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曉鈴.楊晉一.林霖瑋(2004),新生活工藝:金工飾品特輯。臺北市:生活美學館。
2.呂碧玲(2014),從零開始學鉤針。新北市:雅事文化。
3.阮泳家(2016),最出色金屬線手編飾品。新北市:民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阮泳家(2016),金屬線編織寶石飾品。新北市:手藝家發行。
5.何怡儒(2016),愛上金屬線的手作飾界。臺北市:藝風堂。
6.周琦.林榮豐(1999),實用中國結初學篇。新北市:民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7.張瓊慧總編(2004),《新生活工藝-金工飾品特輯》台北市:文建會。
8.張憲平(1999),竹工藝。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9.陳夏生2019技湛中國結。臺北市:藝術家。
10.彭闊.楊茂壽(1995),臺灣當代竹編藝術輯。臺北市:省社教基金會。
11.盧靖枝.莫永崇.翁明輝.俞至善(2016),長編竹夢 :關廟竹編藝師技法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12.顏國華(2019),多媒材創作實務上冊。新北市:科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3.Boutique Sha(2017)陳冠貴譯,手作人必學.實用繩結設計大百科。新北市:良品文化。
14.Arline M.Fisch愛蓮.費雪(2011)嚴洋洋譯,金屬編織-未來系金工飾品DIY。臺北市:佳赫文化行銷。
15.Boutique Sha (2014),李蕙芬譯,新手自學鉤針編織入門。新北市:非馬出版。
16.Mia米亞(2012),金屬線飾品造型設計。臺北市:商周出版。
17.せばたせすこ(2015)著,李蕙芬譯。零失敗棒針編織。新北市:人類智庫。
18.吳育玫(2010),植物纖維編織產品之感性意象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陳怡臻(2005),編織工藝與現代水墨的結合創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論文。
20.華慧晶(2016),編織意象台東之創作論述~編織技法之現代運用。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論文。21.潘俊璋(2016),鏈結交織共築潘俊璋金屬工藝創作論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2.魏靜怡(2015),圓形造形之竹編設計與應用。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23.賴瑛瑛(1995),材質、物體與隱喻 – 歐美複合藝術的溯源(1910-1945)。《輔仁歷史學報》,期7,145-170。
24.林蔓禎(2021),經緯交織縱橫穿梭竹籐編大師張憲平。《源雜誌》期146,42-51。
網頁參考資料:
1.傳統竹籐編器物暨其工藝之數位典藏 http://awbw.ideamax.com.tw/tw/
2.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https://nrch.culture.tw/
3.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https://www.ntcri.gov.tw/
4.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
5.臺灣綜合研究院https://www.tr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