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1.84.185)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30 06: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賈韻陵
研究生(外文):CHIA, YUN-LING
論文名稱:台灣有機茶品牌識別系統與包裝視覺設計-以達彪茶園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aiwanese Organic Tea Brand Idenity System and Packaging Visual Design- A Case Study of DABIAO
指導教授:廖卿枝廖卿枝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A, CHING-CHIH
口試委員:王開立廖卿枝蘇佩萱
口試委員(外文):WANG, KAI-LILIA, CHING-CHIHSU, PEI-HSUAN
口試日期:2022-12-0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商業設計學系設計創作與研究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3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2
中文關鍵詞:茶產業品牌識別包裝設計有機茶葉
外文關鍵詞:tea industrybrand identitypackaging designorganic te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台灣茶品質一直以來受到國內外的肯定,但多數茶農仍缺乏品牌意識 ,未將茶產品建立品牌;呈現給使用者清楚且獨特的標誌以及屬於自家獨有的包裝設計印象,使其能清楚地指明購買,也因此錯失有利於行銷國內外的通路與契機,加上2001年政府開放茶進口之後,許多外來劣質茶充斥;常以標示「台灣茶」魚目混珠,致使真正的台灣茶農辛苦種植,卻因未建立清楚品牌識別,提供消費者安心購買的辨識渠道,而長期蒙受信譽與利益的雙重損失,有鑒於此,激發本研究想與栽種有機茶之茶農合作。為其建立獨有品牌識別與包裝設計之動機。
本研究創作目的有三:1.建立有機茶品牌識別系統與包裝視覺辨識設計。2.在標誌當中融入品牌故事,讓更多大眾有更多的機會認識達彪茶園,俾使該茶產更有機會脫穎而出。3.建立與地方產業合作的SOP 以利於產學合作之參考。
研究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首先探討台灣茶葉歷史、茶葉品牌與包裝相關文獻。第二階段,再以內容分析法分析;2016-2020年之間攸關台灣知名茶品牌識別系統與有機栽種之茶葉包裝;同時以問卷調查瞭解與有機茶之視覺聯想。從中歸納出茶品牌識別設計與包裝設計的設計要素。第三階段,綜合調查相關結果應用於創作中。
從內容分析、問卷調查到設計創作等階段,摘要重點如下; 1.目前上市之茶品牌視覺色彩,較多數使用以「綠色」為主;在包裝材質上,使用「紙材」較多;在字體使用方面,以電腦字及美術字較多數。2.關於「有機茶視覺聯想」方面,最容易讓參與者直接聯想者,分別是植物「草本植物」;植物部位-「葉子」;動物-「蜜蜂」,人物-「農夫」;材質-「紙材」;形狀-「圓形」;色彩-「綠色」;字體-「書法字」等。3.本研究根據「達彪茶園」品牌與包裝設計之定位,以及分析與調查結果擇要點融入設計;從中選擇適用的有機元素應用於創作中;有機茶品屬於自然、友善大地之產物,適合傾向以天然、自然、簡潔的字體、色彩與材質進行轉化設計,最後建立兩套「達彪茶園」品牌形象識別系統與包裝設計。
The quality of tea in Taiwan has always been affirmed at home and abroad, but most tea farmers still lack brand awareness and have not established a brand for tea products. Users are presented with clear and unique signs and their own unique packaging design impressions, so that they can clearly indicate the purchase, and therefore miss the channels and opportunities conducive to marketing at home and abroad. In addition, after the government opened the import of tea in 2001, many foreign inferior teas flooded; The label "Taiwanese tea" is often used to confuse the fish with the pearls, which causes the real tea farmers in Taiwan Province to plant hard, but because they have not established a clear brand identification channel to provide consumers with peace of mind to buy, they have suffered double losses in reputation and interests for a long time. In view of this, this study is inspired to cooperate with tea farmers who grow organic tea. The motivation to establish a unique brand identity and packaging desig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hreefold: 1. To establish an organic tea brand identity system and packaging visual identity design. 2. Incorporate the brand story into the logo, so that more people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know BABIAO Tea Garden, so that the tea production has more opportunities to stand out. 3. Establish the SOP for cooperation with local industries to facilitate the reference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The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in three phases: in the first phase, the literature on the history of tea in Taiwan, tea brands and packaging is firstly explored.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between 2016 and 2020, it is related to Taiwan's well-known tea brand recognition system and organically grown tea packaging; at the same tim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visual association with organic tea. From it, the design elements of tea brand identity design and packaging design are summarized. In the third stage, the relevant results of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re applied to the creation.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following key points were sorted out: 1. Most of the tea brands currently on the market use "green" as the main visual color; in terms of packaging materials, more "paper materials" are used; in terms of fonts In terms of use, computer characters and graphic characters are more common. 2.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garding the "organic tea visual association", the participants are most likely to associate directly with the plant "herb"; the plant part-"leaf"; the animal-"bee", and the character-"farmer" ;Material-"Paper Material"; Shape-"Round"; Color-"Green"; Font-"Calligraphy", etc. 3.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brand visual image and packaging design positioning of " BABIAO Tea Garden", and then selects key points to incorporate into the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survey results; select applicable organic elements and apply them in the creation; organic tea products belong to nature and the friendly land The product is suitable for transforming design with natural, natural and simple fonts, colors and materials, and finally establishes two sets of " BABIAO Tea Garden" brand image recognition system and packaging design.
致謝 i
摘要 ii
目 錄 v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與目的 1
第二節 設計創作之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設計創作研究規範與限制 3
第四節 設計創作研究方法 3
第五節 設計創作之研究流程與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台灣茶歷史 7
第二節 探討有機茶 9
第三節 企業識別體系/品牌識別 15
一、 企業識別 15
二、 企業識別體系 15
三、 品牌定義 18
四、 品牌識別 19
第四節 包裝設計 20
一、 包裝的定義 20
二、 包裝的機能性 20
三、 包裝設計與訊息傳達 23
四、 綠色包裝/永續包裝 24
第三章 國內、外茶葉品牌分析 27
第一節 台灣市面茶葉視覺分析 29
第二節 國外茶葉視覺分析 32
第三節 國內、外有機茶視覺分析 36
第四節 分析總結 39
第五節 國、內外茶葉品牌標誌十字分析 43
第六節 國、內外有機茶葉品牌標誌分析總結 50
第七節 問卷調查 51
第四章 設計創作 56
第一節 創作方法 56
第二節 設計創作理念 57
第三節 創作流程 58
第四節 設計創作內容 58
第五節 達彪茶園-簡歷 59
第六節 品牌識別系統設計規畫 64
一、 品牌特色及定位 64
二、 品牌故事 64
三、 標誌設計概念 65
四、 色彩計畫 66
(一) 品牌基本系統A案: 67
(二) 包裝設計 79
(三) 品牌基本系統B案 86
第五章 討論、結論與後續發展 97
第一節 討論 97
第二節 結論 98
第三節 後續發展 100
參考文獻 101
附錄 103
1. 成田杏子(2019)。台灣與日本的鐵路便當包裝設計比較之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系碩士論文。
2. 朱源平(2010)。產品對生態回饋的探討 - 以綠色設計為例。
3. 江培村(2009)。依夏內衣精品品牌設計專案。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4. 周元令(2003)。綠色包裝的設計應用之研究-以 2012「台北包裝綠色奇機」台北市產品包裝改善輔導計畫為例。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碩士論文。
5. 張家維(2007)。企業識別體系中標誌的種類與複雜度對記憶度之影響。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6. 張晉睿(2015)。製造業服務化之新創品牌研究-以新日興企業品牌識別個案為例。國立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7. 張瑋恩(2021)。社群時代之品牌設計運用於直銷產業之研究 -以安麗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環球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
8. 趙依柔(2020)。以服務設計協助地方產業創生之研究-以六股社區之紫錐花產品包裝設計為例。亞洲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9. 蔡淑靖(2021)。微型企業的商標與禮盒包裝設計之研究 –以五樓食品為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10. 蔡繡容(2001)。創業家之認知與行為意向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與社會認知理論之應用。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系碩士論文。
11. 謝鎮鴻(2007)。茶葉包裝設計形式與年輕消費族群關係之探討-以台北地區品牌茶商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2. Lynn B. Upshaw霖.亞蕭(2000)。建立品牌識別。臺北:台視股份有限公司。
13. 大衛.艾瑞David Airey(2019)。好LOGO,如何好?。台北市:原點出版社。
14. 王炳南(2015)。包裝設計。新北市: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5. 王桂沰(2019)。企業品牌X識別形象。新北市: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6. 史考特•博伊斯頓(2011)。綠色永續包裝設計。台北市:積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7. 林木連(2003)。台灣的茶葉。台北縣: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8. 林俊良(2004)。視覺傳達設計概說。臺北:藝風堂。
19. 林磐聳(1985)。企業識別系統。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20. 洪順慶(2006)。台灣品牌競爭力。台北市: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21. 許杏蓉(2003)。現代包裝學-理論·概念·實務新北市:視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2. 曾漢壽(1990)。緩衝包裝系統台北市: 台灣包裝工業雜誌。
23. 楊欣怡(譯)(2011)包裝設計:從概念到銷售造就成功品牌。(原作者:Marianne R. Klimchuk, & Sandra A. Krasovec)。臺北:五南。
24. 龍冬陽 (1982)。商業包裝設計。台北縣: 檸檬黄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