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1: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慧玲
研究生(外文):LEE HUI LEANG
論文名稱:一貫道《百孝經聖訓》之孝道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Filial Piety in the Holy Teachings of I-Kuan Tao's “Hundred Filial Piety Sutra”
指導教授:廖玉琬
指導教授(外文):LIAO YU WAN
口試委員:陸隆吉李興華
口試委員(外文):LU,LUNG-CHILI HSING-HUA
口試日期:2024-07-2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一貫道崇德學院
系所名稱:一貫道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宗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4
中文關鍵詞:百孝經聖訓孝道一貫道百孝經百孝篇
外文關鍵詞:Filial PietyI-Kuan Tao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6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要:

中華傳統文化以孔孟的儒家思想為中心,「人道」作為儒家思想的核心,所談的就是道德倫理之實踐,而人倫之本以孝為先,三綱五常之本在於孝道。一貫道在三期末的白陽期辦理普渡收圓之大事,乾坤齊渡,以儒家為應運,道降庶民,人人可在家入世修行、齊家修道。一貫道秉持復興中華固有文化的目標,非常重視孝道,所提倡的入世修行基本德行——「孝道」。

本論文以《百孝經聖訓》為主要文本,首先透過溯本探原,深入追溯《孝經》的由來、〈百孝經〉的淵源,并概述一貫道發一組的基本概況。接著,細緻描述《百孝經聖訓》的成訓過程,以全面理解其文本的脈絡,同時進行文獻收集、比對、分析和歸納〈百孝經〉及〈百孝篇〉文獻,整理其中的差異及版本探索。通過與道場人士的訪談,獲取有關韓老前人從中國大陸帶來的〈百孝篇〉由來的佐證資料,並進行《孝經》、〈百孝篇〉暨〈百孝經〉之比較。

作爲主要文本的《百孝經聖訓》涵蓋範圍龐大,包括鎮壇訓、本訓、訓中訓和白話訓,義理深入,內容豐富,學問淵博,引用的文獻廣泛。透過對《百孝經聖訓》的細緻解讀,抽絲剝繭,深刻理解其中蘊含及聖賢仙佛的聖意,系統性地整理出一貫道白陽期孝道義理。本論文根據《百孝經聖訓》的義理內容和引用的文獻,全面且系統性地呈現了《百孝經聖訓》中孝道之真諦,包括:孝之源乃秉自於道之天性、行孝乃明體達用率性而行、孝之實踐次第(小孝、中孝、大孝至大大孝,既養體之孝、養志之孝、養德之孝、養性之孝)、行孝之功效涵蓋人倫的各個層面並擴展至萬物萬類。本章致力於探析並提出《百孝經聖訓》中孝道的核心觀念,為學者提供對一貫道孝道的深刻理解。

最後,本文聚焦於白陽期儒家應運的入世修行,強調修天道由人道起,深入探討並整理出白陽弟子應有的孝道行誼,不僅要對父母行孝,更要立身修道,篤志行道,持齋戒殺,從心性著手,恢復光明本性,更帶動家人齊家修辦道,還要大任擔當,渡化眾生。本文進一步探討渡化父母及超拔祖先之孝道,以及白陽修士行功立德迴向過往父母祖先的孝行,突顯白陽弟子孝行之張力與延續性,展現白陽期實踐孝道之殊勝性及時代合宜性,豐富當代對一貫道白陽期孝道理解的層次,並為學術界提供新的視野。



關鍵詞:百孝經聖訓、孝道、一貫道、百孝經、百孝篇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centered on Confucian teachings, of which humanity (ren dao) is its core, dealing with how theories of moral ethics are exercised. It asserts that the very foundation of human relationship is the prioritization of filial piety, with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in turn, being built on this. During this White Sun period of the Third Epoch, I-Kuan Tao undertakes the lofty mission of universal salvation, born of Confucianism and teaching the way to the masses. It allows everyone to practice spiritual cultivation at home and harmonize family life with the Tao. I-Kuan Tao is committed to reviv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laces great importance on filial piety, promoting it as a fundamental virtue of worldly cultivation.

This thesis focuses on "Hundred Filial Piety Sutra" (Bai Xiao Jing Sheng Xun) as the primary text. It begins by tracing and delving deeply into the very origin of the "Xiao Jing" (The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and "Bai Xiao Jing" (The Classic of One Hundred Filial Piety), as well as providing a basic overview of I-Kuan Tao Fa Yi Group. It then details how "Hundred Filial Piety Sutra" was formulated to understand its context fully. While collecting, comparing,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Bai Xiao Jing," "Bai Xiao Pian"(The Chapter of Hundred Filial Piety), and its related texts, this thesis identifies the differences and explores versions. Interviews with I-Kuan Tao members provide corroborative evidence on the origin of the "Bai Xiao Pian" brought by the predecessor Han (Han Lao Qian Ren) from mainland China. It also compares "Xiao Jing," "Bai Xiao Pian," and "Bai Xiao Jing."

As the primary text, "Hundred Filial Piety Sutra" covers a vast range, including "Zhen Tan Xun" (the fundamental core text), "Ben Xun" (main text), "Xun Zhong Xun" (elucidations within the main text), and "Bai Hua Xun" (vernacular explanations). It is rich in content and profound in meaning, extensively referencing and citing a wide range of literatures. Through a meticulous interpretation of "Hundred Filial Piety Sutra," this thesis unravels the intricate layers and deeply comprehends the sacred intentions of the immortal Buddha, Saints, and Sages.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it systematically organizes the principles of filial piety during the White Sun period of I-Kuan Tao. This thesis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presents the essence of filial piety as depicted in "Hundred Filial Piety Sutra," including the origin of filial piety rooted in the nature of Tao, the practice of filial piety through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it in daily life, the four levels of filial piety (minor, intermediate, major, and the greatest filial piety, which encompasses caring for the body, nurturing the will, cultivat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nature), and the extensive impact of filial piety on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all living things. This chapter aims to analyze and propose the core concepts of filial piety in "Hundred Filial Piety Sutra," providing scholars with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I-Kuan Tao's perspective on filial piety.

Finally,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Confucian-inspired cultivation during the White Sun period, emphasizing that the practice of the heavenly Tao begins with human relationships. It deeply explores and organizes the filial practices expected of White Sun disciples, stressing the need not only to be filial to parents but also to cultivate oneself, be resolute in following the Tao, observe vegetarianism and refrain from killing, start from the heart and mind, restore one's original bright nature, and lead the family in practicing and propagating the Tao. Furthermore, it explores filial piety in terms of transforming parents and ancestors and the filial practices of White Sun cultivators in dedicating their merits to deceased parents and ancestors. This highlights the dynamic and enduring nature of filial piety among White Sun disciples, its exceptional significance, and timeliness during the White Sun period, enriching contemporary understanding of I-Kuan Tao's filial piety and providing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academic community.





Keywords: "Hundred Filial Piety Sutra"(Bai Xiao Jing Sheng Xun), Filial Piety, I-Kuan Tao, "Bai Xiao Jing" (The Classic of One Hundred Filial Piety), "Bai Xiao Pian "(The Chapter of Hundred Filial Piety)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架構與限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第二章 《孝經》、〈百孝篇〉和〈百孝經〉之比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第一節 《孝經》之由來和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一、《孝經》作者與今古文之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二、《孝經》內容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第二節 〈百孝經〉暨〈百孝篇〉之由來和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一、〈百孝篇〉最初淵源於《勸報親恩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二、〈百孝篇〉或〈百孝經〉版本探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三、小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第三節 本章結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第三章 《百孝經聖訓》之形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第一節 一貫道發一組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一、發一組--韓老前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二、發一組各單位之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第二節 《百孝經聖訓》成訓之過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
 第三節 本章結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第四章 《百孝經聖訓》之要義探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7
 第一節 孝之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7
  一、孝本天性乃仁之本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8
  二、孝本天性至孝可通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0
 第二節 行孝乃明體達用率性而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
  一、行孝首當要有愛敬之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
  二、愛敬來自心之至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6
  三、持「敬」存養,持「誠」省察,中和不失,明體達用,率性而行. . . . .100
  四、小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3
 第三節 孝之實踐─由小孝、中孝、大孝至大大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4
  一、實踐孝道須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6
  二、孝行的實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三、小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6
 第四節 孝之功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8
  一、端正倫常,移風易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8
  二、感動地天,五穀豐登,諸事順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8
  三、小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0
 第五節 本章結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1
第五章 《百孝經聖訓》之白陽期孝道探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3
 第一節 白陽期儒家應運道在庶民之孝道探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4
  一、修天道由人道起,人道必由孝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4
  二、白陽弟子應有的孝道行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6
  三、小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2
 第二節 渡化父母及超拔祖先之孝道探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4
  一、渡化父母使明理修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5
  二、超拔父母使脫離六道輪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5
 第三節 白陽修士行孝之行功立德迴向父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9
 第四節 本章結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3
第六章 結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6
 第一節 研究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7
 第二節 未來研究展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0
附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1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2

參考文獻
一、一貫道仙佛聖訓
1.明明上帝、聖賢仙佛齊著:《皇????訓子十誡》(南投: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2.南屏道濟、郭廷棟等著:《一貫道疑問解答》(青島:崇華堂出版,1937年)。
3.孚佑帝君:《學庸淺言新註》(台北縣:三揚企業公司,出版日期未載)。
4.仙佛合批:《道之宗旨(白陽聖經)袖珍本》(台中: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5.仙佛合批:《道之宗旨聖訓》(台中:光慧文化,2005年)。
6.聖賢仙佛齊著:《白陽聖訓—中庸》(台南:發一同義毓佛宮,2011年1月)。
7.仙佛齊著:《新民精進班法會聖訓・慈心三昧》(新北市:天恩群英道務中心崇恩文教基金會,2018年)。
8.聖賢仙佛齊著:《白陽聖訓—孟子》(彰化:發一宗教發展基金會,2018年9月)。
9.聖賢仙佛齊著:《白陽聖訓—論語(三)》(彰化:發一宗教發展基金會,2019年9月)。
10.聖賢仙佛齊著:《百孝經(白陽聖訓叢書之二)袖珍版》(台中: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11.聖賢仙佛齊著:《百孝經聖訓》(臺中: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12.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台中道場社會界國語兩天法會),編號:20160827040601。
13.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台中道場社會界國語兩天率性進修班),2017年8月26日,編號:fycd20170826040403。
14.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台中道場花壇菩提禪院社會界國語二天率性進修班),編號:fycd19980711040301。
15.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台南道場社會界國語越語二天率性進修班),2015年8月22日,編號:fycd20150822070001。
16.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雲林道場社會界台語三天法會),編號:fycd19710101019999。
17.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雲林道場社會界台語三天率性進修班),編號:fycd19910217010201。
18.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雲林道場社會界國語三天率性進修班),編號fycd19890817010101。
19.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溪湖誠化佛院二天率性進修班),編號:fycd20100102020401。
20.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溪湖誠化佛院二天率性進修班),編號:fycd20100102020401。
21.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編號:fycd19980711040301。
22.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天將孝子另眼觀〉(南投:一貫道崇德學院),編號:20030830090002。
23.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行孝篇〉(南投:一貫道崇德學院),編號:20040306099999。
24.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孝子治國萬民安〉(發一崇德:日本東京行德壇華語二天率性進修班),2003年4月6日,編號:fycd20030405080201。
25.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孝子治國萬民安〉,編號:fycd20030405080201。
26.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孝子治國萬民安〉(南投:一貫道崇德學院),編號:20030405080201。
27.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孝源篇〉(南投:一貫道崇德學院),編號:20030222099999。
28.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孝道貴順無他妙〉(發一崇德:台南濟德宮社會界國台語二天率性進修班),編號:fycd20030222070001。
29.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台中道場大甲區社會界國台語兩天率性進修班),編號:fycd20160827040601。
30.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新加坡道場西區壇主講師班),編號:fycd20180617090001。
31.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教務宗旨〉(發一崇德:高雄道場社會界國語越語二天率性進修班),編號:fycd20130622060001。
32.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台南道場濟德宮社會界國台語二天率性進修班),編號:fycd20030222070001。
33.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典藏系統:〈仙佛聖訓〉(發一崇德:苗栗道場紫明宮社會界客語率性進修班),編號:fycd 19891001050101。
二、先人結緣訓
1.南海觀音攜亡靈:〈江美貞與亡父江接水及亡母林送妹結緣訓〉(發一天元:天慈佛堂,1987年10月16日)。
2.白水老人:《白水老人結緣訓》(彰化:光明國學出版社,1995年7月初版)。
3.天元長聖文書組整編:《彥融真君結緣訓》(台灣:發一天元長聖道場,2017年)。
4.發一光耀道務中心整理:《文實大帥、慈正元君慈悲指示訓暨聯合結緣》(桃園:發一光耀佛堂,2019年)。
5.赤足大仙攜亡靈:〈祁玉鏞與亡父祁寶書及前母聶志惠結緣訓〉,《體行身教的仁者--至德大帝成道十周年紀念》(台北:天恩宮,2002年11月)。
6.濟公活佛攜亡靈:〈祁玉鏞與亡父祁寶書、亡前母聶志惠、亡母劉志珍結緣訓〉,《體行身教的仁者--至德大帝成道十周年紀念》(台北:天恩宮,2002年11月)。
三、古籍文獻
1.(漢)孔安國:〈古文孝經孔氏傳原序〉。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一七六》,第18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2.(唐)明皇撰、(宋)邢昺注《孝經註疏・孝經序》。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一七六》,第18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3.(唐)唐玄宗御註、(宋)邢昺注:《孝經注疏》。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一七六》,第18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4.(清)北海老人原著、林立仁註譯:《三教圓通新註》(臺北縣:正一善書出版社,2013年)。
5.(清)北海老人原著、林立仁註譯:《理數合解新註》(臺北縣:正一善書出版社,2013年)。
6.(清)北海老人原著、林立仁註譯:《歷年易理新註》(新北市:正一善書出版社,2017年8月)。
四、近人論著
1.白水老人:〈百孝經〉,《福山榮園》,第12卷。彰化:福山榮園雜誌社,1992年。
2.白水老人:《箴言集成》。彰化:光明國學出版社,初版1971年。
3.白水老人:《雨霖雜記》。彰化:光明國學出版社,初版1974年。
4.中國社科院出版之〈百孝篇〉內容參考白水老人:〈百孝篇〉。中國: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5.朱嵐:《中國傳統孝道的歷史考察》。台北:蘭臺出版社,2003年。
6.宋光宇:《天道鉤沉--一貫道調查報告》。台北:宋光宇,1983年。
7.肖群忠:《中國孝文化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及中華發展基金會管理委員會聯合出版,2002年。
8.林安弘:《儒家孝道思想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2年。
9.林榮澤主編:《一貫道藏・義理之部3道學備要》。新北市:一貫義理編輯苑,2012年。
10.馬堅譯:《古蘭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5月。
11.陳鴻珍:〈陳前人大姑序〉,聖賢仙佛齊著:《百孝經聖訓》。台中: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12.張天然:《暫訂佛規》。上海:崇華堂,1944年。
13.萬義昉等譯注:《百孝經聖訓輯要講義》。台中市: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14.楊流昌:《天道傳奇--一貫道在台灣的傳播與影響》。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
15.福山文書組:《白水老人年譜》。彰化:福山文書組,2000年。
16.慕禹:《一貫道概要》。台南:靝巨書局,2002年。
17.趙澤厚:《孝學新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18.鄭志明:《傳統宗教的文化詮釋:天地人神鬼五位一體》。台北:文津出版社,2009年。
19.韓雨霖:〈老前人生平自述〉,福山榮園督印:《福山榮園》。彰化:光明國學出版社,1995年。
20.作者未詳:《勸報親恩篇》,收錄於駱承烈編《中國古代孝道資料選編》。濟南:山東大學出版,2003年。
21.希克(John Harwoodhick)著,蔡怡佳譯注:《宗教之詮釋:人對超越的回應》。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22.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著、蔡怡佳及劉宏信譯:《宗教經驗之種種》。新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年。
23.天恩群英文書組整編:《博厚高明一真儒》。新北市:天恩群英道務中心崇恩文教基金會,2013年。
24.同義宮文書組整編:《大德真君成道卅週年紀念特刊》。台南:同義宮管理委員會,2002年。
25.萬國道德總會編審委員會編輯:《百孝篇・醒世鐘》。台北市:萬國道德總會,1982年。
26.新北市三峽靈隱寺文書組整編:《靈隱寺簡介》。新北市:天道之光出版社,2015年。
27.發一崇德雲林道場整編:《大仙傳》。雲林:發一崇德雲林道場,1999年。
28.發一奉天宮紀念刊編輯小組:《寧靜致遠一智者》。新竹:財團法人奉天宮,2007年。
29.發一慈濟堂文書組整編:《慈恩永懷--三位前人感恩紀念專刊》。屏東:慈濟堂,2018年。
30.發一晉德文書組整編:《永懷恩德--晉德大仙成道四十週年紀念專輯》。雲林:發一晉德道場,2006年。
31.發一德化文書組整編:《發一德化仁和佛院--十週年紀念專刊》。新竹:發一德化,2004年。
32.儒德文書組整編:《白陽儒聖--白水老人》。台北:儒德佛堂,2001年。
五、期刊論文
1.王鵾:〈關於《孝經》作者的考辯〉,《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4卷,第2期,2011年4月。
2.周淑玲:〈現代社會的孝道〉,《孔孟月刊》,第三十一卷,第七期,1993年3月。
3.盧明霞、李重陽:〈孝親詩及其在孝德教育中的作用〉,《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第25卷,第9期,2012年9月。
六、學位論文
1.陳鳳珠:《〈百孝經〉之品德教育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張惠貞指導,2013年。
2.許淑真:《一貫道〈百孝經〉的孝道推廣與實踐》。臺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林榮澤指導,2012年。
3.黃玉蘭:《一貫道《百孝經聖訓》的勸世訓文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李國俊指導,2012年。
4.蔡東益:《《地藏經》及其孝道思想之研究》。新北市:華梵大學碩士論文,熊琬指導,2000年。
七、 研討會論文集
1.林榮澤:〈發一探源--天津一貫道「同興壇」研究〉,《「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一貫道研究學術研討會手冊》,第5屆,2014年8月23日。
2.莊德仁:〈傳承與創新--《百孝經聖訓》與孝道傳統的對話〉,《「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一貫道研究學術論壇會議手冊》,第2屆,2011年3月5日。
3.廖玉琬:〈民間救劫教門的新視野~學者的宗教與文化關懷《救劫--當代濟度宗教的田野研究》書評〉,《一貫道研究》,第6期,2017年8月。
4.謝居憲:〈從道之宗旨、世界大同、百孝經聖訓探析一貫道義理思想〉,《「傳承與創新」--一貫道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第1屆,2000年8月29日。
5.謝居憲:〈孝的精神與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一貫道研究學術論壇會議手冊》,第2屆,2011年3月5日。
八、網絡資源
1.「古詩文網:(魏)曹植・七步詩」,2021年12月9日,取自: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305d29fb64aa.aspx。
2.「一貫道崇德學院網站:金公祖師簡介」,2020年7月26日,取自:http://www.iktcds.edu.tw/Chong-De-School/education-intro.htm。
3.「一貫道崇德學院網站:天然古佛簡介」,2020年7月30日,取自:https://www.iktcds.edu.tw/Chong-De-School/education-intro.htm
4.「一貫道崇德學院網站:中華聖母簡介」,2020年7月30日,取自:https://www.iktcds.edu.tw/Chong-De-School/education-intro.htm
5.「一貫道崇德學院網站:白水聖帝韓道長雨霖道範行誼」,2020年7月27日,取自:http://www.iktcds.edu.tw/Chong-De-School/FaYi-White.html。
6.「一貫道崇德學院網站:晉德大帝郝金瀛前人德範」,2020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iktcds.edu.tw/Chong-De-School/FaYi-JinDe.htm。
7.「一貫道崇德學院網站:承恩大仙張瑞青前人德範」,2020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iktcds.edu.tw/Chong-De-School/FaYi-CiFa.html。
8.「一貫道崇德學院網站:文恥大帥王連玉前人德範」,2020年8月6日,取自:http://www.iktcds.edu.tw/Chong-De-School/FaYi-GuangYao.htm。
9.「一貫道崇德學院網站:德化仙母、德化真君、禮圓菩薩德範」,2020年8月6日,取自:https://www.iktcds.edu.tw/Chong-De-School/FaYi-TzuChi.htm。
10.「發一慈法廣濟道場網站:關於我們成道前賢」,2020年8月6日,取自:http://www.guangji.org.tw/saint.php。
11.「崇仁文教基金會網站--〈百孝經〉簡體版大陸捐贈報道」,2020年2月3日,取自:http://www.jigong.com/news/del/20091215.html。
12.「發一崇德全球資訊網:發一崇德簡介及發一崇德電子報」,2020年8月4日,分別取自:http://59.125.176.88/intro/understand.aspx及https://www.fycdepaper.com /28023228063694722580。
13.「財團法人崇仁文教基金會網頁:前人生平事略」,2022年3月15日,取自:http://jigon.org/zh-tw/2018-04-05-03-56-01 。
14.「財團法人萬國道德總會」,2020年9月5日,取自於http://www.wwes-tw.org/page01-1.htm。
15.「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大學」,2021年12月11日,取自:https://ctext.org/liji/da-xue/zh。
16.「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現代一貫道的發展」,2020年7月26日,取自:http://ikuantao.31app.tw/about-ikuandao/%e7%8f%be%e4%bb%a3%e4%b8%80 %e8%b2%ab%e9%81%93%e7%9a%84%e7%99%bc%e5%b1%95/
17.「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中庸」,2021年10月29日,取自:https://ctext.org/liji/zhong-yong/zh
18.「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四書章句集注」,2021年10月29日,取自:https://ctext.org/si-shu-zhang-ju-ji-zhu/jin-xin-zhang-ju-shang/zh
19.「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孝經・三才」,2021年10月29日,取自:https://ctext.org/xiao-jing/filial-piety-in-relation-to-the/zh。
20.「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孝經・紀孝行」,2021年11月18日,取自:https://ctext.org/confucianism/zh?searchu=%E5%B1%85%E5%89%87%E8%87%B4 % E5%85%B6%E6%95%AC。
21.「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孝經・開宗明義」,2020年12月1日,取自:https://ctext.org/xiao-jing/scope-and-meaning-of-the-treatise/zh
22.「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孝經・聖治」,2021年11月6日,取自:https://ctext.org/xiao-jing/government-of-the-sages/zh
23.「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周易」,2021年12月9日,取自:https://ctext.org/book-of-changes/xu-gua/zh。
24.「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周禮•地官司徒」,2023年1月23日,取自:https://ctext.org/rites-of-zhou/di-guan-si-tu/zh
25.「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孟子.滕文公下」,2021年12月11日,取自:https://ctext.org/mengzi/teng-wen-gong-ii/zh
26.「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孟子•公孫丑上」,2023年1月23日,取自:https://ctext.org/mengzi/ gong-sun-chou-i/zh
27.「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孟子•告子上」,2023年1月23日,取自:https://ctext.org/mengzi/ gaozi-i/zh。
28.「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孟子•梁惠王上」,2021年12月10日,取自:https://ctext.org/mengzi/liang-hui-wang-i/zh
29.「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孟子•盡心上」,2021年10月29日,取自:https://ctext.org/mengzi/jin-xin-i/zh
30.「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孟子•離婁下」,2023年1月23日,取自:https://ctext.org/mengzi/li-lou-ii/zh
31.「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詩經・小雅・小旻之什」,2021年10月29日,取自:https://ctext.org/book-of-poetry/decade-of-xiao-min/zh。
32.「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漢書•藝文志」, 2020年8月29日,取自:https://ctext.org/han-shu/yi-wen-zhi/zh
33.「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論語・為政」,2021年10月29日,取自:https://ctext.org/analects/wei-zheng/zh
34.「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論語•里仁」,2020年11月29日,取自:https://ctext.org/analects/li-ren/zh
35.「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論語•學而」,2021年12月10日,取自:https://ctext.org/analects/xue-er/zh
36.「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韓詩外傳」,2020年11月30日,取自:https://ctext.org/han-shi-wai-zhuan/juan-qi/zh
37.「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禮記・祭義」,2020年11月30日,取自:https://ctext.org/liji/ji-yi/zh
38.「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孝經:開宗明義」,2021年11月12日,取自:https://ctext.org/xiao-jing/zh。
39.「百度文庫」,2020年2月3日,取自:https://wenku.baidu.com/view/0a3818730740be1e650e9aaf.html?sxts=1580711425250。
40.「漢典」,2021年12月10日,取自:https://www.zdic.net/hant/%E8%AE%80%E6% 9B%B8%E7%99%BE%E9%81%8D%EF%BC%8C%E5%85%B6%E7%BE%A9%E8%87%AA%E8%A6%8B。
41.「CBOL 新約 Parsing 系統」,2024年6月3日,取自:https://bible.fhl.net/new/fhlwhparsing.php?graph=1&mode=3&engs=Eph&chap=6&sec=1&sec1=3&submit1=%E9%A1%AF%E7%A4%BA。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