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7 13: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潔儀
研究生(外文):LEE, CHIEH-YI
論文名稱: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人員之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探討-以新北市越南語教支人員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Beliefs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Residents' Language Teaching Support Staff-Take the Vietnamese Language Teaching Staff of New Taipei Ci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林世澤林世澤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SHIH-TSE
口試委員:陳高山黃瑞傑孫衙聰林世澤
口試委員(外文):CHEN, KAO-SHANHUANG, JUI-CHIEHSUN, YA-CHUNGLIN, SHIH-TSE
口試日期:2022-06-0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萬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0
中文關鍵詞:新北市越南語教學教支人員新住民語言
外文關鍵詞:New Taipei CityVietnamese TeachingTeaching Support PersonnelNew Resident Langu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9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新北市是台灣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域,近年來隨著新住民人口越來越多,於政策上亦對新住民的文化極力提倡,不唯有泰國潑水節等節慶,亦有印尼街,乃至學校中亦紛紛開設新住民語文課程。然而新北市本身的地域十分的廣濶,且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差異性極大,如此使得新住民語言教學在實施現場必須克服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差異性。本研究以新北市為研究範圍,以越南語之語文教學支援人員為研究對象,以越南語教學為例,探究新住民語教學之教學行動與現場的情況並教支人員所要面對的困難與挑戰。本研究經由半結構開放式訪談法之進行,得出新北市越南語教學現場與執行現況,得出結論有三點:
一、教支人員安排忽略了間接成本之需求。
二、教學面向忽略了越南語人才庫的儲備。
三、教學周邊資源無法與教學實際同步。
New Taipei City is the most populous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Taiwa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new residents, the culture of new residents has also been strongly promoted in policies. Not only festivals such as the Songkran Festival in Thailand, but also Indonesian streets and even schools with language courses for new residents in China. However, the territory of New Taipei City is very vast, 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As a result, language teaching for new residents must overco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site. The research takes New Taipei City as the research scope and the Vietnamese language teaching support personne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explore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teaching support personnel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immigrant’s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actual teaching. Through the semi-structured open-ended interview method, this research dra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ietnam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New Taipei City, and draws three conclusions below:
1.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support personnel ignores the need for indirect costs.
2. The aspect of teaching ignores the reserves of the talent pool of Vietnamese.
3. The resources surrounding teaching cannot be synchronized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動機 3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 4
1.4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 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實施 5
2.1.1 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培訓 5
2.1.2 新住民語師資待遇 9
2.2 臺灣越南語師資培育現況與教學困難 10
2.2.1 制度面 10
2.2.2 環境面 11
2.2.3 教學面 12
2.3 教學信念理論 13
2.3.1 信念之定義 13
2.3.2 信念之類別 14
2.3.3 影響教學信念的因素 14
2.4 教學效能理論 15
2.4.1 教師教學效能理論之內涵 16
2.4.2 教學效能之類別 16
2.4.3 教學效能相關理論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8
3.1 研究架構 18
3.2 研究方法 18
3.2.1 深度訪談法 18
3.2.2 與受訪者的互動 19
3.2.3 訪談模式 19
3.2.4 訪談模式的選擇 19
3.3 訪談對象選擇 20
3.3.1 訪談實施 20
3.3.2 訪談對象選擇 21
3.3.3 研究對象背景與資歷 21
3.4 訪談大綱 21
3.4.1 研究者 22
3.4.2 研究同意書 23
3.4.3 訪談大綱 2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8
4.1 新北市越南語教支人員從事信念、從事管道、投入方式與時間花費 28
4.1.1 從事教學信念 28
4.1.2 投入教學管道 34
4.1.3 投入方式與花費時間 36
4.2 新北市越南語教學進行以及周邊支援的挑戰 38
4.2.1 教學現場之問題 38
4.2.2 周邊支援形成了挑戰 42
4.3 新北市越南語教學課程規畫實施面相形成的問題 52
4.3.1 混齡教學造成施教對象程度落差大 53
4.3.2 學生家長並未積極支持 55
4.3.3 教材編寫向度問題 57
4.4 新北市越南語教支人員教學效益與評量進行 58
4.4.1 教支人員提升教學效益方法 58
4.4.2 教學現場之學習成果評量 63
4.4.3 經由教師自我不斷的專業提升 68
4.5 小結 68
第五章 研究成果、研究建議與研究限制 70
5.1 研究成果 70
5.1.1 教支人員之安排上忽略了間接成本之需求 71
5.1.2 教學面向忽略了越南語人才庫的儲備 72
5.1.3 教學周邊資源無法與教學實際同步 73
5.2 研究建議 74
5.2.1 正視新住民語言未來性,有必要增加教支人員報酬 74
5.2.2 規劃支援團隊形成教學平台 74
5.2.3 新北市幅員遼闊,有關越南語教學必須將交通成本納入鐘點費之內 74
5.2.4 加入實務教學教支人員於教材規劃團隊 75
5.3 研究限制 75
5.3.1 受限於新北市特有的空間地域 75
5.3.2 受限於教支人員的家庭與資源 75
5.3.3 受限於教支人員的中文表達能力 76
參考文獻 77
一、中文文獻 77
二、外文文獻 81
三、網路資源 82
附錄 83
一、王明珠訪談稿 83
二、王青雲訪談稿 88
三、阮氏翠訪談稿 92
四、阮虹珠訪談稿 96
五、武氏金蓉訪談稿 101
六、陳草訪談稿 106
七、羅敏瑜訪談稿 113
八、武氏芳恆訪談稿 117

表目錄
表1.1 外籍配偶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 2
表2.1 新住民語教支人員資格班課程 7
表2.2 新住民語教支人員進階班課程表 8
表2.3 台灣教支人員數量(依國籍與地區進行區分) 9
表3.1 研究受訪者個別資料 22
表3.2 參加越南語教學支援新住民訪談題綱設計 24
表4.1 新北市越南語教學教支人員之心態與動機 33
表4.2 教支人員投入教學管道 35
表4.3 教支人員教學花費時間與持續教學意願 40
表4.4 教支人員教學現場之問題 43
表4.5 周邊支援形成了挑戰 51
表4.6 課程規劃實施面向形成的問題 57
表4.7 教支人員提升教學效益方法 62
表4.8 教學現場之學習成果評量 67
表4.9 經由教師自我不斷的專業提升 68
表5.1 新北市越南語教學教支人員之教學信念、教學現場問題、周邊支援問題與教學效益之評量 70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 4
圖2.1 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人員培訓課程內容課程分類 7
圖3.1 研究架構圖 18
一、中文文獻
1.丁一顧、簡賢昌、張德銳(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8,216-217。
2.方卲正(1998)。教師信念研究之回顧與整合-六種研究取向。教育資料與研究,20,36-44。
3.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4-94。
4.朱苑瑜(2001)。國中實習教師之教師信念改變與其影響因素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吳正成 (2004) 。台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實踐之探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
6.吳珮瓏(2004)。破繭而出:園長應如何面對課程轉型──以四所幼稚園為例。幼教資訊,152,19-23。。
7.吳婉寧(2009)。幼稚園教師教育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8.吳松樺(2002)。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一年級教師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洪玉貞(2001)。一位幼稚園教師的教師信念研究。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胡幼慧、姚美華(1996)。〈質性方法的信度與效度〉,胡幼慧(編),《質性研究:.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巨流。
11.呂美慧(2003)。一個國小低年級教師對閱讀教學的信念與實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12.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著:Earl Babbie)。台北:時英。
13.李毓清、楊志強(2000)。教師信念之研究:以普通大學幼教學程學生為例。幼兒教育年刊,12,113-140。
14.李露芳(2002)。教師特質與信念對師生衝突之知覺與因應的影響。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15.杜昱潔(2007)。全球化趨勢下政府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調整。國家文官學院T&D 飛訊,54,1-11。
16.汪慧玲、沈佳生(2009)。幼兒保育系應屆畢業生專業信念之研究。幼兒保育學刊,7,63-77。
17.林子雯(2007)。幼兒教師教育信念之詮釋性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高雄。
18.洪梓榆(2008)。一位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認同之生命史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19.范仁勇(2009)。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程研究生其教育專業信念與任教 意願之相關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20.范垂玲(2017)。東南亞新住民是否準備好成為語文教學支援人員。台灣教育評論月刊,6(3),113-115。
21.夏曉鵑(2002)。流離巡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22.黃木蘭(2004)。為新弱勢族群散播希望的種子。師友,441,20-25。
23.張俊紳 (1996) 。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不同教學效能信念類型教師的教學表現及其教學生產力。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
24.張明麗(2002)。學前教師教育信念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光武學報,25,13-59。
25.張雅粱(2017)。從臺灣國民小學新住民語文教育現況。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3(1),1-30。
26.梁維倩(2003)高雄縣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信念探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
27.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28.莊以樂(2017)。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人員培訓效益之分析—以推動 108 年度新住民語文課程教學為例。亞洲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29.郭姿均(2006)。幼兒音樂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30.陳氏蘭(2018)。台灣越南語教學師資培訓現況與問題,高大人文學報第3 期,117-156。
31.陳宜芬(2005)。幼兒教師電腦融入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帅兒教育系碩士論文,臺中。
32.陳鴻照(2005)。技職學校教師創造力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33.陳誠文(2002)。國中生活科技實習教師學信念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34.黃子瑄(2005)。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與任教意願之相關研究-以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35.黃政傑、吳俊憲(2019)。新住民語文課程的師資配套分析。教育研究月刊,297,4-17。DOI:10.3966/168063602019010297001
36.黃傑儒(2003)。國小初任教師教學信念及其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9(1),171-197。
37.黃瑞琴(200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
38.黃慶芳(2006)。國小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臺南。
39.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40.劉姵蓁(2004)。幼稚園教師教育信念之研究-以一位男性教師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
41.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4),129-168。
42.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43.蘇冠榮(1999)。從教師信念與理論閱讀心得,檢視Rogers 人本教育理論與教學實務的連結。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4.蔡淑華(2020)。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人員工作態度、價值觀與自我認同感之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0),246-273。
45.賴淑華(2005)。資深帅教工作者留任因素之探討-娃娃國裡前行的力量。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46.賴靜眉(2006)。「重建」抑或「管控」?依少年事件處理法裁定安置輔導少女之經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47.鍾任琴(1994)。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48.鍾惠媛(2019)。新住民語文教師教學增能需求之探討-以越南語教師為中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碩士論文,南投縣。
49.簡楚瑛(1995)。我國幼稚園教師教育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4-2411-H134-009)。
50.藍雪瑛(1995)。我國國民中學國文教師教學信念及形成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1.蘇玉英(2021)。新住民參與108課綱越南語教學的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二、外文文獻
1. Danielson, C. (2007). Enhanc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2nd ed.). Alexandria: ASCD.
2. Harvey, O. J. (1986). Belief systems and attitudes toward death penalty and otherpunishments. Journal of psychology, 54 , 143-159.
3. Kagan, D. M. (1992).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teacher belief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7(1) , 65-90.
4. Palincsar, A. S. (1986). The role of dialogue in providing scaffolded instruction.Eucational Psychologist, 21(1-2), 73-98.
5. Palincsar, A. S., & Brown, A. L. (1984).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fostering and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2) , 117-175 .
6. Palincsar, A. S., & Brown, A. L. (1986). Interactive teaching to promote independent learing from text. The Reading Teacher, 39(8),771-777 .
7. Sigel, I. E. (1985).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belief. InI.E.Sigel(Ed.) , Parental Belief system: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 345-371.Hillsdale, NJ:Erlbam.
8. Tobin, K. (1992). Teacher learning and curriculum refor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U.S.A.
9. Vygotsky, L.S. (1966). Genesis of higher mental function. In A. Leontyev, A. Luria & A. Smirnoff (EDs.). Learing to think. N.Y.: Routledge.
10.Vygotsky, L.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ychological process.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1.Vygotsky, L.S. (1981). The instrumental method in psychology. In J. V. Wertsch (ED.).The concept of activity in Soviet Psychology. Armonk, N.Y.: Sharpe.

三、網路資源
1. 內政部移民署(2021)。外籍配偶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取自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lJvq!GDSYHCFfHU73DDedA%40%40
2. 教育部(2006)。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http://olc.moe.gov.tw/index.do?act=toIndex
3. 教育部(2020)。109年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辦理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人員培訓實施計畫。新住民子女教育資訊網,https://newres.k12ea.gov.tw/resource/openfid.php?id=16021
4. 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www.naer.edu.tw/
5. 新住民語言教學中心,https://www.newres.tp.edu.tw/
6. 新住民子女教育資訊網,https://mkm.k12ea.gov.tw/study
7. 謝美香(2006)。由家庭生態系統理論探討家庭壓力管理。
https://www.nhu.edu.tw/~society/e-j/52/52-47.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