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26.226)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3 11: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家蓉
研究生(外文):CHEN, JIA-RONG
論文名稱:文化回應教學融入金金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Integrating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nto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t Kim-Kim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舒緒緯舒緒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U, HSU-WEI
口試委員:黃誌坤陳新豐
口試委員(外文):HUANG, CHIH-KUNCHEN, SHIN-FENG
口試日期:2024-05-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2
中文關鍵詞:文化回應教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外文關鍵詞: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瞭解文化回應教學融入金金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分別探討文化回應教學如何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情形、執行成果與困境、期望與省思。
  本研究針對文化回應教學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參與者作為訪談對象,透過訪談法與文件分析法進行資料蒐集,採個案研究的方式,最後將研究結果作為其他學校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參考。
  本研究發現文化回應教學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除了將學校願景與社區文化進行結合,進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規劃與執行,使得學校特色得以延續與彰顯。
  本研究結論歸納如下:
一、個案學校推展文化回應教學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以Skilbeck情境模式及Tomas組職取向模式,並能依據108課綱設計課程計畫
二、個案學校因教師流動率高且人員異動大,故在推展學校本位課程教材時較為困難
三、文化回應教學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能夠使個案學校教師與學生皆有正向回饋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nto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Jinjin Elementary School. It explores the situations, outcomes, challenges, expectations, and reflections on how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s incorporated into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participants involv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nto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using a case study approach. The final research results will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schools in promot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is study found that integrating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nto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combining the school's vision with community culture, facilitates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is allows the school'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o be continued and highlighted.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case school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nto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using Skilbeck's situational model and Tomas' eclectic approach. Additionally, it can design curriculum plans based on the 108 Curriculum Guidelines.
2. Due to high teacher turnover and significant personnel changes at the case school,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promot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materials.
3. Integrating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nto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an results in positive feedback from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 the case school.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探究 13
 第二節 文化回應教學發展與現況 24
 第三節 文化回應教學相關研究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46
 第三節 信度與效度 48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9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5
 第一節 金金國小推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實施歷程 55
 第二節 金金國小推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實施成果與所遭遇之困境 76
 第三節 文化回應教學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期望與省思 94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7
 中文部分 107
 英文部分 111
附錄 113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113
 附錄二:校長訪談提綱 114
 附錄三:行政人員與教師訪談提綱 116
 附錄四:學生訪談提綱 119
 附錄五:家長訪談提綱 121
 附錄六:兒童家長/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書 122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呂庭妤(2012)運用文化回應教學於新移民子女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呂謦君(2016)文化回應教學與評量-以屏東原住民族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谷鴻暐(2019)運用文化回應教學提升英語學習動機與口說能力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原住民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李怡慧(2010)不只學做工-回應勞工階級文化之教學實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冠松(2018)5E文化回應教學提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空氣與燃燒」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林永豐(2018)。從九年一貫到新課綱的校本課程省思。台灣教育,(710),29-36。
林志誠、林仁煥、田耐青、郭雄軍、蔡淑玲、田育昆(主編)(2011)。特色學校理論、實務與案例。高教出版。
林佩璇(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評鑑。學富文化。
林佩璇(2021)。校本?本校?錯置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灣教育研究期刊,2(2),1- 14。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220316001-202103-202203240015-202203240015-1-14
林美慧(2003)。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以一個泰雅族小學五年級社會科教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林喜慈(2005)文化回應統整教學:一個多元族群班級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周雨璇(2019)國小師資生進行文化回應數學教學實務知識成長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周淑卿、白亦方、林永豐、黃嘉雄、楊智穎(主編)(2020)。課程發展與設計。師大書苑。
周瑞豐(2018)文化回應運用於國小三年級數學領域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周詠博(2023)台灣國小印尼語文化回應課程發展與教學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胡致念(2023)原住民族實驗教育之研究:以泰雅族兩所國民小學文化回應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范信賢(2016)。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教育脈動,(5),r1-7。
陳奎熹(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師大書苑。
郭雅雯(2012)原住民族知識與民族教育課程-文化回應教學的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陳曉芳(2012)國小低年級實施多元族群文化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陳姿螢(2019)教師文化回應教學、教師文化回應自我效能感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聯性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陳炯緯(2015)文化回應教學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陳欣瑜(2016)文化回應教學在國小國語課程實踐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陳筱涵(2019)運用文化回應教學於原住民族幼兒聲韻學習及族群認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陳玲玫(2015)國小教師文化回應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詹文佐(2013)。國小教學中的文化回應探究-以「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為例。國教新知,60(2),72-85。https://doi.org/10.6701/TEEJ.201306_60(2).0010
張庭宇(2020)文化回應數學課程之發展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教育部(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與實施策略。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
教育部(2016)教育部部務會報審議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草案。教育部。
黃玉鈴(2010)運用文化回應教學於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新移民子女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黃光雄、蔡清田(主編)(2015)。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五南。
黃嘉莉(2009)。校園生活:批判教育學導論。載於編者(劉美慧),多元文化教育名著導讀(頁99-121)。學富文化。
黃富美(2011)運用文化回應教學於東南亞多元文化教材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黃嘉琪(2018)當漢族老師與泰雅族幼兒相遇-文化回應教學之省思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賀宜慶(2008)國文科文化回應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東部一個太魯閣國中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劉美慧(2001)。新書評介:文化回應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課程與教學,4(4),143-151。https://doi.org/10.6384/CIQ.200110.0143
劉美慧、游美惠、李淑菁(主編)(2016)。多元文化敎育(四版)。高等教育。
劉唐勻(2018)文化回應教學結合英語繪本對國小高年級泰雅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 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歐嬌慧(2005)文化回應教學在國小英語課程的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戴如欣(2020)原住民公費教師跨文化適應與文化回應教學實踐經驗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戴照吉(2017)文化回應簡報式教學對原住民六年級學童科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簡單機械」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謝國雄、高穎超、李慈穎、吳偉立、劉怡昀、劉惠純、鄭玉菁、葉虹靈、林文蘭(主編)(2007)。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群學。
賴香螢(2012)結合排灣族語文與科學教育:原住民雙語書的文化回應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蔡清田(202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8新課綱的核心素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灣教育,(738),1-12。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8166482-202212-202212190008-202212190008-1-12
蘇純慧(2014)。運用文化回應教學於國小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龔元鳳(2016)國小弱勢學生國語文補救教學課程方案設計與實施:文化回應教學取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Banks, J. A. (1995).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Negro Education, 64(4), 390–400.
Gay, G. (1975). Organizing and designing culturally pluralistic curriculu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3(3), 176-183.
Gay, G. (1995). Bridging multicultural theory and practic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3(1), 4-9.
Gay, G.(2000).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Irvine, J. J. (2001). The critical elements of culturally responsive pedagogy: A synthesis of the research. In J. J. Irvine, B. N. Armento, V. E. Causey, J. C. Jones, R. S. Frasher, & M. H. Weinburgh (Eds.),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Lesson planning for elementary and middle grades (pp. 2-17). Boston: McGraw Hill.
Nieto, S. (1999). The light in their eyes: Creating multicultural learning communities.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kilbeck, M. (1976).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J. Walton & J. Welton (Eds), Rational curriculum planning: Four case studies. London: Ward Lock Educationa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