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f3de:de2a:940c:ec8b)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08: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栩任
研究生(外文):LIN, HSU-JEN
論文名稱: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對學生動作表現影響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for the Influence of Creative Movement Course on Students’ Motor Performance
指導教授:閻自安閻自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EN, TZU-AN
口試委員:林劭仁郭昭佑
口試委員(外文):LIN, SHAW-RENKUO, CHAO-YU
口試日期:2022-10-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3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創造性肢體開發動作表現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creativitymovement developmentmotion performance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以創造性肢體開發為主軸,探究國小學生的動作表現與實施成效。創造性肢體開發是以肢體開發課程為主融入創造性思考,進行四個單元的課程規劃實施(單元一:我是模仿創造家、單元二:高、中、低水平和空間方向的流動、單元三:動作速度與精力和呼吸的配合、單元四:綜合性肢體統整創造練習),希望藉由身體各部位肢體開發,作為探索創造性以及動作表現的媒介,以創新教學的方法刺激學生的肢體整合,並培養小學生透過創造性肢體開發之教學過程進而提升其動作表現之能力。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之準實驗設計(單組前後測模式),研究對象為國小三年級學生共51人,依據相關文獻與他人研究之結論,編制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並執行為期八週的課程教學,每堂課約40分鐘。觀察學生透過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之教學過程提升其動作表現能力,並藉由「動作表現評量表前後測」、「教師課堂觀察檢核表」與「學生課後問卷」,來檢視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成效。
研究結果發現:1.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生動作表現能力,尤其在協調性部分最為明顯。2.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對學生之創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有所提升。3.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使學生表達能力有所提升。4.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能增進學生之學習動機。5.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使學生更認識自己的肢體表現。6.教師在課堂上清楚呈現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使學生喜歡課程之內容並且增進了與學生之間良好的溝通與互動。

The research is themed to study creative movement development, exploring the mo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effect. Creative movement development is mainly based on mov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and guided by teaching methodology with creative thinking, to put the following four curricular into practice: (1) I am an imitator and inventor, (2) the flow of high, middle, and low levels and space direction, (3) the collaboration among movement, energy, and respiration, and (4) synthetic body movement integration. It is expected to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every part of body as the medium to explore creativity and motion performance, the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ology to stimulate the body integration, and cultivate elementary studen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mov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so as to enhance their motion performance.
Targeting the third graders in total of 51 people, the research is designed to use the methodology of action research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Based on related references and other studies, the creative mov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is arranged and executed for 8 weeks, each course per 40 minutes. Students’ motion performability is elevated and observed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reative mov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and is further examined by mo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m (before and after), teacher’s course assessment form, and after class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is as follows: (1) the creative mov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is helpful to enhance student’s motion performability, especially for the body accordance, (2) the creative mov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promotes student’s creativity (curiosity and imagination), (3) the creative mov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enriches student’s expressive ability, (4) the creative mov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improves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5) the creative mov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enables student to know their body performance better, and (6) the clearly presented creative mov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by the teacher would make student fond of the course and improves the wel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provides art teachers for future studies with related suggestions and constructive strategies of course improvement.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創造力之發展與內涵………………………………………………9
第二節 肢體開發之發展與內涵……………………………………………14
第三節 動作表現之評量……………………………………………………21
第四節 創造性肢體開發與動作表現之相關研究…………………………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5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38
第三節 課程設計與工具……………………………………………………39
第四節 研究程序與步驟……………………………………………………4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3
第一節 教室觀察與省思分析 ……………………………………………53
第二節 動作表現評量前後測驗分析………………………………………69
第三節 學生課後問卷分析…………………………………………………75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81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85
第一節 研究結論……………………………………………………………85
第二節 研究建議……………………………………………………………88
參考文獻…………………………………………………………… 92
附錄一: 動作表現評量表 ………………………………………………95
附錄二: 學生課後問卷 …………………………………………………96
附錄三: 教師課堂觀察檢核表 …………………………………………98
附錄四: 家長授權同意書 ………………………………………………99
附錄五: 課堂教學教案 …………………………………………………100

表 次
表2-1 創造力之內涵表………………………………………………………13
表2-2 創造性教學具體作法表………………………………………………14
表2-3 匯合取向觀點之前、後發展評量工具………………………………16
表2-4 嬰幼兒提升智能秘訣…………………………………………………17
表2-5 拉邦動作元素表………………………………………………………21
表2-6 動作表現之測驗方法…………………………………………………24
表2-7 創造性肢體開發之相關研究…………………………………………26
表2-8 動作表現之相關研究…………………………………………………31
表4-1 課程實施時間與進度表………………………………………………55
表4-2 第一堂課活動照片……………………………………………………57
表4-3 第二堂課活動照片……………………………………………………59
表4-4 第三堂課活動照片……………………………………………………61
表4-5 第四堂課活動照片……………………………………………………62
表4-6 第五堂課活動照片……………………………………………………64
表4-7 第六堂課活動照片……………………………………………………66
表4-8 第七堂課活動照片……………………………………………………67
表4-9 第八堂課活動照片……………………………………………………69
表4-10 前測個項目之統計分析摘要表 ……………………………………72
表4-11 後測個項目之統計分析摘要表 ……………………………………73
表4-12 前後測差異之統計分析摘要表 ……………………………………74
表4-13 動作表現評量表「前後測之成對樣本t考驗摘要表」 …………76
表4-14 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參與動機之各題分析摘要表 ………………78
表4-15 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對自身肢體表現的認識各題分析摘要表 …79
表4-16 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教學回饋之各題分析摘要表 ………………79
表4-17 學生課後問卷之各題分析摘要表 …………………………………81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38
圖3-2 創造性肢體開發課程架構圖…………………………………………43
圖3-3 研究流程圖……………………………………………………………49
圖3-4 本研究之三角檢證……………………………………………………53
圖4-1 前測與後測的對照圖…………………………………………………74
圖4-2 前測與後測的差異圖…………………………………………………75


江姍(2009)。在表演藝術課程中進行創造性舞蹈教學對國民中學學生自心心影響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學系。
江慧雯(2015)。創造性肢體動作融入視障兒童生活技能之研究。台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
吳幸如(2005))。幼稚園教師實施創造性肢體律動統整教學成效之初探研究。幼兒保育論壇,(1),211-230。
吳靜吉(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研究,(15),17-42。
吳靜吉(2020))。創造力的激發:吳靜吉的七十堂創造力短講。臺北市:遠流。
周淑惠(2006))。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探究取向之主題課程。臺北市:心理。
李錫津(2006))。《創造思考教學研究》。臺北:臺灣書店。
林小玉(2003)。音樂創造力之內涵與研究趨勢探討。音樂藝術學刊,(2),87-118。
林大豐、劉美珠(2005)。《身心學研究論文集》。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安全、徐明(1993)。《嬰幼兒提升智能秘訣》。三之三文化事業。
林幸台、王木榮(1994)。《威廉斯創造力指導手冊》。臺北:心理出版社。
林玟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林玟君(2010)。《創造性兒童戲劇進階-教室中的表演藝術課程》。臺北市:心理。
林佩芝(譯)(1997)。H. Gardner著。創造心靈—七位大師的創造力剖析(Creating minds)。台北市:牛頓。
林風南(1989)。《兒童身體調整力研究》。臺南市:工學出版社。
林偉志(2004)。七至十二歲動作協調能力測驗組合之初探。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林靜琍(2006))。創造性戲劇活動在教學場域的運用與實踐--以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中煖(2007)。《創造性舞蹈寶典:打通九年一貫舞蹈教育之經脈》。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張曉華(2003)。《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臺北:成長文教基金會。
張曉華、吳素芬(2010)。《高中藝術生活表演藝術課程教學與教師學習手冊》。台灣藝術教育館,28。
張蕙伊、周淑惠(2011)。幼兒創造性教學之個案研究。幼兒教育年刊,(22),97-123。
張蕙芬、陳龍安(2010)。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報,(31),85-112。
許義雄(譯)(2001)。《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臺北:麥格羅希爾。(原著者:Gallahue,D.L.)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心理。
陳志偉(2010)。《跳繩活動對高年級學童協調能力之影響》。台南市:國立臺南大學體育教教學碩士班。
黃尤姝(2007)。戲劇教學對幼稚園學童創造思考效應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黃瑞祥(2005)。國小學童動作協調能力與體型研究~以台南市東區復興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黃譯瑩(2003)。「創造力」的語言、思維與存有(Ⅰ):現代創造力研究與幼兒創造力研究中的「創造力」。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1-2522-S-004-001)。臺北市:政治大學教育中心。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市:心理。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臺北:五南書局。
蔡清田(2000)。《行動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高雄:麗文。
廖順約(2019)。表演藝術如何開發兒童的肢體。美育,(184),32-39。
謝甫佩、洪振方(2006)。從匯合取向的觀點探討創造力的評量。科學教育月刊,(291),11-23。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Csikszentmihalyi, M. (1999).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human creativity (pp.313–338).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riss, S. (1998). Minds in motion. Portsmouth, NH:Heinemann.
Murray, R. (1963). Dance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Third Edition. Hew York: Harper & Row。Publishers.
Rhodes, M. (1961). An analysis of creativity, Phi Beta Kappen, 42,305-310.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6). Investing in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1(7), 677-688.
Williams, F. E. (1970). Classroom ideas for encouraging thinking and feeling (2n d ed.). NY: D.O.K. Publishers In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