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10: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凱棠
研究生(外文):CHANG, KAI-TANG
論文名稱:悲願滿虛空:地藏菩薩繪畫創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Ākāśa of Great Compassionate Vows: Research on the Painting Creation of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指導教授:陳俊吉陳俊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CHUN-CHI
口試委員:林進忠林保堯
口試委員(外文):LIN, CHIN-CHUNGLIN, PAO-YAO
口試日期:2024-05-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佛教藝術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代替論文:作品連同書面報告(藝術類)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3
中文關鍵詞:佛教藝術悲願安忍不動靜慮深密
外文關鍵詞:Buddhist ArtsCompassionate VowsPatient and ImmovableDeep and Profoun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要

本研究以地藏菩薩的悲願滿虛空為主題,探討繪畫創作在傳達佛教教義和表現地藏菩薩「安忍不動,靜慮深密」的精神。地藏菩薩在佛教中被尊崇為救度眾生的大願菩薩,其「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誓言,更是彰顯了無量的慈悲心與強猛的願力。

地藏菩薩作為佛教中具有深遠意義的菩薩之一,其形象和故事在佛教藝術中有非常廣泛的呈現,古今中外也有相當多的作品流布,對於地藏菩薩悲願滿虛空的具體表現,以及如何通過繪畫創作來傳達其精神,至今仍有許多討論空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地藏菩薩的行持、形象與相關軼聞,藉以完成「悲願滿虛空」的系列創作。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繪畫創作,將地藏菩薩悲願滿虛空的精神融入作品中,並通過作品向觀者傳達慈悲和救度眾生的訊息。同時,透過東方的儒釋道精神,以及西方哲學的三種我與三層意識,來深入呈現地藏菩薩其悲願中甚深的含義。

本研究採用作品實踐的研究方法,通過16幅繪畫創作來傳揚地藏菩薩「振開地獄門,照破天羅網」的行誼。筆者透過佛教經典和相關文獻的記載,確保繪製時的精確性並符合佛教教義,但與此同時,筆者也在自我探索挖掘的過程中,以不同的風格和技法,來表現對於地藏菩薩悲願滿虛空的想像與揣摩。

關鍵詞:佛教藝術、悲願、安忍不動、靜慮深密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fulfilling the compassionate vows of Bodhisattva Ksitigarbha throughout the Ākāśa (infinite space), exploring how painting creation can convey Buddhist teachings and express the spirit of Ksitigarbha Bodhisattva's not only patient and immovable, but also deep and profound. In Buddhism,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is revered as a Bodhisattva with the great vow to save sentient beings. His vow, "Until the hells are empty, I vow not to become a Buddha," epitomizes boundless compassion and unwavering determination.

As one of the profoundly significant Bodhisattvas in Buddhism, the image and stories of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have been widely depicted in Buddhist art, with numerous works distributed worldwide such as in China and Japan. However, there remains much discussion on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s of Ksitigarbha Bodhisattva's compassionate vows and how to convey his spirit through painting cre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Ksitigarbha Bodhisattva's conduct, imagery, and related anecdotes to complete a series of creations titled " Ākāśa of Great Compassionate Vow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tegrate the spirit of Ksitigarbha Bodhisattva's compassionate vows into painting creations and convey messages of compassion and salvation to viewers through the artworks. Additionally, by delving into Eastern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Daoism, as well as the Western philosophical concepts of the three selves and three layers of consciousness, this study aims to deeply present the profound meanings within Ksitigarbha Bodhisattva's compassionate vows.

Using a practice-based research approach, this study employs 16 paintings to propagate the actions of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Opening the gate of the hell with the golden Khakkhara and shining through the heavenly net with the Cintā-maṇi." The accuracy and adherence to Buddhist teachings in painting creation are ensured through references from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Simultaneously, the author explores and interprets the compassionate vows of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through various styles and techniqu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elf-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which is a great honor to complete these paintings.

Keywords: Buddhist Arts, Compassionate Vows, Patient and Immovable, Deep and Profound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V
圖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一、地藏三經原典書籍 2
二、地藏信仰相關學術研究 4
三、地藏菩薩相關藝術作品 8
第三節 研究歷程 14
一、資料收集 14
二、創作實踐 14
三、研究方法 14

第二章 創作依據與核心 15
第一節 地藏信仰研究 15
一、大願地藏王菩薩 15
二、無間地獄 17
第二節 地藏菩薩形象 18
一、安忍不動,靜慮深密 18
二、振開地獄門,照破天羅網 20
第三節 東西方思辨 26
一、東方儒釋道精神 26
二、西方三我與意識 29

第三章 作品表現與意涵 35
第一節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35
一、波羅僧揭諦(作品一) 36
二、火光三昧(作品二) 38
三、自性成佛(作品三) 40
四、苦海無涯(作品四) 42
五、慈悲救苦(作品五) 44
六、誰入地獄(作品六) 46
第二節 化百千萬億形說法度眾 49
一、大地地藏(作品七) 50
二、披帽地藏(作品八) 53
三、童地藏(作品九) 55
四、大悲無泯(作品十) 57
第三節 我執故我在 59
一、我相信我的相信(作品十一) 60
二、天人交戰(作品十二) 62
三、以心印心(作品十三) 64
第四節 悲願滿虛空 67
一、誓願無量(作品十四) 68
二、誓救眾生(作品十五) 70
三、心如虛空(作品十六) 73

第四章 結論 76
參考文獻 79
參考文獻

一、 原典文獻
1. 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長阿含經》,《大正藏》第1冊,No. 1。
2.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大正藏》第1冊,No. 26。
3.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大正藏》第2冊,No. 99。
4. 道略集,《雜譬喻經》,《大正藏》第4冊,No. 207。
5. 姚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第8冊,No. 235。
6. 唐・玄奘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正藏》第8冊,No. 251。
7. 姚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大正藏》第9冊,No. 262。
8. 蕭齊・曇摩伽陀耶舍譯,《無量義經》,《大正藏》第9冊,No. 276。
9. 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9冊,No. 278。
10. 姚秦・鳩摩羅什譯,《十住經》,《大正藏》第10冊,No. 286。
11. 唐・玄奘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大正藏》第13冊,No. 411。
12. 唐・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大正藏》第13冊,No. 412。
13. 唐・玄奘譯,《解深密經》,《大正藏》第16冊,No. 676。
14. 隋・菩提燈譯,《占察善惡業報經》,《大正藏》第17冊,No. 839。
15. 後漢・安世高譯,《佛說十八泥犁經》,《大正藏》第17冊,No. 731。
16. 唐・般剌蜜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大正藏》第19冊,No. 945。
17. 唐・輸婆迦羅譯,《地藏菩薩儀軌》,《大正藏》第20冊,No. 1158。
18. 闕,《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大正藏》第20冊,No. 1159B。
19. 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第25冊,No. 1509。
20. 姚秦・鳩摩羅什譯,《中論》,《大正藏》第30冊,No. 1564。
21. 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大正藏》第30冊,No. 1579。
22. 宋・法護等譯,《大乘集菩薩學論》,《大正藏》第32冊,No. 1636。
23. 隋・智顗說,灌頂記,《觀音玄義》,《大正藏》第34冊,No. 1726。
24. 唐・澄觀述,《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大正藏》第36冊,No. 1735。
25. 唐・澄觀述,《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大正藏》第36冊,No. 1736。
26. 元・嗣祖比丘宗寶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第48冊,No. 2008。
27. 唐・裴休集,《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大正藏》第48冊,No. 2012A。
28. 民國・法尊譯,《菩提道次第廣論》,《大藏經補編》第10冊,No. 67。
29. 闕,《壽生經》,《新纂卍續藏》第1冊,No. 24。
30. 唐・慧海撰,《頓悟入道要門論》,《新纂卍續藏》第63冊,No. 1223。
31. 民國・釋印光重修,《九華山志》,《佛寺志彙刊》第72冊,No. 77。

二、 專書(依照名字筆畫排序)
1. 尹富,《中國地藏信仰研究》,四春:巴蜀書社,2009。
2. 王弼、韓康伯注,《周易注》,臺北:商務印書館,2023。
3. 心然法師等編著,《地藏菩薩本跡記》,臺北:七葉佛教書社,2012。
4. 何晏,《論語集解》,新北:藝文出版社,1966。
5. 老子,王弼註本:《道德經》,臺北:中華書局,2011。
6. 宗喀巴大師著,法尊法師譯,《菩提道次第廣論》,臺北:福智之聲出版社,2005。
7. 法鼓文化編輯部,《地藏菩薩50問》,臺北:法鼓文化,2019。
8. 張總,《地藏信仰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9. 翁瑜敏,《地藏菩薩小百科》,臺北:橡樹林文化出版社,2005。
10. 海狗房東、楊文正,《花地藏》,臺北:維京國際出版社,2018。
11. 夏荊山著,《佛像的欣賞》,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
12. 莊明興,《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2009。
13. 聖嚴法師,《菩薩行願: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臺北:法鼓文化,2017。
14. 聖嚴法師,《找回自己》,臺北:法鼓文化,2023。
15. Carl Gustav Jung, The essential Jung.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16. Carlson, N. R. Personality.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behavior. Scarborough, Ont.: Allyn and Bacon Canada. 2009.
17. Schacter, Daniel. Psychology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City: Worth Publishers. 2009.
18. Schacter, Gilbert, Wegner, Daniel. Psychology (1. publ., 3. print. ed.). Cambridge: WorthPublishers. 2011.
19. Snowden, Ruth. Teach Yourself Freud. New York City: McGraw-Hill. 2006.

三、 期刊論文(依照名字筆畫排序)
1. 尹富,〈中國文學中的地藏故事〉,《興大中文學報》,(23),515-564,2008。
2. 尹富,〈七世紀中葉至八世紀初地藏造像論考〉,《法鼓佛學學報》,n.4 (2009.06),75 – 146。
3. 王俊中,〈五台山的「聖山化」與文殊菩薩道場的確立〉,《正觀雜誌第七期》,p. 87-113,1998。
4. 吳汝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與佛教唯識學的比較研究 -- 以潛意識和阿賴耶識為中心(上)〉,《正觀雜誌》,n.66 (2013.09),113 - 198。
5. 邱怡靜,〈地藏信仰在臺灣流傳之研究〉,《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2屆)》,2011。
6. 邱怡靜,〈地藏信仰在臺灣流傳初探-以文獻所載為探討基礎〉,《世界宗教學刊》,n.20 (2012.12),131 – 165。
7. 周潔,〈《道德經》與佛教思想之比較淺探〉,《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Vol. 23,No. 2,2009。
8. 陳清香,〈地藏信仰與圖像〉,《慧炬》,n.516 (2007.06),4 – 8。
9. 張總,〈風帽地藏像的由來與演進〉,《世界宗教文化》,n.1 (2012.02),83 – 88。
10. 鄭阿財〈敦煌寫本「道明和尚還魂故事」研究〉,《山鳥下聽事,簷花落酒中——唐代文學論叢》,693-735,1998。
11. 趙啟斌,〈中國繪畫史上的「地藏、十王圖」〉,《中國文物世界》,n.193 (2001.11),91 – 99。
12. 簡佩琦,〈敦煌披帽地藏之文本與圖像〉,《敦煌學》,n.32 (2016.08),261 – 298。
13. 羅華慶,〈敦煌地藏圖和「地藏十王廳」研究〉,《敦煌研究》,n.2(1993.05),5 – 14。
14. Freud, Sigmund.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XIX.

四、 學位論文(依照名字筆畫排序)
1. 王信宜,《榮格心理學與佛教相應觀念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
2. 王靜慧,《地藏菩薩本願經思想探析》,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
3. 陳冠甄(釋音遠),《地藏思想及其演化之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4. 蔡東益,《《地藏經》及其孝道思想之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5. 釋會潔(黃懿嫺),《地藏法門的菩薩道-以地藏三經為主》,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23。

五、 工具書與網路資源
1. 《歸願文》,敦煌寫本 S.3092。
2. 真如:〈走過千生萬世〉,真如詞曲,臺北:夢蓮花文化藝術基金會。
3. 真如:〈十地縱橫〉,真如詞曲,臺北:夢蓮花文化藝術基金會。
4. 佛門網 Buddhistdoor,〈地藏菩薩本願經 動態畫作(淨薈「無相之相」美術展覽)〉,YouTube,https://youtu.be/MRvW1Ph82I4?si=vxmLA0MAyeMWTPdx。
5. 王鍾承,〈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甘肅敦煌莫高窟第17窟的《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11640.html,(引用日期:2024年03月01日)。
6. 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救世之佛:地藏菩薩的美術》,https://art.icity.ly/events/ocz3r8u,(引用日期:2024年03月01日)。
7. 袁康就,〈論佛老的空無假有〉,https://www.taichiyuen.org/t5_1.htm,(引用日期:2024年03月01日)。
8. Summertime,《集體潛意識與阿賴耶識-榮格心理學與佛教八識》,https://reurl.cc/4jZ8m2,(引用日期:2024年03月01日)。
9. 參見宣化老和尚講述,《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https://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EarthStore/EarthStore13_1.htm,(引用日期:2024年03月01日)。
10. 新莊地藏庵|大眾廟,官方網站,https://www.xzdza.org.tw/index.html,(引用日期:2024年5月20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