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68.1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1 14: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葒鈺
研究生(外文):CHENG,HUNG-YU
論文名稱:陳凱歌的電影美學與人文意涵
論文名稱(外文):Chen Kaige's Cinematic Aestheticism and Humanistic Spirit
指導教授:陳齡慧陳齡慧引用關係袁子賢
指導教授(外文):Chen,Lin-HuiYuan,Tzu-Hsien
口試委員:劉現成沈裕融
口試委員(外文):Liu, Hsien-ChengShen, Yu-Rung
口試日期:111/07/0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0
中文關鍵詞:陳凱歌華語電影人文關懷文化大革命儒家精神
外文關鍵詞:Chen KaigeChinese-Language FilmHumanistic care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Confucianis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研究陳凱歌的目的在於試圖去了解人文關懷的信仰為何如此堅定地存在在陳凱歌的心中,陳凱歌曾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洗禮,陳凱歌也曾當過紅衛兵,批鬥自己的父親。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陳凱歌又重回了生活,而他是如何修補曾經支離破碎的家庭?再和父親相處生活,然後發展自己的電影生涯,而以人文關懷為依歸,從中找到自我和國家、民族的認同。

陳凱歌一開始的第一部電影《黃土地》、《大閱兵》和《孩子王》的作者論風格強烈,對於土地的思想和文革中對於改革的熱情都強烈地吸引我觀看陳凱歌的創作。陳凱歌的電影裡有文人所堅持的品德和文化內涵,對於國族的熱愛和那一份對於電影的滿腔熱血。電影《無極》開始,陳凱歌運用特效CG技術再結合作者論風格的「詩化影像」,創作奇幻電影。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Chen Kaige is to have a good grasp of the Chen Kaige's inner world: Why is the belief in humanistic care so important to him? Chen Kaige once experienced and survived from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During the period, he served as a Red Guard and criticized his Father in a "struggle session". At the en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hen Kaige returned to normal life. How did he fix the broken family? How did he mend a struggling relationship and live with his father again? It was definitely a tough situation for Chen Kaige at that time. Nevertheless, he made it. He then developed his own film career, focused on humanistic care, and found his identity - his true value - in the nation and the people living in this country through the principle of humanistic care.

"Yellow Earth", Chen Kaige's first movie, followed by the "The Big Parade" and the third movie "King of The Children". All of the movies carried a strong “Kaige style” and conveyed a great sense of humanistic care other than telling us waves of fantastic stories.The idea of land and the enthusiasm for reform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strongly attracted me to watch Chen Kaige's work. Chen Kaige's films have the mor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at the literati insist on, the love for the nation and the passion for the film.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 4
一、 陳凱歌的成長背景與其創作思維 4
二、 陳凱歌電影文本體現的電影美學與人道關懷 5
三、 人文意涵在特效技術影像中的遞嬗與轉變 5
(一) 何謂「人文」?「人文意涵」為何如此重要? 5
(二) 特效技術 6
第三節 文獻回顧 7
一、 陳凱歌電影的相關研究 7
二、 承先啟後的中國「第五代」導演 1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2
一、 研究範圍 22
二、 研究方法 23
三、 章節架構 28
第二章 陳凱歌的人道關懷 29
一、 陳凱歌的思想啟蒙 29
二、 陳凱歌的成長背景 31
第一節 文化大革命的影響 32
第二節 作者的世界觀與哲學觀 35
第三節 作者論與電影美學 38
第三章 電影文本中的人道關懷 43
第一節 作者風格的形成─《黃土地》(1984) 43
一、 電影《黃土地》中的人道關懷 43
二、 陝北民歌中的人倫情懷 45
三、 面對衝擊的保守傳統文化 51
四、 旁觀者顧青的敘事影響 56
五、 翠巧的女性視角 59
六、 故事最終 60
七、 小結 64
第二節 個人與國家的辯證 ─ 《大閱兵》(1986) 65
一、 電影《大閱兵》為「主旋律」電影 65
二、 電影中的人道關懷 66
三、 展現軍威做為領導者的象徵 70
四、 個人主義的心願 72
五、 弱勢在群體中的生存 74
六、 新一代的個人主義彰顯 76
七、 個體依附群體生活 78
八、 個體利益大過於群體利益 80
九、 小結 81
第三節 中國文化的反思─《孩子王》(1987) 82
一、 啟蒙者的視角 82
二、 精神大於物質需求 84
三、 文革情懷 87
四、 體制教育的突破 90
五、 結論 93
第四節 戲裡戲外的霸王別姬(1993) 94
一、 序幕─忠孝仁義 94
二、 斷指─青衣的伏筆 95
三、 思凡─成為青衣的角色 98
四、 寶劍─男性地位的象徵 100
五、 個體的人道思想展演 101
六、 真霸王的男性地位 104
七、 男扮女裝的角色 107
八、 菊仙的女性視角 110
九、 小結 110
第四章 奇幻題材中的人道關懷 111
第一節 電影《無極》(2005) 111
一、 神以「人」為主的預言 114
二、 傾城的女性觀點 116
三、 大將軍光明為男性地位的象徵 117
四、 奴隸昆崙的自我救贖 119
五、 妖化特性 120
第二節 電影《道士下山》(2015) 122
一、 以詼諧視角來解讀文本 125
二、 崔道甯、崔道融的人性慾念 127
三、 男性之間的情懷 129
四、 權利和慾望的爭鬥 130
五、 小結 131
第三節 電影《妖貓傳》(2017) 133
一、 「文人畫」中的美學表現 134
二、 所謂的「幻術」中的虛實真偽 136
三、 再造楊貴妃 138
四、 極樂之宴的象徵意涵 139
五、 歷史文化的衝擊 141
第五章 結論─陳凱歌以「人」為主的電影題材 144
一、 陳凱歌的作者論思維 144
二、 寫實風格 145
三、 特效動畫(Computer Graphic)CG 146
四、 中國電影的未來—科技與人文的互文 147
參考文獻 149



參考影片

《妖貓傳》,導演:陳凱歌,演出: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和秦昊。(出版地:中國,2017年)。

《道士下山》,導演:陳凱歌,演出:王寶強、郭富城、張震、范偉、王學圻、林志玲和元華。(出版地:中國,2015年)。

《一代宗師》,導演:王家衛,演出:梁朝偉,章子怡。(出版地:中國,2013年)。

《趙氏孤兒》,導演:陳凱歌,演出:葛優,王學圻。(出版地:中國,2010年)。

《無極》,導演:陳凱歌,演出:真田廣之、張東健和謝霆鋒。(出版地:中
國,2005年)。

《和你在一起》,導演:陳凱歌,演出:唐韻和劉佩琦。(出版地:中國,2002
年)。

《英雄》,導演:張藝謀,演出:李連杰,梁朝偉和張曼玉。(出版地:中國,2002年)。

《百花深處》,導演:陳凱歌,演出:馮遠征。(出版地:中國,2002年)。

《夜奔》,導演:徐立功、尹祺,演出:黃磊,劉若英。(出版地:臺灣和中國,2000年)。

《我的父親母親》,導演:張藝謀,演出:章子怡和孫紅雷。(出版地:中國,
1999年)。

《荊軻刺秦王》,導演:陳凱歌,演出:張豐毅,鞏俐。(出版地:中國,1998年)。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演出:鞏俐,李保田。(出版地:中國,1995年)。

《蝴蝶君》,導演:David Cronenberg,演出:尊龍。(出版地:美國,1993年)。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演出:張國榮、鞏俐和張豐毅。(出版地:中國
和香港,1993年)。

《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張藝謀,演出:鞏俐。(出版地:中國,1991
年)。

《菊豆》,導演:張藝謀,演出:鞏俐。(出版地:中國,1990年)。

《本命年》,導演:謝飛,演員:姜文,(出版地:中國,1990年)。

《孩子王》,導演:陳凱歌,演出:陳少華和謝元。(出版地:中國,1987
年)。

《倩女幽魂》,導演:程小東,演出:張國榮,王祖賢。(出版地:香港,1987年)。

《大閱兵》,導演:陳凱歌,演出:王學圻和孫純。(出版地:中國,1986
年)。

《智者的故事》,導演:藤岡義昭,動畫。(出版地:日本,1986年)。

《老井》,導演:吳天明,演員:張藝謀,(出版地:中國,1986年)。

《黃土地》,導演:陳凱歌,演出:薛白、王學圻、譚托和劉強。(出版地:中國,1984年)。

《中國》,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出版地:義大利,1972年)。

《四百擊》,導演:楚浮,演出:尚 比埃‧里奧。(出版地:法國,1959年)。

《靜靜地決鬥》,導演:黑澤明,演出:三船敏郎。(出版地:日本,1949年)。

《神女》,導演:吳永剛,演出:阮玲玉。(出版地:中國,1934年)。


參考中文書目

孟軻(2018):《孟子‧盡心上》,中國:計量。

夢枕獏、茂呂美耶(2017)。《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臺北:木馬文化。

黃俊傑(2016)。《東亞儒家人文精神》。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李碧華(2013)。《霸王別姬》。中國:新星。

黃一娟、游文興(2011)。《電影‧巴萊─〈賽德克‧巴萊〉幕前幕後全紀錄》,臺北市:遠流。

徐皓峰(2009)。《道士下山》。臺北:大塊文化。

鄭基良(2008)。《身心靈養生》。臺北縣瀘洲市:空大。

王邦雄、陳德和(2007)。《老莊與人生》,臺北:空大。

阿城(2007)。《棋王樹王孩子王》。臺北市:大地。

陳墨(2006)。《張藝謀的電影世界:青春的呼喊》。臺北市:風雲時代。

陳墨 (2006)。《陳凱歌的電影世界:少年的詩篇》。臺北市:風雲時代。

夢枕獏(2006)。《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上海:百家。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著,陳敬旻、沈漠譯《馬克白》。臺北市:寂天文化。2002年。

葉月瑜、卓伯棠、吳昊(1999)。《三地傳奇:華語電影二十年》。臺北市: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戴錦華(1999)。《斜塔瞭望: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臺北市:遠流。

焦雄屏(1998)。《風雲際會:與當代中國電影對話》,臺北市:遠流。

盧非易(1998)。《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臺北市:遠流。

方元珍、沈謙、李國俊(1998)。《詞曲選》,臺北:空大。

Jacques Aumont and Michel Marie(1996);吳珮慈譯。《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臺北市:遠流。

周何(1995)。《儒家的理想國》。臺北市:時報文化。

羅雪瑩(1993)。《背負著民族的十字架─陳凱歌訪談錄》,《向你敞開心扉─影壇名人訪談錄》。北京:知識出版社。

陳凱歌(1991)。《少年凱歌》。臺北市:遠流。

黃俊傑(1991)。《儒家思想和戰後台灣:回顧與展望》。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

郁賢皓(1991)。《謫仙詩豪李白》。臺北:雲龍。

黃建業(1990)。《人文電影的追尋》,臺北市:遠流。

歌德(1990)。《少年維特之煩惱》。臺南:文國書局。

《新編標準學生詞典》(1979)。臺北市:臺灣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

錢鍾書(1947)。《圍城》。上海:晨光。




參考期刊文章

付遙(2021)。〈《和你在一起》教育的初心〉,《大眾電影》第6期。

胡嘉桂(2021)。〈電影《妖貓傳》的傳統美學特色分析〉,東北師範大學。THE FILM影視。《中國知網》。

解元(2020)。〈電影《道士下山》敘事與影像的雙重斷裂〉,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畢業論文範文網》。

金曉璿(2020)。〈論社會文化合力對第五代導演的影響〉,貴州大學。《戲劇之家》2020 年第 26 期。

張鐘丹(2019)。〈電影《霸王別姬》的敘事語言分析〉,山西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

唐瑞蔓(2019)。〈電影《妖貓傳》: 曲高和寡的精英謎境〉,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體育博物館的文化傳播策略研究》第2期。

郭曉蓉(2019)。〈我國魔幻電影人物造型專題研究綜述〉,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半月刊第 145 期。

曾瑜(2018)。〈《霸王別姬》的悲劇效果與意義〉,《大眾文藝》(半月刊),河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河北師範大學協辦的文藝學術刊物。

陳希洋、鄭宜庸(2018)。《陳凱歌電影的人文內涵探析》。單位: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公務員期刊》。

趙博翀(2018)。〈商業電影的藝術化探索〉,上海建橋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公務員期刊網》。

張睿妍(2018)。〈電影《妖貓傳》創作手法探析——基於陳凱歌的創作風格〉,
山西農業大學。《漢宇文化》第219期。

鐘思惠(2018)。〈奇幻與現實的互構:陳凱歌的奇幻片創作〉,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8年第25卷第4期。

韓宇(2017)。〈電影《霸王別姬》鏡頭語言下的影視敘事研究〉,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論文網》。

馬榮華(2016)。〈敘事倫理學視域下的《道士下山》〉,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電影文學第8期》。

呂昇陽(2016)。〈文人畫的重要觀念探析〉,淡江大學中文系。《南臺人文社會學報第十六期》。

葉郁田(2014)。〈尚‧布希亞的超真實觀點:其觀點與當代藝術創作的再現問題─真實性的建構〉。《現代美術學報—29》。

王家東(2014)年。〈巴贊紀實主義電影理論及其論述邏輯〉。安陽師範學院傳媒學院,河南安陽,《學術期刊》。

熊麗娜(2013)。〈電影《大閱兵》文本的意識形態分析〉,《超星期刊》。

黃延敏(2013)。《「破四舊」運動的發展脈絡》,〈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一三七期。

王悦(2013)。〈試析電影《無極》中男性人物的隱喻〉,遼寧撫順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與旅遊系。《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第27卷第4期。

宋麗麗(2013)。〈藝術終結之後:對微電影美學特徵的再思考〉,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人民網》2013年第4期。

師曉豔(2012)。〈中國魔幻電影發展現狀及其價值探析〉,西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電影文學第5期》。

李文強(2012)。〈從改編視角研究導演陳凱歌對於其作者電影的探索——以影片《趙氏孤兒》為例〉,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一期。

魏玓(2010)。〈「新亞洲電影」的打造與拆解〉,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新聞學研究》第104期。

潘天強(2009)。〈中國電影的代際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藝研究》2009年第12期。

鹹慶海(2009)。〈《和你在一起》中余教授的形象解讀〉,山東傳媒職業學院成教處。《山東教育學院學報》第3期23-26。

張旭東(2008)。〈社會風景的寓言:解讀陳凱歌的《孩子王》〉,上海大學中國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熱風學術》第一輯。

周慧玲(2008)。〈明星過程、性別越界與身體操作──從張國榮談起〉,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戲劇暨表演研究室。《文藝研究》2009 年第 4 期。

申亞華(2006)。〈陝北民歌”信天游”初探〉。《藝術學報》:79期。

胡飛(2006)。〈試析中國古代的“天地人”觀念〉。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3卷2期。

陳旭光(2006)。〈《影像的中國》:第五代、第六代導演比較論〉,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中心/藝術學院。

關向光(2006)。〈文革再認識〉,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展望與探索》第六期。

野君(2005)。〈CG,電影製作的必由之路〉,《中國青年科技》,第12期期刊。

謝文斌,游光昭(2005)。〈通往「第三文化」之路─析論透過科技史教學以提升人文素養的取徑〉,《當代教育研究》季刊,第13卷第4期。

林少雄(2003)。〈第五代與第六代的文化策略〉,上海影視藝術技術學院。《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2期。

高承業,夏一新(2001)。〈重大政治事件後發生解離性木僵〉,《台灣精神醫學》,第15卷,第3期。

尹鴻、蕭志偉(2001)。〈好萊塢的全球化策略與中國電影的發展〉,清華大學傳播系、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歷史系。《當代電影》第4期。

徐建平(2000)。〈略論中國第五、六代導演的“作者電影”探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哲學社會科學版》。上海。

王慶光(1999)。〈儒學人文精神的現代發展〉,《宗教哲學》季刊。

龔麗瓊(1994)。〈淺析電影《妖貓傳》的燦爛與陳凱歌電影精神的延續〉,貴州師範大學。《藝術科技期刊》。

孟悅(1990)。〈剝露的原生世界─陳凱歌淺論〉,《電影藝術》1990年第4期。




參考博碩士論文

江晉岳(2020)。〈論楚浮《四百擊》與楊德昌《牿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社會、文化、影像的研究比較〉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系。

施雅娟(2019)。《從空氣到光影的影像敘事:以費穆與田壯壯的《小城之春》為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

陳驍(2018)。《凝視視域下程蝶衣自我認同的建構與瓦解》碩士論文。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唐婉珒(2017)。〈《史記‧荊軻傳》與電影改編之研究-以《荊軻刺秦王》、《英雄》為主〉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語文教學。

馬冬梅(2016)。《陳凱歌電影中的美學及象徵意義》。青海師範大學講師。論文網(LunWenData.com)。

劉保棟(2015)。《陳凱歌與霍建起的電影中人物情感的比較研究》。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論文網)。

張佳原(2015)。《中國電影與社會底層再現――以《天注定》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陳勁甫(2015)。〈虞姬‧程蝶衣‧張國榮─電影《霸王別姬》的觀看政治與性別寓言〉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江翊喬(2014)。《從人道主義到人道治理》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劉麗珍(2013)。《錢鍾書《圍城》人物分析》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李明諭(2013)。《國中國文詩歌教學中的蒙太奇(Montage)運用》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張義傑(2009)。〈京劇武生行當表演藝術之研究─以《林沖夜奔》為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班。

關志華(2008)。《一場歷史與當代的辯證:論九○年代後華語電影中的文革再現》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劉雯(2007)。《陳凱歌影片中的文革情結》。碩士論文。河北師範大學。

周群英(2007)。《當代東方的自我展現─以古裝/動作電影為例》碩士論文。清華大學社會學。

李欣穎(2006)。《楊貴妃的文史地位及其教育意義》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

李雅雯(2004)。《無「雨」問蒼天--上古秦漢之祈雨儀式及其思想底蘊》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曲虹(2004)。《陳凱歌前期電影的人文情懷透析》。碩士論文。吉林大學。




參考電子報、報紙、雜誌、新聞

新華社記者蔡馨逸。電子報《在黃土地上狂飆的安塞腰鼓》。新華社西安。2020年12月9日。

焦雄屏(1987)。《黃土地上的新電影》。天下雜誌78期。資料來源:天下雜誌。https://www.cw.com.tw/article/5038730?template=fashion
(最後瀏覽日期2022/5/25)

宋明煒,〈《大閱兵》中的國家與個人〉,文章來源:上海文化,2012年。本文最初為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會議“全球化時代的華語電影與國族敘述”(2009年6月19日至20日)而作。

張新英,《陳凱歌電影:數次轉型的背後》電影評介。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2005。

張喆,〈《大閱兵》:民族精神的别樣註解〉《軍營文化天地》,2005年4月。

陳墨,〈少年的詩章─對陳凱歌電影的一種讀解〉,《當代電影》,2006年第1期。

張潤,〈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在電影《霸王別姬》中的運用〉,《南風》,貴州省文聯主管主辦的綜合文學藝術類雜誌。2018年。

張蓉,劉淑貞,《東方奇幻與眼球審美:對中國魔幻電影的解讀》,人民網,2016年第10期。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16/1101/c407661-28825314-3.html (最後瀏覽日期2022/01/24)

田聰明,《中國電影業「大地震」——國產電影「統購統銷」的打破》,澎湃新聞,原載於《縱橫》雜誌,2012年第11期。

國立台灣大學炁功課程講義,授課教師:黃欽永教授。

孔令強,〈為何要拍《妖貓傳》陳凱歌:“這部影片能夠展現中國美”〉上游新聞,重慶晨報,2017年12月19日。

鄭志成,〈人文精神:我們的心靈只能是人文的!〉大學部選修課程文章,2018年3月1日。




參考網站

資料來源: 陳凱歌:我和我所處的時代【開講啦 2015070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UYg5F0Uok (最後瀏覽日期2022/02/24)

資料來源:Fans網路的新聞平台報導資料(2020)。https://appnews.fanswong.com/show.php?id=1304322 (最後瀏覽日2021/11/03)

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www.naer.edu.tw/PageFront (最後瀏覽日期2021/11/05)

資料來源:漢典網頁。https://www.zdic.net/hant/%E6%80%9D%E5%87%A1 (最後瀏覽2021/11/04)

資料來源:淘題吧,歷史上的天子劍。https://www.taotiba.com/big5/wenke_707809 (最後瀏覽日期2021/12/08)

資料來源:新浪影音娛樂。https://ent.sina.com.cn (最後瀏覽日期2021/12/30)

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詞書資訊網。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04961/?index=1
(最後瀏覽日期2022/02/03)

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詞書資訊網。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12732/
(最後瀏覽日期2022/02/13)

資料來源:中國影視特效行業白皮書2016 年 8 月。藝恩諮詢是國內首家娛樂產業研究機構,藝恩諮詢提供包括市場調查、行業研究諮詢、媒體會務等服務,服務於電影、電視劇、遊戲、動漫、新媒體等領域客戶。
http://www.entgroup.cn/ (最後瀏覽日期2022/03/02)

資料來源:線上國語字典。https://dictionary.chienwen.net/word/09/16/9dd0a3%E5%B4%91%E5%B4%99%E5%A5%B4%E5%82%B3.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2/02/07)

資料來源: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2020年7月。〈焦雄屏《法國電影新浪潮》:什麼是「導演作者論」?爬梳六零年代歐美評論家論戰〉。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6752/fullpage
(最後瀏覽日期2022/02/26)

資料來源:線上國語辭典。https://dictionary.chienwen.net/word/4a/b3/9a0cdc-%E4%BA%BA%E9%81%93%E4%B8%BB%E7%BE%A9.html (最後瀏覽日期2022/05/0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