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8 18: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嚴奭
研究生(外文):YAN-SHI ZENG
論文名稱:五代時期王閩的建立及繼位問題
論文名稱(外文):The Establishment and Succession of Wang Min in during the Time of Five Dynasties
指導教授:王世豪王世豪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HAO WANG
口試委員:翁敏修邱永祺
口試委員(外文):MIN-XIU WENGYONG-QI QIU
口試日期:2022-01-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漢學應用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4
中文關鍵詞:閩國王潮王審知繼位紛爭
外文關鍵詞:MinWang ChaoWang Shenzhisucces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五代時期南方諸國中,閩國是標準的外來政權,是由光州(今河南潢川縣)王氏所建立,雖屬外來政權,但政權卻非常穩定。國力在諸國中非常弱小,但仍維持五十餘年。其統治者對宗教非常的崇信,因此歷任統治者對於宗教的供奉上,都耗費巨資,也對其貨幣政策有著不少影響。但真正造成閩國滅亡的因素,並非來於外敵,雖然亡於南唐。可事實上,更大的問題來自於自身的內鬥,內鬥的起因,則是圍繞在繼位問題上。自王審知後,閩國歷任統治者,都因繼位發生了流血政變,也因政變的關係,造成統治者對宗室的不信任,常有誅殺宗室的情況發生,宗室又不想被殺,唯有發動政變,如此就造成閩國內部的混亂,以至於引來外敵的入侵,先有吳越後有南唐,最終造成閩國的滅亡。
Among the southern countries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Min was a standard foreign government established by the Wang clan of Gwangju (now Huangchuan County, Henan). Although it was a foreign government, its political power was very stable. The national power is very weak among the countries, but it has remained for more than 50 years. Its rulers have a great faith in religion, so successive rulers have spent a lot of money in worshipping religion, and they have also had a lot of influence on their monetary policy. But the real cause of the demise of Fujian did not come from foreign enemies, although it died in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But in fact, the bigger problem comes from one's own infighting, and the cause of the infighting revolves around the issue of succession. Since Wang Shenzhi, the successive rulers of Fujian have had bloody coups due to their succession, and because of the coup d'etat, the rulers have distrusted the clan. There are often cases of slaying the clan, and the clan does not want to be killed. Only the launch of a coup d'état caused chaos within Fujian, so as to attract foreign enemies to invade, first Wu Yue and then Southern Tang, which eventually led to the demise of Fujian.
目 錄

摘要 …………………………………………………………………ⅰ
ABSTRACT ………………………………………………………… ⅱ
目錄 …………………………………………………………………ⅲ
圖表目錄 ………………………………………………………………ⅳ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 3
第三節 前人研究 ……………………………………… 4
第二章 王氏入閩
第一節 王閩建國前的福建 …………………………… 7
第二節 王氏入閩 …………………………………… 12
第三節 王潮的治閩政策 ……………………………… 18
第三章 閩國的建立與內外政策
第一節 王審知的繼位與建國 ………………………… 21
第二節 王審知的對內政策 ………………………… 26
第三節 王審知的對外策略 ………………………… 32
第四章 閩國的繼位紛爭與滅亡
第一節 閩國中期的繼位紛爭 ………………………… 42
第二節 閩國後期的繼位紛爭 ………………………… 50
第三節 閩國的滅亡 …………………………………… 62
第五章 結論 ………………………………………………… 68
參考文獻 …………………………………………………… 76


參考文獻
壹、史籍(按姓名字筆劃排序)
一、(宋)方大琮,《鐵庵集》,(收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四別集類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
二、(宋)王欽若、楊億,《冊府元龜》,台北:中華書局,民國61年11月。
三、(宋)史溫,《釣磯立談》(虞雲國、吳愛芬點校, 據《知不足齋叢書》本),收錄於徐吉軍等編,《五代史書彙編》,杭州出版社,2004年5月。
四、(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八十二年九月。
五、(西漢)司馬遷,《史記》,台北:世界書局,1993年12月。
六、(宋)佚名,《五國故事》(張劍光點校,據《知不足齋叢書》本),收錄於徐吉軍等編,《五代史書彙編》,杭州出版社,2004年5月,初版。
七、(清)吳任臣,《十國春秋》(徐敏霞點校,據周昂重刻本),收錄於徐吉軍等編,《五代史書彙編》,杭州出版社,2004年5月。
八、(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景印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第468冊。
九、(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大唐六典》,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
一0、(清)李調元,《全五代詩》,台北:新文豐書局,1984年6月。
一一、(南朝梁)沈約,《宋書》,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一二、(明)邢址,《嘉靖邵武府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叢刊‧福建省》第1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四年。
一三、(唐)房玄齡,《晉書》,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一四、(唐)魏徵,《隋書》,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一五、(宋)胡太初,《臨汀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九0年。
一六、(宋)范垌、林禹,《吳越備史》(吳翌鳳、張元濟點校,據《武林掌故》本),收錄於徐吉軍等編,《五代史書彙編》,杭州出版社,2004年5月,初版。
一七、晉江市政協文史委編,《晉江文史資料》,第25輯,《晉江風物–姓氏源流》,晉江: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09月第1版。 
一八、(宋)馬令,《南唐書》(李建國點校,據《四部叢刊續編》本),收錄於徐吉軍等編,《五代史書彙編》,杭州出版社,2 004年5月。
一九、(宋)梁克家,《三山志》,《景印四庫全書》第484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
二0、(清)梁廷枏,《南漢書》(收錄於徐吉軍等編,《五代史書彙編》),杭州出版社,2004年5月。
二一、(宋)陶岳,《五代史補》(徐吉軍等編,《五代史書彙編》,杭州出版社,2004年5月。
二二、(明)黃仲昭,《八閩通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二月。
二三、(五代)黃滔,《黃御史集》,《景印四庫全書》第1084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
二四、(清)董誥等纂,《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0年。
二五、(宋)路振,《九國志》(吳在慶、吳嘉麒點校,據《叢書集成初編》本),收錄於徐吉軍等編,《五代史書彙編》,杭州出版社,2004年5月。
二六、(五代)劉煦,《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二七、(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一年一月。
二八、(宋)歐陽修,《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二九、(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三0、(清)謝道承等監修,《福建通志》(收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一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

貳、專書(按姓名字筆劃排序)
一、曾意丹、徐鶴蘋,《福州世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二、(美)薛愛華著,程章燦、侯承相譯,《閩國:10世紀的中國南方王國》,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9年8月,初版。
三、徐曉望,《閩國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6月,初版。
四、吳松弟,《中國移民史第三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參、學位論文(按姓名字筆劃排序)
曾志忠,《五代時期十國政權的建立—以閩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2002年6月。

四、期刊論文(按姓名字筆劃排序)
一、曾嚴奭,〈五代時期閩國與南漢關係初探--閩國兵襲南漢梅口鎮釋疑〉,《東華人文學報》,2007年1月,第10期,頁291–317。
二、王怡辰,〈跨越國界的對外貿易--以五代王閩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2015年6月,13卷1期,頁1–18。
三、何燦浩〈王閩三次福州兵變及其原因〉,《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 1期,頁75 – 78。
四、田玉英〈 王閩政權的宗室內爭述論〉,《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 2期,頁16 - 21。
五、胡滄澤 ,〈略論唐末五代王閩政權的職官制度〉,《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年 2期,頁105–108。
六、吳旭東,〈略論五代時期閩國的國計使職〉,《閩江學院學報》, 2015年 3期,頁16–23。
七、何燦浩,〈王閩的宗教政策與政教關係〉,《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 6期,頁74–78。
八、張曉東 〈閩國的宗教、方術對政治的影響〉,《山東社會科學》, 2005年 2期,頁117 – 119。
九、吳松弟,〈宋代東南沿海丘陵的經濟發展〉,《歷史地理》,1990年,第七輯,頁56–62。
一0、福建省博物館,〈五代閩國劉華墓發掘報告〉,《文物》,1975年第1期),頁74–78。
一一、劉錫濤,〈談王審知“崇佛”〉,《臺灣源流》,2011,56期,頁137–141。
一二、陳鴻鈞,〈福建出土.唐故燕國明惠夫人彭城劉氏墓誌〉《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第五期 ,頁86–9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