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以朝代先後為序。
.除特定書籍外,其餘均引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
[戰國]韓非,《韓非子》。
[漢]司馬遷等撰,《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漢]曹植,《曹子建集》。
[晉]郭象,《莊子注》。
[晉]王肅,《孔子家語》。
[南朝]蕭子顯撰,《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
[北朝]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北朝]魏收撰,《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南朝]范曄撰,《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南朝]鮑照,《鮑明遠集》。
[南朝]蕭子顯撰,《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唐]魏徵等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唐]孔穎達,《禮記注疏》。
[唐]佚名,《三輔黃圖》。
[唐]杜佑撰,《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
[唐]殷璠,《河嶽英靈集》。
〔唐〕張九齡、李林甫,《唐六典》。
[唐]張九齡,《曲江集》。
[唐]谷神子,《博異志》。
〔五代〕劉昫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王溥,《唐會要》。
[宋]王讜,《唐語林校證》。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考異》。
〔宋〕李昉,《文苑英華》。
[宋]李昉,《太平御覽》。
〔宋〕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
[宋]鄭樵,《通志》。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
[清]徐松,《登科記考》。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清]清聖祖,《御定歷代賦彙》。
學術專書
王勛成,《唐代銓選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王壽南,《唐代政治史論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吳在慶,《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態與文學》,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
李珍華,《王昌齡研究》,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1994年。
李國勝,《王昌齡詩校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
李雲逸,《王昌齡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胡問濤、羅琴,《王昌齡集編年校注》,成都:巴蜀書局,2000年。
袁行霈,《盛唐詩壇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畢士奎,《王昌齡詩歌與詩學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傅璇琮,《唐人選唐詩新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黃明,《王昌齡詩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楊承祖,《張九齡年譜》,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1964年。
葉嘉瑩,《葉嘉瑩說初盛唐詩》,臺北:大塊文化,2012年。
鄭華達,《唐代宮怨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賴瑞和,《唐代中層文官》,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
賴瑞和,《唐代高層文官》,臺北:聯經出版社,2015年。
賴瑞和,《唐代基層文官》,臺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
學位論文
何寄澎,《唐代邊塞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74年。金銀雅,《盛唐樂府詩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0年。紀佳惠,《王昌齡及其詩歌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陳耕僕,《王昌齡邊塞詩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蕭仁賢,《王龍標詩校注》,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71年。單篇論文
王夢鷗 ,〈王昌齡生平及其詩論--王昌齡被殺之謎試解〉,收入《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1984年,頁259-294。
王壽南,〈論唐代的縣令〉《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25期,1972年5月,頁177-194。
王競芬,〈王昌齡生平行誼及遺詩繫年考〉《思與言》第25卷第1期,1987年,頁63-84。
谷口明夫,〈「王昌齡行年考」補正〉《學粹》第19卷第6期,1977年,頁19。
李正華,〈梁苑辨〉,《商丘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一期,頁18-22。
李珍華、傅璇琮,〈唐人選唐詩與《河嶽英靈集》〉《中國韻文學刊》1988年第2.3期,頁1-18。
李珍華、傅璇琮,〈盛唐詩風和殷璠詩論〉《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3期,1988年,頁1-12。
李珍華、傅璇琮,〈談王昌齡的《詩格》 ──一部有爭議的書〉,收入李珍華,《王昌齡研究》,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1994年,頁150-174。
胡問濤,〈王昌齡年譜繫詩〉《南充師範學院學報》1984年第4期,頁36-45。
胡問濤,〈論王昌齡的邊塞詩〉《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1年1月,頁75-81。
胡問濤、羅琴,〈論王昌齡的七言絕句藝術〉《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1995年5月,頁72-76。
翁俊雄,〈唐代的州縣等級制度〉,《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1期,頁9-18。
傅璇琮、李珍華,〈王昌齡事蹟新探〉,原載《古籍整理與研究》1990年第5期。後分別收入李珍華《王昌齡研究》,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1994年。及,傅璇琮,《唐詩論學叢稿》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礪波護,〈唐代的縣尉〉,收錄至劉俊文主編的《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頁55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