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7 01: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薛丞邑
研究生(外文):SYUE, CHENG-YI
論文名稱:傳統民營銀行數位金融創新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Digital Financial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Private Banks
指導教授:吳聲昌
指導教授(外文):WU, SHENG-CHANG
口試委員:廖鴻圖陳俊廷吳威震
口試日期:2022-08-0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6
中文關鍵詞:金融科技傳統銀行數位銀行
外文關鍵詞:FinTechTraditional Private BanksDigital Bank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8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在網際網路蓬勃的發展下,金融科技的出現無疑是改變了整個金融業,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19年首度開放3張純網銀執照,造成傳統銀行相當大的衝擊,迫使傳統實體通路銀行的經營模式改變,以防止客源流向純網銀,各家傳統銀行逐漸成立數位金融部,打造自身的數位品牌,開創出數位銀行的通路,讓人們不必再跑到實體分行,也能從行動裝置、電腦完成各項業務,且不再受到傳統銀行有營業時間上的限制。本研究蒐集相關文獻及各學者理論作為參考,以傳統銀行所推出的數位銀行是如何轉型使民眾的使用意願提升,及目前數位銀行推行的各項服務是否能獲得民眾的認可,並改變實際使用的習慣,以達成傳統銀行轉型的目的為探討。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方法,於2022年5月13日至2022年5月20日進行發放,共計7天,以網路問卷方式進行,採滾雪球方式發放。問卷總共回收333份,其中有效問卷為332份,無效問卷為1份。本研究針對回收之有效問卷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差異性分析及迴歸分析,分析結果顯示當民眾對數位銀行的功能需求性、行銷策略、服務體驗及服務品質感到滿意時,皆會提升民眾使用數位銀行之意願,且能有效改變民眾的使用習慣、減少前往實體分行辦理業務的次數。

Under the forecast of banks with the a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emergence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in the openness of traditional business formats in 2019, which was open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19, resulting in the wide-ranging Financial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to fully open today. Large-scale financial technolog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The bank's bank position operation prevents customers from operating with the various banks on the pure silver network. Each bank continues to form a digital model, forming its own digital model, so that the derivative model of each bank and each bank has to go to the mobile ranks of the financial sector.,in order to divert the installed computer from the action to complete various businesses, and begin to adopt traditional banking business, and begin to carry out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t relevant times, with traditional digital banking business, so that today's use began to improve., and whether the current number of banks using various services for practical purposes can be recognized by the public and used to change their habit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ransformation.
This thesis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It will be distributed from May 13, 2022 to May 20, 2022, for a total of 7 days. A total of 333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including 332 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1 invalid questionnaire. This study conducted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validity analysis, variance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returned valid questionnaires. When satisfied, it will increase the willingness of the public to use digital banks, and can effectively change the public's usage habits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business trips to brick-and-mortar branches.

目錄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範圍----- 3
1.4研究程序----- 3
1.5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6
2.2傳統銀行----- 7
2.3數位銀行----- 8
2.4純網銀------- 11
2.5純網銀與數位銀行的差別---15
2.6市佔前五大轉型數位銀行---16
2.7用戶的使用習慣改變----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26
3.1研究架構----- 26
3.2研究假設----- 26
3.3變數定義及測量問題---- 29
3.4問卷設計----- 32
第四章 資料分析方法與結果---37
4.1敘述性分析--- 37
4.2信度分析----- 45
4.3效度分析----- 45
4.4差異性分析--- 50
4.5迴歸分析----- 60
4.6驗證假設結果---63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 66
5.1結論----66
5.2未來研究建議----68
參考文獻---69
附錄:研究問卷---73

圖目錄
圖1-1 研究程序圖---4
圖2-1 貨幣兌換業三階段發展圖----- 7
圖2-2 傳統銀行作業流程圖---8
圖2-3 數位化金融環境3.0---10
圖2-4 純網銀的作業流程圖---11
圖2-5 KOKO各項業務優惠---18
圖2-6 iLEO數位帳戶優惠---20
圖2-7 數位通路使用比例--- 23
圖2-8 台灣民眾認為對數位金融的認知程度---- 24
圖2-9 三大數位通路使用比例及變化---24
圖3-1 研究架構圖---26

表目錄
表1-1 數位帳戶開戶數統計表------ 2
表2-1 銀行的四大型態彙整表------ 10
表2-2 亞洲主要地區對純網路銀行之定義彙整表------- 12
表2-3 純網銀之特性彙整表---12
表2-4 純網銀之風險----- 13
表2-5 純網銀第一年成績單表------ 14
表2-6 傳統銀行、數位銀行與純網銀比較表--- 15
表2-7 台新Richart帳戶各項業務及優惠彙整表---17
表2-8 大戶DAWHO分級制度的優惠比較------- 19
表2-9 iLEO信用卡優惠--- 21
表2-10 王道銀行O-Bank一般戶與低碳戶的優惠比較表--- 22
表3-1 四大構面之定義及測量問題彙整表---29
表3-2 提升使用意願之定義及測量問題彙整表---31
表3-3 實際使用行為之定義及測量問題彙整表---32
表3-4 四大構面、提升使用意願、實際使用行為之信度分析表----- 34
表4-1 性別之有效樣本數分布情形統計表----- 37
表4-2 年齡之有效樣本數分布情形統計表----- 38
表4-3 教育程度之有效樣本數分布情形統計表---38
表4-4 職業之有效樣本數分布情形統計表----- 39
表4-5 年收入之有效樣本數分布情形統計表--- 39
表4-6 數位銀行瞭解程度之有效樣本數分布情形統計表---40
表4-7 功能需求性各問題之平均值與標準差分析表------ 40
表4-8 行銷策略各問題之平均值與標準差分析表------- 41
表4-9 服務體驗各問題之平均值與標準差分析表------- 42
表4-10 服務品質各問題之平均值與標準差分析表------- 43
表4-11 提升使用意願各問題之平均值與標準差分析表---- 43
表4-12 實際使用行為各問題之平均值與標準差分析表---- 44
表4-13 各構面之信度分析表 --- 45
表4-14 各構面之KMO與Bartlett球型檢定表--- 46
表4-15 功能需求性之因素分析表---- 47
表4-16 行銷策略之因素分析表------ 47
表4-17 服務體驗之因素分析表------ 48
表4-18 服務品質之因素分析表------ 49
表4-19 提升使用意願之因素分析表---49
表4-20 實際使用行為之因素分析表---50
表4-21 性別之獨立樣本t檢定表----- 51
表4-22 年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52
表4-23 教育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53
表4-24 職業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55
表4-25 年收入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57
表4-26 認知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58
表4-27 功能需求性對提升使用意願之迴歸分析表------- 61
表4-28 行銷策略對提升使用意願之迴歸分析表---61
表4-29 服務體驗對提升使用意願之迴歸分析表---62
表4-30 服務品質對提升使用意願之迴歸分析表---62
表4-31提升使用意願對實際使用行為之迴歸分析表------- 63
表4-32 驗證研究假設結果表---63


中文部份:
[1]于瑞安,「從金融科技下探討純網銀在臺灣發展策略」,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2]王瓏玲,「銀行轉型金融科技發展策略之個案研究-以華南商業銀行為例」, 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3]呂佳慧,「數位帳戶在台推廣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T銀行為例」,輔仁大學科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4]李正俊,「金融科技革命-銀行業的金融科技之探討」,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5]李盈蒨,「台灣數位銀行副品牌之行銷策略分析 -以H銀行為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6]李筱甄,「台灣金融業面對金融科技時代之經營策略研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7]卓晏頡,「銀行推動金融科技的組織創新與服務創新之探討」,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
[8]周月惠,「金融科技數位化與財富管理顧客滿意度之分析」,屏東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9]周郭傑,「為什麼數位銀行要看坦克的歷史?」,天下雜誌,2019年。
[10]昌頴昕,「初探銀行導入金融科技關鍵成功因素-以台新銀行及花旗銀行為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11]林芬蘭,「純網路銀行發展暨其對金融體系之影響」,財團法人俞國華文教基金會專題研究報告,2019年。
[12]林耿豪,「行動銀行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13]邱禎琇,「數位銀行之成功因素與績效評估系統建構-以金融科技觀點」,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14]唐偉仁,「數位銀行之大數據徵信與人工智慧決策整合個案研究-以S銀行為例」,臺北科技大學資訊與財金管理EMBA專班碩士論文,2017年。
[15]張珈瑋,「金融科技對金融業之影響- Bank 3.0前後效率與生產力比較探討」,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16]張清澐,「金融科技發展策略之探討-以某外商銀行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1年。
[17]莊雅喜,「銀行業發展數位金融(Bank3.0)經營策略之比較性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18]許昌圻,「數位金融科技對銀行分行經營績效的影響-以個案S銀行為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1年。
[19]許芸瑄,「Richart數位銀行服務品質、企業形象、知覺價值、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探討」,高雄科技大學財政稅務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20]許黎玲,「策略創新之互動演化觀點-以台灣花旗銀行為例」,清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21]郭明昇,「純網路銀行發展策略之個案研究」,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22]陳民郎,「傳統銀行面對純網路銀行興起之競爭策略-以中國信託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及玉山銀行為例」,屏東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23]陳曉菁,「服務技術接觸與顧客互動品質間關係之研究-以銀行服務為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24]黃虹傑,「台灣純網銀策略探討-以line Bank 為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25]黃健財,「服務品質、關係品質對顧客忠誠度之影響-以高雄市某金融機構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26]黃運宣,「傳統銀行面對純網銀之競爭策略分析- 以第一商業銀行為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27]楊士輝,「數位金融時代下的客戶經營策略 -以F銀行為例」,臺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EMBA華南專班碩士論文,2021年。
[28]楊惠娟,「數位銀行服務體驗、消費者認知、使用意願、實際使用行為之探討」,臺灣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29]楊智翔,「新冠肺炎疫情對金融業數位轉型的影響-以純網銀發展為例」,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30]廖千慧,「人力資源對金融保險業績效和評估」,東吳大學EMBA高階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0年。
[31]劉幼麟,「台灣金融機構推廣金融科技之消費者屬性分析及運營模式建議」,開南大學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2年。
[32]劉意達,「金融科技背景下商業銀行的數位化轉型發展研究-以廈門NS銀行為例」,金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22年。
[33]劉榮鴻,「金融科技功能對顧客接受度之影響-以土地銀行為例」,開南大學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1年。
[34]劉曉薇,「純網路銀行對銀行業的影響分析」,彰化銀行資料,第68卷,第6期,第1-19頁,2019年。
[35]蔡宜真,「金融科技應用在台灣金融產業發展策略-以彰化銀行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36]鄭美枝,「台灣電子付款機制之發展與消費者偏好結構調查」,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37]簡君志,「數位銀行的創新與挑戰-以王道商業銀行為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38]蘇裕清,「傳統銀行面對純網銀競爭所採行策略之探究:以C銀行為例」,臺灣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英文部份:
[1]Barquin, Sonia & Vinayak HV, “Building a Digital-Banking Business”, Mckinsey & Company, 2016.
[2]Bradley, G. L., & Sparks, B. A.,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onsumer Valu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imeshare Owner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Vol. 51, No. 2, pp. 191-204, 2012.
[3]Chao, P.,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Quality and Consumer Loyalty: An Attribute-level Analysis”,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Vol. 28, No. 1, pp. 95-116, 2008.
[4]Carpenter, J. M., “Consumer Shopping Value,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in Discount Retailing”,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Vol. 15, No. 12, pp. 358-363, 2008.
[5]Digital 2022: Global Overview Report, “Data Reportal”, available at: https://datareportal.com/reports/digital-2022-global-overview-report, 2021.
[6]Klimanov, D. & Tretyak, O., “Linking Business Model Research and Marketing: New Network-based Approach to Business Model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Vol. 34, No. 1, pp. 117-136, 2019.
[7]King & Brett, “Breaking Banks: The Innovators, Rogues, and Strategists Rebooting Banking”, Wiley, 2014.
[8]Lv, Z., Jin, Y. & Huang, J., “How Do Sellers Use Live Chat to Influence Consumer Purchase Decision in China?”,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Vol. 28, No. 1, pp. 102-113, 2018.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6083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