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06:5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柯冠廷
研究生(外文):
KE,GUAN-TING
論文名稱:
《聊齋誌異》素材來源與人鬼戀情感類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n the Source of Materials and Human-ghost Romance Relationship Types in the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指導教授:
薛雅文
指導教授(外文):
SHIUE,YEA-WEN
口試委員:
陳益源
、
陳憲仁
、
薛雅文
口試委員(外文):
CHEN,I-YUAN
、
CHEN,HSIEN-JEN
、
SHIUE,YEA-WEN
口試日期:
2024-07-11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明道大學
系所名稱:
中華文化與傳播學系碩士班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清代
、
志怪小說
、
筆記小說
、
蒲松齡
、
《聊齋誌異》
外文關鍵詞:
Qing Dynasty
、
Tales of the Miraculous
、
Records of Anomalies
、
Pu Songling
、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19
評分:
下載:2
書目收藏:0
蒲松齡《聊齋誌異》為清代短篇小說,本論文以張友鶴輯校《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為底本。首先,針對《聊齋誌異》素材來源有哪些?其次,人鬼戀有哪些情感類型?最後,以人鬼戀故事覺察作者所反映思想意蘊為何?本文共分五章,各章旨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分研究動機與目的、前人文獻分析、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清代背景與《聊齋誌異》簡介」。敘述作者蒲松齡在順治與康熙兩時期的生平事蹟,並探討處於當時社會概況下及《聊齋誌異》成書過程。
第三章「《聊齋誌異》素材來源探源」,依據附錄一《聊齋誌異》作者創作素材來源類型綜合呈現」,針對素材來源分析有二:其一,是「取材古籍文本」。可分史書文獻9部、方志文獻4部、傳記文獻3部、札記文獻1部、小說文獻80部等素材來源;其二,是「汲取口頭傳言」。可分民間親友相互口傳85篇、官場儒林聽聞傳說93篇與作者經歷所見所聞21篇等素材來源,其目的是討論蒲松齡取其素材來源特色。
第四章「《聊齋誌異》人鬼戀故事內容型態」,依據附錄二「《聊齋誌異》作者創作素材來源與故事內容型態探源綜合呈現」,共計有65篇。人鬼戀故事內容型態有二:第一是情義內容型態,可分「有情有義故事特徵」32篇與「無情無義故事特徵」21篇;第二是情慾內容型態,可分「邂逅相遇故事特徵」6篇與「悍妒婦女故事特徵」6篇。從中人鬼戀情感類型有幾類,並從人鬼戀故事覺察作者所反映思想。
第五章為「結論」。
藉談論清代社會背景概況,並探討《聊齋誌異》成書過程之外,本文目的之一,從創作故事進行了解這部志怪小說創作素材來源。另,聚焦在65篇人鬼戀故事,綜述蒲松齡在「故事情節創作手法」與「覺察作者創作思維」等特徵。
Pu Songling’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s a novel composed of short stories in the Qing Dynasty. This study used the Joint Annotations and Comments on the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compiled and proofread by Zhang Youhe as the research basis. Firstly, this study probed into the source of materials of the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Secondl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types of human-ghost romance. Lastly, this study perceived the ideological implication reflected by author in the human-ghost romance stories. This study wa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main points of each chapter are as follows:
Chapter 1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includ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s and purposes, analyses on previous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scope and methods.
Chapter 2 i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which narrates the life story of the author Pu Songling during the Shunzhi and Kangxi periods, as well as discusses the soci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and the process of writing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Chapter 3 is the “exploration of source of materials of the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According to Appendix 1 – comprehensive presentation of the source types of the author’s creative materials for the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th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re were two source types of materials: The first type was the “materials from ancient text.” The ancient text included 10 historical documents, 4 local chronicles, 3 biographies, 1 notebook, and 80 novels. The second type was the “materials from verbal rumors.” The verbal rumors included 85 pieces of rumors passed down verbally from relatives and friends, 93 pieces of legends heard by officials and scholars, and 21 pieces of rumors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The purpose of the analysis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sources of Pu Songling.
Chapter 4 is the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human-ghost romance story content patterns.” According to Appendix 2 “comprehensive presentation of the author’s sources of creative materials and story content patterns of the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ncluding 65 stories in total. There were two story content patterns of human-ghost romance: The first pattern was the content of affection and loyalty, including 32 “stories featuring affection and loyalty” and 21 “stories featuring heartlessness and injustice.” The second pattern was the content of lust, including 6 “stories featuring romantic encounter” and 6 “stories featuring jealous wome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types of human-ghost romance based on the content above and perceived the ideological implication reflected by author in the human-ghost romance stories.
Chapter 5 is the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general status of social background in the Qing Dynast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writing process of the book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n addition, one of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of creative materials of this strange novel from the creative stories. Moreover, this study focused on 65 human-ghost romance stories and comprehensively narrated Pu Songl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ory plot creation skills” and “perception of author’s creative thinking”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3
第二節 前人文獻研究成果6
一、觀清代「小說」關鍵字相關文獻7
二、觀「聊齋誌異」關鍵字相關文獻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12
一、研究範圍12
二、研究方法14
第二章 清代背景與《聊齋誌異》簡介17
第一節 清代背景概況17
一、順治時期17
二、康熙時期23
第二節 蒲松齡生平與《聊齋誌異》概況29
一、蒲松齡生平介紹29
二、《聊齋誌異》成書過程33
第三章 《聊齋誌異》素材來源探源49
第一節 取材古籍文本類型49
一、「史書」文獻情況49
二、「方志」文獻情況52
三、「傳記」文獻情況54
四、「札記」文獻情況56
五、「小說」文獻情況58
第二節 汲取口頭傳言類型75
一、「民間親友相互口傳」情況76
二、「官場儒林聽聞傳說」情況78
三、「作者經歷所見所聞」情況81
第四章 《聊齋誌異》人鬼戀故事內容型態85
第一節 情義內容型態85
一、有情有義故事特徵86
二、無情無義故事特徵91
第二節 情慾內容型態97
一、邂逅相遇故事特徵97
二、悍妒婦女故事特徵105
第五章 結 論113
一、對後世志怪小說素材來源創新面向 113
二、對後世志怪小說創作風氣面向114
附錄一︰「《聊齋誌異》作者創作素材來源類型」綜合呈現 117
附錄二︰「《聊齋誌異》作者創作素材來源與故事內容型態探源」綜合呈現 135
參考書目 157
參考書目
(一)古籍
1.〔東晉〕葛洪︰《神仙傳》(上海 : 大通書局,1911年)。
2.〔宋〕佚名《鬼董》(臺北 : 新興出版社,1975年)。
3.〔明〕黃瑜:《雙槐歲鈔》(臺北:中華書局,1999年)。
4.〔明〕吳承恩:《西遊記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
5.〔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年)。
6.〔清〕王士禎:《池北偶談》(臺北 : 漢京出版社,1975年)。
7.〔清〕蒲松齡撰、盛偉編校:《蒲松齡全集》《聊齋全集》(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
8.〔清〕趙爾巽等纂、國史館校註:《清史稿校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9.〔清〕張思勉修、于始瞻纂︰《乾隆掖縣志》(北京 :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10.〔清〕張鳴鐸、〔清〕方作霖修、〔清〕張廷寀、〔清〕王敬鑄纂:《淄川縣誌》(鳳凰出版社編撰:《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第六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
11.〔清〕周亮工、黃生撰︰《書影》(臺北 : 世界書局,2009年)。
12.〔清〕蒲松齡著、路大荒輯:《蒲松齡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3.〔清〕蒲松齡、張友鶴輯校:《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二)專書
1.張景樵:《蒲松齡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2.陸寶千:《清代思想史》(臺北:廣文出版社,1978年)。
3.孫一珍:《聊齋誌異叢論》(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
4.楊柳:《聊齋誌異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5年)。
5.張景樵:《清蒲松齡先生留仙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6.陳光貽:《稀見地方志提要》(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
7.辜美高:《聊齋誌異與蒲松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
8.陸又新:《聊齋誌異中愛情篇章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1989年)。
9.張高評:《黃梨洲及其史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
10.秦亢宗主編:《中國小說辭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年)。
11.李紀祥:《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12.陸又新:《聊齋誌異中的愛情》(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1992年)。
13.尹飛舟等:《中國古代鬼神文化大觀》,(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1992年)。
14.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1992年)。
15.謝昕、羊列容、周啟志:《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16.吳禮權:《中國筆記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17.陳文新:《中國傳奇小說史話》(臺北:正中書局,1995年)。
18.陳文新:《中國筆記小說史》(臺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
19.韓秋白、顧青:《中國小說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20.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21.楊昌年:《聊齋誌異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
22.王書川主編︰《山東省淄川縣志》,(臺北︰天生印刷,1997年)。
23.張俊:《清代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24.劉炳澤、王春桂:《中國通俗小說概論》(臺北:志一出版社,1997年)。
25.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文化史論》(臺北:文津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26.汪辟疆:《唐人傳奇小說》(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27.袁世碩:《蒲松齡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28.馬瑞芳:《蒲松齡評傳》(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
29.羅敬之:《蒲松齡年譜》(臺北:編譯館,2000年)。
30.葛榮晉:《一代儒宗顧亭林》(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31.宋兆麟:《巫覡—人與鬼神之間》(北京:學菀出版社,2001年)。
32.蔣兆成:《康熙傳》(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2001年)。
33.朱一玄:《聊齋誌異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
34.羅敬之:《傳奇․聊齋散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
35.許蘇民:《王夫之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36.劉家駒:《儒家思想與康熙大帝》(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2002年)。
37.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38.袁世碩主編:《山東省志.諸子名家志.蒲松齡誌》(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
39.龔鵬程:《中國小說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
40.程毅中:《宋元話本》(臺北:中華書局,2004年)。
41.蕭一山:《清代通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42.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
43.陳葆文:《聊齋誌異癡狂士人類型析論》(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44.宮寶利:《順治事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5年)。
45.蒲慕州:《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46.王思治、馮爾康編著:《康熙事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6年)。
47.許蘇民:《顧炎武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48.譚邦和:《明清小說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49.何鵬:《蒲松齡著述考》(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
50.劉紹信:《《聊齋誌異》敘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51.王平:《明清小說與民俗文化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5年)。
52.汪玢玲︰《蒲松齡與《聊齋誌異》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53.張文治:《史書治要》(臺北:中華書局,2015年)。
54.蒲松齡著、駱賓譯︰《聊齋誌異》(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年)。
55.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匯編釋評) (臺北:五南出版社,2018年)。
(三)論文
1.期刊論文
(1)張景樵:〈蒲松齡與聊齋誌異〉,《中國文選》第56期 ( 1971年12月)。
(2)吳其風︰〈「聊齋誌異」作者蒲松齡其人〉,《藝文誌》第240期(1986年5月)。
(3)徐文君:〈論《聊齋志異》中的民間信仰〉,《蒲松齡研究》第2期(1995年)。
(4)黨月異:〈聊齋志異思想內容新探〉,《德州師專學報》第12卷第3期(1996年)。
(5)盛志梅:〈《聊齋志異》的鬼小說文化解讀〉,《蒲松齡研究》第3期 ( 1998年)。
(6)費臻懿:〈《聊齋誌異》商人題材及其內在意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4卷第2期 (2000年6月)。
(7)吳俐文:〈「聊齋誌異」中狐的探析〉,《耕莘學報》第1卷(2003年7月)。
(8)陳品雁:〈《聊齋誌異》人狐戀故事析論〉,《東華中國文學研究》第5卷(2007年6月)。
(9)陳葆文:〈《聊齋誌異》「悍妒婦女」類型析論〉,《淡江中文學報》第17期(2007年12月)。
(10)黃麗卿:〈變異與恆常:《聊齋誌異》思想的核心價值〉,《鵝湖學報》第33卷第8期(2008年2月)。
(11)劉燕萍:〈齟齬、試鍊與成長──論《聊齋誌異》〉,《文學論衡》第12期(2008年3月)。
(12)李根亮:〈論清代小說中的巫術與惡鬼害人現象〉,《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1期(2011年1月)。
(13)王麗琴:〈《聊齋誌異》寫作藝術分析〉,《白城師範學院學報》28卷第1期(2014年2月)。
(14)莊雯戈:〈《聊齋誌異》中的鬼魂民俗信仰探析〉,《青年文學家》29期(2016年)。
(15)李語桐:〈《聊齋誌異》古琴意象探析--以〈宦娘〉、〈粉蝶〉、〈局詐〉為例〉,《有鳳初鳴年刊》第15期(2019年6月)。
(16)陳中龍:〈讀史札記〉,《止善》第28期 (2020年6月)。
(17)陳平瑋:〈人性之善:從《聊齋․王六郎》的敘事結構析論其道德倫理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39期(2021年6月)。
2.論文集論文
(1)康韻梅《《聊齋誌異》的抒情性》,收入康世昌編:《中國小說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五屆》(臺北:里仁書局,2015年)。
3.碩博士論文
(1)陳品雁:《《聊齋誌異》婚戀故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學系碩士班,1996年)。
(2)蔡怡君:《搜「人」記──《聊齋誌異》的「文人」探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3)林佳慧:《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4)陳美玲:《從古典小說的鬼觀察鬼信仰的心理與文化現象》(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
(5)林允:《《聊齋誌異》鬼狐仙妖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
(6)高懷恩:《《聊齋志異》題材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7)劉文元:《六朝志怪鬼神故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8)林毓彣:《從《聊齋誌異》看蒲松齡的性愛觀》(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班碩士論文,2007年)。
(9)林佩洵:《清筆記小說的鬼書寫》(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10)吳淑雅:《《聊齋誌異》勸善懲惡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2009年)。
(11)劉仲娟:《《聊齋誌異》鬼故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班,2009年)。
(12)陳淑瑛:《《聊齋誌異》人鬼婚戀故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0年)。
(13)呂宜哲:《《聊齋誌異》所反映之清初社會狀態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2011年)。
(14)張清菁:《《聊齋誌異》諷刺題材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15)朱瓊華:《《聊齋誌異》中鬼的形象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年)。
(16)趙傑新:《明末清初文言寫鬼小說研究》(新疆:新疆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17)胡勁羽:《《聊齋誌異》電影改編研究 ――以〈畫皮〉、〈聶小倩〉為核心探討》(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15年)。
(18)陳貞瑾:《宋濂傳記文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19)叢智敏:《論《清代筆記叢刊》中的鬼神形象》(黑龍江:牡丹江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15年)。
(20)劉芷芸:《《聊齋誌異》的怪誕元素與敘寫》(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21)黃正葳:《《聊齋誌異》中鬼性變異及其意涵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2016年)。
(22)易芝君:《聊齋誌異人情故事研究》(臺北: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學系在職專班,2017年)。
(23)詹宜蓁:《《聊齋誌異》中僧道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義》(屏東: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24)李奕蓉:《《聊齋誌異》及其鬼魅寄託形象研究》(彰化: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9年)。
(四)工具書
1.老鐵:《中國帝王辭典》(濟南︰明天出版社,1997年)。
2.王紅蕭、王征等人編:《古代志怪小說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
3.李桂奎、冀運魯:《聊齋誌異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
電子全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從古典小說的鬼觀察鬼信仰的心理與文化現象
2.
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
3.
《聊齋誌異》婚戀故事研究
4.
搜「人」記──《聊齋誌異》的「文人」探究
5.
六朝志怪鬼神故事研究
6.
《聊齋誌異》鬼故事研究
7.
《聊齋誌異》勸善懲惡之研究
8.
《聊齋誌異》鬼狐仙妖研究
9.
《聊齋誌異》所反映之清初社會狀態研究
10.
《聊齋志異》題材研究
11.
清筆記小說的鬼書寫
12.
《聊齋誌異》中鬼的形象研究
13.
《從《聊齋誌異》看蒲松齡的性愛觀》
14.
《聊齋誌異》人鬼婚戀故事研究
15.
《聊齋誌異》中鬼性變異及其意涵之研究
無相關期刊
1.
明清短篇小說記夢敘事的倫理意蘊
2.
干寶《搜神記》文獻資料來源 與故事內容特徵之研究
3.
《聊齋誌異》重要配角之研究
4.
《聊齋誌異》之女妖角色研究創作
5.
《聊齋誌異》變形故事研究
6.
《三國演義》次要人物形象差異之探析 —以蔣琬、費禕、姜維與魏延為例
7.
明末清初敘事文學中桃源的想像與建構
8.
明臺閣體與清館閣體之流衍及其價值
9.
中國書法法理研究
10.
鄒弢《狐狸緣全傳》研究
11.
《太平廣記》的虎類故事形象研究
12.
《魔道祖師》表述手法及轉化戲劇之意義研究
13.
《東周列國志》之玄秘文化研究
14.
論《金瓶梅》反映明末社會之暴力書寫──以斯拉沃熱•齊澤克暴力理論為研究基礎
15.
「大眾性」視閾下的張恨水長篇小說─以《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