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03: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欣羽
研究生(外文):HSIEH,HSIN-YU
論文名稱:工資認定之學理與實務發展─以激勵性給與為核心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Academic and Court Decision on Wage Definition─Focusing on Incentive Payment
指導教授:郭玲惠郭玲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O, LING-HWEI
口試委員:林誠二鄭冠宇
口試委員(外文):LIN, CHENG-ERHJENG, GUNG-YEU
口試日期:2022-01-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67
中文關鍵詞:工資工資定義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對價性經常性激勵性(勉勵性)獎金津貼
外文關鍵詞:WagesWage DefinitionSubsection 3 of Article 2 of the Labor Standards LawConsiderationRegular PaymentsIncentive PaymentBonusesAllowanc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0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工資即勞工提供勞務所獲得之報酬,係勞工及其家屬維持生活不可或缺之來源,相對於雇主係成本,二者間有利害關係對立之本質,爭議油然而生。雇主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常見之手段有盡可能壓低本薪,再以獎金或津貼之方式取代,將產生工資認定之爭議,然而實務上對於工資之認定標準未趨於一致,導致相類似案件有前後不一之情形,且在我國認定工資與否,將牽動一連串權利義務關係,包含加班費、資遣費、退休金之計算,將嚴重影響勞工之權益、勞雇關係之和諧及對司法的信賴。

承前所述,可見法院在工資之認定,攸關全民的生存福祉,在對價性及經常性之內涵及變遷,雖已有許多整理及分析,但因工資認定之標準尚未一致下,且伴隨工資結構彈性化的多元趨勢,近期判決在激勵性給與之部分,更常見雇主加入其他決定發給之要件,例如:以公司有盈餘為前提、須經上級考核或董事會決定、在職與否,以及非財務性之考量等等,都可任意作為給付之要件。換言之,某給與加入許多非關勞務提供之要件時,延續工資理論之判斷,將增加實務上認定勞務對價性之難度與疑慮,如何影響工資認定之標準,值得關注。另於2020年1月1日勞動事件法施行後,有關訴訟程序中舉證責任之轉換,在實務上對於工資認定之影響,值得觀察。

有鑑於此,即促成本論文研究動機,本文欲以激勵性(勉勵性)給與為核心,將法院有關工資認定之判斷標準再做探討,並歸納近期法院在激勵性給與之工資認定所累積的相關判決,如全勤獎金、績效獎金、久任獎金以類型化之方式建立認定標準,並參考比較法之作法,以期實務日後在處理有關於激勵性給與時,更能清楚釐清並做出具客觀可預測性之認定。
A wage shall refer to the remuneration received by employees in return for the work carried out, and it is an indispensable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laborer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employers, on the other hand, a wage is a kind of cost. Therefore, a conflict of interests exists between employees and employers, and thus disputes arise spontaneously. One common way employers may use to maximize profits is to minimize a salary and give bonuses or allowances instead, which leads to disputes over wage determination. The definition of a wage in judicial practical is inconsistent, and similar cases may have contradictory criteria. Moreover, the definition has affected a series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cluding overtime pay, severance pay, and the calculation of a pension, and it has seriously affected labor rights, labor harmony, and people’s trust in the judiciary.

As stated abov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urt's determination of wages is related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whole people.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ny researches and analyses of the connotations and changes of consideration and regular payments, the criteria for determination of wages have not been consistent. With multiple trends in flexible wage structures, in recent judgments about incentive payment, it is more common to see employers who add other conditions for payment. For example, there must be a corporate surplus; the employees should be assessed by their superiors; the payment should be decided b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e employees should be incumbent. Non-financial conditions can be arbitrarily used as payment requirements. In other words, when a payment involves many conditions unrelated to labor, the difficulty and doubts about the practical determination of consideration will be greater. How these extra conditions may affect the criteria of wage determination is an issue worth attention. In addition, since the Labor Litigation Act was implemented on January 1, 2020, the shift of the burden of proof in judicial practice has had an impact on wage determination, which is also an issue worth observ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herefore to focus on the incentive payment and to discuss the judicial criteria for determination of wages. This study uses induction to analyze recent courts’ incentive payment judgments, categorizes the cases with reference to foreign laws, and attempts to provide advice on proper criteria for determination of wages and to help resolve the disputes and make objective and predictable decisions when the court deals with incentive payment in the future.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問題意識2
第三節、研究方法及文獻分析3
第四節、架構安排5

第二章、工資與激勵性給與之定義與發展6
第一節、 工資6
第一項、工資結構6
第二項、法律上定義9
第三項、學理上認定10
第四項、實務上認定17
第二節、激勵性給與30
第一項、激勵性給與一般工資報酬30
第二項、激勵性給與及恩惠性給與之異同31
第三項、理論與實務之初步發展35
第三節、小結37

第三章、比較法上工資與激勵性給與之認定39
第一節、日本工資規範與學說見解39
第一項、工資定義39
第二項、工資結構39
第三項、學理與實務上認定40
第二節、德國工資規範與學說見解43
第一項、工資定義43
第二項、工資結構43
第三項、學理與實務上認定44
第三節、激勵性給與之判斷標準48

第四章、激勵性給與在實務之發展50
第一節、全勤獎金50
第一項、定義及學理見解50
第二項、實務見解51
第三項、比較分析69
第二節、績效獎金71
第一項、定義及學理見解71
第二項、實務見解72
第三項、比較分析103
第三節、久任獎金106
第一項、定義及學理見解106
第二項、實務見解107
第三項、比較分析112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13
第一節、結論113
(一)實務上工資與激勵性給與判斷標準不一113
(二)恩惠性與激勵性給與為不同性質之給與114
(三)工資推定之舉證責任仍未解決工資認定爭議115
第二節、建議115
(一)以「勞務對價補充說」為工資認定之基準115
(二)全勤獎金應屬於工資117
(三)績效獎金應依其內涵個案認定117
(四)久任獎金除一次性給與外,應屬於工資118

參考文獻(依姓氏筆劃順序)120
附錄一:全勤獎金 123
附錄二:績效獎金 164
附錄三:久任獎金 248
參考文獻(依姓氏筆劃順序)
一、專書類
1.呂榮海,勞基法實用1,蔚理法律事務所,第4版,1987年1月。
2.林振賢,勞基法的理論與實務,捷太,初版,2001年9月。
3.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一),翰蘆,初版,2002年5月。
4.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二),五南,初版,2009年3月。
5.郭玲惠,勞動契約法論,三民,初版,2011年9月。
6.陳業鑫,勞動事件法概要─案例式探討,元照,第2版,2021年1月。
7.許必奇、絲鈺雲,論勞資爭議類型與處理機制,司法研究年報,司法院印,第23輯第1篇,2003年11月。
8.黃劍青,勞基法詳解,三民,第3版,1993年4月。
9.黃越欽,勞動法新論,翰蘆,第4版,2012年9月。
10.黃程貫,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再版,1997年5月。
11.黃程貫(主編),指南勞動法系列─個別勞動法,元照,初版,2021年3月。
12.楊通軒,個別勞工法─理論與實務,五南,第3版,2013年10月。
13.楊通軒,工資保護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初版,2021年9月。
14.劉志鵬,勞動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元照,初版,2000年5月。
15.臺灣勞動法學會編,勞基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新學林,初版,2005年5月。
16.臺灣勞動法學會編,勞動事件法解析,元照,初版,2020年2月。
17.臺北大學勞動法研究中心,勞動法精選判決評釋,元照,初版,2014年4月。
18.臺北大學勞動法研究中心,工資與工時精選判決評釋,元照,初版,2019年9月。
19.臺北大學勞動法研究中心,勞動訴訟實務,元照,初版,2020年7月。

二、期刊類(依姓氏筆劃順序)
1.王惠玲,工資意涵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3期,1996年5月。
2.邱羽凡,客運駕駛員工時、工資認定與加班費約定方式之爭議─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540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2019年8月。
3.吳啟賓,論勞基法上之工資,法令月刊,第41卷第8期,1990年8月。
4.李玉春,工資定義之演進及趨勢,台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9期,2012年10月。
5.李伯毅,工資,收錄於:個別勞動法,元照,初版,2021年3月。
6.邱駿彥,工資認定基準之建構─兼論夜點費之工資性格認定基準,華岡法粹,第42期,2008年11月。
7.邱羽凡,勞動事件法之訴訟程序規範簡析,收錄於:勞動事件法解析,元照,初版,2020年2月。
8.邱羽凡,客運駕駛員工時獎金與績效獎金之工資性質與加班費計算,收錄於:工資與工時精選判決評釋─航空、運輸及醫療保健業,元照,初版,2019年9月。
9.林更盛,論勞基法上的工資,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1997年12月。
10.林更盛,工資的迷思:「恩惠性給與」─評最高法院88年台上字第1638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2000年12月。
11.林炫秋,最高法院判決中的工資認定要件與類型,萬國法律,第167期,2009年10月。
12.林良榮,退休金給付差額爭議與勞基法上工資之認定─臺灣高等法院103年度勞上更(一)字第13號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2018年6月。
13.林佳和,統包式報酬之合法運用界線─理論與關鍵案例,收錄於:當前勞動法與企業實務之對話,2021年10月,元照,初版
14.洪瑩容,勞動事件之訴訟程序─以舉證責任為中心,指南勞動法系列,收錄於:勞動訴訟與勞動事件法,2021年10月,元照,初版
15.徐婉寧,論日本法上定型約款規制:與勞動關係之臺日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8卷第4期,2019年12月。
16.郭玲惠,客運自行約定延長工時加班費計算─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660號判決,收錄於:工資與工時精選判決評釋─航空、運輸及醫療保健業,元照,初版,2019年9月。
17.郭玲惠,勞動事件法中勞動訴訟之重要議題研析,全國律師,第24卷4期,2020年4月。
18.郭玲惠,勞動事件法重要議題研析,月旦法學雜誌,第301期,2020年6月。
19.郭玲惠,工資與激勵性給付之界線─理論與關鍵案例,收錄於:當前勞動法與企業實務之對話,2021年10月,元照,初版。
20.陳建文,勞基法工資定義相關判決之探討,勞動學報,第6期,1997年9月。
21.陳建文,九十二年度勞動判決見解回顧(上),全國律師,第8卷2期,2004年2月。
22.陳建文,勞基法工資定義爭議問題的再思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0期,2009年6月。
23.陳建文,工資概念的思考層次與體系整合/高院99勞上易33,台灣法學雜誌,第171期,2011年3月。
24.陳建文,勞基法工資定義的爭議與思議,收錄於:勞動法文獻研究─理解、分析與重構,2017年9月,元照,初版
25.陳業鑫,勞動事件法綜覽與評析,萬國法律,第228期,2019年12月。
26.黃程貫、邱羽凡,勞動訴訟改革─勞動事件法之制定,指南勞動法系列,收錄於:勞動訴訟與勞動事件法,2021年10月,元照,初版
27.鄭津津,工資的認定,月旦法學教室,第96期,2010年10月。
28.劉志鵬,談勞基法上的「經常性給與」,月旦法學雜誌,1995年12月。
29.劉志鵬,權利事項勞資爭議與法官造法機能—以最高法院判決為檢討對象,月旦法學雜誌,第14期,1996年7月。
30.蘇文生,空服員差旅日支費是否屬於工資,收錄於:工資與工時精選判決評釋─航空、運輸及醫療保健業,2019年9月,初版。

三、學位論文類(依姓氏筆劃順序)
1.陳建文,勞基法上工資定義規定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2.游淑惟,勞基法中工資定義之法院判決研究─以對價性與經常性內涵之變遷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7月。
3.廖瑞涓,勞基法中工資定義之法律問題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12月。

四、網路資料
1.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https://law.judicial.gov.tw/default.aspx
2.立法院法律系統
https://lis.ly.gov.tw/lglawc/lglawkm
3.勞動部 勞動統計查詢網
https://statfy.mol.gov.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