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芸(2017)。服務學習與志願服務比較及學校課程融入服務學習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111,23-41。
王文科(200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朱文慶(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志工服務學習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李政賢譯(2014)。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Rossman 原著。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中:五南。
何慧卿(2013)。志願服務與管理。台北:華都。
林振春(2000)。成人的服務學習。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成人學習命,P141-168。台北師大師苑。
林勝義(2017)。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個快樂的志工與管理者。台北:五南。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Patton,M.Q.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芝儀(2000)。建構論及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出版社。
范美翠(2004)。工作管理:以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秦燕(2001)。醫院中的志願服務工作。社區發展季刊,93,171-181。
秦燕(2009)。醫務社會工作。台北市:巨流圖書。
高淑清(2008) 。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 麗文出版社。
徐明、楊昌裕、劉杏元、劉若蘭、林至善、楊仕裕、葉祥洵、邱筱琪(2020)。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紅葉文化。
陳武雄 (2015)。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台北:揚智。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典圖書。
陳金貴 (2002)。志願服務工作的功能與推行。人事月刊,35,06-14。
陳金貴 (2003)。志願服務的內涵。人事月刊,36,06-14。
翁毓秀(2017)。醫務社會工作。臺北:雙葉書廊。
鈕文英(202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書廊。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臺北:揚智。
莫黎黎(2005)。醫務社會工作。臺北:桂冠。
黃玉(2001)。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具體實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20-42。
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台北巿:五南出版社。
黃嘉珍(2010)。中高齡女性志工服務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彭懷真(2016)。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新北巿:揚智文化。
楊國德(2008)。保障高齡者的終身學習權。台灣教育。649,11-17。
蕭勝斌(2008)。高齡者服務學習的促進策略。明新學報,34,345-359。
賴怡伶、鄭讚源(2016)。醫院高齡志工退休可乎。社區發展季刊,153,137-382。
蔡旻婷 (2014)。志工參與國民小學天文教育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嘉義市某國小家長志工團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衛生福利部志願服務資訊網(2022)。2022年 08 月 27 日,取自:
https://vol.mohw.gov.tw/vol2/content/unit2
Duckenfield,M.,&Wright,L.(1995).Pocketguied to service learning.SC:National Dropout Prevention Center.
Deleve,C.I.,Mintz,S.D,&Stewart,G.M.(EdS).(1990).Communityservice as values education. San Francisoc:Jossey-Sass.
Jacoby,B. (ed.) (1996).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practices.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olb,D.A.(1984).Experientiallearning.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IlsleyP.J. (1990) Enhancing the olunleer experience: New insighls on strenglheningvolunleer parlicipalio learning, and commilmenl. San Francisco, C. AJossey-Bass Publishers.Schindler-Rainman.E.,&Lippit,R.(1995).The Volunteer Community:A Creative Use of Human Resources.Fairfax,VA:NTL Learning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