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王皇玉,刑法總則,7版,新學林,2021年。
何賴傑、林鈺雄、李聖傑、潘怡宏、王士帆、王玉全、王效文、古承宗、周漾沂、
吳耀宗、徐育安、連孟琦、陳志輝、陳重言、許絲捷、許澤天、惲純良、蔡
聖偉譯,德國刑法典,2版,元照,2019年。
林山田,刑罰學,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10版,元照,2008年。
林東茂,刑法綜覽,增訂8版,一品,2016年。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9版,元照,2021年。
唐心北、黃聿斐、蔡景宏,司法精神醫學手冊,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2014年。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4版,元照,2012年。
張麗卿,司法精神醫學-刑事法學與精神醫學之整合,4版,元照,2018年。
(二)專書論文
許澤天,刑法規範的基本權審查──作為刑事立法界限的比例原則,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七輯)(上冊),2010年。
蔡墩銘,精神障礙與意識障礙,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
文集,2005年。
劉秉鈞,論犯罪的法律效果-以保安處分之目的與刑罰之差異為中心,甘添貴教
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上冊,2012年。
(三)期刊論文
李元簇,刑事責任能力判斷之標準,刑事法雜誌,29卷,3期,1985年,頁24-43。
呂潮澤,保安處分適用絕對從新主義之探討,法令月刊,49卷47期,頁9。
吳建昌,從精神醫學探討精神障礙影響刑事責任能力之判準,刑事法雜誌,43
卷1期,1999年,頁86-133。
周煌智,從精神鑑定書到監護處分評估與成效追蹤,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
(24),2021年,頁197-212。
林東茂,禁止錯誤的刑法評價,東海大學法學研究,52期,2017年,頁49-81。
林政佑,韓國治療監護制度之介紹,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28期,2021
年,頁1-42。
林鈺雄,刑法總則:第十講—罪責(有責性),月旦法學教室,22期,2004年,頁
64-79。
林鈺雄、王士帆,實務法學:刑事法類,月旦裁判時報,87卷,2019年,頁106-122。
林詩韻、黃聿斐、沈伯洋,受監護處分男性精神疾病犯罪者再犯分析,刑事政策
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25期,2020年,頁183-243。
林輝煌,論刑法上「心神喪失」免責之抗辯(下)—美國法制之參酌,台灣本
土法學雜誌,85期,2006年,頁5-23。
洪福增,刑事責任之理論,刑事法雜誌,27卷1期,1983年,頁1-4。
翁國彥,瘋癲與審判:死刑案件中的精神障礙被告,台灣人權學刊,3卷2期,2015
年12月,頁183-199。
徐育安,費爾巴哈之故意理論及其影響—以德國刑法為核心,政大法學評論,109
期,2009年,頁1-57。
陳松檀,從累犯加重處罰規定評大法官釋字第七七五號解釋,科技法學論叢,16期,2020年,頁29-73。
張麗卿,新刑法第十九條之法理分析,月旦法學雜誌,136期,2006年,頁166-175。
張麗卿,刑事責任相關之最新立法修正評估,東海大學法學研究,23期,2005年
12月,頁33-82。
張麗卿,精神病犯的鑑定與監護處分—兼談殺警案與弒母案,月但法學雜誌,309期,2021年,頁57-79。
張麗卿,從精神醫學和法學角度看責任能力之鑑定,檢察新論,23期,2018年,
頁68-70。
黃國堂,保安處分之研究,刑事法雜誌,9卷6期,1965年,頁22-27。
曾淑瑜,精神障礙者犯罪處遇制度之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8),2006
年,頁67-93。
彭幸鳴、施育傑,暫行安置德解釋與適用—逐條註釋與若干法律問題探討,司法
文選,2100期,2022年,頁a1-a2+1-25。
楊廼軒、蕭宏宜,精神障礙之預防性羈押,月旦醫事法報告,46期,2020年,頁
23-32。
蔡墩銘,精神狀態之認定判斷,月旦法學雜誌,123期,2005年,頁28-33。
潘怡宏,刑法監護處分制度之修正芻議,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28期,2021
年,頁95-242。
蕭宏宜,保安處分與罪刑法定,法令月刊,57卷4期,2006年,頁4-13。
蕭宏宜,預防性羈押的實然與應然,東吳法律學報,26卷4期,2015年,頁83-122。
賴擁連、駱姿螢,美國精神疾病犯罪者司法處遇之介紹與借鏡—美國精神衛生法
庭之探究,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28期,2021年,頁243-290。
謝煜偉,罪刑相當原則與情節輕微條款,月旦法學教室,209期,2020年,頁26-31。
(四)學位論文
李文健,罪責概念之研究—非難的實質基礎,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吳建昌,刑事責任能力之研究—法學與精神醫學之交錯,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倫文,2000年。吳燁山,保安處分之探討—以強制工作處分、感訓處分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
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林煒倫,精神病患之刑事責任能力、精神鑑定及保安處分,玄奘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林伯樺,論精神障礙與心智缺陷不法行為責任問題—以人格疾患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林伯樺,責任與量刑關係之研究由刑法典刑罰目的之重新考察,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張淑婷,精神障礙犯罪者處遇制度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劉崢,期待可能性於刑事立法之芻議,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鍾金錦,從精神疾病論責任能力與刑事制裁效果,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五)網路資料
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網站,中華民國109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2020犯罪
趨勢關鍵報告,表2-3-6,https://www.cprc.moj.gov.tw/media/20211036/21-%E7%AC%AC%E4%BA%8C%E7%AF%87%E6%95%B8%E6%93%9A.xlsx?mediaDL=true,最後瀏覽日:2022/07/16。
監察院110司調0044號調查報告,
https://cybsbox.cy.gov.tw/CYBSBoxSSL/edoc/download/53283,最後瀏覽日:2022/07/16,頁13。
立法院公報處,立法院公報委員會紀錄,110卷32期,
https://lci.ly.gov.tw/LyLCEW/communique1/final/pdf//110/32/LCIDC01_1103201_00004.pdf,最後瀏覽日:2022/07/15,頁298。
中央研究院電子報網站,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最新報告,近20年臺灣焦慮與憂鬱症
患者比例倍增,https://newsletter.sinica.edu.tw/reviews/news/read_newse191.html,最後瀏覽日:2022/07/16。
二、英文文獻
(一)專書
E. Erickson, Patricia & K. Erickson,. Steven, CRIME, PUNISHMENT, AND MENTAL
ILLNESS: LAW AND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IN CONFLICT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