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ĀnkěCare創新照顧(2021a)。《居服膨脹後的新轉機(第13期)》,臺北市:侒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ĀnkěCare創新照顧(2021b)。《巷弄長照戰(第15期)》,臺北市:侒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王玉麟(2004)。〈研究倫理的相關議題〉,《教師之友》,45(3),85-93。
王兆慶(2013)。〈長照機構制度的營利/非營利之爭:社會企業的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43,129-133。
王卓聖(2013)。〈Oecd 國家之長期照顧改革策略借鑒及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41,45-60。
王潔媛、陳建州(2021)。〈建構長照機構獨立倡導服務模式初探:以財團法人雙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76,140-143。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初版)》,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申育誠(2019)。〈日本介護契約委託制度之現況與挑戰〉,《文官制度》,11(4),103-133。
江明修(2003)。〈全球治理與非營利組織〉,《中國行政》,73,71-95。
江明修、陳定銘(1999)。〈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中國行政評論》,8:3,23-72。
吳玉琴(2004)。〈臺灣居家服務的現況與檢討〉,《社區發展季刊》,106,132-141。
吳玉琴(2011)。〈臺灣老人長期照顧政策之回顧與展望:老盟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36,251-255。
吳淑瓊、陳亮汝、張文瓊(2013)。〈臺灣居家服務人力:現況與未來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41,101-112。
呂慧芬(2008)。〈日本社區整體照顧制度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21,406-427。
呂慧芬、曾妙慧、葉昶吟、劉慶庭(2014)。《探討實施長期照顧保險國家之照顧管理制度》,臺北市:衛生福利部。
呂寶靜(2012)。《老人褔利服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維倫(2004)。〈以置身所在作為心理學研究的目標現象及其相關方法論〉,《應用心理研究》,22,157-200。
李德純、徐明仿、王怡分(2022)。〈我國照顧服務員專業證照發展之可行性研究〉,《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12(3),95-149。
周世珍(2007)。〈日本介護保障法制及其基本理念之發展〉,《明新學報》,33,105-128。
林吉郎(2008)。〈公益創投與社會企業:創造價值途徑的分析〉,《多元開發就業方案-民間團體發展成為社會企業論述精選集》,93-119。
林家五、胡宛仙(2011)。〈非營利組織之組織認定歸類模式:利益關係者理論觀點〉,《臺大管理論叢》,86,97-134。
林淑馨(2012)。〈日本地方政府促進非營利組織協力之理想與現實〉,《政治科學論叢》,51,91。
林淑馨(2016)。〈日本介護保險制度之初探:經驗與啟示〉,《文官制度季刊》,10(3),1-28。
林淑馨(2020)。〈社會福利民營化與市場化:以日本介護保險制度為例〉,《公共行政學報》,58,89-126。
林萬億(1999)。〈社會福利民營化-停看聽〉,《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8(1), 9-10。
邱慈穎、陳雅美(2018)。〈長照整合機制概述〉,《長期照護雜誌》,22,1-5。
施教裕(1977)。〈民間福利機構團體因應民營化之現況、問題及策略〉,《社區發展季刊》,80,37-55。
胡幼慧、姚美華(2008)。《質性研究-理論、文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高雄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徐小波、江明修、劉靜淳、許崇源、馮燕、官有垣(2001)。《國內非營利組織管理法規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秀威代理)
紐文英(2017)。《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馬立德、葉俊廷、劉以慧(2017)。〈我國小型長期照顧機構經營困境及策略之研究〉,《社會發展研究學刊》,20,61-81。
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225-285。
張文彬(2022)。〈論居家照顧服務員的勞動條件:國家長期照顧的法制建構〉,《社科法政論叢》,10,53-90。
張文瓊、吳淑瓊(2014)。〈整合健康與長照服務:國際經驗與政策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45,98-110。
張美珠(2003)。《居家照顧服務督導操作手冊》,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許淮之、高明瑞、趙平宜(2011)。〈非營利組織企業化之困境與挑戰〉,《創業管理研究》,6(1),55-80。
許麗津譯(1999)。《日本新黃金計畫書》,臺北市: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明珍(2010)。《居家服務績效評鑑之指標建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陳芷如、徐亞瑛(2000)。〈承命生根之過程-台灣機構化失能老人遷居的心路歷程〉,《護理研究》,8(6),614-628。
陳金貴(2002)。〈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19,39-51。
陳惠姿、張振成、廖玲玲(2009)。《外籍看護工雇用及管理模式》。臺北市:勞委會職訓局。
郭柳宗(2022)。〈AI智能服務型機器人在醫療及長照的應用〉。《長期照護雜誌》,25(1),15-20。
傅從喜(2019)。〈長期照顧2.0初期的資源佈建與服務發展〉,《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7(3),60-71。
游曉微、鞏愛華、植村尚史、陳雅美(2019)。〈日本介護制度沿革對台灣長期照顧體系發展之啟示〉,《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8(5),457-469。
游麗裡(2021)。《非營利組織策略制定過程之研究 —從長期照顧1.0到長期照顧2.0》。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鈕文英(201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黃世州、廖宏恩、黃松林、陳秀靜(2023)。〈臺灣與英國社區長期照顧之發展歷程:福利多元主義觀點的分析〉,《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13(1),101-141。
黃安君、梁志光、陳亮恭(2016)。〈發展高齡者全方位照護計畫〉,《臨床醫學期刊》,78(5),320-321。
黃志忠(2014)。〈居家服務使用對老人家庭照顧者照顧負荷之緩衝性影響研究〉,《社會與政策社會工作學刊》,18(1),1-43。
黃秉德(1998年10月)。〈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理念—臺灣經驗分析〉,「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與社會角色研討會」,高雄市。
黃源協(2013)。《社會工作管理(三版)》,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黃源協、莊俐昕(2021)。《社會照顧與健康:以社區為基礎的途徑》,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黃源協、蕭文高(2020)。《長期照顧理念、政策與實務的檢視》,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黃龍冠、楊培珊(2021)。〈以長照 2.0 為基礎回顧臺灣長照政策發展與評析未來挑戰〉,《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9(2),212-236。
詹弘廷(2013)。《居家服務品質與家庭滿意度之關聯性:以南投縣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詹麗珠、陳怡靜、劉嘉雯(2022)。〈居服員留任傾向之研究〉,《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12(1),153-209。https://doi.org/10.53106/222372402022041201004
廖彩雲、蘇琦雯(2022)。〈長期照顧服務使用意願之研究〉,《商管科技季刊》,23(3),287-319。
趙萃文(2023)。〈長照殺人修法 避免悲劇再生〉,《清流雙月刊》,45,50-55。
趙裕彬、賴文祥、周瑛琪(2015)。〈銀髮產業中高階主管職能內涵之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3(3),293-294。
劉淑瓊(2001)。〈社會服務民營化再探:迷思與現實〉,《社會政策與工作學刊》,5(2),7-56。
劉瑩芳、林芳珍、陳奐杰、莊國上(2023)。〈2016-2018年臺灣六都長期照護機構分布比例之探討〉,《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7(1),81-90。
蔡漢賢(2000)。《社會工作辭典》,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2015)。〈借鏡美國-老人全包式照護計畫〉,《健保雙月刊》,115,98-110。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7)。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鄭勝分(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政策研究學報》,7,65-108。
蕭文高(2009)。〈老人照顧服務產業之發展與限制〉,「社會發展與社會工作實務研討會」,臺中市。
賴兩陽(2007)。〈人群服務商業化發展趨勢—福利混合經濟的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17,73-89。
賴偉文(2015)。〈對新政府之建言-高齡人力之運用〉,《經濟前瞻》,162,35-42。
薛瑞元、彭美琪(2019)。〈長期照顧支付及給付基準簡介〉,《社區發展季刊》,166,190-193。
簡鈺津、呂季蔡(2019)。〈長照 2.0 服務遞送的設計:從交易成本與代理成本觀點評析〉,《中國行政評論》,25(3),97–102。
蘇建仁(2018)。〈從地方看滾動式修正的長照2.0政策及跨部門整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09,187-197。
二、英文部分
Adams, C., & Perlmutter, F. (1991). Commercial ventur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s voluntary social welfare agenci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1), 25-38.
Cortes, T. A., & Sullivan-Marx, E. M. (2016). A case exemplar for national policy leadership: Expanding 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 (PACE).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 42(3), 9-14.
Dees, J., & Haas, M. (2001). 1998. The meaning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Enterprising Nonprofi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1), 54-67.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2005). 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SAGE Publications, Inc.
Dyck, I., Kontos, P., Angus, J., & McKeever, P. (2005). The home as a site for long-term care: meanings and management of bodies and spaces. Health & place, 11(2), 173-185.
Evashwick, C. (2005). The Continuum of Long-Term Care 3rd. Cengage Learning.
Gay, L. R., Mills, G. E., & Airasian, P. W. (2011).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Pearson Higher Ed.
Harris-Kojetin, L., Lipson, D., Fielding, J., Kiefer, K., & Stone, R. I. (2004). Recent findings on frontline long-term care workers: A research synthesis 1999–2003.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1-29.
Herzlinger, R. E. (1994). Effective oversight: A Guide for nonprofit director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2(4), 52-60.
Kemper, P., Heier, B., Barry, T., Brannon, D., Angelelli, J., Vasey, J., & Anderson-Knott, M. (2008). What do direct care workers say would improve their jobs? Differences across settings. The Gerontologist, 48(suppl_1), 17-25.
Potter, S. J., Churilla, A., & Smith, K. (2006). An Examination of Full-Time Employment in the Direct-Care Workforce.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25(5), 356-374.
Salamon, L. M. (1992). 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 A Primer. Foundation Center Publishing.
三、網路部分
National PACE Association (2015a). CMS Publishes the PACE Final Rule. from https://www.npaonline.org
National PACE Association (2015b). Who, what and where is PACE? from https://www.npaonline.org/paceyou?id=12&title=Who%2C_and_%20Where_is_PACE
National PACE Association (2017). Understanding the pace model: Profile of pace. from https://www.npaonline.org/start-pace- program /understanding-pace-model-care
臺中市衛生局(2022)。〈長期照顧服務特約一覽表〉。取自https:// www.health.taichung.gov.tw › 26198/1614263/1617544 › 1617545
臺中市衛生局(2022)。〈居家式、社區式長期照顧服務(日間照顧)機構資源布建情形〉。取自https:// www.health.taichung.gov.tw › 1953691 › post
衛生福利部(2016)。〈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2.0核定本〉。取自https://www.mohw.gov.tw/dl-78115-5511ccc0-cae0-4d16-b729-6d0e16228fb5.html
衛生福利部(2021)。〈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服務資源佈建一覽表〉。取自https://www.mohw.gov.tw › dl-68873-478783f9-a39b-43ca-8d10-3619aa966
衛生福利部(2021)。〈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服務資源佈建一覽表〉。取自https://www.mohw.gov.tw › dl-68873-478783f9-a39b-43ca-8d10-3619aa966
衛生福利部(2021)。〈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長照服務涵蓋率〉。取自https:// www.mohw.gov.tw › dl-68873-478783f9-a39b-43ca-8d10-3619aa966
衛生福利部(2021)。〈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長照服務機構數〉。取自https:// www.mohw.gov.tw › dl-68888-b23da040-31a3/4920/82ee-ed5eb483
國民健康署(2018)。〈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報告〉。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