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03: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雅萍
研究生(外文):CHANG, YA-PING
論文名稱:雙鑽石理論導入地方特產VI設計與數位加值之研究:以東石五十分Life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Double Diamond Theory for VI Design and Digital Value-added of Local Specialty Products: A Case Study of Dongshi 50 Life
指導教授:張文山張文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 WEN-SHAN
口試委員:盧麗淑陳光大
口試委員(外文):LU, LI-SHUChen, Guang-Dah
口試日期:2022-01-0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數位媒體設計系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綜合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7
中文關鍵詞:地方創生地方品牌雙鑽石理論數位加值視覺識別設計
外文關鍵詞:PlacemakingLocal BrandDouble Diamond TheoryDigital Value-addedVisual Identification Desig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東石鄉作為嘉義沿海首要推動地方創生四鄉鎮之一,因城鄉發展不均、青年人口外移、老化指數高,當地不僅勞動力短缺,也因地處邊緣區域而發展受限,也少有自營品牌之觀念。為了改善東石產業發展現況,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創辦人成立了「東石50分life工作室」,因其長年協助輔導當地產業進行轉型等多項活動,故本研究以東石50分life工作室為例,藉由導入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協助其開發地方特產,增加消費者對地方特產品的信任與提高產品價值。
本研究導入雙鑽石設計理論,透過發現、定義、發展、實行四階段進行地方特產VI設計,並以數位加值相關方法與技術幫助地方特產VI進行行銷推廣。探索階段藉由文獻與田野研究盤點地方資源與找出特產開發團隊利害關係人;定義階段將前述階段所得資料與深度訪談比對歸納出東石地方DNA與地方色彩,並以同理心地圖分析營運團隊,找出東石特產發展機會點以鏈結地方特色;實行階段藉由參與式設計會議凝聚團隊共識,經由團隊發想與篩選出VI雛型與發展數位加值策略;定義階段得出「東石五十分Life」VI與數位加值設計品項,並將此次經驗修正得出地方特產VI與數位加值的雙鑽石設計流程。
根據本研究執行的結果,除了應用東石五十分VI使場域經營特產的視覺整體一致外,亦提出一套流程方法,提供其它地區將盤點出來的地方資源、融入地方特色找出特產發展機會,並輔助設計師去引導地方店家形塑特產的視覺形象。

Dongshi Township has social problems due to unequa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re, the founders of CCEDA set up the "Dongshi 50 Life Studio ", and because they have been helping to guide the local industry to transform for many years, this study takes this studio as an example to help it develop local specialtie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Visual Identity, increase consumers' trust in local specialties and improve product value.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design theory of Double Diamonds. In Discover phase, literature and field research are used to find stakeholders in local resources and specialty development teams; In Define phase, the local DNA and colors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and the operation team was analyzed with empathy maps to identify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link up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Develop phase, VI prototypes and digital value-added strategies were selected through participatory design meetings; In Deliver phase, "Dongshi 50 Life" VI and digital value-added design items were obtained, and the experience was revised the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 for VI design and digital value-added of local specialty produc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 addition to applying VI to make the visual unity of the specialty, it also proposes a set of methods provides local resources that will be inventoried in other places, integrates local characteristics to identify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ties, and assists designers to guide local stores to shape the visual image of specialties.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一、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 3
1.3研究目的 5
1.4研究範圍與限制 5
1.5研究架構 6
二、文獻探討 7
2.1地方創生與地方資源盤點 7
2.1.1地方創生政策 7
2.1.2地方資源盤點架構 9
2.2地方品牌與地方特色產業 11
2.2.1地方品牌的定義 12
2.2.2地方特色產業 16
2.2.3農特產數位加值 21
2.3視覺識別系統 24
2.3.1企業識別系統概述 24
2.3.2視覺識別系統 25
2.3.3視覺識別系統建立方法與流程 28
2.4雙鑽石設計理論導入地方創生 34
2.4.1雙鑽石模型定義 34
2.4.2雙鑽石模型導入地方創生 36
三、研究設計 39
3.1研究流程 39
3.2研究方法與工具 42
四、研究結果 49
4.1探索階段 50
4.1.1東石地方資源盤點 50
4.1.2實施場域資料蒐集 62
4.2定義階段 64
4.2.1整合資料與問題歸納 64
4.2.2機會點 71
4.2.3發展策略 73
4.3發展階段 74
4.3.1半結構式訪談 74
4.3.2地方特產VI與數位加值雛型發展 76
4.4實行階段 83
4.4.1雛形修正與確立 83
4.4.2成果展示 86
4.4.3後續效益推廣 94
五、結論與建議 97
5.1研究發現 97
5.2研究貢獻 98
5.3研究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1
附錄 107
附錄一 108
附錄二 109
附錄三 115
附錄四 117


Agnew, J. (1987).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Economy: A Regional Geography.Abstract retrieved from 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
Allen, G. (2007). Place Branding: New Tool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 ,18(2), 60-68.
Baker, B (2019). Place Branding for Small Cities, Regions and Downtowns: The Essentials for Successful Destinations [Kindle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mazon.com/-/zh_TW/dp/B07SS5B99W/ref=tmm_kin_title_0?_encoding=UTF8&qid=&sr=
Blain, C., Levy, S. E., & Ritchie, J. R. B. (2005). Destination branding: Insights and practices fro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Travel
Coltrain, D., Barton, D., & Boland, M. (2000). Value Added: 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8647997_Value_Added_Opportunities_and_Strategies.
Geertz, C. (1973).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New York: Basic Books.
Govers, R., & Go, F. (2009). Place Branding: Glocal, Virtual and Physical Identities, Constructed, Imagined and Experienced [Kindle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mazon.com/Place-Branding-Identities-Constructed-Experienced/dp/0230230733
Hankinson, G. (2007). The management of destination brands: Five guiding principles based 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branding theory.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 14, 240-254.
Kelkar, N. P., & Spinelli, G. (2016). Building social capital through creative placemaking. Strategic Design Research Journal, 9(2). 4-66.
Spinuzzi, C. (2005). The Methodology of Participatory Design.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52. 163-174.
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Belmont, C. A.: Wadsworth.
Yin, R. K. (201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 CA: Sage.
丁瑞華(2017)。品牌管理。新北市:普林斯頓國際。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修曉(譯)(2007)。研究方法概論(原作者Ruane, J. M.)。台北市:五南。
行政院(2017)。「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規劃作業指引。國家發展委員會。
行政院(2018)。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行政院1080103)核定本。國家發展委員會。
行政院(2021)。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國家發展委員會。
吳佳欣(譯)(2019)。這就是服務設計:服務設計工作者的實踐指南(原作者:Stickdorn, M.等)。台北市:碁峰資訊。
李天來(2004)。設計 VS 名片 信封 信紙。台北市:紅蕃薯。
李永展(2019)。因應「城鎮收縮」的地方創生。經濟前瞻,183,41-45。
李佩真(2013)。東石鄉產業與觀光發展策略之研究。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a2vcq2
李奉儒(譯)(2002)。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原作者Bogdan, R. C. , & Biklen, S. K.)。嘉義市:濤石文化。
李易駿(2001)。我國社區發展工作的沿革與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33,417-429。
李祐寧(譯)(2014)。自己的品牌自己做:企業自媒化,營造忠實顧客群的品牌經營方針(原作者:Brito, M.)。台北市:松崗產管理。
李清芬(譯)(2020)。內容的力量:不販賣商品!用「內容行銷」讓客人自己找上門!(原作者:宗像淳)。新北市:財經傳訊。
杜文惠(2015)。農夫市集視覺識別系統設計之創作與研究- 以248農學市集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efk2b
周宜芳(譯)(2019)。設計思考全攻略:概念X流程X工具X團隊,史丹佛最受歡迎的商業設計課一次就上手。(原作者:Leifer, L., Lewrick, M., & Link, P.)。台北市:天下雜誌。
林承毅(2020)。一鄉一特色的背後,從建構地方品牌開始。微笑台灣,17,16-17。
林玟儀(2015)。參與式規劃設計對地方連結影響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林筱珮(2009)。台北縣金萬地區觀光品牌行銷策略規劃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y8wj9
林詩穎(2017)。以協力治理角度比較台灣社區協力政策執行-以社區總體營造與農村再生政策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系統。(系統編號U0026-1008201722584900)
林鈺雯(主編)(2021)。本地 The Place 07:嘉義縣。台北市:編集者新聞社。
林磐聳(2018)。企業識別系統。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近藤哲朗(2019)。圖解商業模式2.0:剖析100個反向思考的成功企業架構。(ビジネスモデル2.0図鑑)(陳美瑛譯)。台北市:台灣角川。
青森県観光国際戦略局(2018)。青森県観光入込客統計。青森県:青森県観光国際戦略局観光企画課。
侯純純、林品章(2008)。企業識別系統設計方法與程序之研究。設計學報,13(4),65-81。doi:10.6381/JD.200812.0065
柯俊仰(2017)。臺中市肯納自閉症社會福利基金會視覺識別系統規劃。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j76dhq
洪華偉 (2012)。企業識別系統CIS。台北市:憲業企管顧問公司。
胡興華(1995)。臺灣海洋養殖的先軀-牡蠣。漁業文化,106,33-37。
孫榮岩(2002)。社區規劃之參與式設計支援系統建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徐重仁(2018)。地方創生,再造幸福社會。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 36-43。
紐文英(201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
張佩瑩(譯)(2018)。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原作者:木下齊)。新北市:遠足文化。
張淑華(2020)。雙鑽石模型導入地方創生之探討慢城鳳林個案。設計學報,25(4),1-18。
張嘉芬(譯)(2018)。圖解行銷基本力500個行銷概念全圖解。(原作者:野上真一)。台北市:商周。
許仁弘、鄭向農、洪子淵、賴威延(2021)。由國際數位轉型之發展談臺灣農業數位轉型契機。經濟前瞻,(198),129-136。
陳世龍(2017)。「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計畫願景目標及推動情形。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8-17。
陳美鈴(2008)。臺灣地名辭書(卷八)嘉義縣(二冊)。南投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陳倩(譯)(2016)。30年心血,品牌之父艾克終於說出的品牌王道:微軟、可口可樂、麥當勞、三星、P&G,全球行銷長都在讀的20終極法則(原作者:Aaker, D.A.)。台北市:原點。
鳥取県農林水産部(2020)。鳥取県農林水産業の概要。鳥取県:鳥取県庁農林水産部。
游智維(2019)。打造地方品牌,創造在地特色產業新價值。台灣經濟論衡,17(4),52-58。
楊家璋(2019)。乘載東港過去與未來的美麗密碼:東港DNA。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94-103。
楊振甫、黃則佳(2011)。打開服務設計的秘密。台北市:財團法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楊勝欽(2015)。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之地方特色產業管理-以玉荷包村為例。東亞論壇,487,11-20。
楊智凱、施瑩艷、楊舒涵(2016)。以智慧科技邁向臺灣農業4.0時代。農政與農情,289,6-11。
廖郁安(2016)。帶動數位加值活動之建構研究 -以國小互動營隊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碩士論文,雲林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9342x
管倖生、阮綠菌、王明堂、王藍亭、李佩玲、高新發、…盧麗淑(2012)。設計研究方法。新北市:全華。
歐慶賢、謝寬永、李國添等(2002)。台灣沿岸海域漁業多元化利用規劃(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委託執行之報告。基隆市: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潘文欽(2003)。東石養蚵業的生產與勞動之研究。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chfdd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蔡志堅(2018)。地方創生之設計力實踐。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68-77。
鄭舜瓏(譯)(2018)。地方創生x設計思考:「里山十帖」實戰篇。(原作者:岩佐十良)。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魏憶茹(2019)。東石鄉區域的歷史變遷。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qy372m
內政部(2019)。東石鄉人口資料【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https://colab.ngis.org.tw/lflt/analysis.html
內政部統計處(2019)。108年第5週內政統計通報。 行政院內政部。2020年11月30日,取自:https://www.moi.gov.tw/stat/node.aspx?cate_sn=-1&belong_sn=7887&sn=7917
水利署(2019)。108年度全臺地層下陷檢測概況圖。取自http://140.116.185.162/index.php/2015-07-07-03-53-57/thl-all-subsidence-2.html
TPBO, (2015 January 26). 5-Step Approach to Place Branding: Guide for Place Developers and Brand Managers [Web blog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s://placebrandobserver.com/five-step-place-branding-approach/
劉為光(2017年6月2日)。參與式設計:建構跨域的生活環境營造思維【線上論壇】。取自https://communitytaiwan.moc.gov.tw/Item/Detail/%E5%8F%83%E8%88%87%E5%BC%8F%E8%A8%AD%E8%A8%88%EF%BC%9A%E5%BB%BA%E6%A7%8B%E8%B7%A8%E5%9F%9F%E7%9A%84%E7%94%9F%E6%B4%BB%E7%92%B0%E5%A2%83%E7%87%9F%E9%80%A0%E6%80%9D%E7%B6%AD
鄭兆倫(2014年8月10日)。在地創新 四步驟打造品牌【線上論壇】。取自https://www.cdri.org.tw/xcdoc/cont?xsmsid=0H159600281013016328&sid=0H171538965240194639
Derek(2020年5月22日)。雙鑽石模型:它是什麼?你應該要使用嗎?【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medium.com/agile-coffee/%E9%9B%99%E9%91%BD%E7%9F%B3%E6%A8%A1%E5%9E%8B-double-diamond-model-505aaeacde17
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無日期)。關於我們。取自:http://www.cceda2010.com/
旭酒造株式會社(無日期)。關於獺祭。上網日期:2020年9月1日。網址:https://www.asahishuzo.ne.jp/?virtualpath=cn/
MICHELIN Guide Taipei Editorial Team(2018年10月5日),「蟹取縣」鳥取品蟹攻略【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guide.michelin.com/tw/zh_TW/article/travel/crab-enjoyment-Tottori-prefecture-tpe
大間町觀光協會(無日期)。何謂大間黑鮪魚。上網日期:2020年9月4日。網址:https://oma-wide.net/tw/oomatuna/
鳥取.賀鹿港鮮魚市場鳥取(無日期)。賀鹿港鮮魚市場通販。上網日期:2020年8月30日。網址:https://oma-wide.net/tw/oomatuna/
城鄉特色網(2017)。OTOP地方特色網店家資料總表【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https://www.otop.tw/otop/hot_news?id=472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5063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