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8 22: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湯紹宇
研究生(外文):TANG, SHAO-YU
論文名稱: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小學生對於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Exploratory Study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AI-Generated Content Using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
指導教授:林志隆林志隆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CHIH-LUNG
口試委員:李忠屏王朱福
口試委員(外文):LI, CHUNG-PINGWANG, CHU-FU
口試日期:2024-07-1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學系資訊系統與數位科技應用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中文關鍵詞: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國小教育
外文關鍵詞:AI-generated content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elementary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於使用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接受度,並分析影響其使用意圖的因素。研究運用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UTAUT)來評估學生在使用AI 生成內容時的體驗和操作接受度。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屏東縣某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問卷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資料、上網時間、上網工具以及基於UTAUT 模型設計的相關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於使用AI 生成內容的接受度受到多個因素的顯著影響。首先,績效期望和努力期望是影響接受度的重要因素。學生認為使用AI 生成內容能夠提升寫作技巧和學習成效,且操作簡單、容易上手,這些認知均提高了他們的使用意圖。此外,社群影響也對使用接受度有顯著影響,來自同儕、教師和家長的正面影響能顯著提升學生對AI 生成內容的接受度和使用意圖。便利條件方面,學生對於AI生成內容的使用體驗感到滿意,包括回答問題的速度和答案的準確性,這也促使他們願意使用這一技術。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cceptance of AI-generated content among sixth-grade student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Pingtung County an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intention to use it. The study employs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 to evaluate students' experiences and operational convenience when using AI-generated conten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sixth-grade student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Pingtung County.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students' basic information, internet usage time, internet tools, and factors based on the UTAUT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acceptance of AI-generated content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Firstly, performance expectancy and effort expectancy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acceptance. Students believe that using AI-generated content can improve their writing skills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that it is simple and easy to use, which enhances their intention to use it. Additionally, social influence also significantly impacts acceptance. Positive influence from peers, teachers, and parent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students' acceptance and intention to use AI-generated content. Regarding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experience of using AI-generated content, including the speed of response and the accuracy of answers, which encourages them to use this technology.
致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發展與趨勢 9
 第二節 數位學習平台融入AI人工智慧概況 13
 第三節 人工智慧生成內容 23
 第四節 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7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9
 第三節 研究變項與研究對象 4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2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49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 49
 第二節 個別變項描述性統計分析 52
 第三節 信度分析 57
 第四節 人工智慧生成內容之行為意圖與各構面相關分析 59
 第五節 不同個人背景之國小學生使用人工智慧生成內容之差異分析 63
 第六節 綜合討論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結論 7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7
參考文獻 79
 中文文獻 79
 英文文獻 83
附錄 85
 附錄一:本研究教案 85
 附錄二:本研究預試問卷量表 92
 附錄三:本研究正式問卷量表 96
中文文獻
王嘉欣(2024)。GPTs應用於創造性思維自動評分與個人化回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王怡方(2023)。運用平板結合因材網融入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數學學習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春惠(2022)。國小混成教學常用數位教育平臺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高文忠(2023)。AI與ChatGPT對教育的影響與因應之道。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7),68-71。
王正華、陳寬裕(2021)。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4版)。五南。
巫瀅緹(2023)。以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TAUT與延伸性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TAUT2,探討消費者對於對話式AI人工智慧服務之接受程度,以ChatGPT為例說明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宋明君(2023)。是誰在詠唱?-漫談AI備課、AI教材與AI作業。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10),87-93。
邱皓政(202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與R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11)。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五南。
周向麟(2023)。ChatGPT在國小數學解題策略養成中的應用效果-以臺北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周宜瑩(2023)。影響高齡者使用聊天機器人的因素之研究:以TAM與UTAUT為基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李靖枝(2014)。影響網路購物使用第三方支付服務之行為意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李昀彤(2023)。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介入學生執行設計流程的初探-以ChatGPT與Midjourney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林彥宏(2023)。基於ChatGPT輔助學習系統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林高鏡(2023)。擴展UTAUT模型在解釋技能訓練學生採用數位學習方面的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邱雅翎(2023)。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生生用平板」高雄市國小教師使用iPad教學之行為意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洪萩育(2023)。數位閱讀與語音辨識對國小高年級國語閱讀理解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郭仲肯(2022)。高職學生實施「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經驗之探討--以中部某高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陳璽宇(2020)。人工智慧素養測驗發展及其與科技素養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麗明(2020)。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高雄市國小教師使用因材網之行為意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瑞元(2023)。數位學習平台結合自主學習四學教學策略促進國小學生閱讀流暢性與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陳寬裕(2020)。應用統計分析:SPSS的運用。五南。
張立瑋(2021)。因材網評量模組在學習扶助上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瓊霙(2019)。學習吧平台之應用對中台灣五年級學生英文學習表現及多元文化覺察之效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馬慶懿(2023)。以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結合主觀規範探討ChatGPT之使用意圖與沉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
游偉祥(2023)。大學生對聊天機器人使用滿意度之研究-以ChatGPT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曾衒銘(2023)。人工智慧課程接受模型之發展與探討-以高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解依靜(2022)。因材網對國民小學學生國語文段落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詹嘉仁(2019)。人工智慧運用下的倫理道德探討-以深度學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葉幼文(2013)。高齡者對facebook接受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鄭永豪(2023)。以科技接受模型3探討人工智慧ChatGPT使用體驗與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鄭宇哲(2022)。探究因材網互動式學習模式學習提示對數學科學習扶助生學習成就影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廖怡絮(2022)。資訊融入國小語文領域教學探究學生學習成效及使用意願〔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
劉聿(2024)。運用ChatGPT強化英語能力-以新聞對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謝宜真(2021)。因材網輔助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對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自然科學習成效之影響-以電腦自我效能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羅婉嘉(2023)。使用數位學習平台學習英語對國小學生之科技化自我導向與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
蘇宥瑄(2023)。擴展UTAUT的綜合模型瞭解民眾對人工智慧的使用意圖:以ChatGPT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蘇惠菁(2021)。應用因材網國小英語教學於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盧央茲(2023)。以社會認知理論探討AI焦慮對AI系統使用意願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穆柏安(2023)。如何培養國中小學生具備AI素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7),78-82。

英文文獻
Baidoo-Anu, D., & Owusu Ansah, L. (2023).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ChatGPT in promo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https://doi.org/10.61969/jai.1337500
Comrey, A. L. (1973). A first course in factor analysi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Carmines, E. G., & Zeller, R. A. (1979).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sessment. SAGE Publications.
Eke, D. O. (2023). ChatGPT and the rise of generative AI: Threat to academic integrity?. Journal of Responsible Technology, 13, 100060. https://doi.org/10.1016/j.jrt.2023.100060
Gorsuch, R. L. (1983). Factor analysi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ojima, T., Gu, S. S., Reid, M., Matsuo, Y., & Iwasawa, Y. (2023).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e zero-shot reasoners. arXiv preprint arXiv:2205.11916. Retrieved from https://arxiv.org/abs/2205.11916
Minsky, M. (1985). The Society of Mind.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Maryunani, & Hasan, N. (2021). Peningkatan prestasi belajar melalui aplikasi Canva selama pembelajaran daring masa pandemi Covid-19. Inteligensi: Jurnal Ilmu Pendidikan, 4(2), 91-96. Retrieved from https://jurnal.unitri.ac.id/index.php/inteligensi/article/view/2888
Ma, W. W. K., Chan, A., Chan, M., & Chan, A. H. L. (2023). Exploring new AI-based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xchange, 16(1), 1-13. https://doi.org/10.18785/jetde.1601.04
Nunnally, C. J.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Neji, W., Boughattas, N., & Ziadi, F. (2023). Exploring new AI-based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students’ motivation. Issues in Informing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 95-110. https://doi.org/10.28945/5149
Oliver, R. L. (2014). Satisfaction: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the consumer. Routledge. https://doi.org/10.4324/9781315700892
Reinita, C. N. (2021). Validity Canva video media integrated thematic learning based on PBL models in elementary schools. Jurnal Gentala Pendidikan Dasar, 7(1), 132-160. http://doi.org/10.22437/gentala.v7i1.18346
Taber, K. S. (2018). The use of Cronbach’s alpha when developing and reporting research instruments in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48, 1273-1296. https://doi.org/10.1007/s11165-016-9602-2
Venkatesh,V.,Morris,M.G.,Davis,G.B.,&Davis,F.D.(2003).Useracceptanceofinformationtechnology:Towardaunifiedview.MISquarterly,425-478.
Van Vaerenbergh, Y., & Thomas, T. D. (2013). Response styles in survey research: A literature review of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reme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25(3), 195-217.
Zhao, T. (2023). AI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eprints, 202311.0106.v1. https://doi.org/10.20944/preprints202311.0106.v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