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1.239)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3 19: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詹心慈
研究生(外文):CHAN, HSIN-TZU
論文名稱:「境花墨」水墨花鳥意象應用於琺瑯首飾創作
論文名稱(外文):「Scenes of Painted Enamel Blossoms」Chinese Painting of flowers-and-birds Imagery Applied in Enamel Jewelry Creation
指導教授:陳國珍陳國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KUO-JEN
口試委員:姜秀傑趙丹綺
口試日期:2024-06-2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美術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2
中文關鍵詞:水墨花鳥琺瑯工藝金工首飾自然觀點
外文關鍵詞:Chinese Painting of flowers-and-birdsEnamel CraftsmanshipMetal JewelryNatural perspectiv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當今社會中,人們對於追尋自然美好、遠離城市煩囂的渴望日益增加。本研究以觀察自然為出發點,透過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和感受,呈現研究者成長環境—臺灣,借鑒臺灣原生種植物的生活習性及型態,依循植物樣態所歸納的花卉,結合人們追求生活平衡的心境創作琺瑯首飾,作品展現大自然的生命力與美感,並彰顯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懷。
本研究梳理水墨花鳥、琺瑯工藝、自然觀點及植物樣態的文獻資料,並進行分析與實驗,探索水墨花鳥和琺瑯工藝兩種藝術手法在首飾創作中的融合。首先,以自然觀點為學理基礎,探討如何將真實自然之美運用於藝術創作;接著,從水墨花鳥、琺瑯工藝、金屬工藝相關作品的三個面向,對相關藝術家作品進行案例分析,從中剖析創作脈絡和風格,作為創作時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創作涵蓋四季的10件作品,創作上運用琺瑯表面肌理的實驗與畫琺瑯搭配,形成暈染效果,並結合金工技法,將水墨花鳥畫中的兼工帶寫的繪畫方式應用於琺瑯首飾。經由琺瑯、蠟雕、敲花、3D列印等技法,表現真實世界的擬態;採用焊接、腐蝕、染黑等方式,將寫實與抽象相結合,加入個人的筆墨繪畫語言,詮釋面對事物心境的轉換和循環,以及心靈跟自然的和諧共振,藉由臺灣原生種植物型態與意象之創作,凸顯大自然的生命力。
綜合以上所述,盼望觀者能透過作品感受到遠離城市喧囂、追尋自然,體驗那自然型態的美好,同時啟發對自然跟藝術的深層思考。

關鍵字:水墨花鳥、琺瑯工藝、金工首飾、自然觀點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desire to seek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escape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city life is increasing. This study begins with the observ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nature, presenting the researcher's growth environment—Taiwan. It draws inspiration from the habits and forms of Taiwanese native plants and the flowers derived from plant forms. Combined with the mindset of pursuing a balanced life, enamel jewelry is created to showcase the vitality and beauty of nature and highlight the emotions contained within the pieces.
This research organizes and analyzes literature on Chinese painting of flowers-and-birds, enamel craftsmanship, natural perspectives, and plant forms. It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of flowers-and-birds and enamel craftsmanship in jewelry creation. First, it uses natural perspectives a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discuss how to apply the true beauty of nature in artistic creation. Then, it conducts case analyses of related artists' work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hinese painting of flowers-and-birds, enamel craftsmanship, and metalwork, analyzing their creative contexts and styles as references for creation.
This research includes the creation of 12 pieces. The creative process involves experimenting with enamel surface textures and painting techniques to create gradient effects. Combining these with metalworking techniques, the painting style of Chinese painting of flowers-and-birds is applied to enamel jewelry. Techniques such as enamel, wax carving, repoussé and chasing, and 3D printing are used to mimic the real world. Methods like welding, etching, and oxidising are employed to combine realism and abstraction, adding personal brushwork to conve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ycle of people's mindsets towards things and the harmonious resonance between the mind and nature. This aims to showcase the forms and imagery of Taiwanese native plants and highlight the vitality of nature.
In summary, it is hoped that viewers can feel the beauty of nature, away from the city's clamor, through the works and be inspired to deeply think about nature and art.

Keywords:Chinese Painting of flowers-and-birds, Enamel Craftsmanship, Metal Jewelry, Natural perspective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X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2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2
第四節、研究流程圖 3
第二章、文獻探討 4
第一節、水墨花鳥 4
一、水墨花鳥概述 4
二、水墨花鳥繪畫元素 14
三、小結 21
第二節、琺瑯工藝 22
一、琺瑯工藝概述 22
二、琺瑯工藝技巧表現 25
三、小結 29
第三節、自然觀點 30
一、西方見解 30
二、東方見解 32
三、小結 35
第四節、植物樣態 36
一、物種類別 36
二、花卉介紹 38
三、小結 41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分析 42
第一節、研究設計與範圍限制 42
一、研究設計 42
二、研究限制 42
第二節、水墨花鳥作品案例分析 43
第三節、琺瑯工藝作品案例分析 49
第四節、金屬工藝作品案例分析 55
第五節、小結 61
第四章、創作內容與形式 62
第一節、創作理念 62
一、初舞 63
二、灼綻 63
三、金跡 63
四、蒼煙 63
第二節、創作主體歸納、選定 64
第三節、創作媒材、技法應用與實驗 66
一、水墨Chinese Painting 67
二、金工Metalworking 72
三、琺瑯Enamel 84
第五章、創作成果 96
第一節、 創作流程 96
第二節、創作表現 98
第六章、結論 118
參考文獻 120
附錄一、個展成果 124
附錄二、畢業展成果 126

1.王維,1997。唐・王維。1997。山海訣–中國古代畫論發展史實李來源、林木編。上海:人民美術社。
2.王群栗,2012。中國藝術文獻叢刊:宣和畫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3.郭端甫,1986。花鳥畫法。濟南市:山東美術出版社。
4.陳九熹,2018。造境.自然–陳九熹台灣生態工筆創作論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5.米田水(譯),2000。圖畫見聞志.畫繼(原作者:郭若虛、鄧椿)。長沙:湖南美術。
6.姚沛儒,2019。花與鳥的繽紛序曲–花鳥工筆之另個轉身。樹德科技大學。
7.鄧成連,2015。水墨的轉變與革新–水墨數位化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8.林文昌,2000。中國水墨畫。臺北:藝術圖畫公司。
9.姜今,1982。畫境–中國畫構圖研究。湖南美術出版社。
10.黃敬容,2016。「心印.華」–黃敬容花鳥畫創作論述。國立屏東大學。
11.潘天壽,1986。潘天壽畫論。華正書局。
12.林培懿,2008。嶺南畫派貓科動物繪畫研究與我之創作關係–以高奇峰、趙少昂、歐豪年為例。中國文化大學。
13.巫素貞,2002。高奇峰先生的折衷繪畫研究及我的創作觀。中國文化大學。
14.高冠峰,2008。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淺談師法自然對中國畫筆墨形成之影響。大陸重慶大學藝術學院。
15.周功鑫,2010。滿庭芳:歷代花卉名品特展。臺北市:故宮。
16.張彥遠,1964。歷代名畫記,卷一<論畫六法>–中國美術論著叢刊。北京:北京人民抹樹出版社。
17.克萊夫・貝爾Clive Bell。2000。文化Culture(翻譯:王淑燕、陳光達、俞智敏)。臺北市:巨流圖書(原著:1993)
18.劉思量,2011。中國美術思想新論。臺北市:藝術家。
19.張長傑,1995。詩情畫意–中國繪畫藝術欣賞。臺北市:書泉。
20.潘天壽,1987。潘天壽美術文集。丹青出版社。
21.謝稚柳,1987。借鑑.繪畫藝術的主要基礎–中國畫論。駱駝出版社。
22.石守謙,2010。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臺北市:石頭。
23.潘元石,2001。芥子園畫傳。台灣美術學刊。
24.黃明傑,2003。牡丹花繪畫之研究與創作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25.吳竟銍,2021。琺瑯藝術入門:色彩與溫度的對話。新竹縣竹北市:苔蘚文化有限公司。
26.高橋通子,2010。七宝美の世界-初心者から七宝作家のための七宝教室。元就出版社(JP)。
27.黃琳真,2017。「潛於無形的永恆」女性意象與自然形態之金工琺瑯創作。輔仁大學。
28.賴姿潔,2017。叩、叩、叩-以金屬工藝創作探討尋找另一個「我」賴姿潔琺瑯工藝創作論述。國立清華大學。
29.Linda Darty,2006。The Art of Enameling: Techniques, Projects, Inspiration。Union Square & Co.; Illustrated
30.張志純,1993。琺瑯學。台灣:徐氏文教。
31.張心龍,2002。風景.繪畫。台北市:雄獅圖書。
32.DAVID PIPER,1984。新地平線。台北:嘉慶文化。
33.劉其偉,1975。現代繪畫理論。台北市:雄獅圖書。
34.何恭上,1986。西洋繪畫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35.馬鳳林,2005。自然主義。湖北美術出版社。
36.謝榮隆,2003。水色天容–水與石‧船與水的對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37.張宏彬,2004。觀照自然–『真實與永恆』作品及創作理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38.袁玉軒,2017。神.遇黃山–袁玉軒山水畫創作論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39.趙偉,2012。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中國畫學史上的地位。大陸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40.李璟玫,2003。由石之象試探其意境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41.許春榮,2014。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與中國花鳥畫意境美。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大陸北華大學師範分院。
42.林志銓,2006。入侵植物之生態特性概述。臺灣林業雙月刊。
43.顏仁德,2010。臺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臺北市:農委會林務局。
44.潘富俊,2012。貓頭鷹出版社。
45.郭孟君,2003。特有種vs.原生種。大紀元。
46.林朝欽,2014。檢視入侵生態學名詞使用及新歸化植物之認定。國家公園學報。
47.馬子晉,1983。超然初塵–畫師–談南田老人人品、畫品。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48.楊士毅,1992。藝術與人生。台灣: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49.李永欽,2014。微絲攻於SUS304攻牙之研究。龍華科技大學機電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站。
1.TaiCOL臺灣物種名錄。https://taicol.tw。瀏覽於2023/07。鍾國芳、邵廣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臺灣物種名錄網路電子版。http://taibnet.sinica.edu.tw。瀏覽於2023/07。鍾國芳、邵廣昭。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3.TBN: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https://www.tbn.org.tw/。瀏覽於2023/0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4.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紅皮書名錄。https://www.tesri.gov.tw/A6_2。瀏覽於2023/0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5.行政院農業知識入口網。https://kmweb.coa.gov.tw/ws.php?id=33。瀏覽於2023/0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6.植物形態用語解說。https://forestry.kinmen.gov.tw/cp.aspx?n=62BE2C25F4B0F877。瀏覽於2023/07。金門縣林務所。
7.馬祖南竿昆蟲網。http://client.matsu.idv.tw/gov/jsps/insect/insect_history.htm。瀏覽於2023/08。連江縣立介壽國民中小學。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5073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