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21: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映樺
研究生(外文):Chen, Ying-Hua
論文名稱:臺南市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歷程檔案運用及其生涯決定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Portfolio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nan City
指導教授:湯堯湯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ang, Yao
口試委員:鍾蔚起董旭英
口試委員(外文):Chung, Wei-ChiTung, Yuk-Ying
口試日期:2023-06-2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3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8
中文關鍵詞:新課綱學習歷程檔案生涯決定
外文關鍵詞: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linesLearning PortfolioCareer Decision-Mak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8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課綱實施之下,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對學習歷程檔案運用情形,並從中分析其與生涯決定之相關性及影響力,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包含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結果自編「學生學習歷程檔案運用量表」及「生涯決定量表」,以臺南地區111 學年度高三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分層叢集抽樣方式發放問卷並回收有效問卷共計927 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進行分析,主要發現為:
(一)高三生的學習歷程檔案運用與生涯決定情形皆為中等程度。
(二)不同性別、學校屬性、班群類組之高三生的學習歷程檔案運用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性別、班群類組、升學方式之高三生的生涯決定有顯著差異。
(四)學習歷程檔案運用各面向皆與生涯決定呈現顯著正相關,其中以「過程面向」與「成果面向」之相關程度為中度相關。
(五)學習歷程檔案運用對於生涯確定程度的模型解釋量有19.8%,對於生涯決定的模型解釋量有8.1%,且達顯著水準。
(六)在控制其他變項的情形下,以「過程面向」對生涯確定程度與生涯決定的解釋力最高。
SUMMA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portfolios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under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study used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A total of 927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15 senior high schools were reserv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portfolios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among 12th-grade students is of moderate levels.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portfolios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among 12th-grad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portfolios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4)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portfolio has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power for career certainty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5) Controlling for other variables, the “Process Aspect” has the highest influence on career certainty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新課綱之背景脈絡與內涵分析 9
第二節 新課綱學習歷程檔案之內涵分析 13
第三節 生涯決定之內涵分析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1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高中生之學習歷程檔案運用現況與差異分析 65
第二節 高中生之生涯決定現況與差異分析 77
第三節 學習歷程檔案運用與生涯決定之相關分析 83
第四節 學習歷程檔案運用對於生涯決定之迴歸分析 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1
第二節 研究限制 94
第三節 研究建議 95
參考文獻 99
中文部分 99
英文部分 107
附錄 111
附錄一:「生涯決定量表」授權使用同意書 111
附錄二:「學生學習歷程運用量表」建構內容專家效度問卷 113
附錄三:專家效度意見修正表 117
附錄四:預試問卷 121
附錄五:正式問卷 125
中文部分
108課綱資訊網(2022)。12年國教。https://12basic.edu.tw/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2020)。大學多元入學方案。http://www.jbcrc.edu.tw/
尤雅智、黃姸綾(2019)。CIPP評鑑模式運用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以SSVS「有」老師行動研究社群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3),51-61。
王全興(2009)。CIPP 評估模式的概念與發展。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5,2-27。
王智弘、卓冠維(2020)。從學習歷程檔案的建置與檢核談自主學習力的養成與評估。台灣教育研究期刊,1(3),69-80。
王智弘、黃雁鈴(2022)。提升我國教師學習歷程檔案專業素養可行作為。台灣教育研究期刊,3(2),215-230。
田秀蘭(2000)。大學生生涯阻礙因素與職業選擇適配性之相關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3,1-18。
田秀蘭(2003)。社會認知生涯理論之興趣模式驗證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4(2),247-266。
田秀蘭(2015)。生涯諮商與輔導:理論與實務。學富。
江信宏、簡英智、林建宇、謝旻修(2021)。以CIPP評鑑模式分析校訂游泳課程教學成效-以臺中市某國小為例。成大體育學刊,53(2),26-45。
余民寧(2011)。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心理。
作伙學(2022)。教育部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https://www.108epo.com/courses.php
吳巧玲(2015)。高中生職業興趣及性向測驗結果對選組決定及生涯定向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吳明隆、張毓仁(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五南。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濤石文化。
吳振邦(2020)。以CIPP模式建構「大學學生社團評鑑指標」之研究。學生事務與輔導,58(4),50-66。
吳淑禎(2012)。師資生的工作價值觀與生涯定向研究。中等教育,63(1),61-80
吳穎郁(2018)。高雄市高中生父母支持、金錢態度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
吳璧純、詹志禹(2018)。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發展及反思。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2),35-64。
李文富(2021)。學習歷程檔案在十二國教高中課程與大學考招改革的意義與實踐。中等教育,72(2),6-15。
李瑞霖、陳惠平、廖宥甯(2022)。108課綱觀察報告。108課綱倡議計畫。https://crc.sfaa.gov.tw/Uploadfile/Document/34_20220428093153_6537337.pdf
岳修平、王郁青(2000)。電子化學習歷程檔案實施之態度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1(2),65-83。
林文中(2021)。108課綱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之實施—以南投縣某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
林玉涵(2021)。學習歷程檔案建置對學習動機及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宜蘭縣某技術型高中觀光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
林百鴻(2022)。用學習歷程檔案為自己說話。師友雙月刊,631,31-35。
林幸台(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五南。
林海清(2022)。學習人生與歷程檔案。師友雙月刊,631,43-46。
林清文(1994)。大學生生涯發展問卷編製及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17,175-255。
林雪倩(2022)。運用CIPP模式評鑑美感教育跨領域教學-以臺北市M國中「藝數鑲遇」課程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4),156-161。
邱皓政(2015)。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南。
邱皓政(201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與R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六版)。五南。
金樹人(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天馬。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東華。
金樹人、林清山、田秀蘭(1989)。我國大專學生生涯發展定向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2,167-190。
孫婧雅、李培鈺(2017)。CIPP課程評鑑模式運用於合作學習課程-以三重某國中合作學習課程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216-223。
涂金堂(2012)。量表編制與SPSS。五南。
張文龍、羅先耘、蕭韋婷(2021)。技術型高中利害關係人對學習歷程檔案作為芻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4),17-23。
張文龍、蕭韋婷(2023)。學生自主學習歷程檔案應有的理性思考與工具運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4),44-50。
張宇樑(2014)。由課程改革觀點與課綱發展原則談高中課綱微調之爭議。教育研究月刊,244,19-30。
張基成(2014)。數位化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知識蓄積之影響。課程與教學,17(4),207-227。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五南。
張華甄(2012)。高中職學生自我分化、家人關係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以原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教育部(2005)。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
教育部(2013)。高級中學法施行細則。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60011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
教育部(2022)。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作業要點。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916
教育部(2022)。學生輔導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58&kw=%e5%ad%b8%e7%94%9f%e8%bc%94%e5%b0%8e%e6%b3%95
教育部(2022,8月)。新課綱回顧與展望—「學習」的心路「歷程」。高優季報,(14),67-70。https://online.fliphtml5.com/nmchy/snvp/
莊明貞(2001)。當前台灣課程重建的可能性:一個批判教育學的觀點。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141-162。
許豔秋(2021)。成就動機與父母生涯支持對生涯決定之影響—以高三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郭義汶(2022)。大學入學制度參採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因應作為。台灣教育,734,32-40。
陳秀惠(2018)。高中生知覺父母支持、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陳佳惠(2017)。高職學生父母生涯支持、生涯成熟與生涯決定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陳金定(1987)。生計決策訓練課程對高一男生生計決策行為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陳俞含(2022)。12年國教高中課程的負荷:學習歷程檔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4),225-239。
陳郁仁(2020)。淺談108課綱的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5),91-93。
陳素青(2020)。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決定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陳婉琪、王淑貞、許哲維(2022)。不考試,公平嗎?以全國考招資料檢視多元入學公平性。臺灣社會學刊,71,57-79。https://dx.doi.org/10.6786/TJS.202206_(71).0002
陳惠如(2012)。高中職進修學校學生之學習動機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陳逸年、林怡君(2021)。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現況與挑戰。中等教育,72(2),89-102。
陳寬裕(2017)。應用統計分析:SPSS的運用。五南。
陳寬裕、王正華(2021)。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五南。
傅遠智、游茵茹、林冠宇(2021)。大學入學制度參採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我國與美國加州大學系統的跨國比較。中等教育,72(2),16-33。
曾素秋(2022)。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與評量。師友雙月刊,631,13-19。
曾淑惠(2004)。教育評鑑模式。心理。
游光昭、洪國勳(2003)。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與科技的學習。生活科技教育,36(5),55-64。
黃仕親(2020)。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個人申請管道學習歷程檔案評量尺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碩士在職專班。
黃致誠(2020)。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與校訂課程發展之關聯。台灣教育,722,103-110。
黃偉立(2019)。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大學招生方案與人才培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1),93-97。
黃惠瑄(2011)。高中資賦優異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及生涯決定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黃逸懷、闕湘潓、邱于筑、吳芝儀(2015)。系統理論在青少年生涯決定與探索之應用。諮商與輔導,(357),45-49。
黃慧芬(2020)。新課綱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於普通高級中學實踐現場之觀察。台灣教育,724,25-32。
楊淑珍(2000)。生涯因素量表之編製(E87058)。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https://srda.sinica.edu.tw。doi:10.6141/TW-SRDA-E87058-1
葉孺萱(2021)。探討生涯發展課程融入升學與求職情境模擬之學習成效。耕莘學報,特刊,43-50。
熊治剛、伍嘉琪(2018)。以CIPP評鑑模式面對學校評鑑的因應之道-以高雄市學校評鑑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3),135-140。
劉怡伶(2012)。高中學生生涯自我效能、人格特質與生涯定向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劉桂光(2021)。學習歷程檔案的理解與實踐。中等教育,72(2),103-111。
歐靜瑜(2022)。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紀錄學生學習軌跡。台灣教育,734,24-31。
蔡明學(2023)。城鄉抑或學校規模?從學校特性檢視技術型高中課程開設數量(NAER-2019-029-C-1-1-A9-03)。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nerda.naer.edu.tw/research/detail/10
蔡哲銘(2022)。協助學生產出以課程驅動之學習歷程檔案。師友雙月刊,631,20-24。
蔡清田(2005)。課程評鑑之規劃取向與學校課程評鑑之途徑。教育研究與發展,1(1),79-105。
蔡雅蕙(2021)。技術型高中資源班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之實務觀察。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9),132-138。
鄭如吟(2004)。高一舞蹈資優班學生生涯決定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鄭雅云、張奕華(2021)。大學入學制度的變革-學習歷程檔案之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4),24-30。
鄭詩樺(2021)。嘉義地區高職生自我概念、自我分化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黎美玉(2011)。家庭系統分化、共依附特質與高中生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戰寶華、侯欣彤(2017)。從社會認知生涯理論探究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之運用模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201-208。
盧世傑(2022)。淺談學習歷程檔案與大學專業化招生。台灣教育,734,41-53。
盧佳信(2020)。技術型高中實習課程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建置與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相關研究–以電機與電子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盧意婷(2022)。學習歷程檔案的探究與實作:公民教學與行政實務經驗分享。師友雙月刊,631,25-30。
聯合新聞網(2022)。108課綱三年困境,966所國高中完整民調解析。https://vip.udn.com/newmedia/2022/12-years-education/poll_3rd/?utm_source=vip&utm_medium=collection
聯合新聞網(2022)。學習歷程,別鬧了!首屆108課綱生心路大公開。https://topic.udn.com/event/108_syllabus
謝雅棻(2009)。高中職獨生子女學生知覺父母支持、生涯自我效能、自我認定與生涯決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韓楷檉、王世英、洪寶蓮(2007)。高中生涯輔導工作成效對大學生決定狀態之影響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77,75-96。
顏國樑、楊郡慈(2023)。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困境與建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4),37-43。
王叢桂、羅國英(2011)。工作目的價值觀的變與不變:十年之後。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1),101-126。
田秀蘭(1999)。女性對生涯阻礙知覺之質的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1 (1),89-107。

英文部分
Arthur, M. B., & Lawrence, B. S. (1984). Perspectives on environment and career: An introduc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ur, 5(1), 1-8.
Arumugham, K. S. (2019). Teachers’ Understanding Towards Portfolio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Among Malaysia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oblems of Education In The 21stcentury, 7(6), 695-704.
Aryee, S., & Leong, C. C. (1991). Career orientations and work outcomes among industrial R&D professionals. Group & Organization Studies, 16(2), 193-205.
Claudia, C & Sebastian, T (2015).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career indecision and the perceived self-efficacy on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among teenagers.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9, 154-160
Cohen, J. (1992). A power primer.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2(1), 155-159. 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112.1.155
Danielson, C., & Abrutyn, L. (1997). An introduction to using portfolios in the classroom. Alexandria, VA: ASCD.
Gati I., Kulcsár V. (2021). Making better career decisions: From challenges to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26(4), 103545.
Gati I., Levin N., Landman-Tal S. (2019). Decision-making models and career guidance. In Athanasou J. A., Perera H. N.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areer guidance (2nd ed.). Springer.
Gati, I., Krausz, M., & Osipow, S. H. (1996). A taxonomy of difficulties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3(4), 510-526
Gelatt, H. B. (1989). Positive uncertainty: A new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for counsel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9, 240-245.
Gencel, I. E. (2017). The effect of ortfolio assessments on 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on attitudes toward a course. EduP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and Practice, 17(1), 293-319.
Germeijs, V., & Verschueren, K. (2006). High school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one choi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8(2), 189–204.
Ginzberg, E. (1984).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rown, L. Brooks, & Associate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pp. 169–19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inzberg, E., Ginzberg, S.W., Awelrad, S., & Herma, J. (1951). Occupational choice: An approach to a general the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ottfredson, L. S. (1981). Circumscription and compromise: A development theory of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8(6), 545-579.
Hj. Ebil, S., Salleh, S.M., & Shahrill, M. (2020). The use of E-portfolio for self-reflection to promote learning: a case of TVET students.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5, 5797-5814.
Holland, M. (1981). Relationships between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elf-concept in sixth grade student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8, 228-236.
Jepson, D. A., & Dilley, J. S. (1974). Vocational decision-making models: A re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4(3), 331–349.
Jones, L. K., & Chenery, M. F. (1980). Multiple subtypes among vocationally undecided college students: A model and assessment instru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7(5), 469-477.
Krumboltz, J. D. (1994). Improving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from a social learning perspective. In Savikas M. L. & Lent R. W. (Eds.) Convergence in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ies: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and practice (pp. 9-31). Palo Alto.
Lam R. (2022). E-Portfolios for self-regulated and co-regulated learning: A review.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3, 1079385.
Lent, R. W., Brown, S. D., & Hackett, G. (2000). Contextual supports and barriers to career choice: A social cogni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7, 36-49
Miller-Tiedeman, A., & Tiedeman, D. V. (1990). Career decision making: An individualistic perspective.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2, 308-337.
Osipow, S. H., Carney, C. G., & Barak, A. (1976). A scale of educational- vocational undecidedness: A typological approach.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9(2), 233-243.
Parsons, F. (1909). Choosing a Vac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Patton, W., & Creed, P. A. (2001). Developmental issues in career maturity and career decision statu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9(4), 336-351.
Santos, A., Wang, W., and Lewis, J. (2018).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07, 295-309.
Sharma, V. (2014). Career decision-making of adolescents in relation to their family environment: An empirical study. Indian Journal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5(6), 702-706
Shartle, C. L. (1952).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2nd ed.), New York: Prentice-Hall
Stufflebeam, D.L. (1983) The CIPP Model for Program Evaluation. In: Madaus, F.F., Scriven, M. and Stufflebeam D.L., Eds.,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pp. 117-141). Kluwer, Norwell.
Super, D. E. (198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6(3), 282-298.
Super, D.E. (1957).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 An instruction to vocational development. NY: Harper.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Swain, R. (1984). Easing the Transition: A Career Planning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2(9), 529-532.
Taylor, K.M. and Betz, N. E. (1983). 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2(1), 63-81.
Tzu-Ling, H. (2019). Gender differences in high-school learning experiences, motivation, self-efficacy, and career aspirations among Taiwanese STEM college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41, 1-15. https://doi.org/10.1080/09500693.2019.1645963
Zhou, D., & Santos, A. (2007).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of British and Chines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s.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Counselling, 35, 219-235.
Zunker, V. G. (1994). Career counseling: Applied concepts of life planning (4th ed.). Pacific Grove ,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