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
文建會(1996)。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情形說帖。台北:文化部。
文建會(1998)。文化白皮書。台北:文化部。
文建會(2003)。2003造全國年會導覽手冊。台北:文化部。
文建會(2005)。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台北:文化部。
王培勳(2002)。我國社區發展之回顧。社區發展季刊,100,44-59。
王政彥(2004)。草根社區,在地學習。成人及終身教育雙月刊,1(2),1-26。
李永展(1996)。台北縣市居民社區意識及環境認知之探討,台灣土地金融季刊, 33(1),77-86。
宋念謙(1997)。都市居民社區意識與景觀管理維護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林瑞欽(1994)。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新台灣社區發展學術叢書。台北市:中華民國公益活動促進會。
胡幼慧、姚美華(1999)。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
施國隆(2002)。社區營造文化永續發展的可能性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徐震(1985)。社區發展—方法與研究,台北市:文化大學出版部。
徐震(1986)。我國推行社區發展的回顧。社區發展季刊,18,31-43。
徐震(1995)。論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建設,90,4-12。
宮崎清(1995)。以地域開發計劃類型為基礎考察內發性計畫之特質。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論文集。台北:文化部。
陳其南、陳瑞華(1998)。台灣社區營造運動之回顧。研考報導,41,21-37.
陳其南(1998)。學習組織的經營藝術與實務。台北:86全國在地方化社團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研討會記實 。
陳其南等(1998)。縣市層級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施政計畫」規畫研究報告。台北:文化部。
黃富順(1994)。加強社區意識、建立詳和社會的途徑。新台灣社會發展學術叢書,台北市,中華民國公益活動促進會。
黃富順(1996)。終生學習的意義、起源、發展與實施。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蔡宏進(1996)。社區原理。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蔡祈賢(1996)。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福利期刊,124,21-26。
日下公人(1987)。新文化產業論。東洋經濟新報社,東京都。
鍾麗香(2013)。客家節慶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2012 北客家義民嘉年華」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鍾瑞騰(2007)。社區總體營造之個案研究-以花蓮縣拔仔庄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林興源(2005)。縱谷初心。花蓮:花蓮縣文化局。
林俞君(2014)。從城隍廟陪祀神觀察城隍神的角色與職能--以臺灣本島城隍廟為核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周純一(2004)。台灣陣頭鑼鼓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陳怡妃(2009)。新瓦屋客家花鼓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鄭瑋珈(2022)。觀光休閒意象的形成:雲林縣 社區繪本的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藍佑亘(2021)。運用CORPS模式分析音樂藝術表演團體的經營管理-以台南市民族管絃樂團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亞洲大學。劉富珍(2014)。佛教在家信徒皈信行為之探討─以苗栗縣公館大坑行修寺志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
黃文冠(2021)。劇本教學提升學生性別議題認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鍾倫納(1998)。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
安莉珠(2022)。社區發展模式與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逐鹿部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邱嫦娥(2021)。宜蘭縣冬山鄉大興社區發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王莞婷(2019)。社區發展結合文化體驗之顧客滿意度研究-以台南市安平王城西盧經堂抓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楊亞衡(2011)。運動、社群與社會資本 : 以美豐社區保齡球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郭瑞坤、王春勝、陳香利(2007)。居民社區培力與社會資本、社區義事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市港口社區為例。公共事務評論,8(2),97-129。
黃源協、劉素珍(2009)。社會資本對台灣社區發展之政策意涵。行政暨政策學報,48,155-192。
李惠斌、楊雪冬譯(2000)。Giddens, A.著。超越左派右派:激進政治的未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
邱天助(1998)。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
江學通(2007)。都會城市里鄰與社區發展協會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金華(里)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二、西文
Bourdieu, P. (1997).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A. H. Halsey, P. Brown Launder,and A. Stuart Wells(eds.), Education, Culture, Economy and Society, 46-58.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nifan, L. J. (1916). The Rural School Community Center.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67, 130-137.
Mattessich and Monsey (1997). Community Building: What Makes It Work – A Review of Factors Influencing Successful Community Building. Minnesota: Amherst H. Wilder Foundation.
Putnam, R. D.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