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一)古籍(依朝代先後順序排列)
[戰國〕孟軻著、〔東漢〕趙岐注:《孟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漢]劉珍:《東觀漢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漢〕毛亨注、〔東漢〕鄭玄箋:《毛詩注疏》,《十三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等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市:里仁書局,2007年。
[唐]王維撰、[清]趙殿成箋注:《王摩詰全集箋注》,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唐]杜甫撰、〔元〕高楚芳編:《集千家註杜工部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韓愈:《韓昌黎全集》,臺北:新興書局,1967年。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北平:中華書局,1979年。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收錄於《文津閣四庫全書》集部,第361冊,臺北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柳宗元:《河東先生集》,《四部叢刊正編》冊39,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五代]劉昫:《舊唐書》,收於《二十四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歐陽脩:《歐陽文忠公集》,四部叢刊本,臺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
[宋]歐陽脩:《歐陽修全集》,臺北:華正書局,1975年4月。
〔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宋]蘇軾:《蘇文忠公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呂中:《宋大事記講義》,臺北:臺灣商務,1971年。
[宋]陸游:《入蜀記》,新北:廣文書局,2012年6月。
〔宋〕陸游:《陸放翁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90年。
[宋]陸游:《渭南文集》,四部叢刊本,臺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明津逮秘書本,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宋]陸游著,錢仲聯校注:《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1985年。
[宋]陳思:《兩宋名賢小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范成大:《范石湖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宋〕范成大:《驂鸞錄》,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年。
[元〕脫脫:《宋史》,收入《二十五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明〕齊東野人編演,不經先生批評:《隋煬帝艷史》,臺北:天一出版社,1974年。
〔明〕徐宏祖著、〔清〕徐鎮、葉廷甲編:《徐霞客遊記》,臺北:世界書局,1999年。
[明〕何宇度:《益部談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馮夢龍編撰,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警世通言》,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
〔明〕蕭士瑋:《春浮園集》,《四庫禁燬書叢刊》影清光緖刻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吳喬:《圍爐詩話》,臺北:廣文書局,1973年。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永瑢:《四庫全書總目》,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
[清]俞樾:《春在堂雜文三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本,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清]張蔭桓:《三洲日記》,清光緖刻本,上海:上海書店,2004。
[清]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二)近人專著(依出版先後順序排列)
陸游撰,黃逸之選註:《陸游詩卷‧上》,臺北:商務印書館,1931年。
林華:《日記文作法講話》,樂華圖書公司,1934年。
劉維崇:《陸游評傳》,臺北:正中書局,1979年9月臺四版。
(日)玉井幸助;《日記文學概說》,日本國書刊行會,1982年。
(日)村上哲見著,譚繼山譯:《愛國詩人陸游傳記》,臺北:萬盛出版社,1983年12月。
朱東潤:《陸游傳》,臺北:華世出版社,1984年2月。
張健:《陸游》,臺北:臺北國家出版社,1986年8月。
陳必祥:《古代散文文體槪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康錦屏、陳剛、劉揚體:《陸游名篇賞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李致洙:《陸游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
陳正祥:《中國遊記選注》,臺北市:南天書局,1994年初版。
歐小牧:《陸游傳》,四川:成都出版,1994年。
吳小林:《中國散文美學》,臺北市:里仁書局,1995年7月。
門冀華:《愛國詩人陸游》,臺北:昭文社,1997年。
鄒志方:《陸游詩詞淺釋》,浙江 : 海南出版社出版,1997年12月第一版。
邱鳴皋:《陸游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朱易安、傅璿琮編:《全宋筆記》第一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黃一權:《歐陽修散文研究》,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張智輝:《散文美學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蔡君逸:《宋人筆記中的汴京人民生活風尚》,臺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2010年。
王新龍:《陸游文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年。
簡彥姈:《陸游散文新論》,新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4年2月。
陸游撰,馬亞中、塗小馬等校注:《渭南文集校注》,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9月。
朱東潤:《陸游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楊雨:《陸游傳》,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20年8月。
二、單篇論文
黃鎮偉:〈「縷述風土,考訂古跡」的佳制——評陸游的《入蜀記》〉,《九江師專學報》第1期,1986年。
王立群:〈《入蜀記》:向文化認同意識的傾斜〉,《河南大學學報》第5期,1987年。
周景行:〈試論遊記的基本特徵〉,《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6期,1990年。
陳左高:〈中國日記源流概述(上)——宋明日記〉,《語文學習》第11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1年。
王輝民:〈歷代山水紀游詩文面面觀〉,《海南大學學報》第4期,海口市:海南大學文學院,1995年4月。
楊慶存:〈宋代散文體裁樣式的開拓與創新〉,《中國社會科學》第6期,1995年。
皋新,沈新林:〈古代遊記發展初探〉,《蘇州大學學報》第4期,南京:南京經濟學院、南京師範大學,1998年。
楊果:〈《入蜀記》所見南宋湖北人文地理〉,《江漢論壇》第2期,武漢:武漢大學歷史系,1998年2月。
劉再華:〈中國古代遊記散文中的人與自然〉,《武漢冶金科技大學學報》第1卷第4期,湖南:湘潭師範學院中文系,1999年12月。
哈嘉瑩:〈山水遊記與山水遊記的時代特色〉,《廊坊師專學報》第4期,2000年。
朱德發:〈試論中國遊記散文的文體特徵〉,《荷澤師專學報》第23卷第1期,山東:山東師範大學,2001年2月。
魯保中:〈淺談遊記及其特徵〉,《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3期,河北:唐山廣播電視大學,2001年。
葉嬌:〈陸游遊記散文的美學價值〉,《語文學刊》第1期,浙江省:臺州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2001年。
錢念孫:〈論日記和日記體文學〉,《學術界》第94期,安徽:安徽省社會科學院,2002年3月。
蔡靜波:〈論山水文學與士人的精神寄託〉,《昌吉學院學報》第3期,陜西:渭南師範學院,2003年。
伍聯群:〈試論陸游的《入蜀記》〉,《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31卷第3期,四川: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2004年五月。
黃立新:〈《入蜀記》人文旅遊文獻學價值漫議〉,《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第1期,天津:天津商學院圖書館,2005年。
莫礪鋒:〈讀陸游《入蜀記》劄記〉,《文學遺產》第3期,南京:南京大學中文系,2005年。
蘇迅:〈文字因緣非偶然──從陸游《入蜀記》到范成大《吳船錄》〉,《江南論壇》第5期,2005年5月。
陳斌:〈論陸游遊記散文的美學價值〉,《黑龍江社會科學》第6期,浙江:臺州電業局,2007年。
王雨容:〈宋代日記體遊記的文體特徵〉,《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廣西:廣西師範大學,2009年1月。
龔劍鋒,王思思:〈試論陸游《入蜀記》的史地價值〉,《歷史文獻研究》第1期,2009年。
王莉:〈從《游居杮錄》看日記體遊記的特徵〉,《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30卷02期,河南:鄭州大學文學院,2010年2月。
康忠強:〈從《入蜀記》看陸游入蜀的詩學意義〉,《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第6期,安徽: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2011年。
藺若晨:〈從《入蜀記》看陸游的愛國情結〉,《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期,山西:山西廣播電視大學,2012年。
王學泰:〈日記漫談〉,《博覽群書》第2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13年2月。
高利華:〈《入蜀記》的地域文化價值〉,《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6期,浙江: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編輯部,2014年。
王安琪:〈論陸游《入蜀記》中的詩情畫意與愛國情懷〉,《延邊教育學院學報》第3期,吉林: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15年。
邢敬慧:〈《入蜀記》中的情感表現〉,《西昌學院學報》第3期,青海:青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2015年。
祁海洋:〈《入蜀記》文史融通的寫作模式初探〉,《文化與傳播》第1期,杭州: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2015年。
趙永平:〈論陸游《入蜀記》的寫作心態〉,《語文學刊》,第6期,四川:四川理工學院人文學院,2015年6月。
胡傳志,盧嬌:〈陸游《入蜀記》引據詩文的價值〉,《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6期,安徽: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2017年。
劉珺珺:〈《入蜀記》引詩研究〉,《西華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貝爾克勞夫特研究所,2019年。
三、學位論文
宋邦珍:《陸游詩歌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6月。簡彥姈:《陸游散文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6月。邱世芬:《宋代筆記中文人文創生活考述》,臺北: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5年6月。王曉雯:《陸游蜀中詩歌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卓玉婷:《入蜀記與吳船錄比較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6年6月。張百裕:《《徐霞客遊記》山水美學及其敘事表現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5月。黃靖玫:《陸游《入蜀記》探討──兼談南宋的日記式遊記》,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許靖卿:《南宋日記體遊記研究──以入蜀記與吳船錄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李杰:《論《入蜀記》的遊記特徵》,中國:山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