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維,1997。唐・王維。1997。山海訣–中國古代畫論發展史實李來源、林木編。上海:人民美術社。
2.王群栗,2012。中國藝術文獻叢刊:宣和畫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3.郭端甫,1986。花鳥畫法。濟南市:山東美術出版社。
4.陳九熹,2018。造境.自然–陳九熹台灣生態工筆創作論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5.米田水(譯),2000。圖畫見聞志.畫繼(原作者:郭若虛、鄧椿)。長沙:湖南美術。
6.姚沛儒,2019。花與鳥的繽紛序曲–花鳥工筆之另個轉身。樹德科技大學。
7.鄧成連,2015。水墨的轉變與革新–水墨數位化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8.林文昌,2000。中國水墨畫。臺北:藝術圖畫公司。
9.姜今,1982。畫境–中國畫構圖研究。湖南美術出版社。
10.黃敬容,2016。「心印.華」–黃敬容花鳥畫創作論述。國立屏東大學。
11.潘天壽,1986。潘天壽畫論。華正書局。
12.林培懿,2008。嶺南畫派貓科動物繪畫研究與我之創作關係–以高奇峰、趙少昂、歐豪年為例。中國文化大學。
13.巫素貞,2002。高奇峰先生的折衷繪畫研究及我的創作觀。中國文化大學。
14.高冠峰,2008。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淺談師法自然對中國畫筆墨形成之影響。大陸重慶大學藝術學院。
15.周功鑫,2010。滿庭芳:歷代花卉名品特展。臺北市:故宮。
16.張彥遠,1964。歷代名畫記,卷一<論畫六法>–中國美術論著叢刊。北京:北京人民抹樹出版社。
17.克萊夫・貝爾Clive Bell。2000。文化Culture(翻譯:王淑燕、陳光達、俞智敏)。臺北市:巨流圖書(原著:1993)
18.劉思量,2011。中國美術思想新論。臺北市:藝術家。
19.張長傑,1995。詩情畫意–中國繪畫藝術欣賞。臺北市:書泉。
20.潘天壽,1987。潘天壽美術文集。丹青出版社。
21.謝稚柳,1987。借鑑.繪畫藝術的主要基礎–中國畫論。駱駝出版社。
22.石守謙,2010。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臺北市:石頭。
23.潘元石,2001。芥子園畫傳。台灣美術學刊。
24.黃明傑,2003。牡丹花繪畫之研究與創作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25.吳竟銍,2021。琺瑯藝術入門:色彩與溫度的對話。新竹縣竹北市:苔蘚文化有限公司。
26.高橋通子,2010。七宝美の世界-初心者から七宝作家のための七宝教室。元就出版社(JP)。
27.黃琳真,2017。「潛於無形的永恆」女性意象與自然形態之金工琺瑯創作。輔仁大學。
28.賴姿潔,2017。叩、叩、叩-以金屬工藝創作探討尋找另一個「我」賴姿潔琺瑯工藝創作論述。國立清華大學。
29.Linda Darty,2006。The Art of Enameling: Techniques, Projects, Inspiration。Union Square & Co.; Illustrated
30.張志純,1993。琺瑯學。台灣:徐氏文教。
31.張心龍,2002。風景.繪畫。台北市:雄獅圖書。
32.DAVID PIPER,1984。新地平線。台北:嘉慶文化。
33.劉其偉,1975。現代繪畫理論。台北市:雄獅圖書。
34.何恭上,1986。西洋繪畫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35.馬鳳林,2005。自然主義。湖北美術出版社。
36.謝榮隆,2003。水色天容–水與石‧船與水的對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37.張宏彬,2004。觀照自然–『真實與永恆』作品及創作理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38.袁玉軒,2017。神.遇黃山–袁玉軒山水畫創作論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39.趙偉,2012。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中國畫學史上的地位。大陸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40.李璟玫,2003。由石之象試探其意境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41.許春榮,2014。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與中國花鳥畫意境美。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大陸北華大學師範分院。
42.林志銓,2006。入侵植物之生態特性概述。臺灣林業雙月刊。
43.顏仁德,2010。臺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臺北市:農委會林務局。
44.潘富俊,2012。貓頭鷹出版社。
45.郭孟君,2003。特有種vs.原生種。大紀元。
46.林朝欽,2014。檢視入侵生態學名詞使用及新歸化植物之認定。國家公園學報。
47.馬子晉,1983。超然初塵–畫師–談南田老人人品、畫品。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48.楊士毅,1992。藝術與人生。台灣: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49.李永欽,2014。微絲攻於SUS304攻牙之研究。龍華科技大學機電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網站。
1.TaiCOL臺灣物種名錄。https://taicol.tw。瀏覽於2023/07。鍾國芳、邵廣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臺灣物種名錄網路電子版。http://taibnet.sinica.edu.tw。瀏覽於2023/07。鍾國芳、邵廣昭。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3.TBN: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https://www.tbn.org.tw/。瀏覽於2023/0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4.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紅皮書名錄。https://www.tesri.gov.tw/A6_2。瀏覽於2023/0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5.行政院農業知識入口網。https://kmweb.coa.gov.tw/ws.php?id=33。瀏覽於2023/0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6.植物形態用語解說。https://forestry.kinmen.gov.tw/cp.aspx?n=62BE2C25F4B0F877。瀏覽於2023/07。金門縣林務所。
7.馬祖南竿昆蟲網。http://client.matsu.idv.tw/gov/jsps/insect/insect_history.htm。瀏覽於2023/08。連江縣立介壽國民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