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14: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乃勻
研究生(外文):SHYU, NAI-YUN
論文名稱:跆拳道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影響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to the Health and Fit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by Taekwondo
指導教授:黃任閔黃任閔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JEN-MIN
口試委員:林新龍潘宝石
口試委員(外文):LIN, SING-LONGPAN, PAO-SHIH
口試日期:2022-09-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健康與體育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4
中文關鍵詞:前實驗設計相依樣本T檢定競技訓練
外文關鍵詞:pre-experimental designPaired-Sample t testcompetitive train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跆拳道運動競技訓練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本研究採前實驗設計之「單組前後測」,以高雄市某跆拳道館學童為研究對象,共計58位。針對研究對象進行八週跆拳道運動介入,以瞭解跆拳道運動介入後對學童體適能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不論是心肺、肌耐力、柔軟度、肌力以及身體組成再進行跆拳道訓練後都有顯著進步。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aekwondo training on the health and physical fit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The research adopted the pre-experimental design of "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and a total of 58 students from a taekwondo gym in Kaohsiung C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Conduct an eight-week taekwondo training for the research subject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aekwondo training on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not only the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muscle endurance, flexibility, muscular strength but also body composition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after taekwondo training.
目 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體適能 7
 第二節 學童體適能之相關研究 12
 第三節 不同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體適能之影響 14
 第四節 跆拳道運動介紹 16
 第五節 課程設計 19
第六節 本章總結 2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6
 第五節 跆拳道運動 32
  第六節 測驗時間與地點 32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3
第肆章 研究結果 34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34
第二節 不同性別在體適能之差異分析 35
第三節 不同年級在體適能之差異分析 38
第四節 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體適能之差異分析 40
第伍章 結論 41
第一節 結論 41
第二節 建議 41

參考文獻 43
附錄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50
附錄二 跆拳道課程設計 51

一、中文部分
方進隆(1995)。八十三學年度提昇國民體能專案-學生體能檢測報告
書。 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王美玲(2021)。多元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肌耐力、心肺耐力、柔軟度和
身體組成之影響-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經國管
理暨健康學院,基隆市。
江宗霖(2017)。手球運動對國小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高雄市某國
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茂祥(2004)。影響國小學童體適能發展因素之研究-以屏東地區國小
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李榮泰(2012)。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影響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李茂祥(2004)。影響國小學童體適能發展因素之研究-以屏東地區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吳建智(2016)。探討TABATA介入體育教學對學生體適能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邱俊吉(2006,4月5日)。兒童懶得動逾六成時間當「麵龜」。中國時
報,第八版。
邱文成(2012)。國術彈腿教學與一般體育教學對國小學童之運動樂趣與
健康體適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
東市。
林正常(1997)。體適能的理論基礎。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 (頁46-59)。臺
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林秋霞(2001)。新式健身操對國小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與身體自我概念影響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林榮培(2002)。跆拳道運動員專項體能與致勝要素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6(1),112-120。
林貴福、盧淑雲(2008)。運動保健與體適能。新北市,冠學文化。
林怡君(2009)。跆拳道道館學員參與行為、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新竹縣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林晏碩(2015)。國小學童實施八週不同熱身運動方式對於體適能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林佳賢(2016)。學校跆拳道運動代表隊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國立桃園高
級農工職業學校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範大學,台北
市。
林志豪(2018)。八週樂樂足球課程介入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林慧真(2020)。躲避盤課程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健康體適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林祐修(2007)。瑜伽運動對國小學童呼吸肌力及心肺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台北市。
洪維振(2003)。運動介入對國小肥胖學童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洪振勝(2016)。運動訓練課程對於提升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及運動自我
效能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翁崇銘(2016)。12週拔河運動訓練對國小學童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
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莊紋娟、陳科嘉、林耀豐(2009)。跆拳道專項運動能力訓練之探討。嘉
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1),235-242。
范帥寧、王莉莉(2011)。兒童跆拳道技能學習之課程設計。崇右學
報, 27-40。
許義雄(1997)。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台北:國立編譯館。
許峰池、蔡明志、陳靜玲(2004)。跆拳道專項體能訓練方法探討。大專跆拳道學刊,1,121-130。
許振明(2008)。學生體適能政策推動與計畫執行之回顧與前瞻。學校體
育,108,30-36。
洪谷松(2008)。跆拳道運動之美學觀。競技運動, 10(2) , 9-19。
張弘明(2008)。運動介入對國中過重及肥胖男學生體適能之影響(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喬和(2014)。跑走休閒運動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以雲林縣立
仁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歷年奧運成績】(2021年8月)。奧運成績。取自:
https://www.nstc.org.tw/Page.aspx?ID=3570c7e7-df37-42a7-ba00-
32a2b3b7fb2d
陳仲義(2001)。運動時數對國民小學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陳俊忠(1997)。體適能與疾病預防。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 (頁86–100)。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陳定雄、曾媚美、謝志君(2002)。健康體適能。臺中市:華格那。
陳偉瑀、陳安妮(2015)體育課程樂趣化設計對學生在健康體適能與內在動機之影響。長榮運動休閒學刊,55-63。
陳儀娟(2017)。苗栗縣僑善國民小學舞蹈班舞蹈課程對舞蹈班學生體適
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育達科技大學,苗栗縣。
陳冠佑(2018)。八極拳術介入學童體適能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永任(1998)。運動,體適能與疾病預防。 I昆輝穿季刊,27(2),5-11。
教育部(2013)。體適能相關資料。2013年12月,取自教育部體適能網
站,取自http://www.fitness.org.tw/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健康與體育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2018)。體適能常模。2019年10月12日,取
自https://www.fitness.org.tw/model01.php
教育部體育署(2020)。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2020年6
月,取自
https://www.sa.gov.tw/Resource/Ebook/637272237459972977.pdf
教育部(2021)。體適能檢測-身體質量指數。體適能網站。取自
http://www.fitness.org.tw/direct01.php
彭鈞渝(2005)。跆拳道道館經營成功因素量表編製之研究。中華人文社
會學報,8,152-164。
黃米豪(2019)。論文名稱:跆拳道運動家長價值觀之初探-以臺中市國小跆拳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黃宥銜、李勝雄(2020)。六直轄市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探討。休閒保
健期刊,23,137-155。
曾凡輝、王路德、刑文華(1992)。運動員科學選材。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潘友连、付弟雯、李爱芹(2006)。跆拳道与人的健康成长。景德鎮高專
學報,21(4),64-65。
葉霽翔(2000)。跆拳道運動在台灣發展過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翁福興(2013)。Wii Fit平衡遊戲應用於動態平衡能力測量可行性之探討。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7,165-167。
孫敏育(2008)。核心肌群訓練對學童基本運動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劉明賜(2001)。不同體型的五股國小學童之身體活動量與規律運動習慣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劉潤興(2004)。規律有氧運動訓練對國小過重學童健康體適能及血脂肪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蔡燕雙(2010)。台北縣跆拳道館學員運動樂趣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天主輔仁大學體育學系,新北市。
謝錦城(1998)。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認知。國民體育季刊,20-26。
謝孟瑞(2006)。躲避球運動對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及身體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Casperson, C. J., Powell, K. E., & Christenson, G. M. (1985).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Public Health Rep, 100, 125-131.
Corbin, C. B. (1991). Concepts of physical fitness. Kerper Boulevard, Dubuque: Wm.C. Brown.
Gallahue, D. L. (1996). 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oday’s Children.3rded. Dubuque: Brown&Benchmark.
Schurr, E. L. (1980). Movement experiences for childre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Shephard, R. J. (1997). Curricular physical activit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 9, 113-125.
Wilmore, J. H. (1988). Design issues and alternatives in assessing physical fitness among apparently healthy adults in a health examination survey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ashington: U.S.Public Health Servic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