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5 22: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佳瑩
研究生(外文):Huang, Chia-Ying
論文名稱:柳琴曲《彌濃山鄉》、《心路》 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論文名稱(外文):The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of Liuqin Compositions“Mi Nong Mountain Area”and“Mood Course”
指導教授:鄭翠蘋
指導教授(外文):Cheng, Tsui-Pin
口試委員:蘇文慶吳宗憲鄭翠蘋
口試委員(外文):Su, Wen-ChengWu, Chung-HsienCheng, Tsui-Pin
口試日期:2021-11-1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音樂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7
中文關鍵詞:柳琴瀰濃山鄉心路
外文關鍵詞:Liuqi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研究曲目《彌濃山鄉》、《心路》為作曲家黃振南(1968-)所創作之柳琴樂曲。《彌濃山鄉》引用了以高雄美濃地區為主的客家音樂為素材,使用了〈正月牌〉、〈半山謠〉、〈搖兒曲〉等歌謠旋律貫穿全曲,透過作曲手法,將熟悉且朗朗上口的旋律透過和聲、音樂織度融合演奏手法運用,拓展了音樂的架構及情感。《心路》則使用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主題貫穿全曲,透過不同的變奏及演奏技巧拓展樂曲。本曲欲表現學習音樂歷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及不安情緒,而後突破困境後的心情。
筆者從小於高雄長大,因此想多了解關於自己故鄉的相關音樂文化。而在透過鄭翠蘋老師接觸到《彌濃山鄉》與《心路》時,親切而富有思鄉情感的音樂流露,期待研究此二部作品,深入探析客家音樂的內涵與精神,也以演奏者角度,對學習之《心路》歷程加以探討與詮釋。

Mi Mong Mountain Area and Mood Course, the two particular pieces this article aims at, are works of composer Huang Zhen-nan.
In Mi Mong Mountain Area, Hakka music elements mainly of Meinong (A.K.A. Mi Nong) are referred to. The melodies of First Month Song, Half Mountain Folk Song, and Hush Baby Song are applied throughout the piece. With composition techniques such as harmony and texture along with the exercise of performance techniques, the framework and emotions of the music, of which melodies are already catchy, are expanded.
Mood Course, on the other hand, is put with a simple yet profound theme. The piece develops with musical variations and techniques. The piece eagers to express not only the uneasy moods and obstacles one could face in the journey of music learning, but also the moods one could gain as breakthroughs take place.
The author grew up in Kaoshiuong, in which countryside Meinong District is located, thus wishes to know more related music cultures of the hometown as possible. As the author came to know Mi Mong Mountain Area and Mood Course through guiding mentor Cheng Tsui-Pin, the music brought great cordialness and homesickness. Hope the research and analyses of the two pieces successfully and deeply probe into the connotative meanings and spirits. Also, as a performer and from such point of view, the author probes into and annotates the ‘mood course’ of one’s learning in music.

謝辭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v
表目次 vii
圖目次 viii
譜目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步驟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5
第二章 作曲家之音樂背景 8
第一節 作曲家學習背景 8
第二節 作曲家創作歷程 9
第三節 作曲家創作手法及理念 11
第三章 《彌濃山鄉》分析與詮釋 13
第一節 樂曲創作動機 13
第二節 樂曲分析 16
第三節 演奏詮釋 27
第四章 《心路》分析與詮釋 37
第一節 樂曲創作動機 37
第二節 樂曲分析 38
第三節 演奏詮釋 44
結論 51
參考資料 53
附錄一 黃振南訪談紀錄 55


方美琪,〈高雄縣美濃鎮客家民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論文,1992。
王惠然、王紅藝。〈柳琴考集曲集.2〉。人民音樂出版社,2014。
王惠然。〈王惠然柳琴作品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吳川鈴,〈台灣客家山歌的運用分析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林伊文,〈美濃的客家八音與傳統禮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論文,2000。
柯心喻,〈柳琴曲《夏夜》、《天黑黑隨想曲》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系中國音樂組碩士論文,2013。
柯佩怡。〈台灣南部客家三獻禮之儀式與音樂〉,文津出版有限公司,2005。
郭坤秀。〈台灣客家山歌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論文,2016。
陳怡伶。〈《雨後庭院》、《Cat’s無言歌》、《天地星空》之分析與詮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陳彥伶。〈以詩詞為創作素材的柳琴曲《江月琴聲》、《蘿蕾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系中國音樂組碩士論文,2013。
陳婉妤。〈柳琴的歷史沿革與入傳台灣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靜茹。〈臺灣柳琴音樂之探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
彭月媛。〈《落水天》、《大埔調》、《正月牌》、《半山謠》、《喊我唱歌就唱歌》之樂曲分析與詮釋~兼論客家民歌所呈現之傳統客家的婦女形象〉。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曾瑞媛。〈客家山歌之節奏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論文,2012。
楊兆禎。〈台灣客家系民歌〉。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
鄭榮興。〈台灣客家音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4。
戴佩瑤。〈張永欽柳琴作品《雨》、《夜》、《花》之分析與詮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謝宜文、吳榮順,〈高雄縣境內六大族群傳統歌謠叢書(二)-客家山歌〉。高雄縣立文化中心,199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