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2019)。國情統計通報第133號。取自:https_--www.dgbas.gov.tw-public-Data-9717160105LGQ42NT.pdf。 方俊凱、畢世萱、張詩吟、陳紹基、邱世哲(2018)。某醫院各院區醫療人員對 病人自主權利法之意見調查。安寧療護雜誌,23(1),1-17。 王志嘉(2015)。末期病人生命身體法益的處分-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修法後的現況與展望。醫療品質雜誌,9(2),90-96。 王泳貴(2002)。國小教師人際依附風格、人際溝通能力與人際溝通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王國治(2019)。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之比較研究。南臺財經法學,5,89-129。 伍碧琦、吳麗珍、陳彩鳳、蔡來蔭(2011)。南部某醫學中心住院病人對病人自主態度與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長庚護理,22(4),451-456。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2013年01月09日)。取自:https_--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_pcode=l0020066。 住宿式長期照顧機構設立標準(2017年06月05日)。取自:http_--gazette.nat.gov.tw-。 吳佳穎、陳端容、黃心慈(2020)。住院病患家屬對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認知、態度及預立醫療決定的行為意向。台灣衛生誌,39(3),342-349。 李欣慈、陳慶餘、胡文郁(2012)。華人孝道與家庭主義文化脈絡下談長照機構住民執行預立醫療照護計畫與老人自主權。安寧療護雜誌,17(2),187-199。 李金美、林宜甲(2018)。長期照顧人力資源治理研究_以高雄市為例。政策與人力管理,9(2),37-73。 李昭憲、賴家欣、楊燦、黃貞綺(2015)。長期照護機構照顧服務員職業疲潰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美和學報,24(2),97-114。 周玉淳、陳曉梅、趙淑員(2011)。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人員工作知覺、 工作滿足感及其主要影響因子。弘光學報,66,25-38。 周希諴、李選、羅旭宜、周裕銓、張梅芳(2006)。某教學醫院護理人員對安寧療護知識、態度及參與工作意願之探討。中山醫學雜誌,17(1),23-32。 幸瑾華(2015)。台北地區長期照護機構工作人員對生命末期安寧療護的知識、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林宜蓉、杜玉卿、謝旭玲(2009)。護理專科學生護理能力之探討-護理人員與臨床護理教師之評價。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5(3),220-230。 林綉君、李佳苓、張家銘(2016)。探討中部某醫學中心加護病房老年病人及家屬對預立醫療指示的認知情形。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11(1),50-65。 林碧珠(2017)。長照十年計劃 2.0與護理人員角色。新臺北護理期刊,19(1),1-8。 林麗味(2016)。非正式照顧者接受溝通技巧訓練對於失智症病人照顧之成效。長庚護理,27(4),506-520。 邱泯科、劉芳屏(2016)。小型老人長期照顧機構社工提供安寧緩和相關服務之倫理議題與工作技巧。社區發展季刊,153,182-198。 長期照顧服務法(2019年06月19日)。取自:https_--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_pcode=L0070040。 洪英正、錢玉芬(譯)(2003)。人際溝通(原作者:Joseph A. DeVito)。臺北市:學富。 胡愈寧、葉肅科(2013)。人際關係與溝通暸解溝通技巧。新北市: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孫效智(2016)。《病人自主權利法》面面觀。醫院雙月刊,49(1),1-5。 病人自主權利法(2019年06月12日)。取自:https_--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_pcode=L0020189。 張艾玲、許秀櫻、顏妃伶、張淑真(2015)。專科護理師人際溝通能力、組織溝通滿意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探討。台灣專科護理師學刊,1(1),17-29。 張沐晨、曾煥棠(2020)。護理人員對病人善終醫療自主權認知及在職教育的需求。健康科技期刊,7(2),1-12。 張珍瑋、鄭英傑(譯)(2003)。新時代的人際溝通(原作者:Joseph A. DeVito)。臺北市:學富。 張麗卿(2016)。病人自主權利法—善終的抉擇。東海大學法學研究,50,1-47。 梁容方、鄺健濤、張慈桂(2017)。中老年人多重慢性疾病與自覺健康狀況關聯之探討。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4(2),17-26。 郭芳秀、黃惠滿、孫凡軻、林婉如(2019)。加護病房護理人員人際溝通能力與衝突處理風格。護理雜誌,66(2),67-76。 陳仁亮、王志誠、林佩儀、陳呈旭、張美幸、葉德豐(2021)。醫護人員對病人自主權利法之認知與態度-以中部某區域醫院為例。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7(2),37-46。 陳巧宴、徐宗福、裴駿(2016)。護理人員對疾病末期病人選擇維生醫療的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醫務管理期刊,17(3),169-187。 陳玉枝(2010)。護理人員應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護理雜誌,57(5),12-17。 陳杰、宋明晰(2019)。論台灣病人自主權利法對醫療體制衝擊。生物產業科技管理叢刊,7,97-116。 陳建文、白佳原、曾馨慧、陳威全(2016)。長期照護機構服務品質與住民滿意度和再使用意願之研究。健康管理學刊,14(1),29-44。 陳美花、顏嘉楓(2005)。長期照護機構中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臺灣老人保健學刊 ,1(1),41-49。 陳家鈺(2012)。長期照顧機構護理人員的生活、照顧經驗與文化能力相關性探討。中國醫藥大學,臺中市。 陳皎眉(2013)。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第二版)。臺北市:雙葉。 陳惠姿、李光廷(2013)。長期照護專業人員核心能力與培育。護理雜誌,59(6),12-18。 陳晶瑩(2003)老年人之長期照護。臺灣醫學,7(3),404-413。 陳榮基(2013)。醫師應有主動拒絕實施心肺復甦術以維護病人善終的勇氣。安寧療護雜誌,18(1),51-61。 游梓翔、溫偉群、劉文英(譯)(2012)。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二版(原作者:Julia T. Wood)。臺北市:雙葉。 馮延芬(2008)。護理人員與癌症病人溝通之自我效能及相關因素。中山醫學大學,臺中市。 黃秀雲(2009)。從工作分析談社會工作者在老人長期照顧機構中的角色。社區發展季刊,128,281-296。 黃美珍(2007)。運動休閒俱樂部從業人員所需之管理能力研究-以高雄市亞力山大及伊士邦為例。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2(1),106-117。 黃素菲(譯)(2007)。人際溝通(原作者:Ronald B. Adler,Russell F.Proctor II)。臺北市:洪葉。 黃惠美、郭碧照、胡中傑、謝玉玲、黃曉峰(2005)。台中某社區民眾之安寧療護知識及其影響因素。安寧療護雜誌,10(4),371-383。 趙可式(2009)。台灣安寧療護的發展與前瞻。護理雜誌,56(1),5-10。 劉耿僚、張肅婷、紀東昀、賴可凡、廖挺亮、余俊憲(2019)。醫療行政人員性格傾向、溝通能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以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6(3),185-194。 蔡甫昌、郭蕙心(2017)。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倫理觀點與實務挑戰。台灣醫學,21,62-72。 衛生福利部(2018)。發布「長期照顧服務人員訓練認證繼續教育及登錄辦法」。取自:https_--www.mohw.gov.tw-cp-18-29134-1.html。 衛生福利部(2019)。病主法1月6日施行 衛福部公布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機構名單。取自:https_--www.mohw.gov.tw-cp-16-45986-1.html。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9)。老人長期照顧、安養機構概況。取自:https_--dep.mohw.gov.tw-dos-cp-2977-13854-113.html。 鄭佩芬、王淑俐(2008)。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新北市:揚智。 龍紀萱、李依臻(2018)。護理之家實施安寧療護服務措施之研究。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4(5),638-650。 謝伶瑜、林淑英、江姿瑢(2018)。護理人員推行預立醫囑之知識、態度、經驗與自信。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6(4),208-288。
二、英文部分 Altman, I., and Taylor, D. (1973). Social Penet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Keyton, J. (1986). Extrapolating a dyadic model to small group methogoary: Validation of spitzberg and cupach model of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ppear at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onference. Chicago. Lee, H. S., Chen, T. R., Yang, C. L., Chiu, T. Y., and Hu, W. Y. (2019). Action research study on advance care planning for residents and their families in the long-term care facility. BMC Palliat Care, 1-14. McGlade, C., Daly, E., McCarthy, J., et al. (2017). Challenges in implementing an advance care planning programme in long-term care. Nurs Ethics, 24, 87-99. Mignani, V., Ingravallo, F., Mariani, E., and Chattat, R. (2017). Perspectives of older people living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and of their family members toward advance care planning discuss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thematic synthesis. Clin. Interv, 12, 475–484. Spitzberg, B. H., (1993). The dialectics of (in)competenc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0, 137-58. Spitzberg, B. H., and Cupach, W. R. (1984).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Spitzberg, B. H., and Cupach, W. R. (1989). Handbook of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Research.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Spitzberg, B. H. and Hurt, H. T. (1987).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skills in instructional contexts.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36, 28-45. Spitzberg, B. H. (1988). A handbook for the study of huma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for observing, measuring, and assessing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Norwood, N.J.: Ablex. Ting-Toomey, S. (1993).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California: Sage. Triandis, H. C. (1988). Cross-cultural studies of personality, attitude, and design,London: Macmillan. Wiemann, J. M. (1977). Explication and test of a model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3,195-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