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
1.于卓民 (2013),國際行銷學,台灣;元照出版
2.王俊富 (2002),拓展網路農產品購買之因素分析-羅吉特模式應用,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王鴻國 (2003),國內網路行銷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行銷專家觀點,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4.行政院農委會 (2016),「臺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況及施政展望」,第283期。
5.朱惠敏 (2004),不定性對台灣農產品產地交易模式選擇之影響:兼論台灣卜蜂企業肉雞契約飼養模式之變動,國立中山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6.吳明敏 (2000),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活化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
7.吳奕軍 (1998),從傳統行銷出發看網路行銷,突破雜誌153期,頁98-101。
8.李子路 (2011),電子商務環境下生鮮農產品的家庭配送模式及配送模型研究,PhD Thesis. 重慶大學。
9.李小鋒 (2014),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MS thesis. 華中農業大學。
10.李宗儒、黃丹青、顧婉瀛 (2011),「蔬果於電子商務銷售模式之探討」,
J. Agri. & Fore. 60卷,4期,頁263-274。
11.李宗儒、鐘秀欣、劉曼貞、陳麒文 (2005),「以消費者的觀點來進行農產品網路商店功能之分析」,電子商務學報,7卷,3期,頁215-238。
12.李皇照 (2016),「臺灣農產品運銷體系演進之趨動力與新情勢」,臺灣農產運銷發展史,4期,1卷,頁338-358。
13.李慶章 (2013),電子商務及企業電子化特訓教材,台灣:基峰。
14.周志如 (2008),農產品產地直銷模式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5.林秀怡 (2016),農民使用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之影響因素,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6.林慧貞 (2014),國小高年級學童含糖飲料飲用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7.柯達 (2003),網路購物使用與滿足之研究,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8.紀雪莉 (2014),新產品行銷策略之探討-以保健食品之山竹酵素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19.徐繼燕 (2015),電子商務的優劣勢、機遇與挑戰分析,西華師範大學數學與訊息學院。
20.常莉君 (2011),「電子商務的優勢與劣勢」,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1卷,24期,頁153-155,7月4日。
21.張靜文、顏晃平、吳榮杰 (2011),「東協加一對東亞國家貿易技術效率之影響評估」,農業與經濟,46期,頁103-138。
22.許文富 (1995),「農產品運銷通路的型成與農民選擇通路自主性的理論與實務-以臺灣蔬菜運銷為例」,農業與經濟,6期,頁1-12。
23.許秀卿 (2015),探究節慶的行銷策略與地方文化薪傳~ 以火燈夜巡為例, 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4.郭璦榛 (2017),「建構契約農業的良好合作模式」,豐年雜誌,67卷,6期,頁8-12。
25.陳世芳、戴登燦、高德錚 (2005),「葡萄與甜柿宅配作業與宅配行銷策略之研究」,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頁203-220。
26.陳世芳 (2004),「甜柿宅配行銷之探討」,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頁39-56。
27.陳郁蕙、陳雅惠、林羿杏、李俊鴻(2017),「國人對冷凍年菜之消費行為與願付 價格研究」,應用經濟論叢,102期,頁69-114。
28.黃炫仁 (2013),農會農特產品行銷策略知覺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林內鄉農會農特產品為例,環球科技大學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9.黃敏淳 (2013),使用TRIZ 理論與灰關聯分析發展國產農產品網路行銷策略,中興大學行銷學系所碩士論文。30.黃識銘、方世榮 (2003),「行銷通路成員之夥伴關係長期導向與組織間績效之研究」,管理評論,22期,頁55-85。
31.楊弘任 (2011),「何謂在地性?:從地方知識與在地範疇出發」,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49卷,4期,頁10-34。
32.董時叡、蔡嫦娟 (2012),「農村綠色生活推廣方案規劃研究:食農教育課程規劃設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1年度科技計畫研究報告,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33.劉富善 (1998),「影響台灣農產運銷之內外因素」,台灣經濟金融月刊,34卷,2期,頁37-40。
34.劉靜怡 (1999),「初探網路產業的市場規範及其未來:以 United States V. Microsoft 案的發展為主軸」,臺大法學論叢,28卷,4期,頁1-66。
35.潘克榮 (2013),「生鮮電商的市場難關和營銷策略研究」,時代經貿:下旬,7期,頁61。
36.蔡明達、賴重光 (2012),「農會農特產品品牌行銷之研究」,農業推廣文彙, 頁59-79。
37.鄭陽升 (2005),農產品配銷通路轉換影響因素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38.盧永祥、吳明峰、許應哲、張雅卿 (2013),「契約農業的夥伴關係之實證研究」, 應用經濟論叢,94期,頁113-153。
39.MBA智库百科(2014年10月22日),〈自產自銷〉。https://wiki.mbalib.com/z-htw/%E8%87%AA%E4%BA%A7%E8%87%AA%E9%94%80。
二、英文
1.Chesbrough, H., & Rosenbloom, R. S. (2002).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Vol.11.No.3, pp.529-555.
2.Hoffman, D. L., Novak, T. P., & Chatterjee, P. (1995). Commercial scenarios for the web: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Vol.1.No. 3, JCMC136.
3.Kalakota, R., & Whinston, A. B. (1997). Electronic commerce: a manager's guide.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4.Laudon, K. C., & Traver, C. G. (2008). E-commerce business Models and Concept. e-commerce.
5.NIST,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Technology, (1999),http://www.nist.gov/.
6. Whinston, A. B& .Kalakota, R. (1996). Frontier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New York: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