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永樹(2019)。修改型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王伃婷(2016)。運用英語動畫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與成就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甘芸(2015)。多媒體對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申偉(2020)。Plickers APP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及英語字彙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吳尚儒(2012)。性別與語料庫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就與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吳芸(2015)。樂高遊戲對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吳啟聰(2017)。國小學童家長社經地位、家長參與和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成就之探討:以宜蘭縣羅東鎮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吳琴藝(2015)。透過合作學習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及學業成就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呂唯琳(2014)。英語繪本應用交互教學法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李秀錦(2014)。全英語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李冠興(2019)。推動親子共學對國小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及親子關係影響之研究–以某美語補習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李詠吟、單文經(1997)。教學原理。遠流。
李韵亭(2019)。桌上遊戲融入補救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李慧如(2017)。桌上遊戲融入差異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單字識字量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杜伊涵(2014)。新北市七星分區偏遠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態度、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沈菀琳(2017)。國小學童的英語學習態度及英語學習動機對其英語閱讀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桃園市大園區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林生傳(2009)。教育心理學。五南。
林秋珍(2009)。影響國小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林雪萍(2008)。語言學習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邱子容(2017)。桌上遊戲對國小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施方良(1996)。學習理論。麗文。
洪正龍(2008)。科學遊戲對國小五年級不同學習動機類型學童的學習動機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洪欣玫(2019)。以素養導向教學提升偏鄉國小四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口說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屏東縣政府(2021)。屏東縣行政區域。屏東縣政府全球資訊網。https://www.pthg.gov.tw/plancab/cp.aspx?n=730434CCFAE96156
徐麗真(2011)。應用可支援互動式劇本機器人做為輔助教具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影響之成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教育部(2022)。國小校數及學生數。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s://stats.moe.gov.tw/statedu/chart.aspx?pvalue=02
張孜亦(2018)。桌遊融入英語教學應用於提升國小課後照顧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張春興 (2007)。教育心理學-三代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東華。
張琬喬(2013)。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英語學習焦慮與英語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戚居清(2018)。融入全球公民素養教育之專案式英語課程對國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英語學習動機及全球素養的效益研究〔未發表之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莊蕙瑜(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郭怡君(2018)。台南市國中生同儕關係與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陳伊琳(2017)。國小五年級學童家庭文化資本、英語學習動機及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樹林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陳怡雅(2015)。平衡閱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陳鈞如(2017)。屏東縣國民小學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陳雅屏(2016)。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差異對國小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陳德瑜(2020)。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英語教師教學風格與其英語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陳燕珍(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學習壓力因應策略與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曾珮君(2016)。以英語休閒活動探討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曾歆尹(2016)。旅遊情境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成效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楊育軒(2014)。跨文化溝通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楊維軒(2012)。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英語教學對提升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探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葉怡君(2020)。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態度 與成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葉靜汝(2016)。家長教養方式對子女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以桃園市某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廖文綺(2013)。英語數位遊戲平台對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研究—以雲林縣某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劉唐勻(2018)。文化回應教學結合英語繪本對國小高年級泰雅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蔡宜倖(2003)。繪本式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蔡詩妍(2017)。以國中表演藝術課程探討合作學習對學習動機及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黎瓊麗(2005)。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研究:以屏東地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盧雅綸(2014)。英語繪本教學對國小五年級生英語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謝佳玲(2017)。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課後補習的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謝佳穎(2020)。英語視覺字彙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成效之影響〔未發表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謝佳臻(2018)。國小高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行政院(2018)。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行政院全球資訊網。https://www.ey.gov.tw/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五南。
吳芸(2015)。樂高遊戲對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李詠吟、單文經(1997)。教學原理。遠流。
林生傳(2009)。教育心理學。五男。
林崇德(1995)。高中生心理學。五南。
施方良(1996)。學習理論。麗文。
洪正龍(2008)。科學遊戲對國小五年級不同學習動機類型學童的學習動機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部(2022)。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s://dictionary.chienwen.net/word/5f/6a/791da4-%E5%AD%B8%E7%BF%92.html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東華。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代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東華。
郭怡君(2018)。台南市國中生同儕關係與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陳品華(2006)。技職大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的動機困境與調整策略之研究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38(1),37-50。
潘怡愷(2016)。導師領導風格對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以臺中市國小高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蔡宜倖(2003)。繪本式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蔡詩妍(2017)。以國中表演藝術課程探討合作學習對學習動機及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盧雅綸(2013)。英語繪本教學對國小五年級生英語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賴俊安(2016)。任務型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就及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外文部分
Bandura, A. & Schunk, D. H. (1981). Cultivating competence, self-efficacy, and intrinsic interest through proximal self-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1(3), 586-598.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orich, G. D., & Tombari, M. L. (199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ntemporary Approach. Longman.
Covington, M. V. (1984). The self-worth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 and implication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5, 5-20.
Hoyt, D. P. (1973). Measurement of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 367-378.
Lem, Y. L. & Wong, A. (1974). Attendance regularity of adult learners: An examination of content and structural factors. Adult Education, 14, 130-142.
Maehr, M. L. & Meyer, H. A. (1997).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 and schooling: Where we’ve been,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need to go. Education Psychology Review, 9, 371-409.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Stipek, D. (1995).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Child Development, 66(1), 209-223.
Weiner, B. (1985).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2(4), 548-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