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籍
(依朝代先後編排)
1.經
宋‧孫奭《孟子》,臺北:中華書局,2016年1月重製一版。
清‧焦循《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第1版。
林輝慶《改良周易本義》,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2月初版。
清‧簡朝亮《論語集注補正述疏》,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9月初版。
2.史
漢‧高誘《戰國策》,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1月初版。
晉‧陳壽《三國志》,臺北:中華書局,2016年1月重製一版。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1月臺二版。
唐‧李賢《後漢書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1月臺二版。
唐‧房玄齡《晉書》,臺北:中華書局,2016年1月重製一版。
唐‧李延壽《北史》,臺北:中華書局,2016年1月重製一版。
後晉‧劉昫《舊唐書》,臺北:中華書局,2016年1月重製一版。
宋‧鮑彪《鮑氏戰國策注》,元至正十五年(1355)刊本景印本。
宋‧蘇轍《古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初版。
宋‧蘇轍《古史》,臺北: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出版。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1月初版。
宋‧薛居正《舊五代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臺二版。
明‧鍾惺《史懷》,明萬曆間(1573-1620)刊本。
明‧茅坤《史記鈔》,明萬暦乙亥三年(1575)原刊本。
明‧鍾惺《鍾惺評史記一百三十卷》,明天啟五年(1625)刻本。
明‧陳仁錫《史記》,明崇禎元年(1628)刊本。
明‧凌稚隆《史記評林》,臺北:蘭臺書局,1968年初版。
清‧林伯桐《史記蠡測》,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林世懋刻修本堂叢書本。
清‧李晚芳《讀史管見》,日本安政三年(1856)群玉堂刻本。
清‧方苞《方望溪評點史記四卷》,清光緒二年(1876)刻本。
清‧吳見思《史記論文》,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7年11月初版。
清‧吳汝綸《史記集評》,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5月臺一版。
清‧梁玉繩《史記志疑》,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6月初版。
清‧姚苧田《史記菁華錄》,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
清‧王先謙《漢書補注》,揚州:廣陵書社,2006年5月初版。
清‧李景星《史記評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葉玉麟《批註史記一百三十卷》,民國二十四年(1935)大達圖書供應社鉛印本。
韓兆琦《史記選注匯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
楊家駱《新校資治通鑑注》,臺北:世界書局,1993年9月初版。
楊家駱《新校本宋書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98年7月9版。
韓兆琦《史記箋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2月初版。
韓兆琦《新譯史記》,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5月二版。
3.子
春秋‧孫武《孫子兵法》,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初版。
漢‧王充《論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明通津草堂刊本。
漢‧劉向《別錄‧七略輯本》,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69年2月初版。
漢‧高誘《呂氏春秋注》,臺北:藝文印書館,2009年10月初版。
漢‧桓寬《鹽鐵論》,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2020年12月再版。
宋‧黃震《黃氏日鈔》,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年,日本立命館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32年新安江佩鍔重校刊影印本。
宋‧蘇軾《東坡志林》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5月初版。
宋‧羅大經《新刊鶴林玉露》,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明松陵王叔承刊本。
嚴萬里《商君書笺正》,臺北:廣文出版社,1975年4月初版。
汪榮寶、陳仲夫《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3月第1版。
蔡季男《武侯出師表》,臺南:大眾書局有限公司,2021年5月初版。
4.集
宋‧司馬光《溫國文正司馬公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常熟瞿氏藏宋紹興本。
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明刊本。
元‧戴表元《剡源戴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上海務印書館縮印明刊本。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4月初版。
清‧李汝珍《鏡花緣》,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1月四版。
屈萬里、劉兆祐主編《全唐詩稿本》,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9月初版。
二、近人專著
(依出版年份排列)
郭沫若《青銅時代》,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年初版。
楊家駱《四史知意并附編六種》,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2月初版。
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歷代名家評史記》,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3月第1版。
馬非百《秦集史》,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年10月初版。
五十畑公正《中國歷代職官辭典》,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12月初版。
潘英《中國上古職官詞彙及索引》,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12月初版。
任乃強《華陽國志校圖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初版。
鄭良樹《商鞅及其學派》,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8月初版。
丘述堯《史記新探》,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月初版。
林劍鳴《秦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11月初版。
徐文珊《先秦諸子導讀》,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11月四版。
臧勵龢等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3月臺一版。
邱樹森《中國歷代職官辭典》,臺北:商鼎數位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4月初版。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臺北:聯經出版社,1995年初版。
陳啟天《商鞅評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0月二版。
楊志玖《中國古代官制講座》,臺北:萬卷樓圖書股有限公司,1997年4月初版。
丁毅華《商鞅的人生哲學—霸權人生》,臺北:揚智文化事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8月初版。
楊寬《戰國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初版。
賴漢屏《史記評賞》,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1月初版。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6月初版。
錢穆《秦漢史》,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8月初版。
林聰舜《史記的人物世界》,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初版。
吳福助《史記解題》,臺北:國家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
韓兆琦《史記箋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初版。
王明信、可永雪《史記人物與事件》,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
楊寬、吳昊坤《戰國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初版。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臺北:里仁出版社,2006年3月初版。
吳學剛《一本讀懂大秦史》,臺北:種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6月初版。
成海應《硏經齋全集續集》,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張嘉驊《少年讀史記4:絕世英才的風範》,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0月初版。
宋玉山《新視角讀史記》,臺北:崧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9年6月初版。
栗國成《史記人物論衡》,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2月初版。
三、學位論文
(依出版年份排列)
林俞學《春秋戰國時代秦國重要人物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漢昌指導,1995年。張強《史記人物成敗因素析論》,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禎霙教授指導,2005年。張欣宇《戰國時代秦國的對外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孫鐵剛教授指導,2007年。陳昭昭《春秋秦國霸業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蔡崇名指導,2012年。魏庠豪《史記秦國策士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忠道指導,2013年。四、期刊論文
(依出版年份排列)
鄭良樹〈秦國政治與「商君書」〉,《中國書目季刊》,第21卷第2期,1987年9月,頁9-14。
田夫〈談傳統帝制的一個結構性悲劇--趙高與秦朝的終結〉,《歷史月刊》,第65期,1993年6月,頁40-43。
陳連禎的〈秦國統一天下的奠基者:商鞅〉,《科際整合月刊》,第6卷第9期,2021年9月,頁1-7。
林玉婷〈論呂不韋在秦勢力的消長及其對秦一統的影響〉,《中國文化月刊》,第271期,2002年10月,頁69-82。
陳忠信〈外來客卿與本土宗族的競爭--李斯「諫逐客書」援引張儀西井巴蜀一事之析論〉,《國文學誌》,第7期,2003年12月,頁14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