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1.239)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19: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名健
研究生(外文):LIAO, MING-JIAN
論文名稱: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行動網站頁面與訊息呈現量對於自費健康檢查選擇的意願
論文名稱(外文):Exploring the Intention of Self-Paid Health Checkup Choices Through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with a Focus on the Presentation Quantity of Mobile Website Pages and Information.
指導教授:李佳綺李佳綺引用關係楊文惠楊文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EE, CHIA-CHIYANG, WEN-HUI
口試委員:李佳綺楊文惠趙正敏
口試委員(外文):LEE, CHIA-CHIYANG, WEN-HUICHAO, CHENG-MIN
口試日期:2024-07-0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醫藥大學
系所名稱:醫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醫管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科技接受模式自費健康檢查行動網站頁面響應式網站訊息呈現量
外文關鍵詞: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Self-Paid Health CheckupMobile Website PagesResponsive Website DesignInformation Cont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研究目的:自費健檢對醫療機構而言,能開闢自費收入、拓增財源。現今民眾接觸資訊,不外乎網站,且越來越多民眾都只透過手機上網,因此行動網站更顯得重要。目前醫療業還未有以一般民眾為研究對象的網路搜尋行為研究,因此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為架構,來探討行動網站頁面與訊息呈現量對於自費健檢選擇的意願。

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橫斷式實驗性研究,以便利取樣方式讓民眾觀看研究者設計的四種行動網頁,再採用經信效度檢定的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計379份。以SPSS 25.0進行主要統計分析方法為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因素分析、一般線性迴歸分析。

研究結果:綜合所有不同型態的行動網頁對於自費健檢選擇的意願,響應式型態的行動網頁不論是在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態度、使用意圖上的平均分數皆大於傳統式,且達正向顯著。而在訊息呈現量方面,僅知覺有用性有達顯著差異。綜合四種不同型態,以「響應式訊息呈現量高」的平均表現最好,且相較於其他型態,對自費健檢選擇的意願有正向顯著影響。此外,在模式內知覺易用性對使用意圖並無直接相關,僅知覺有用性、使用態度有達到完全中介效果。

結論與建議:此研究結果可運用在實務上。現今的網站以「響應式」為主流,便於在行動裝置上的瀏覽,亦有利提高網站排名。然大多醫療院所的網站,還停留在傳統式的型態。建議醫療院所能重視行動裝置在網站上的使用,增加民眾的知覺有用性,進而增加其使用態度以及對自費健檢選擇的意願。
Object: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self-pay health check-ups can generate additional income and expand financial resources. Nowadays, people primarily access information through websites, 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using smartphones for internet access, making mobile websites more important than before. There is currently no research in the medical industry on the internet search behavior of the general public, so this study us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s a framework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mobile website layout and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on the willingness to choose self-pay health check-ups.

Methods: This study adopted a cross-secti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allowing participants to view four different mobile webpages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s through convenience sampl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then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construc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with a total of 379 valid responses collected. The primary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used in SPSS were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s, analysis of variance, factor analysis an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Across all different types of mobile webpages for self-paid health checkup selection, responsive webpages consistently scored higher than traditional webpages in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ttitude toward use, and intention to use, showing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However,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only perceived usefulnes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different types, the average performance of "responsive with high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was the best, and compared to other types, it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tention to choose self-paid health checkups. Furthermore, within the model, perceived ease of use did not have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intention to use, only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attitude toward use achieved full mediation effect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applied in practice. Nowadays, "responsive" websites are mainstream, making them easy to browse on mobile devices and also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website rankings. However, most medical institutions' websites are still in the traditional format. It is suggested that medical institutions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mobile devices on their websites, thereby increasing people's attitudes and intentions to use them.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自費健康檢查 7
第二節 、醫療院所網站的發展 10
第三節 、科技接受模式 12
第四節 、響應式行動網站 19
第五節 、訊息呈現量 24
第六節 、影響自費健康檢查的基本人口學特性與其他因素 25
第七節 、文獻小結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3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2
第二節 、研究對象或資料來源 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5
第四節 、研究變項操作型定義 39
第五節 、研究工具之信效度檢定 43
第六節 、分析方法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7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 47
第二節 、常態性檢驗分析 54
第三節 、因素分析 55
第四節 、推論性統計 59
第五章 討論 79
第一節 、不同的行動網站頁型態對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易用性的影響及探討 81
第二節 、中介變項間與對自費健康檢查選擇的意願之影響與探討 83
第三節 、不同的行動網站頁型態對自費健康檢查選擇的意願的影響及探討 84
第四節 、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態度的中介效果之影響與探討 8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結論 87
第二節 、健康行銷與衛生政策操作實務建議 91
第三節 、未來學術研究建議 9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94
第七章 參考文獻 96
中文部分 96
英文部分 102

表目錄
表2-1- 1 健檢中心的比較 9
表2-3- 1 科技接受模式於醫療方面相關研究 16
表2-4- 1 響應式網站與傳統式網站的優缺點比較 23
表3-3- 1 行動網站頁面設計與訊息呈現內容 36
表3-4- 1 自變項操作型定義 39
表3-4- 2 基本人口學特性操作型定義 40
表3-4- 3 民眾選擇自費健檢機構的因素操作型定義 41
表3-4- 4 中介變項操作型定義 42
表3-4- 5 依變項操作型定義 43
表3-5- 1 各構面之信度分析 43
表3-5- 2 專家名單 44
表4-1- 1 基本人口學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48
表4-1- 2 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態度、自費健康檢查選擇的意願之描述性統計 53
表4-3- 1 民眾選擇自費健檢機構因素的因素分析統計結果 57
表4-3- 2 民眾選擇自費健檢機構因素的描述性統計資料 58
表4-4- 1 民眾選擇自費健康檢查因素之相依樣本t檢定 59
表4-4- 2 不同行動網站頁面設計之獨立樣本t檢定 60
表4-4- 3 不同訊息呈現量之獨立樣本t檢定 61
表4-4- 4 不同行動網站頁型態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62
表4-4- 5 知覺易用性與知覺有用性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 64
表4-4- 6 知覺有用性與使用態度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 64
表4-4- 7 使用態度對使用意圖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 64
表4-4- 8 共線性診斷結果 66
表4-4- 9 一般線性迴歸分析結果 71
表4-4- 10 不同的行動網站頁型態對知覺有用性的影響之一般線性迴歸分析結果 74
表4-4- 11 不同的行動網站頁型態對知覺易用性的影響之一般線性迴歸分析結果 75
表4-4- 12 知覺易用性對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有用性對使用態度之一般線性迴歸分析結果 76
表4-4- 13 不同的行動網站頁面型態對自費健康檢查選擇的意願之一般線性迴歸分析結果 77
表5-1- 1 所有統計結果彙整 79
表6-1- 1 所有統計結果彙整 88


圖目錄
圖1-1- 1 民國111年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及死亡率 2
圖2-3- 1 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 12
圖2-3- 2 科技接受模式二( Venkatesh & Davis, 2000 ) 13
圖2-3- 3 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架構( Venkatesh & Davis, 2000 ) 14
圖2-3- 4 科技接受模式( Davis,1989) 15
圖3-1- 1 研究架構 33
圖3-3- 1 響應式訊息呈現量高的行動網站首頁 37
圖3-3- 2 傳統式訊息呈現量高的行動網站首頁 37
圖3-3- 3 響應式訊息呈現量低的行動網站首頁 38
圖3-3- 4 傳統式訊息呈現量低的行動網站首頁 38






中文部分
于漱(1994)。基隆市居家老人健康服務利用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護理雜誌,41(3),27-40。
于家衍(2003)。影響女性乳癌篩檢因素之分析─以某區域教學醫院門診民眾為例。未發表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大學,台中市。
王鄭慈、駱至中(2011)。服務導向架構下智慧型護理人員排班支援系統之建構與研究。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王素真、洪耀釧、林耀三(2011)。影響民眾利用自費健康檢查之相關因素探討。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8(2),320-329。
王玲玲(2015)。以高齡者為目標族群之友善網站視覺設計。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3(1),15-20。
王聖銘、黃絜如、洪志元(2018)。以層級式分析法探討響應式網頁設計之現況分析與實證研究。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報,25(2),149-184。
王怡強、楊淑美(2019)。由延伸型整合科技接受模式對消費者行動支付使用意願之研究。資訊管理計算,8(2),1-10。
毛禮婷、鄧宗業。2019。台灣成年民眾使用自費健康檢查的相關因素。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朱玉芬(1998)。醫院WWW Home Page 寫作之我見。60-63。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21)。110年國家數位發展研究報告。https://ws.ndc.gov.tw/001/book/109-Digital/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22)。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https://www.mohw.gov.tw/cp-16-74869-1.html
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處(2022)。111年簡易生命表。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ms=9009&s=28279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3)。國人十大死因新聞稿。台北:衛福部國健署。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3)。癌症登記資料。台北:衛福部國健署。
李智峰(1997)。健檢服務業現況與經營策略之分析。碩士論文長庚大學醫學暨工程學院管理學研究所。桃園縣。
何維嘉(2004)。消費者選擇健康檢查機構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呂國泰(2019)。讓響應式(RWD)網頁設計變簡單:Bootstrap 開發速成(第二版)。台北:碁峰。
林勤豐、黃月桂:成人健檢保健評估與最佳產品組合之探討。醫院2000;33(2),60-70。
林為森、馬事佐、楊純嫣、張品文、葉哲豪(2009)。四十歲以上民眾使用健康檢查行為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探討。嘉南學報,35,560-571。
施方絜(2002)。訊息來源、訊息架構與訊息負荷量對溝通效果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洪婉菁(2004)台灣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健康檢查之相關因素。碩士論文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健康管理研究所。台中。
洪新原、丁宏祈、黃心怡(2005)。影響醫院導入醫療網站之關鍵因素分析。醫療資訊雜誌,14(1),65-76。
洪麗真(2005)。醫院網站資訊透明度與互動性之調查。醫護科技學刊,7(3),294-306。
洪曉玫(2008)。台灣地區老年人接受健康檢查之因素分析。亞洲大學健康暨醫務管理學系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洪子仁(2012)。臺灣健康檢查服務之發展與現況。醫療品質雜誌,6(2),4-8。 https://doi.org/10.30160/JHQ.201203.0001
洪麗真、劉文哲、賴宇恆、郭上暉、賴昱螢、劉怡芸(2017)。臺灣醫療網站高齡友善環境之評估。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專題報告。新竹市。
陳銘樹(2001)。台灣地區退伍軍人「自費健康檢查」之消費行為行銷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台北。
唐憶淨、王玉潯、張文道、張文瀚(1997)。某醫學中心自費健康檢查民眾的35機與追踪行為之先驅研究。中華家醫誌,7(1),43-51。
翁慧卿(2006)大高雄地區醫學中心門診病人預防保健行為利用概況與相關因素之研究。福爾摩莎醫管雜誌, 2,19-27。
郭年真、鍾國彪、楊銘欽(2002)。醫院應用網站現況與相關因素研究。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1(6),439-448。
陳明豐(2005)。健檢與健康管理。健康世界,229,82-6。
陳家怡、王玲玲(2010)。網站視覺設計之量化分析。資訊傳播研究,1(2),29-56。
陳立國(2013)。影響民眾選擇自費健檢機構因素探討。國碩士論文立中山大學醫務管理碩士學位學程,高雄市。
陳威志、王勝本、謝育光(2016)。自費健檢次數與顧客教育程度及收入之關係。長庚科技學科。25,63-72。
陳惠真(2017)。一步到位!RWD網頁程式設計:用 HTML5、CSS3、Bootstrap 打造響應式網頁。台北:旗標。
陳志杰、雷立芬、黃聖茹(2019)。網站品質、信任與知覺風險對購買意願之研究-以有機蔬果為例。臺大農業經濟學系出版,62,67-101。
許雅雯(2015)。健康促進。新北市:新文京。
許子凡、王曉今(2019)。響應式網頁設計於桌上型電腦與智慧型手機之評價研究。
黃璉華(1981)老人健康檢查行為之研究。護理雜誌 28,77-88。
曾淑芬、張良銘(1998)。醫療資訊網站之內容分析及使用者調查。醫療資管理雜誌,8,54-72。
張鑗文(1999)。健康檢查的第一本書,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宏名(2008)。中老年人自費健康檢查之利用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台灣老人保健學刊,4(2),88-109。
黃誌坤、王明鳳(2009)。高齡者上網環境友善情形之調查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25,485-504。
傅小貞等(2014)。行動設計之鑰: 打造出讓使用者一見鍾情的手機 APP UI UX 設計。台北:松崗數位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張翠芬、趙正敏(2022)。影響醫療人員持續採用電子病歷之實證研究:結合後接受模式與科技準備和接受模式。醫院雜誌。
彭靖雲(2023)。健康意識和健康焦慮對自費高端健康檢查意圖的影響以知覺社會支持為調節變數。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管理學院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屏東縣。
楊美雪、張祐瑄(2020)。民眾對臺灣縣市政府響應式網頁區塊項目顯示看法之研究。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46(1),32-63。
廖文山(2006)民眾對於自費檢驗服務意向及相關因子研究。中華醫檢會報 3, 9-17。
趙正敏、蔡銘振、鄭博文(2010)。影響民眾選擇健檢機構因素之探討。 醫務管理期刊, 11(2),95-111。
遠見雜誌(2016)。2016年健檢指南。台北:遠見。
蔡玉娟、曾智強(2006)。以顧客關係管理為基礎之醫療網站設計。醫療資訊雜誌,15(1),1-15。
蔡銘振(2006)。影響民眾選擇健檢機構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雲林縣。
蔡旺晉、羅麗雯、李傳房(2010)。操作小型觸控螢幕按鍵與視覺回饋之使用性探討。人因工程學刊,12(1),56-67。
劉宜君(2012)。醫院經營自費醫療服務之實證研究。競爭力評論,15,41-46。
錢才瑋、張之安、林為森(2013)。入口網站關鍵字與醫院曝光度之比較.。醫務管理期刊,14(4)。269。
蘇子淵、何宏文(2015)。跨平台網頁介面 RWD 對於網頁瀏覽之視覺傳達的影響。商業設計學報,19,19-38。
葉栢虦、顧兆仁、藍偉憲、練珈伶(2020)。高齡者於行動裝置操作傳統式與響應式網頁之使用性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 8(3)。
黎佩芬、賴建都(2011)。網路重度使用者對網頁訊息認知與瀏覽模式之研究-以台灣購物網站商品訊息呈現為例。電子商務學報,13(3),2。
鍾國彪、周其宏、郭年眞(2005)。醫院網站服務品質與使用者就醫意向之關係探討。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4(5),375-384。
謝淑婷(2011)。影響職業軍人選擇自費健檢機構因素之探討-以中部某國軍單位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
闕瑞紋(2001)。台灣網路族群醫療保健網站使用行為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台北市。

英文部分
Bandura, A.(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ridges, L. M., & Rempel, H. G.(2013). That Was Then, This Is Now: Replacing the Mobile-Optimized Site with Responsive Desig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32(4), 8–24.
Cameron, M.(1999). Content that works on the web. Target Marketing, 11(1), 22-58.
Charski, M.(2015). Beyond responsive design: Optimizing for different mobile devices. EContent, 38(7), 18-22.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Davis, F. D.(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 319–339.
Fishbein, M. & Ajzen, I.(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Fielding, J.(2014). Computer addiction? Beginning responsive web design with HTML5 and CSS3. Berkeley, CA: Apress.
Han, P. K.(1997). Historical changes in the objectives of the periodic health examination.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126(10), 910-917.
Huizingh, E. K. R. E. (2000). The Content and Design of Web Sites: An Empirical Study.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37, 123-134.
Jaimez-González, C. R., & Ortíz-González, R.(2014). Exploring and analysing web tools for creating online stores. In P. Kommers, et al. (Eds.), IAD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Commerce 2014 (part of MCCSIS 2014), 175-182. Lisbon, Portugal: IADIS.
Luke Wroblewski (2012), “Mobile Fist” , website: https://www.lukew.com/presos/preso.asp?26 (Accessed: August 23, 2019)
Lestari, D. M., Hardianto, D., & Hidayanto, A. N. (2014). Analysis of user experience quality on responsive web design from its informative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8(5), 53-62.
Lee, F. Y., Shukran, M. A. M., & Wong, C. K. (2014). Responsive web design for mobile device screen optimizatio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548-549, 1460-1464.
Marcotte, E. (May 25, 2010). ‘Responsive Web Design’. Retrieved from http://alistapart.com/article/responsive-web-design
Marcotte, E. (Dec 2011). ‘Responsive Web Design’ (M. Brown Ed.). New York: Jeffrey Zeldman.
Majid, E. S. A., Kamaruddin, N., & Mansor, Z. (2015). Adaptation of usability principles in responsive web design technique for e-commerce development. In R. Munir, D. Hamdani, & M. I. Arsyad (Eds.),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ICEEI) ,726-729. Piscataway, NJ: IEEE.
Nielsen, J. (2011). Top 10 Mistakes in Web Design.
Peng, C.-Y., & Lin, C.-Y. (2023).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Health Consciousness, Health Anxiety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n Self-Paid High-End Physical Examination—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Roscoe, J. T. (1975). Fundamental research 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Secon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Resnik, A. and Stern, B.L.,(1977).An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content in televisio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41,50~53.
Rogers, E. M.(2003).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5th edi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Riggs, W.(2017). Mobile responsive websites and local planning departments in the US- Opportunities for the futur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Urban Analytics and City Science, 44(5), 947-963.
Thompson, R. L., Higgins, C. A., Howell, J. M.(1991). Personal computing: toward a conceptual model of utilization. MIS Quarterly, 125-143.
Taylor, S., & Todd, P. A. (1995).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 test of competing model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6(2), 144-176.
Yi-Shun Wang, Ming-Cheng Wu and Hsiu-Yuan Wan(2009). Investigating the determinants and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acceptance of mobile learning.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