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am730(2009),〈不建高鐵或成孤島 鄭汝樺:造價目前言之尚早〉。2009年9月18日。
ansonwong(2010)。〈別再精神勝利自我感覺良好了!〉。《獨立媒體》。2010年1月17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4%B8%AD%E5%9C%8B/%E5%88%A5%E5%86%8D%E7%B2%BE%E7%A5%9E%E5%8B%9D%E5%88%A9%E8%87%AA%E6%88%91%E6%84%9F%E8%A6%BA%E8%89%AF%E5%A5%BD%E4%BA%86,2022年12月4日檢索。
BBC News 中文(2014)。 〈九龍旺角爆衝突 戴耀廷呼籲示威者撤離〉。2014年10月3日。取自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4/10/141003_hk_demo_dai_withdraw,2022年12月4日檢索。
Donatella Della Porta 及 Mario Diani (2002)。苗延威 譯,《社會運動概論》,台北:巨流。
Dylan Evans (2009)。劉紀蕙、廖朝陽、黃宗慧 、龔卓軍譯。《拉岡精神分析詞彙》。台北:巨流。
Itisironic(張鐵樑)。(2009)。〈80後反高鐵青年: 十二月十八日讓我們快快樂樂地集會〉。錄象資料。2009年12月17日。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UsgIEWgcwQ&feature=emb_title,檢索日期:2023年7月7日。
gerchoi(2009)。〈P-at-Riot「80後六四文化祭」同志招募中!〉。《獨立媒體》。2009年4月4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p-riot%E3%80%8C80%E5%BE%8C%E5%85%AD%E5%9B%9B%E6%96%87%E5%8C%96%E7%A5%AD%E3%80%8D%E5%90%8C%E5%BF%97%E6%8B%9B%E5%8B%9F%E4%B8%AD%EF%BC%81 ,2022年5月19日檢索。
Joao Li(2010)。〈給一些直接行動者〉。《獨立媒體》。2010年1月19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7%B5%A6%E4%B8%80%E4%BA%9B%E7%9B%B4%E6%8E%A5%E8%A1%8C%E5%8B%95%E8%80%85,2022年12月4日檢索。
SocREC 社會記錄頻道(2014)。〈打邊爐事件拆解 專訪資深社運左翼青年 梁穎禮,為大家講清講楚〉。錄象資料。2014年10月10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socrec/videos/990105077683090/ ,2018年12月25日檢索。
Sz Denise(2010)。〈慈悲的下午,快樂的晚上〉。Facebook 帖文。2010年1月18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notes/834355620712182/ ,2022年11月30日檢索。
大學線(2010)。〈反高鐵新青年建構香港新社運〉。第95期。取自 http://ubeat.com.cuhk.edu.hk/ubeat_past/100395/railway.html ,2023年5月30日檢索。
小西(鄭威鵬)(2014)。〈空間覺醒的前雨傘運動簡史〉。《信報》,2014年12月29。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2010)。〈新聞稿: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布香港和諧社會民意研究項目調查結果〉。2010年4月8日。取自:https://www.cpr.cuhk.edu.hk/en/press/%E4%B8%AD%E5%A4%A7%E9%A6%99%E6%B8%AF%E4%BA%9E%E5%A4%AA%E7%A0%94%E7%A9%B6%E6%89%80%E5%85%AC%E5%B8%83%E9%A6%99%E6%B8%AF%E5%92%8C%E8%AB%A7%E7%A4%BE%E6%9C%83%E6%B0%91%E6%84%8F%E7%A0%94%E7%A9%B6%E9%A0%85/ ,2022年12月4日檢索。
中國新聞網(2010),〈逾七成港人力挺盡快興建高鐵 三萬市民簽名支持〉,2010年1月15日。取自https://www.chinanews.com.cn/ga/ga-sszqf/news/2010/01-15/2073318.shtml,2022年12月4日檢索。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2016)。吳松林譯,《烏合之眾: 大眾心理研究》。台北:華志文化事業。
艾彌爾・涂爾幹(Émile Durkheim)(1999)。林宗錦、彭守義譯,《宗教生活的初級形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艾德加.卡巴納斯(Edgar Cabanas)、伊娃.伊盧茲(Eva Illouzhe)著(2021)。張穎綺譯,《製造快樂公民:快樂產業如何控制我們的生活》。台北:立緒文化。
何方(甯應斌)(1990)。〈人民頑鬥主義 ── 從無住屋組織的幽默風格談起〉。《首都早報》。1990年8月25日。取自 https://www.scribd.com/doc/180794390/%E4%BD%95%E6%96%B9-%E4%BA%BA%E6%B0%91%E9%A0%91%E9%AC%A5%E4%B8%BB%E7%BE%A9-%E5%BE%9E%E7%84%A1%E4%BD%8F%E5%B1%8B%E7%B5%84%E7%B9%94%E7%9A%84%E5%B9%BD%E9%BB%98%E9%A2%A8%E6%A0%BC%E8%AB%87%E8%B5%B7 ,2022年12月4日檢索。
何雪瑩(2014)。〈佔領區的空間政治〉。《明報》。2014年11月10日。
安徒(羅永生)(1999) 。〈六四紀念的貧乏〉。《基進論壇》,1999年6月,第四期。
李祖喬(2018)。〈勇武抗爭:香港的知識份子與暴力/武力的觀念〉。鄭煒、袁煒熙(編)。《社運年代─香港抗爭政治的軌跡》。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頁 207-221
李雨夢(2010)。〈鏡頭背後 —— 一個中學生的反高鐵抗爭後記〉。《獨立媒體》。2010年1月15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7%A4%BE%E9%81%8B/%E9%8F%A1%E9%A0%AD%E8%83%8C%E5%BE%8C%E2%80%94%E2%80%94%E4%B8%80%E5%80%8B%E4%B8%AD%E5%AD%B8%E7%94%9F%E7%9A%84%E5%8F%8D%E9%AB%98%E9%90%B5%E6%8A%97%E7%88%AD%E5%BE%8C%E8%A8%98,2022年5月19日檢索。
李俊峰(2018)。〈誰是碧街事變的幕後黑手〉。《明報》。2019年5月30日。
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2015),《嘉年華的誕生:慶典、舞會、演唱會、運動會如何翻轉全世界》,台北:左岸文化。
狄奧多・阿多諾(Theodor Adorno)(1998)。王柯平譯,《美學理論》。四川人民出版社。
林淑芬(2005)。〈 “人民” 做主?民粹主義、民主與人民〉。《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2:141-182。
林淑芬 (2006)。〈拉克勞 (Ernesto Laclau) 霸權理論中的敵對與異質性〉。《政治科學論叢》 ,30,頁 97-130。
林藹雲、梁旭明 (編) (2006)。 《大事件: 記香港WTO採訪》,香港:獨立媒體、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2011)。劉紀蕙、林淑芬、陳克倫、薛熙平譯,《歧義:政治與哲學》。台北:麥田出版。
———(2015)。 〈可能性的藝術〉。《破土》。2015年12月11日。
———(2021)。楊成瀚、關秀惠、戴遠雄譯,《感性配享:美學與政治》。台北:商周出版。
民間人權陣線(2020)。〈不是絕望,不是沮喪〉。Facebook 帖文。2020年5月24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CivilHumanRightsFront/posts/3023355417711829 ,2022年5月19日檢索。
周思中(2012)。〈螫伏的花,廢墟的力量 — 從皇后碼頭文化節到菜園村藝術節〉。《新春糊士托.菜園藝術快樂抗爭》。香港:KUBRICK。
———(2014)。〈「農」的語意學 生活館的耕作實踐〉。《藝術觀點ACT》,57,頁 45-51。
周諾恆(2014) 。〈是嚴重錯判氣氛了〉。Facebook 帖文。2014年10月10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jaco.hendrix/posts/pfbid02MyT3wzv9SyT9q48SCStQR1deGw61wovwAzMZc3Tu6pF5iXYKTVxTH5WRBpTS2Coyl ,2022年5月19日檢索。
阿嘉花(2010)。 〈一月圍城之後——反高鐵運動確是勝利了〉。《獨立媒體》。2010年1月18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05809,2022年12月4日檢索。
波浪滲(2014)。〈快樂抗爭的壓力測試(沙田站)〉。《熱血時報》。2014年3月3日。
明報(2010 a)。〈反高鐵困鄭汝樺6小時 669億元撥款通過 警民多次爆衝突〉。2010年1月17日。
—— (2010 b)。〈 嫌「快樂抗爭」無用 少數人發難〉。2010年1月18日
—— (2012)。〈陳雲:我預咗畀人鬧〉(記者:林茵)。《明報》。2012年9月30日。取自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_3638.html?m=1,2022年5月19日檢索。
東方日報(2010)。〈反高鐵撥款恐流血暴動〉。2010年1月7日。取自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107/00176_018.html,2022年12月4日檢索。
旺角社區團結(2014)。〈佔領運動眼前要務:徵賢士〉。《獨立媒體》。2014年9月30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7%A4%BE%E9%81%8B/%E4%BD%94%E9%A0%98%E9%81%8B%E5%8B%95%E7%9C%BC%E5%89%8D%E8%A6%81%E5%8B%99%EF%BC%9A%E5%BE%B5%E8%B3%A2%E5%A3%AB ,2022年5月19日檢索。
旺角新邨O MK - 佔領區的更多可能(2014)。facebook 活動專頁。2014年10月9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E6%97%BA%E8%A7%92%E6%96%B0%E9%82%A8O-MK-%E4%BD%94%E9%A0%98%E5%8D%80%E7%9A%84%E6%9B%B4%E5%A4%9A%E5%8F%AF%E8%83%BD-341993955960982/ ,2018年12月30日檢索。
陳可樂(2014)。〈佔領旺角可能分裂〉。《獨立媒體》。2014年10月12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27179 ,2022年5月19日檢索。
陳雲(2009a)。〈困局之內爭民主〉。《明報》。2009年11月22日。
——(2009b)。〈1218請假信一——正義要現身〉。《獨立媒體》。2009年12月14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7%A4%BE%E9%81%8B/%E9%AB%98%E9%90%B5%E6%88%B0%E8%A8%8A%EF%BC%9A%E9%99%B3%E9%9B%B2%E3%80%81%E9%A6%AC%E5%AE%B6%E8%BC%9D%E3%80%81%E6%9D%8E%E6%99%BA%E8%89%AF%E6%93%AC1218%E8%AB%8B%E5%81%87%E4%BF%A1-%E2%80%A7-%E8%AA%A0%E5%BE%B5%E5%88%86%E4%BA%AB-%E2%80%A7-%E6%93%B4%E5%A4%A7%E5%8B%95%E5%93%A1 ,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10a)。 〈容易激化的民意〉 。《明報》。2010年4月11日。
——(2010b)。〈笑談快樂抗爭〉。《信報》。2010年7月13日。取自https://chinwan.wordpress.com/2010/07/13/%E7%AC%91%E8%AB%87%E5%BF%AB%E6%A8%82%E6%8A%97%E7%88%AD/,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10c)。〈快樂抗爭的靈感來源——弗雷勒的解放教育法〉。《明報》。2010年7月17日。取自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11.html,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10d)。〈快樂抗爭之道〉。《信報》。2010年7月27日。取自https://chinwan.wordpress.com/2011/07/27/%E5%BF%AB%E6%A8%82%E6%8A%97%E7%88%AD%E4%B9%8B%E9%81%93/,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11a)。〈我理性,所以我勇武〉。《am730》。2011年5月24日。取自https://archive.am730.com.hk/column-57300,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11b)。〈堅持香港自治 保衛自由城邦—香港城邦自治運動總綱〉,《香港自治運動》。2011年6月25日。取自http://hkam2011.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25.html ,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11c)。〈恐怖統治,快樂抗爭〉。《明報》。2011年6月26日。取自https://orzhau.pixnet.net/blog/post/32728042-%E9%99%B3%E9%9B%B2%EF%BC%9A%E6%81%90%E6%80%96%E7%B5%B1%E6%B2%BB%EF%BC%8C%E5%BF%AB%E6%A8%82%E6%8A%97%E7%88%AD,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11d)。《香港城邦論》。香港:天窗出版社。
——(2011e)。〈香港兩大政治懸案〉。facebook帖文。2011年10月19日。取自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3244.html。2022年6月19日檢索。
——(2012)。〈逃稅消費,商業惡霸〉。《am730》。2012年1月10日。
——(2013)。〈不能接受憤怒和仇恨的泛民和左膠,最後抑鬱到集體神經病〉。facebook帖文。2013年12月13日。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pfbid033NMTzdCD7LdekF8NqoBrKCbmfrJpJ6AR8bc8cYFFBVSmtyz9UjTPQz8hyAMXrHk7l ,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14a)。〈本土抗爭 維港分界〉。《am730》。2014年2月25日。
——(2014b)。〈今日下午三點在旺角,是學聯的死期〉。facebook帖文。2014年10月12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pfbid021yrfL59A2Fn8usUdj2JxLrcgBhBWxbr2HzV1w,NxQ3XfsoghfBLihHPqHENEriR7wl ,2022年12月4日檢索。
——(2014c)。〈快樂抗爭是真的抗爭,快樂是掩護。〉。facebook帖文。2014年11月29日。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2813544752225 ,2022年12月4日檢索。
陳景輝(2010a)。〈八十後的前世今生〉,《明報》。2010年1月3日。取自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05677 ,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10b)。〈八十後的宗教感與疼痛〉。《明報》。2010年1月7日。取自 https://www.inmediahk.net/%E7%A4%BE%E9%81%8B/%E5%85%AB%E5%8D%81%E5%BE%8C%E7%9A%84%E5%AE%97%E6%95%99%E6%84%9F%E8%88%87%E7%96%BC%E7%97%9B ,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13)。〈快樂抗爭,或政治生活的審美轉向〉,頁 40至51。《草木皆兵——邁向全面政治化社會》。香港:紅出版。
陳浩倫。(2008)。《洞爺外傳之祝君安好》。錄象資料,55分鐘。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SV7eaayFbI&t=2593s , 檢索日期:2023年7月7日。
陳伊琳(2016)。〈Aristotle幸福論觀點下的致福之道與幸福的脆弱性:幸福、運氣與品德教育〉。《教育研究集刊》62(2)。頁 1-34。Doi:10.3966/102887082016066202001
陳頎(2011)。〈走向“集體歡騰”:涂爾幹社會理論的危險〉。《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1年03期。
陳韜文、李立峯(2010)。〈香港不能忘記六四之謎:傳媒、社會組織、民族國家和集體記憶〉。《傳播學研究》,103,頁 215-259。
活化廳(2014)。〈拾德好!超級佔領小屋設計大賽!(暨年輕人上車計劃)〉。facebook活動專頁。2014年10月7日。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720461218035773 ,2022年5月19日檢索。
松本哉(2012)。《素人之亂:日本抗議天王寫給22K崩世代的生存祕笈!》。台北:推守文化。
許寶強(2019)。《情感政治》。香港:天窗出版社。
許寶強、羅永生 編(1998)。《解殖與民族主義》。香港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莫昭如(1972)。〈無政府與藝術〉。《青年先鋒》,第3期。1972年8月15日。頁13。
吳翔宇(2009)。〈千人合照.怒撐菜園村!〉。《獨立媒體》。2009年10月21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7%A4%BE%E9%81%8B/%E5%90%B3%E7%BF%94%E5%AE%87-%E5%8D%83%E4%BA%BA%E5%90%88%E7%85%A7%EF%BC%8E%E6%80%92%E6%92%90%E8%8F%9C%E5%9C%92%E6%9D%91%EF%BC%81 ,2022年5月19日檢索。
俞若玫(2009)。〈起動的力量在哪?—— 從菜園村女村民看 〉。《明報》。2009年7月12日。
郭達年(2007)。〈行色匆匆藝行者〉。 《在黑夜的死寂中歌唱》。香港:明報週刊出版社。
葉蔭聰(2020)。〈直面香港這場「不知節制」的運動〉。《思想》,40,頁 195-208。
葉雯德(2020)。〈 「希望」的哲學:希望在本質上就是一種錯誤與痛苦〉。《香港01》。取自https://www.hk01.com/%E5%93%B2%E5%AD%B8/508203/%E5%B8%8C%E6%9C%9B-%E7%9A%84%E5%93%B2%E5%AD%B8-%E5%B8%8C%E6%9C%9B%E5%9C%A8%E6%9C%AC%E8%B3%AA%E4%B8%8A%E5%B0%B1%E6%98%AF%E4%B8%80%E7%A8%AE%E9%8C%AF%E8%AA%A4%E8%88%87%E7%97%9B%E8%8B%A6?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bpost&utm_campaign=01philosophy&fbclid=IwAR3hiQH5UlkIAoyY4w5BNmCJOFz2q2ZtAxX8-k2AnIJHrSYz8WRnk57JQZY ,2023年5月19日檢索。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 ( 2014b) 。〈大專佔領運動組織會議〉。 facebook 帖文。2014年10月12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hkfs1958/photos/a.10151401759847872.1073741825.269056797871/10152501683202872/?locale=zh_HK ,2022年12月4日檢索。
——(2014)。〈懇請!到金鐘銅鑼灣增援!〉。facebook帖文。2014年10月3日。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52478458082872&locale=zh_CN ,2022年5月19日檢索。
黃宇軒(2018)。〈藝術與抗爭:雨傘運動中的政治參與〉。鄭煒、袁瑋熙編,《社運年代:香港抗爭政治的軌跡》。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頁 141-158。
黃津珏(2015)。〈聲音與情感──略述傘下的秩序與欲望〉。《獨立媒體》。2015年7月10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7%A4%BE%E9%81%8B/%E8%81%B2%E9%9F%B3%E8%88%87%E6%83%85%E6%84%9F%E2%94%80%E2%94%80%E7%95%A5%E8%BF%B0%E5%82%98%E4%B8%8B%E7%9A%84%E7%A7%A9%E5%BA%8F%E8%88%87%E6%AC%B2%E6%9C%9B ,檢索日期:2023年7月7日。
趙文(2019)。〈Affectus概念意涵錐指——淺析斯賓諾莎《倫理學》對該詞的理解〉。 《文化研究》,38。
趙斌(1999)。〈雷蒙·威廉斯的文化與社會〉。《外國文學》,5,頁 66-69。
梁文道(2010)。〈光明、慈悲與和平〉 。《明報》。2010年11月22日。取自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22.html,2022年5月19日檢索。
鄧潤棠(2021)。〈從社會運動看香港情感文化的建立與爭奪:2003至2014年〉,頁。載於張少強、鄧鍵一、曾仲堅編,《香港.格局.變異》。香港:匯智出版社。
鄭煒(2018)。 〈香港新興社運的架構和劇目〉 。鄭煒、袁瑋熙編,《社運年代:香港抗爭政治的軌跡》。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頁 37-54。
陶傑(2010)。〈快樂抗爭?〉。《蘋果日報》。2010年7月3日
施懿倫(2019)。〈從協調到衝突:香港政治運動的原型與變異〉(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熱血公民編輯部(2014)。〈本土派與佔領旺角〉。《熱血時報》,第25期。2014年12月21日。取自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12-23-2014/20162 ,2022年5月19日檢索。
盧野(盧鎮業)(2014)。〈佔領不同遊行集會,空間換時間,有咁耐打咁耐〉。2014年10月10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siuyea.lo/posts/pfbid08BAAnqUjx8jBYUxHwMJW17fGmKw2tx1AruB4Ta93YwNKqsQRieugrph9bFtcxzZWl ,2022年5月19日檢索。
慧瑩法師(2008)。〈細說慈悲〉。《妙華佛學會》。取自http://www.buddhismmiufa.org.hk/member/Newsletter_2009_Q1/2009.1.11.htm,2022年5月19日檢索。
煙霧(2018)。〈獨立音樂人郭達年:只平反六四欠缺生命力〉。《中大學生報:八九民運28周年特刊》。取自 https://cusp.hk/?p=7410 ,2022年5月19日檢索。
劉建華(2007)。〈本土與當代 – 後後九七的香港社會與藝術行動〉。《獨立媒體》。2007年9月5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6%96%87%E8%97%9D/%E5%9B%9E%E6%AD%B8%E5%8D%81%E5%B9%B4%E7%9A%84%E9%A6%99%E6%B8%AF%E8%A6%96%E8%97%9D-%E8%BD%89%E8%BC%89-%E5%8A%89%E5%BB%BA%E8%8F%AF-%E6%9C%AC%E5%9C%9F%E8%88%87%E7%95%B6%E4%BB%A3 ,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11)。〈藝術連結社運的香港「行動」臨界點〉。《藝術觀點ACT》,第47期,頁 62-71。
劉璧嘉(2014)。〈我們離極權還有多遠?──批判「反左膠」〉。《獨立媒體》。2014年10月12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27190?fbclid=IwAR34iX21XSh5y6-vSvwB0vnMGPGfsNtP3AZryUxbXVXDHZBI5uODzj86uPw ,2022年12月4日檢索。
謝冠東(2010)。〈這段高鐵抗爭的歷史……1.16反高鐵集會後記(足本)〉。《獨立媒體》。2010年1月27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05946,2022年12月4日檢索。
羅永生(2010)。〈快樂頑鬥:人人都是「80後」〉。《明報》。2010年1月9日。取自https://life.mingpao.com/general/article?issue=20100109&nodeid=1507898269626 ,2022年5月19日檢索。
—— (2016)。《在運動與革命之間讀書》。香港:進一步出版社。
陸潔玲 (1995)。 〈不一樣天空:尋求群眾力量的新社會行動〉。《社區發展資料彙編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香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影行者(2020)。〈落草為藝/德昌里:油麻地的碎石與小路(討論會文字紀錄)〉。2020年12月12日。取自 https://comartforum.wordpress.com/2021/06/19/4_3/ ,檢索日期:2023年7月7日。
齊澤克(Slavoj Žižek)(2001)。季廣茂譯,《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學民思潮(2013)。〈黃之鋒回應網上謠言〉。facebook帖文。2013年2月9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Scholarism/posts/442486152486672,2022年6月29日檢索。
達賴喇嘛(2013)。《逆境中更易尋快樂:達賴喇嘛的生活智慧》 。台北:天下雜誌。
獨立媒體(2008)。〈「G8直擊系列」窮人大反擊 東京高円寺「素人の亂」〉(記者:朱凱廸)。。2008年7月27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5%8B%9E%E5%B7%A5/g8%E7%9B%B4%E6%93%8A%E7%B3%BB%E5%88%97-%E7%AA%AE%E4%BA%BA%E5%A4%A7%E5%8F%8D%E6%93%8A%E2%94%80%E2%94%80%E6%9D%B1%E4%BA%AC%E9%AB%98%E5%86%86%E5%AF%BA%E3%80%8C%E7%B4%A0%E4%BA%BA%E3%81%AE%E4%BA%82%E3%80%8D ,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09 a)。〈「高hing 26公里」邀請你 ! 反對政府興建一條破壞人民、生態與農業的高速鐵路〉。2009年7月13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3%80%8C%E9%AB%98hing-26%E5%85%AC%E9%87%8C%E3%80%8D%E9%82%80%E8%AB%8B%E4%BD%A0-%E5%8F%8D%E5%B0%8D%E6%94%BF%E5%BA%9C%E8%88%88%E5%BB%BA%E4%B8%80%E6%A2%9D%E7%A0%B4%E5%A3%9E%E4%BA%BA%E6%B0%91%E3%80%81%E7%94%9F%E6%85%8B%E8%88%87%E8%BE%B2%E6%A5%AD%E7%9A%84%E9%AB%98%E9%80%9F%E9%90%B5%E8%B7%AF ,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09 b)。 〈高鐵戰訊:陳雲、馬家輝、李智良擬1218請假信 ‧ 誠徵分享 ‧ 擴大動員〉。《獨立媒體》。2009年12月14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7%A4%BE%E9%81%8B/%E9%AB%98%E9%90%B5%E6%88%B0%E8%A8%8A%EF%BC%9A%E9%99%B3%E9%9B%B2%E3%80%81%E9%A6%AC%E5%AE%B6%E8%BC%9D%E3%80%81%E6%9D%8E%E6%99%BA%E8%89%AF%E6%93%AC1218%E8%AB%8B%E5%81%87%E4%BF%A1-%E2%80%A7-%E8%AA%A0%E5%BE%B5%E5%88%86%E4%BA%AB-%E2%80%A7-%E6%93%B4%E5%A4%A7%E5%8B%95%E5%93%A1 ,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09 c)。〈高鐵戰訊:青年明起繞立法會苦行三天 ‧ 菜園村現身中環〉。《獨立媒體》。2009年12月15日。取自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05394 ,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09 d)。〈高鐵戰訊:1月8日全民BIG爆立法會 ‧ 八十後將《阿凡達》觀眾帶到菜園村〉。《獨立媒體》。2009d年12月24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9%AB%98%E9%90%B5%E6%88%B0%E8%A8%8A%EF%BC%9A1%E6%9C%888%E6%97%A5%E5%85%A8%E6%B0%91big%E7%88%86%E7%AB%8B%E6%B3%95%E6%9C%83-%E2%80%A7-%E5%85%AB%E5%8D%81%E5%BE%8C%E5%B0%87%E3%80%8A%E9%98%BF%E5%87%A1%E9%81%94%E3%80%8B%E8%A7%80%E7%9C%BE%E5%B8%B6%E5%88%B0%E8%8F%9C%E5%9C%92%E6%9D%91 ,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09 e)。〈高鐵戰訊:1129遊行記招 各界合力反高鐵撥款〉。《獨立媒體》。2009年11月23日。取自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05207 ,2022年5月19日檢索。
——(2010 a)。〈高鐵戰訊:開心睇場阿凡達 ‧ 八十後宣傳品短片大觀 ‧ 一月三日大角嘴遊行〉。《獨立媒體》。2010年1月3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E9%AB%98%E9%90%B5%E6%88%B0%E8%A8%8A%EF%BC%9A%E9%96%8B%E5%BF%83%E7%9D%87%E5%A0%B4%E9%98%BF%E5%87%A1%E9%81%94-%E2%80%A7-%E5%85%AB%E5%8D%81%E5%BE%8C%E5%AE%A3%E5%82%B3%E5%93%81%E7%9F%AD%E7%89%87%E5%A4%A7%E8%A7%80-%E2%80%A7-%E4%B8%80%E6%9C%88%E4%B8%89%E6%97%A5%E5%A4%A7%E8%A7%92%E5%98%B4%E9%81%8A%E8%A1%8C ,2022年5月19日檢索。
—— (2010 b)。〈【即時報導】1月15、16日反高鐵停撥款〉。《獨立媒體》。2010年1月15日。取自 https://www.inmediahk.net/%E3%80%90%E5%8D%B3%E6%99%82%E5%A0%B1%E5%B0%8E%E3%80%911%E6%9C%8815%E3%80%8116%E6%97%A5%E5%8F%8D%E9%AB%98%E9%90%B5%E5%81%9C%E6%92%A5%E6%AC%BE,2022年12月4日檢索。
—— (2012)。〈九一「良心話事 守護孩子」公民教育開學禮〉。《獨立媒體》。2012年8月28日。取自 https://www.inmediahk.net/%E4%B9%9D%E4%B8%80%E3%80%8C%E8%89%AF%E5%BF%83%E8%A9%B1%E4%BA%8B%E3%80%80%E5%AE%88%E8%AD%B7%E5%AD%A9%E5%AD%90%E3%80%8D%E5%85%AC%E6%B0%91%E6%95%99%E8%82%B2%E9%96%8B%E5%AD%B8%E7%A6%AE ,2022年5月19日檢索。
—— (2015)。〈【雨傘回顧】今晚,旺角黑夜 (10月3日)〉。《獨立媒體》。2015年10月3日。取自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37935 ,2022年5月19日檢索。
戴耀廷(2013)。〈公民抗命的最大殺傷力武器〉。《信報》。2013年1月16日。取自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commentary/article/654855/%E5%85%AC%E6%B0%91%E6%8A%97%E5%91%BD%E7%9A%84%E6%9C%80%E5%A4%A7%E6%AE%BA%E5%82%B7%E5%8A%9B%E6%AD%A6%E5%99%A8,2022年12月4日檢索。
蘋果日報(2010 a)。〈快樂抗爭嘉年華 打鼓唱歌 high翻天 OL:咁嘅香港先似樣〉(記者:雷子樂、張嘉雯、張文傑、謝明明)。2010年1月9日。取自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00109/13608947 ,2019年6月4日檢索。
—— (2010 b)。〈紅 Cult:菜園村革命生活 齊耕田做麪包〉。2010年7月8日。
——(2010 c)。〈鄭耀棠:衝擊中聯辦 北京震驚 土共靠嚇〉(記者:莫劍弦、許偉賢) 。《蘋果日報》。2010年1月7日。
鐵怒沿線(2010 a)。〈「菜園村生活館」開張之喜〉。2010年3月9日。取自 https://ragingiron.wordpress.com/2010/03/19/life/,2022年12月4日檢索。
—— (2010b)。〈萬人決戰立法會.反高鐵抗爭嘉年華.大專苦行反高鐵〉。《鐵路沿線》。2010年1月13日。取自https://ragingiron.wordpress.com/2010/01/13/activities/。2022年12月4日檢索。
—— (2010c)。〈反高鐵‧停撥款: 1月8日萬人BIG爆立法會 之 官僚O嘴本土經濟嘉年華﹗〉。2010年1月8日。取自https://ragingiron.wordpress.com/2010/01/08/0108festival/ 。2022年12月4日檢索。
—— (2011)。〈新春糊士托 ‧ 菜園滾滾來 ﹣大型廢墟藝術節〉。2011年1月29日。取自https://ragingiron.wordpress.com/2011/01/29/lunarnewyear/ ,2022年12月4日檢索。
二、英文部分
Ahmed, Sara.(2010). The Promise of Happiness.Duke University Press.
Bakhtin, Mikhail. (1984). Problems of Dostoevsky's Poetic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Bataille, Georges. ([1933] 1985). “Th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fascism,” in Visions of Exces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pp. 137–160.
Bishop, Claire. (2006). “The Social Turn: Collabor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Art Forum.
Della Porta, Donatella. (2015), Social Movements in Times of Austerity: Bringing Capitalism Back Into Protest Analysis, Cambridge; Malden: Polity Press.
Ehrenreich, Barbara. (2015). Dancing in the Streets: A History of Collective Joy. Holt Paperbacks.
Fairclough, Norman. (2023).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Handford, Michael and Gee, James Paul ed.,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Routledge.
Foucault, Michel. (1969).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and 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 Routledge.
Graeber, David (2004). Fragments of an Anarchist Anthropology. Prickly Paradigm Press.
Grossberg, Lawrance. (1992). We Gotta Get Out of this Place: Popular Conservatism and Postmodern Culture. Psychology Press.
Ho, K. L. Denny (2020). Polite Politics: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an Urban Protest in Hong Kong. Routledge Revivals.
Laclau, Ernesto and Mouffe, Chantal. (1985). 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 Towards a Radical Democratic Politics. Verso.
Nietzsche, Friedrich. ([1872]1994 ). The Birth of Tragedy: Out of the Spirit of Music.
Ng, Vitrierat, and Chan, Kin-man (2001). “Emotion Politics: Joyous Resistance in Hong Kong”. The China Review, 17(1), 83-115.
Perugorría, Ignacia & Tejerina, Benjamin. (2013). “Politics of the encounter: Cognition, emotions, and networks in the Spanish 15M”. Current Sociology.
Rancière, Jacques. (2010). Dissensus: On Politics and Aesthetics. Continuum.
Sholette, Gregory. (2022). The Art of Activism and the Activism of Art (New Directions in Contemporary Art). Lund Humphries.
Spinoza, Baruch. (1954, first published in 1677). Ethics. New York, Hafner Publishing Company.
Trott, Carlie D. (2016). “Constructing Alternatives: Envisioning a Critical Psychology of Prefigurative Politic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Psychology, 4(1), 266-285.
Turner, Victor. (1982). From Ritual to Theatre: The Human Seriousness of Play. PAJ Books.
William, Raymond. (1977). Structures of Feeling: Affectivity and the Study of Culture. De Gruyter.
Yate, Luke (2020). “Prefigurative Politics and Social Movement Strategy: The Roles of Prefiguration in the Reproduction, Mobilis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Sage Journals, 69(4). https://doi.org/10.1177/0032321720936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