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17.16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4 07: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趙俞晴
研究生(外文):CHAO, YU-CHING
論文名稱:【現在時間】-表演詮釋歷程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AN ANALYSIS ON THE PERFORMANC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TIME IS NOW”
指導教授:詹佳惠詹佳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CHIA-HUI
口試委員:陳碧涵張婷婷詹佳惠
口試委員(外文):Chen, Pi-HanChang, Ting-TingChan,Chia-Hui
口試日期:2017-09-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系所名稱:舞蹈學系暨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9
中文關鍵詞:現在時間當代舞蹈表演詮釋
外文關鍵詞:The Time Is NowContemporary DancePerformance Interpret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以2017年趙俞晴個人畢業製作【現在時間】為題,主要探究筆者擔任製作中四支舞碼《雙身》、《皺疊的時間》、《自問》、《光影解碼》之表演詮釋歷程,以及回顧製作的心路歷程、實作經驗。本論文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先分享筆者與舞蹈的緣分,進而探討此次製作的動機與目的;第二章「文獻探討」提出製作中的相關文獻,共分為三節,當代舞蹈的發展脈絡、表演詮釋相關文獻及舞臺設計的影響;第三章「演出內容與製作架構」主要介紹此製作的編舞者簡歷、舞作內容及整個製作的流程;第四章「舞作詮釋歷程與分析」紀錄筆者於四支舞作的詮釋歷程並加以分析舞蹈作品;第五章「回饋與反思」,分為製作歷程及詮釋歷程的回饋與反思。
This essay aims to discuss the final year production “The Time is Now” produced by Chao, Yu-Ching. It focuses on the four dance pieces participated by the author— “Duality”, “Timelapse”, “Self-reflection”, “Decoding Light and Shadow”—and analyze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terms of performance interpret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e essay includes five chapters. Chapter I “Introduction” establish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 and dance, leading to the motivation and goal of the production.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 discusses relevant literature towards the production. It is presented in three parts: development of modern dance, performance interpretations, and effect of stage design. Chapter III “Performance Content and Production Structure” introduces the choreographer's background, dance synopsi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Chapter IV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Interpretation and Process” provides the author’s performanc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of all four dances and analysis of each dance piece. Chapter V “Feedback and Reflection” discusses the feedback and reflec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9
第一節 演出製作動機 9
第二節 演出製作目的 14
第三節 演出製作方法與架構 15
第四節 演出範圍與限制 1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第一節 當代舞蹈 21
第二節 表演詮釋 26
第三節 舞臺設計 29
第三章 演出內容與製作架構 32
第一節 編舞者簡介 32
第二節 演出舞碼簡介 40
第三節 演出工作歷程與團隊 44
第四章 舞作分析與詮釋歷程 50
第一節 《雙身》舞作分析與詮釋歷程 50
第二節 《皺疊的時間》舞作分析與詮釋歷程 58
第三節 《自問》舞作分析與詮釋歷程 67
第四節 《光影解碼》舞作分析與詮釋歷程 76
第五章 回饋與反思 84
第一節 演出製作過程回饋與反思 84
第二節 表演詮釋歷程回饋與反思 86
參考文獻 88
附錄 90
附錄一【現在時間】文宣設計 90
附錄二【現在時間】演出DVD 99

壹、參考書目
平珩(2006)。舞蹈欣賞。臺北市:三民。
伍曼麗(2010)。舞蹈欣賞。臺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天民(2008)。舞蹈概論。臺北市:大卷文化。
吳佩芬(譯)(2012)。當代舞蹈的心跳:從身體的解放到靈魂的觸動。(原作者:Philippe Noisette)。臺北市:原點。
林尚義(2012)。劇場藝術的多元發展與設計-從劇場形式解析舞台。新北市:Airiti Press。
林倩葦(譯)(2013)。碧娜・鮑許:舞蹈・劇場・新美學。(原作者:Jochen Schmidt)。台北市:遠流。
胡妙勝(2001)。充滿符號的戲劇空間。臺北市:文津。
容淑華(2010)。空間的表演。臺北市:黑眼睛文化。
涂瑞華(譯)(1997)。表演學:準備.排練.表演。(原作者:Dr.Bella Itkin)。台北市 : 亞太圖書。
陶馥蘭(1994)。舞書:陶馥蘭話舞。臺北市:萬象。
詹竹莘(1997)。表演技術與表演教程。臺北市:書林。
歐建平(譯)(1997)。舞蹈審美說。(原作者:James Michael Friedman)。臺北市:洪業文化。
劉守曜(譯)(2011)。文化就是身體。(原作者:鈴木忠志)。臺北市:中正文化。
魏淑美(2010)。當代歐洲新舞蹈:表演:反舞蹈、非身體。臺北市:黑眼睛文化。

貳、論文參考
張可亭(2012)。作品《回憶》之分析與詮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舞蹈學系碩士班。

參、網路資料
佚名(2009)。Person Of The Year 2009。(2022年6月4日)。取自:http://content.time.com/time/specials/packages/article/0,28804,1946375_1946448_1946418,00.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