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2 04: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潘紫瀅
研究生(外文):PAN, TZU-YING
論文名稱:陳健民禪定思想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Chen Jianmin's Meditation Thoughts
指導教授:廖俊裕廖俊裕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AO, CHUN-YU
口試委員:曾賢熙李佳諭
口試日期:2024-06-2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生死學系碩博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人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5
中文關鍵詞:陳健民藏傳佛教瑜伽士止觀三乘一體次第
外文關鍵詞:Chen Jianmintibetan buddhist yogisamatha-vipassana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vehiclesstage developing progressivel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旨在探究藏傳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三乘禪修法門及其思想。研究方法系採用傅偉勳「創造的詮釋學」來進行分析、歸納與詮釋。本文依據命題,分為七章。
  第一章,說明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文獻回顧,以及章節架構。第二章,彙整陳健民的生平,包含其宗教歷程。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別依序論述陳健民小乘、大乘、密乘之禪修法門及其思想觀點。小乘修持法門為「五停心」和「四念處」;大乘修持法門乃華嚴宗「新十玄門」、天台宗「止觀」、淨土宗「十六觀」、唯識宗「五重觀」;東密修持法門為「六大瑜珈觀」與「五相佛身觀」;藏密修持法門為「無上瑜珈」以及「大手印與大圓滿」。第六章,探討陳健民的三乘一體之結構與發展。第七章,為本研究之結論。
  陳健民為解行並重之藏傳佛教瑜伽士,其禪定思想,主張三乘即為一體,各法各次第之開展,彼此互為增上。成佛之道次第,猶如上行階梯,務必腳踏實地,依照次第及其戒律,循序漸進地精勤修習之。陳健民三乘一體之禪定思想,可作為聞思佛法之依據以及修持修證之參照。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three vehicles of meditation practice and the thoughts of the Tibetan Buddhist yogi, Chen Jianmin.The research method adopts Fu Weixun's "creative hermeneutics" for analysis, ind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the proposition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xplain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research purpose and research question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steps,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chapter structure. Chapter 2 summarizes the life of Chen Jianmin, including his religious journey.The Hinayana practices include "Five Comtemplations” and "Four Bases of Mindfulness"; the Mahayana practices include Huayan School's "New Ten Profound Gates", Tiantai School's "Samatha-Vipassana", Pure Land School's "Sixteen Contemplations", and Yogachara's "Fivefold Contemplations"; the Shingon practices include "Six Great Yoga Contemplations" and "Five Aspects of the Buddha's Body Contemplations"; the Tibetan Vajrayana practices include "Anuttarayoga" and "Mahamudra and Dzogchen".Chapter 6 explores the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Chen Jianmin's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vehicles.Chapter 7 concludes the study.
  Chen Jianmin, a Tibetan Buddhist yogi who values both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 advocates that the three vehicles are unified, with each practice and stage developing progressively,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 The path to Buddhahood is like ascending a staircase, requiring diligent practice in a step-by-step manner, adhering to stages and precepts. Chen Jianmin's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vehicles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meditating on the Dharma and as a reference for practicing practice.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驟 6
第四節 文獻回顧 8
第五節 論文架構 24
第二章 陳健民的生平與宗教歷程 25
第一節 生平介紹 25
第二節 宗教經歷 32
第三章 小乘 36
第一節 五停心 36
第二節 四念處 46
第四章 大乘 55
第一節 華嚴宗 55
第二節 天台宗 62
第三節 淨土宗 69
第四節 唯識宗 75
第五章 密乘 79
第一節 東密 80
第二節 藏密 86
第六章 三乘一體 95
第七章 結論 112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12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115
參考文獻 116
一、專書著作 116
二、學位論文 120
三、期刊論文 122
四、網路資源 122
表目錄
表2.1.1 陳健民生平年譜 25
表6.1漢譯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 96
一、專書著作
大虛法師講述,《洞見和真相──《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3月。
巴麥欽哲仁波切(黃英傑),《金剛乘事件簿:民國密宗年鑑》,台北:商周出版,2019年6月。
心定和尚,《禪定與智慧》,台北:香海文化,2015年1月初版21刷。
江燦騰,《認識臺灣本土佛教:解嚴以來的轉型與多元新貌》,台北:臺灣商務,,2012年。
沖本克己、菅野博史編輯,釋果鏡譯,《興盛開展的佛教──中國II隋唐》,台北:法鼓文化,2019年1月初版二刷。
吳信如,《禪定述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9月。
呂碧城,《觀無量壽佛經釋論》,台北:大乘精舍印經會,1993年。
性空法師講述,《念處之道──大念處經講記》,嘉義:香光書鄉出版社,2006年4月再版。
果如法師,《當下一念心:智者大師《小止觀》禪釋》,台北:南方家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初版一刷。
阿耨樓陀尊者著,菩提比丘英編,尋法比丘中譯,《阿毗達摩概要精解》,嘉義:法雨道場,2015年中譯修訂版。
侯坤宏,《論戰後臺灣佛教》,新北:博揚文化,2019年。
毗瑪拉蘭希法師著,林崇安譯,《定慧禪修法》,桃園:內觀教育基金會,2021年8月第二版。
倫珠梭巴格西、傑弗瑞霍普金斯著,翁仕杰譯,《綻放心中的蓮花:藏傳禪修原理與行法》,台北:慧炬出版社,1998年初版一刷。
陳兵,《佛教禪定學》,台北:佛光出版社,2021年12月。
陳浩望,《陳健民──罕見的現代苦行僧》,台北:水星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第一刷。
陳健民,《曲肱齋全集總目錄》,台北:文殊印經會,1989年7月再版。
陳健民,《曲肱齋全集總目錄(曲肱齋全集第一冊)》,台北:圓明出版社,1992年2月。
陳健民,《曲肱齋文初集、曲肱齋文二集(曲肱齋全集第二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2年7月。
陳健民,《曲肱齋文三集(曲肱齋全集第三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2年11月。
陳健民,《曲肱齋文四集(曲肱齋全集第四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2年11月。
陳健民,《曲肱齋尺牘、曲肱齋近譬集(曲肱齋全集第五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3年2月。
陳健民,《淨土五經會通資料全集(曲肱齋全集第六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3年2月。
陳健民,《華嚴五論集(曲肱齋全集第七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3年2月。
陳健民,《漢譯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表(曲肱齋全集第八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3年6月。
陳健民,《密宗灌頂論、中黃督脊辨、曲肱齋知恩集(曲肱齋全集第九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第二刷。
陳健民,《沐恩錄(曲肱齋全集第十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3年8月。
陳健民,《事業手印教授抉微(曲肱齋全集第十一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3年9月。
陳健民,《恩海遙波集(曲肱齋全集第十二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3年10月。
陳健民,《禪海塔燈(曲肱齋全集第十三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第二刷。
陳健民,《大手印教授抉微(曲肱齋全集第十四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第二刷。
陳健民,《曲肱齋反省錄(曲肱齋全集第十五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4年6月。
陳健民,《曲肱齋光明法藏、曲肱齋推恩集(曲肱齋全集第十六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4年8月。
陳健民,《曲肱齋塔鬘集、曲肱齋讚頌集(曲肱齋全集第十七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4年10月。
陳健民,《護摩儀軌集(曲肱齋全集第十八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4年10月。
陳健民,《曲肱齋短笛集(上)(曲肱齋全集第十九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5年2月。
陳健民,《曲肱齋短笛集(下)(曲肱齋全集第二十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5年4月。
陳健民,《花巖處士詩稿近纂(一)(曲肱齋全集第二十一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6年1月。
陳健民,《花巖處士詩稿近纂(二)(曲肱齋全集第二十二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6年1月。
陳健民,《花巖處士詩稿近纂(三)(曲肱齋全集第二十三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6年1月。
陳健民,《韻文雜藝賸稿(曲肱齋全集第二十四冊)》,新北:圓明出版社,1998年6月。
陳健民著,藍吉富主編,《曲肱齋叢書》,台北:慧炬出版社,1981年12月再版。
陳健民著,藍吉富主編,《曲肱齋叢書》,台北:彌勒出版社,1983年。
陳健民,《曲肱齋全集》,台北:文殊印經會,1989年7月再版。
陳健民,《曲肱齋全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陳健民著,巴安國、袁曉明、卞世澄譯,《佛教飲食療法》,新北:大千出版社,2001年。
陳健民上師口述,康地保羅比丘筆錄,無憂子譯,《佛教禪定(上)》,台北:普賢王如來印經會,1991年6月初版。
陳健民上師口述,康地保羅比丘筆錄,無憂子譯,《佛教禪定(下)》,台北:普賢王如來印經會,1991年6月初版。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創古仁波切著,帕滇卓瑪譯,《止觀禪修》,台北:眾生文化出版,2001年8月初版4刷。
智顗大師述著,寶靜法師講,《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新北:圓明出版社,1993年11月一版二刷。
越建東,《禪修、禪法、禪技:佛教修行觀之嬗變》,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2018年初版。
逸塵,《禪定指要》,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2月。
黃俊威,《華嚴「法界緣起觀」的思想探源──以杜順、法藏的法界觀為中心》,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10年。
楊維中注譯,《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台北:三民書局出版社,2011年。
道源法師講,廣化法師記,《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2017年修訂版。
達賴喇嘛著,鄭振煌譯,《西藏佛教的修行道》,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初版一刷。
劉國威,《承舊鼎新:藏傳佛教寧瑪派及其在臺發展現況》,台北:蒙藏委員會,2015年。
歐陽鍾裕,《華嚴法界觀與蓮師大圓滿》,台北:慧炬出版社,2011年5月再版第一刷。
魯柏葛汀著,賴隆彥譯,《佛教基本通》,台北:豫實文化,2009年。
橫山紘一著,許洋主譯,《唯識思想入門》,台北:東大圖書館,2002年5月。
覺音尊者著,葉均譯,《清淨道論》,高雄:正覺學會,2002年6月修訂版。
釋淨界法師講述,法宗法師彙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台北:淨土教觀學苑倡印。
釋聖嚴,《五停心‧四念處》,台北:法鼓文化出版社,1998年。
釋聖嚴法師、丹.史蒂文生著,梁永安譯,《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台北:商周出版,2015年3月三版。
釋道涵,《《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之修道觀研究》,高雄:金剛法林印經會,2020年5月。
二、學位論文
王靖絲,《聖嚴法師對淨土思想的抉擇與詮釋》,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丘子紘,《善財童子發菩提心研究──以「十玄門」主詮的華嚴發菩提心》,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吳京航,《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杰《了義大手印祈願文》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碩士論文,2017年。
吳佩珊,《寧瑪派大圓滿教法之詮釋──以「認出本覺而自解脫」為核心》,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李元弘,《當代藥師法門之實踐──以臺灣及日本關西地區為例》,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林鴻年,《《華嚴經‧入法界品》敘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博士論文,2018年。
段基亮,《陳健民的造命思想研究》,湖南省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宗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
孫清讚,《自性超度與生命不死之研究──以蓮花生大士教言為文本》,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孫鳳秋,《聖嚴法師五停心觀的理念與實踐》,新北: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張思博,《佛教大手印法門判釋》,中國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碩士論文,2017年。
黃素芬,《由《觀無量壽佛經》的教學探討生命實相與修行導向》,新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楊綺育,《《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之研究》,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潘紫瀅,《正念與三十七菩提分法之交涉》,嘉義: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鄭欵足,《康薩仁波切在台灣弘法的實證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亞太研究碩士論文,2018年。
蕭舜子,《天台智顗的止觀與懺法之研究──以《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為中心》,新北: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三、期刊論文
傅偉勳,〈從德法之爭談到儒學現代詮釋學課題〉,《二十一世紀》第16期,1993年4月,頁106。
黃英傑,〈近代居士佛教的典範──陳健民對在家學佛的啟示〉,第一届世界居士佛教論壇,2004年。
蓑輪顯量,〈現代臺灣佛教與印順法師──五大本山與人間佛教的背景一探〉,《佛光學報》新二卷.第二期,2016年07月,頁31-53。
劉國威,〈台灣現今藏傳佛教發展研究──以藏傳佛教中心為主體之分析〉,《蒙藏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2003年,頁22-24。
鄭志明,〈藏傳佛教在台發展的現況與省思〉,《普門學報》第30期,2005年11月,頁91-126。
錢昭萍,〈藏傳佛教的基本教義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第四卷.第三期,2012年,頁189-217。
藍吉富,〈陳健民的著述及其宗教生涯〉,《20世紀的中日佛教》,台北市:新文豐出版,1991年,頁227-242。
藍吉富,〈旅美佛教瑜伽士陳健民先生〉,《曲耾齋全集總目錄》,台北市:圓明出版社,1992年,頁25-37。
四、網路資源
Newtalk新聞,https://newtalk.tw/news/view/2009-08-31/17,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中台世界,https://www.ctworld.org.tw/index.htm,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811,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電子佛典集成June 2016(出版光碟),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台大佛學數位圖書館,https://buddhism.lib.ntu.edu.tw/DLMBS/search/default.jsp?q=%E9%99%B3%E5%81%A5%E6%B0%91#1,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台大佛學數位圖書館,https://buddhism.lib.ntu.edu.tw/search/search_detail.jsp?seq=129282&comefrom=authorinfo,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台大佛學數位圖書館,https://buddhism.lib.ntu.edu.tw/search/search_detail.jsp?seq=129283&comefrom=authorinfo,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台灣內觀中心,https://tw.dhamma.org/zh-tw/,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https://taiwandipa.org.tw/,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media=print&pcode=A0000001,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華雨集》第四冊,https://www.yinshun-edu.org.tw/zh-hant/Master_yinshun/y28_03_14,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光大辭典,http://www.fodizi.tw/f05/70303.html,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光大辭典,http://www.fodizi.tw/f05/70303.html,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https://www.fgs.org.tw/introduction.aspx,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陀原始正法中心,https://mbscnn.org/,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http://yogichen.org/index.html,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總目錄,http://yogichen.org/cwlist.html,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一冊《曲肱齋全集目錄》,http://yogichen.org/cw/cw01/cw01.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二冊《曲肱齋文初集》,http://yogichen.org/cw/cw02/cw02_1.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二冊《曲肱齋文二集》,http://yogichen.org/cw/cw02/cw02_2.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三冊《曲肱齋文三集》,http://yogichen.org/cw/cw03/cw03.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四冊《曲肱齋文四集》,http://yogichen.org/cw/cw04/cw04.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六冊《淨土五經會通資料全集》,http://yogichen.org/cw/cw06/cw06_A.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六冊《淨土五經會通資料全集》,http://yogichen.org/cw/cw06/cw06_B.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六冊《淨土五經會通資料全集》,http://yogichen.org/cw/cw06/cw06_C.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七冊《華嚴五論集》,http://yogichen.org/cw/cw07/cw07.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八冊《漢譯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表》,http://yogichen.org/cw/cw08/cw08.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八冊《漢譯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表》〈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表〉,http://yogichen.org/cw/cw08/cw08_table.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九冊《密宗灌頂論、中黃督脊辨、曲肱齋知恩集》,http://www.yogilin.net/cw/cw09/cw09_20111103.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十冊《沐恩錄》,http://yogichen.org/cw/cw10/cw10.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之網頁,《曲肱齋全集》第四十六冊《佛教禪定實修體系》,ttp://yogichen.org/cw/cw46/CW46.pdf,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法雨道場,http://www.dhammarain.org.tw/index.html,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https://www.ddm.org.tw/,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官方國際華文網站,http://www.dalailamaworld.com,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喇嘛網,https://www.lama.com.tw/content/people/talkindex2.aspx?id=12246,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欽哲光明壇城,https://khyentsemandala.org/archives/12290/,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慈濟全球資訊網,https://tw.tzuchi.org/,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靈鷲山佛教教團,https://data.ljm.org.tw/,瀏覽日期2024年5月16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