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8 23: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少甫
研究生(外文):TSAI, SHAO-FU
論文名稱:透過紀實行動探討建築生成現象-以逢甲大學水湳校區共善樓專案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Mergence and Shaping of Architecture’s Self-determined Actions-A Study Based on Feng Chia University Virtuosi Hall
指導教授:黎淑婷黎淑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EE, SHWU-TING
口試委員:劉克峰吳葆寬
口試委員(外文):LIOU, KE-FUNGWu, PAO-KUAN
口試日期:2023-06-3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碩士學位學程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5
中文關鍵詞:自身的建築行動負建築學校建築紀實共善樓
外文關鍵詞:The Architectural Acting of The SelfWeak/Defeated ArchitectureSchool ArchitectureDocumentaryVirtuosi Hall
IG URL:tsfwing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傳統建築的生成,從設計到營建及後續維護的每個階段,在技術的進步、講求效率的大環境下,各分工越趨明確因而更細碎,建築常被以無生命觀點或建築師一人看待。但是建築的生成過程非私我的活動,是眾多行動所相伴連結,因不同階段的生成而形成自己的表述,參與者因而在活動中成為建築自身整全價值的因素。因此對判斷主體的了解與定位固然重要,而萌生「自身」的覺知,成為建築生成行動中的實踐圭臬。
本研究背景為「逢甲大學春雨計畫」,計畫核心價值為「同樂、共善、大好」,其計畫中的校園建築「共善樓」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實際參與之自身行動為主軸概念,透過文獻探討方式對本案設計規劃建築師隈研吾先生之「負建築」哲學與「學校建築」於當今臺灣高等教育變革與面臨現況,進而觀察其回應方式與態度,並以「紀實」方法作階段性往返檢視依據。與研究對象的交流相處中,透過半結構式訪談了解除建築師角度之外的觀點。
本研究重點歸結以下三部分:(1) 學校建築下負建築之設計理念(2)透過動態性的紀實方式,展現建築發展中的有機與自主性(3) 透過參與共善樓的設計實施探討建築生成現象。
In light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pursuit of efficiency, the conven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alization of architecture, from design, construction to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with highly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resulting its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being more fragmented than ever. Consequently,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ading of architecture is often inorganic, or over-simplified and solely dictated by the architect. However, the mergence and shaping of architecture is not a private matter, it is a series of interconnected actions with distinct and related purposes, participants also becom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formulating and determining the overall value of architecture. Each participant comes with a set of embedded understanding and value, it is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sets of understanding and value interact and relate, so-called rules of engagement may have existed along the process, yet these interactions and relations also map out new and modified rules and guidelines, hence shaping the awareness of “self” in terms of architecture.
"The Rain in Spring" is the masterplanning project of Feng Chia University’s campus annex in Shuinan district. Core value consists of “ shared joy, shared beloved virtues, wondrous. ” The main building, Virtuosi Hall, is the su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documenting first-hand participation, action and observation, includ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f various participants, in conjunction with literature references from Mr. Kengo Kuma's "Weak/Defeated architecture" philosophy and "School Architecture." Set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aiwan’s higher education condition as greater context, the analyses of documentation pertaining to actions, reactions and underlying attitudes shed light on shaping the awareness of “self” in terms of architecture.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may be summarized as:
(1) Design concept of “Weak/Defeated Architecture”;
(2) The organic and self-determining process of architecture, manifested through a series of dynamic documentary;
(3) Exploring the phenomena of how architecture takes shape from design to realization through hands-on participation in Virtuosi Hall.
Keywords: The Architectural Acting of The Self, Weak/Defeated Architecture, School Architecture, Documentary, Virtuosi Hall
第一章 緒論 15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6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7
第三節 研究目的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階段 18
第五節 研究方法 20
第六節 研究流程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6
第一節 自身的建築行動 26
第二節 負建築 36
第三節 學校建築 40
第四節 紀實方法 47
第三章 設計實施參與 51
第一節 逢甲大學 51
第二節 春雨計畫 58
第三節 紀實方式 62
第四節 深度訪談與題綱 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100
第一節 逢甲大學發展分析 100
第二節 紀實分析 100
第三節 訪談分析 108
第五章 結論 110
參考文獻 112
附錄1 115
附錄2 186




【學位論文】【期刊】
何粵東(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
吳清山(2011)。我國高等教育革新的重要課題與未來發展之分析。長庚人文社會學報。
林明宏(2017)。隈研吾若建築思想環境共生意涵之研究。
周寶明(2015)。論當代全球化發展與生態環境變遷。
陳琦媛(2016)。學校建築設計的歷史演進。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2016學校建築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湯志民、廖文靜。未來校園規劃:趨向分析與規劃實例。
溫志雄(2022)。紀實攝影的源流與演變初探。
蔡敏玲(2001)。〈教育質性研究報告書寫:我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的認真與想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台灣),14期,233-260。
【圖書】
隈研吾(2010)。負建築。台北市:博雅書屋有限公司。
隈研吾(2015)。奔跑的負建築家。台北市:商周出版。
隈研吾(2023)。全仕事:隈研吾的建築人生。林書嫻譯。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維潔(2015)。路康建築設計哲學。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汪文琦(2012)。自身的建築行動。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克峰(2022)。追朔自己的原型象徵。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朱永新(2020)。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Arthur Rothstein(1986)。紀實攝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李文吉譯(1993)。臺北:遠流出版有限公司。
鄒其昌點校(2006)。營造法式(原作者:李誡)。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張希哲、張存武、李郁青(2000)。張希哲先生訪問記錄。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湯志民(2014)。台灣的學校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三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吳文星(無日期)。台灣現代教育的發展。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阮慶岳(2006)。弱建築:從《道德經》看台灣當代建築‧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Christian Norberg-Schulz(1979)。場所精神Genius Loci: 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施植明譯(1986)。台北市:尚林出版社。
Sogyal Rinpoche(1992)。西藏生死書Sogyal Rinpoche。鄭振煌譯(1998)。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807)。精神現象學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先剛譯(2019)。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Jürgen Joedicke(1969)。一九四五年以後的建築Architecture since 1945。李俊仁譯(1980)。台北市:基隆書店。
Ludwig Hilberseimer, Kurt Rowland(1989)。近代建築藝術源流The sources of modern art and architecture。劉其偉譯(1999)。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Stephen Hawking(1984)。圖解時間簡史The illustrated a brief history of time。郭兆林,周念縈譯(2012)。台北市:大塊文化。
Carol Rovelli。時間的秩序The order of time。筆鹿工作室(2021)。新北市:世茂出版有限公司。
Robert Venturi(1966)。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周卜頤譯(2017)。天津市: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Robert Venturi(1972)。向拉斯維加斯學習Learning from Las Vegas。徐怡芳,王健譯(2017)。天津市: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網路資源】
臺中學研究中心 (2021) 逢甲大學一甲子:1961-2021,檢自https://taichung2050.pixnet.net/blog/post/353743078-%E9%80%A2%E7%94%B2%E4%B8%80%E7%94%B2%E5%AD%90%3A-1961-2021。
吳文星(無日期)。台灣現代教育的發展,檢自https://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oid=16797295&queryType=q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