峰格〉,《電影新作》,2,上海市:2019.4,頁158-160。
耿波,〈「創世電影」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像表達〉,《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5,北京市:2019.5,頁104-106。
張亞南,〈徐浩峰武俠電影的「儀式」複現〉,《電影文學》,18,長春市:2019.9,頁91-92。
閻慧麗,〈論徐浩峰「硬派武俠」對武俠電影的類型超越〉,《文教資料》,36,南京市:2019.12,頁194-196。
孔敏,〈徐浩峰武俠電影反臉譜化人物形象及文化意蘊〉,《電影評介》,1,貴陽市:2020.1,頁45-48。
鄧霄,〈「作者性」表達:徐浩峰武俠電影敘事研究〉,《東南傳播》,1,福州市:2020.1,頁66-68。
韓曉瑄,〈論徐浩峰導演武俠片的風格與意識〉,《戲劇之家》,3,武漢市:2020.1,頁83。
杜宇菲,黃廣芳,〈硬派武俠對新派武俠小說的借鑒和革新〉,《戲劇之家》,15,武漢市:2020.5,頁196-197。
何純昕,〈從「武俠」到「文俠」:談徐皓峰的作者突圍〉,《西部廣播電視》,12,成都市:2020.6,頁45-46
孫茜蕊,〈告別民族主義敘事的「作者化」追求──新力量導演徐浩峰武俠電影研究〉,《長江文藝評論》,4,武漢市:2020.8,頁21-28。
張曉峰,〈徐浩峰武俠電影中的歷史現實感建構〉,《電影文學》,4,長春市:2021.2,頁69-72。
黃望莉、蘇芳菲,〈「武行」電影:看徐浩峰武俠電影的「破」與「立」〉,《未來傳播》,1,杭州市:2021.2,頁107-122。
三、學位論文
藍伯瑋,《民國時期「國術運動」的建構與發展(1912-1937)》,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龍會,《徐皓峰小說創作論》,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姜葉萌,《徐浩峰「硬派武俠電影」中類型元素分析》,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方世榮,《徐浩峰武俠電影研究》,長沙市: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張可鑫,《文人武俠片的「作者電影式」寫作──徐浩峰武俠電影藝術特色分析》,西安市: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張雨,《顛覆與回歸──徐浩峰武俠電影研究》,石家莊市: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權倩,《「儀式化」的景觀建構──徐浩峰導演武行片研究》,西安市: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侯玉娜,《徐浩峰電影藝術特色研究》,濟南市:山東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7。
楊帆,《徐浩峰武俠電影作者性研究》,重慶市: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梁凱麗,《徐浩峰電影藝術風格研究》,保定市: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毛明靜,《時代語境中的新武俠電影研究──以徐浩峰武俠電影為例》,長春市:吉林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
魏夢雪,《徐浩峰武俠小說改編電影研究》,重慶市: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黃晨,《徐皓峰武俠電影下的民國武林:以《箭士柳白猿》、《一代宗師》、《師父》為例》,台北市:政治大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學位論文,2019。楊曉蕾,《徐浩峰電影的武術文化研究》,濟南市: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四、電影
陳德森,《十月圍城》,2009。
徐皓峰,《倭寇的蹤跡》,2011。
徐皓峰,《箭士柳白猿》,2012。
王家衛,《一代宗師》,2013。
徐皓峰,《師父》,2015。
徐皓峰,《箭士柳白猿 古裝武俠 先行預告片》,2016。
徐皓峰,《挾刀揉手──電影《師父》紀實》,2017。
徐皓峰,《心思刀理──電影《刀背藏身》武術紀實》,2017。
記錄中國Documentary,《中國武術電影傳奇人物:徐浩峰專訪 Haofeng Xu《師父》《刀背藏身The Hidden Sword》導演》,2018。
徐皓峰,《槍纓潤物──電影《箭士柳白猿》紀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