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摘 要 排灣族傳統織布常見於博物館典藏或與原住民相關的展覽中,精美織布以 象徵符號形式,宣揚著巧奪天工的原住民族文化,更成為台灣原住民族彰顯多 元文化的精緻之美。然而,卻對傳統排灣族織布的深層文化內涵,及相關物質 文化的文獻知識,著墨不多,也甚少對於此項文化資產進行保存及維護。 排灣族織布不僅是傳統技藝,更承載著群體意識及織女們的意識;同時織 布作為一種非語言的訊息,也成為排灣族生活智慧的傳承教材;同時也可作為 一種記錄古代部落圖像的物質媒介,讓人們得以透過織布,領會另一種觀看傳 統的方式。 本研究以排灣族Pacekelje 家族織布工藝為文本,探究織布內涵的族群文化 與倫理。研究面向有三:首先,以織布技法說明Pacekelje 家族的圖文意義;再 者,介紹Pacekelje 家族的口述文學,並詮釋文案中與織布相關之訊息;最後, 則是用個人的生命史故事,闡述傳統編織服飾復振過程及困境。研究方法採用 個人生命史及對研究者父母生命史訪談逐字稿,並搭配相關排灣族織布文獻。 本研究歸納整理出:排灣族織布知識體系具有語言、歌謠、線材與染材 (原料取得及處理)、整經設計、織做技術、以及紋樣表現等六種主要傳統知 識。這不僅呈現著口述文學、民俗植物、社會關係、工藝技術、族群歷史及認 同等文化意涵,更是一種排灣族宇宙觀的展現與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