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內政部戶政司(2021)。各縣市戶數結構表。取自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內政部戶政司(2021)。縣市死亡人口按死亡地點(按發生)。取自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王文芳、陳玉敏(2004)。家屬安置老人於長期照護機構之經驗。長期照護雜誌,8(3),327-344。https://doi.org/10.6317/ltc.200409_8(3).0007
王文科、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29-50。https://doi.org/10.6769/jencue.201006.0029
王芊蕙(2011)。終末照護個案不予急救決策模型之初探-以護理之家非癌症個案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uj6w2t王卓聖、鄭讚源(2012)。臺灣長期照顧制度之發展脈絡及借鑒-歷史制度論。社會科學學報,19,90-125。
王雅各(2004)。質性研究。心理。
王雅各、盧蕙馨、范麗娟、成虹飛、顧瑜君、吳天泰、蔡篤堅、魏惠娟、謝臥龍、駱慧文(2004)。質性研究。臺北市:心理。
民法 (2019年 06 月 19 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B0000001
田麗珠、吳怡伶、劉靜女、林素妃、陳靜琳、林欣儀、李慶真、王實之(2015)。社會工作者在社區安寧療護之角色。北市醫學雜誌,12,35-45。https://doi.org/10.6200/tcmj.2015.12.Sp.05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2013年 01 月 09 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20066
朱瑞玲、章英華(2001年)。 華人社會的家庭倫理與家人互動: 文化及社會的變遷效果。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學術研討會。臺北市。https://psfd.sinica.edu.tw/web/load/load027.pdf
池伯尉(2011)。癌末病患家屬臨終醫療決策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經濟學系。https://hdl.handle.net/11296/yg96qs行政院主計總處(2021)。國情統計通報(第037號)。取自https://ws.dgbas.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NDYzL3JlbGZpbGUvMTEwMjAvMTAyMDkyLzg2MGUwMDFkLTEwMzItNGZjMS05NzliLWM0MmVlYWMwYjMyOS5wZGY%3d&n=MTMyMTYyMzU4VlBBVlE4RC5wZGY%3d&icon=.pdf
余尚儒(2011)。社區長照安寧整合連續性照護-實現「老有所終、末有所安」。臺灣老年學論壇。12,1-7。http://www.iog.ncku.edu.tw/comm1/pagrs.php?ID=comm
呂欣怡、林碧珠(2017)。社區安寧照護之未來發展。新臺北護理期刊,19(2),1-5。https://doi.org/10.6540/ntjn.2017.2.001
李欣慈、陳慶餘、胡文郁(2012)。華人孝道與家庭主義文化脈絡下談長照機構住民執行預立醫療照護計畫與老人自主權。安寧療護雜誌,17(2),187-199。https://doi.org/10.6537/TJHPC.2012.17(2).5
李欣瑜(2010)。生命態度與安寧療護認知市場調查企劃之緣起。安寧照顧會訊,77,8-12。
李閏華(2013)。安寧療護社會工作(初版)。洪葉文化。
李閏華(2014)。長期照護機構住民安寧療護的社會心理照護。長期照護雜誌,18(2),193-202。https://doi.org/10.6317/LTC.18.193
李閏華、張玉仕(2012)。臺灣安寧療護社會工作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39,229-240。
李瑞全(2008)。倫理諮詢理論與模式。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5,3-14。
李瑞全(2020)。從臨終死亡的概念與儒家親子關係反省病人自主權利法之意涵。(68),1-29。
沈玉琴(2005)。從家庭系統理論看家庭。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6,取自https://mail.nhu.edu.tw/~society/e-j/50/50-40.htm
辛幸珍(2006)。以家庭為中心之價值觀對老年末期醫療抉擇之影響: 比較台灣年老者與紐西蘭老人之觀點。台灣醫學人文學刊,7(1&2 ),179-190。https://doi.org/10.30097/FJMH.200606.0012
周秀珍(2017)。影響末期病人家屬放棄維生醫療決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基督教神學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78788z林明慧、盧彥伸、陳曾基、黃信彰(2006)。台灣地區癌症病人死亡地點分析。安寧療護雜誌,11(1),14-23。https://doi.org/10.6537/TJHPC.2006.11(1).2
林美伶、吳詠葳、黃美智(2008)。由手術知情同意過程談華人社會文化對自主的意涵。護理雜誌,55(5),69-72。https://doi.org/10.6224/jn.55.5.69
林美伶、葉莉莉、陳清惠(2009)。影響病人參與醫療決策之論述。護理雜誌,56(3),83-87。https://doi.org/10.6224/jn.56.3.83
林綉君、李佳苓、張家銘(2016)。高齡者之預立醫療指示。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11(2),89-104。https://doi.org/10.29461/tgg.201605_11(2).0002
邱泯科(2006)。落葉歸根? 壽終就寝?-1971-2000 年台灣地區死亡場地變動狀況與影響因素。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8),25-55。https://doi.org/10.30400/TNCCUJS.200601_(38).0002
邱泯科、劉芳屏(2016)。小型老人長期照顧機構社工提供安寧緩和相關服務之倫理議題與工作技巧。社區發展季刊,153,182-198。
邱泯科、劉芳屏(2016)。小型老人長期照顧機構社工提供安寧緩和相關服務之倫理議題與工作技巧。社區發展季刊,153,182-198。
長照機構分類 取自https://ghsha.com/articles/193
侯春梅、陳雅芳、黃勝堅、楊文理、蔡衣帆(2015)。醫院與長照機構推動社區安寧整合性服務。北市醫學雜誌,12,130-148。https://doi.org/10.6200/tcmj.2015.12.Sp.12
洪一文、陳純純、王英偉、謝至鎠、江淑莞、張智容、王淑貞、吳淑貞(2016)。長照機構執行安寧緩和照護介入之成效初探。安寧療護雜誌,21(3),245-257。https://doi.org/10.6537/tjhpc.2016.21(3).1
胡幼慧(2008)。質性硏究: 理論, 方法及本土女性硏究實例。
胡幗英(2021)。探索主要家屬照護者對末期病人選擇安寧療護之經驗及決策過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2u3tuf唐祖湘(2020)。國人最新生命態度與安寧認知調查出爐。安寧照顧會訊,98,66-73。
翁樹澍(2004)。厭食症患者觀點中家庭系統運作之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https://hdl.handle.net/11296/57268r馬永年、梁婉華(譯)(2009)。家庭理論(原作者:James M. White, David M. Klein)。臺北市:五南。
高秀娥、邱艷芬、馬惠明、李碧霞、張淑惠、周東陽(2008)。臺北縣市呼吸器依賴病患決策家屬選擇呼吸照護病房因素之研究。醫護科技學刊,10(3),170-184。https://doi.org/10.6563/tjhs.2008.10(3).3
高淑允(2010)。家屬為住院生命末期老人選擇臨終地點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ud7q3r高淑清(2000)。質的研究方法。麗文文化。
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225-285。https://doi.org/10.6254/2001.16.225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 18 堂課: 揚帆再訪之旅。Li wen wen hua shi ye gu fen you xian gong si。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高齡人口占比趨勢。取自https://pop-proj.ndc.gov.tw/chart.aspx?c=10&uid=66&pid=60
張卉汝(2020)。人生最後一堂告別課 從社工觀點談長期照顧機構安寧緩和照護服務[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https://hdl.handle.net/11296/8n62z6張淑真、机昑惠、黃靜宜(2002)。主要照顧者對安寧居家療護照護需求之看法及其滿意度。The Changhua Journal of Medicine,7(3),160-167。
張嘉秀、葉淑惠(2014)。讓逝者適得其所-臺灣長期照護機構推行安寧療護之現況與展望。長期照護雜誌,18(2),175-192。https://doi.org/10.6317/ltc.18.175
莊艷妃、黃錦鳳、黃雅庭(2015)。比較北部與東部加護病房病患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對臨終前醫療處置影響之差異。慈濟技術學院學報(24),1-18。
許睿穎(2011)。主要照護家屬讓末期病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之決策過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社會暨公共行政學系。https://hdl.handle.net/11296/mzcgt7陳秀莓(2016)。揭露重症家屬簽署dnr之事件衝擊與情緒反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研究所在職專班。https://hdl.handle.net/11296/fwmwws陳秉華(2003)。重建台灣/華人諮商倫理的文化思考。Asian Journal of Counselling,10(1),11-32。
陳亭儒、胡文郁、邱泰源、葉淑玲(2014)。家屬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於生命末期不予維生處置的意向。安寧療護雜誌,19(2),138-154。https://doi.org/10.6537/tjhpc.2014.19(2).2
陳奕樺(2009)。一位華人長子宿命的傳承與轉化。耕莘學報(7),117-130。https://doi.org/10.29855/jctcn.200906.0011
陳柔佳(2015)。榮民之家老年榮民預立醫療指示簽署行為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https://hdl.handle.net/11296/dvgde5陳貞秀、林玉娟、劉莉妮、唐秀治(2014)。Determinants of preference for home death among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with cancer in taiwan: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study。護理研究雜誌,22(1),37-44。https://doi.org/10.1097/jnr.0000000000000016
陳婉箐(2015)。溫柔陪伴走向生命終點–安寧療護 身心靈的全人照顧。衛福季刊,7,30-33。取自http://www2.mohwpaper.tw/inside.php?type=history&cid=272
陳淑廷(2019)。安寧病房病人主要照顧者壓力負荷與家庭功能、安寧緩和認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uhngc6陳榮基(2001)。醫療人員如何幫助病人善終。安寧療護雜誌,6(2),12-16。https://doi.org/10.6537/tjhpc.2001.6(2).2
陳榮基(2015)。我國安寧緩和照護之相關政策的過去發展與未來展望。護理雜誌,62(2),13-17。https://doi.org/10.6224/jn.62.2.13
陳銘渼、周春珍、許貴英、顏永豐、楊雅婷、黃秀梨(2017)。長期照護機構提供緩和照護之護理經驗-讓在地善終成為可行的事實。護理雜誌,64(2),130-135。https://doi.org/10.6224/jn.000032
鈕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修訂版。
黃秀梨、張媚(2006)。機構安置決策過程研究之剖析及應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視角。護理雜誌,53(4),58-64。https://doi.org/10.6224/JN.53.4.58
黃美惠(2005)。從家庭系統理論探討離婚的挑戰。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0,取自https://mail.nhu.edu.tw/~society/e-j/50/50-40.htm
黃美菊(2004)。死亡地點與癌末病人喪親家屬哀傷反應之相關性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https://hdl.handle.net/11296/fgn647黃喬煜、徐愫萱、孫文榮、李易翰、翁瑞萱、吳孟嬪、施至遠、黃勝堅(2017)。提升「死亡識能」-推廣在宅善終的高價值照護。北市醫學雜誌,14(3),269-278。https://doi.org/10.6200/tcmj.2017.14.3.01
黃銘源、林承霈(2019)。臨終之處與其影響因素之探究。安寧療護雜誌,23(3),254-266。https://doi.org/10.6537/tjhpc.201912_23(3).04
楊琇茹(2004)。從病患自主權看病患家屬參與醫療決定之權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e3e2h9葉光輝(2009)。華人孝道雙元模型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本土心理學研究(32),101-148。https://doi.org/10.6254/2009.32.101
葉佳惠(2019)。長期照護機構護理人員對安寧照護的勝任度量表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fwhd64葉肅科(2011)。安寧照護服務: 健康照護社工員的角色與功能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36),180-195。
詹火生(2011)。一甲子以來台灣社會福利政策的演變—從理念政策到制度實踐。,4(社會福利模式—從傳承到創新研討會)。
廖梓辰(2002)。家庭人際互動與家庭和諧、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k4jb3c趙可式(2009)。台灣安寧療護的發展與前瞻。護理雜誌,56(1),5-10。https://doi.org/10.6224/jn.56.1.5
劉正、齊力(2019)。臺灣高齡者的居住狀況與機構照顧的需求趨勢。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7(1),70-81。
劉依薰、黃淑鶴(2017)。施行安寧緩和照顧協助機構長者在機構善終之實務經驗-以台中市某私立養護機構執行現況為例。,22(3),310-324。https://doi.org/10.6537/tjhpc.201711_22(3).004
劉俐君(2018)。長期照護機構提供安寧緩和照護之因應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醫務管理碩士班。https://hdl.handle.net/11296/y4wxhv劉雅文、莊秀美(2006)。探討失能老人家庭選擇長期照護福利服務之決策過程-老人自主權之分析研究。(14),91-123。https://doi.org/10.29734/sjsw.200606.0004
劉碧素、黃惠璣(2009)。綜觀老人家庭照護與孝道。護理雜誌,56(4),83-88。https://doi.org/10.6224/jn.56.4.83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 理論與應用。臺北市: 心理出版社。
蔡佩渝、賴鈺嘉、許正眉(2007)。影響主要照護家屬讓癌症末期病患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因素之分析。台灣醫學家庭雜誌,17(2),85-98。https://doi.org/10.7023/TJFM.200706.0085
蔡紋苓(2005)。老年病人出院準備服務中家庭決策過程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f9bfnk衛生福利部(2020)。公告110年度老人福利機構評鑑實施計畫(含評鑑指標、評等原則)。取自https://www.mohw.gov.tw/cp-18-57248-1.html
衛生福利部108年國人死因統計表(2020)。2021年3月7日,取自https://www.mohw.gov.tw/cp-16-54482-1.html
衛生福利部110年04月15日申辦安寧療護院所名單。取自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56BA5E522F215808&topn=5FE8C9FEAE863B46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老人長期照護、養護及安養機構概況。2020年4月22日,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cp-5223-62358-113.html#_4.%E9%95%B7%E6%9C%9F%E7%85%A7%E9%A1%A7
鄭企峰、林承霈、蕭勝煌(2018)。提升死亡識能以提供高品質晚期癌症照護。北市醫學雜誌,15,54-60。https://doi.org/10.6200/tcmj.201806_15(sp).0006
穆佩芬(1996)。現象學研究法。護理研究,4(2),195-202。https://doi.org/10.7081/nr.199606.0195
謝秀芳(2002)。質性研究。雲科大體育(5),45-53。https://doi.org/10.6619/ykdty.2002.5.1
鍾秉正(2015)。從老人福利法談我國老人保護相關法制。長期照護雜誌,19(3),225-235。https://doi.org/10.6317/ltc.19.225
簡春安、鄒平儀(2016)。社會工作研究法 (3e)。巨流圖書 (藍海文化)。
蘇文浩(2006)。癌末病患的醫療倫理。哲學與文化,33(4),5-15。https://doi.org/10.7065/MRPC.200604.0005
蘇思憓、吳麗敏(2018)。重症病患決策代理人之醫療決策行為意向及其相關因素探討。護理雜誌,65(2),32-42。https://doi.org/10.6224/jn.201804_65(2).06
護理及健康照護司(2015)。「長期照顧服務法」通過,長照發展重大里程碑 長照基金建置服務資源,規劃長照保險支付服務費用。衛生福利部新聞。取自https://www.mohw.gov.tw/fp-2644-20598-1.html
英文
Chang, Y., Huang, C. F., & Lin, C. C. (2010). Do-not-resuscitate orders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Nurs Ethics, 17(4), 445-455. https://doi.org/10.1177/0969733010364893
Costa, V. (2014). The determinants of place of death: an evidence-based analysis. Ontario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series, 14(16), 1-7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61767/
Fan, R. (1997). Self-determination vs. family-determination: two incommensurable principles of autonomy: a report from East Asia. Bioethics, 11(3‐4), 309-322. https://doi.org/ https://doi.org/10.1111/1467-8519.00070
Fan, R. (1998). Critical care ethics in Asia: global or local? The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23(6), 547-562. https://doi.org/10.1076/jmep.23.6.547.2562
Gomes, B., & Higginson, I. J. (2006). Factors influencing death at home in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with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BMJ, 332(7540), 515-521. https://doi.org/10.1136/bmj.38740.614954.55
Hanson, S. M. H. J. F. H. C. N.-T., Practice, & Research. (2005). Family health care nursing: an introduction. 3-37.
Huang, C. H., Hu, W. Y., Chiu, T. Y., & Chen, C. Y. (2008). The practicalities of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signing their own DNR orders--a study in Taiwan. J Med Ethics, 34(5), 336-340. https://doi.org/10.1136/jme.2007.020735
Lee, L. C., Hu, C. C., Loh el, W., & Hwang, S. F. (2014). Factors affecting the place of death among hospice home care cancer patients in Taiwan. Am J Hosp Palliat Care, 31(3), 300-306. https://doi.org/10.1177/1049909113487427
Noonan, K., Horsfall, D., Leonard, R., & Rosenberg, J. (2016). Developing death literacy. Progress in Palliative Care, 24(1), 31-35. https://doi.org/10.1080/09699260.2015.1103498
Tang, S. T. (2000). Meanings of dying at home for Chinese patients in Taiwan with terminal cancer: a literature review. Cancer Nurs, 23(5), 367-370. https://doi.org/https://doi.org/10.1097/00002820-200010000-00007
Tang, S. T., Liu, T.-W., Lai, M.-S., & McCorkle, R. (2005). Discrepancy in the preferences of place of death between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primary family caregivers in Taiwan.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61(7), 1560-1566. https://doi.org/10.1016/j.socscimed.2005.02.006
Twycross, R. G. (2003). Introducing palliative care. Radcliffe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