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09: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殷翠鳳
研究生(外文):Yin, Tsui-Feng
論文名稱:不孕婦女圓夢歷程的自我敘說
論文名稱(外文):A Self-Narrative of an Infertile Woman
指導教授:季力康季力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 Li-Kang
口試委員:陳美燕李靜芳季力康
口試委員(外文):Chen, Mei-YenLee, Ching-FangChi, Li-Kang
口試日期:2023-06-2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樂活產業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3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4
中文關鍵詞:不孕症人工生殖技術凍卵試管嬰兒
外文關鍵詞:Infertility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Social Egg FreezingIn Vitro Fertiliz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這是一篇不孕婦女的自我敘說研究,「不孕症」在觀念與醫療上,近三、四十年間的改變極大,從早年婦女發現不孕,便擔心被貼上極大污名的社會狀態,演變至今醫院及診所中已設有專門科別,日常也成為可公開與人討論的話題。研究者不孕的期間經歷這些不同階段,且在台灣屬於早期接受人工生殖技術治療的患者,故本篇採自我敘說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就是研究者本人。將不孕婦女生理狀態、心情轉變、內心壓力、外尋各種協助,最終成功為人母的經過,鉅細彌遺陳述分享。將1994年到現在,分為四個階段,階段一:突破心結前往檢查,得知不孕後接受多次治療均告敗;階段二: 曾成功受孕但過程中狀況不斷並且併發許多症狀;;階段三:第十四次治療,植入冷凍胚胎順利生下健康的第一個孩子,兩年後自然懷孕,平安產下第二個健康的孩子;階段四:敞開心房公開分享不孕歷程。從結果發現研究對象雖然是婚後才罹患不孕症,但不孕問題可能在青春期就有徵兆,婚後一發現不孕便積極治療,雖然過程中狀況不斷,慶幸當時年紀尚輕身體還能負荷,最終可以成功懷孕生子。研究結果可知不孕症也是一種疾病不需諱疾忌醫,透過人工生殖技術生下來的孩子與自然懷孕生下的孩子並無二致,現今技術日益進步,願意生育的婦女還可以透過凍卵的方式給自己多一項保障與選擇,有不孕疑慮的婦女宜儘早進行檢查,採西醫方式治療不孕症,政府現已提供實質補助,不孕症的醫師、醫療團隊或心理諮商師,必須對不孕症有清楚的認知,以免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期能激勵不孕婦女在為人母的路上產生持續堅持的毅力,終能夢想成真。
This study was a self-narrative of an infertile woman. The concepts and medical approaches to infertility have changed greatly in the past three to four decades. Whereas women who were unable to conceive were stigmatized in the past, infertility is a topic that can be discussed openly in the current society, with departments in hospitals and clinics specializing in the subject. This study adopts a self-narrative research method with the author as the participant as she experienced these different stages during her own journey of infertility and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group of patients to receive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in Taiwan. The study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changes in an infertile woman's physical state, emotional changes, inner pressure, and external help-seeking processes, and ultimately her successful journey to motherhood. The study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from 1994 until now. Stage one: overcoming mental barriers and undergoing multiple treatments that were unsuccessful. Stage two: successful conception, but with many complications and symptoms. Stage three: the successful implantation of frozen embryos, resulting in the birth of a healthy child, followed by a natural pregnancy and the safe delivery of a second healthy child two years later. Stage four: openly sharing the infertility journey. The study finds that although the author was diagnosed with infertility after marriage, there were likely signs of infertility during her teenage years. Despite the many challenges she faced during the process, she was fortunate to be young enough to endure the treatments and eventually achieve successful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The study shows that infertility is a disease that should not be stigmatized, and that children born through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e no different from those born naturally. With the advancement in technology, women who wish to have children can also choose to freeze their eggs as an additional option and safeguard. Women with infertility concerns should undergo early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counsellors should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infertility to avoid causing harm to patients. The study hopes to inspire infertile women to persist in their journey towards motherhood and realize their dream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
謝詞iii
目次iv
圖次v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研究動機2
第三節 研究目的3
第四節 名詞解釋3

第貳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不孕症5
第二節 人工生殖技術10
第三節 自我敘說13

第參章 研究方法17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17
第二節 研究工具18
第三節 研究歷程20
第四節 資料分析21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23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反思25
第一節 我好想要當媽媽:夢想起飛28
第二節 我一定要當媽媽:追逐夢想沒有終點46
第三節 我真的成為媽媽:幸福總是慢慢地出現67
第四節 我向堅持成為媽媽的自己道謝:開始與人分享不孕歷程7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79
第一節結論79
第二節建議79

參考文獻與書目81
附錄84
附錄一 報載資料一:5年14次人工生殖 才生下老大84
附錄二 報載資料二:做人14次 終於成功85
附錄三 TVBS 新聞稿:50個試管嬰兒回院 父母都有難唸的經86
附錄四 民視新聞稿:50名試管嬰兒回娘家 頭好壯壯87
附錄五 TVBS 新聞稿:做人不難! 試管嬰兒活產率高88
附錄六 報章醫藥版『走過不孕』89
附錄七 報章醫藥版連載『走過不孕心路之1』90
附錄八 報章醫藥版連載『走過不孕心路之2』91
附錄九 報章醫藥版連載『走過不孕心路之3』、『走過不孕心路之4』92
附錄十 報章醫藥版連載『走過不孕心路之5』、『走過不孕心路之6』93
附錄十一 報章醫藥版連載『走過不孕心路之7』、『走過不孕心路之8』94
參考文獻與書目
李麗熒(1994)。不孕症婦女的壓力源及因應行為。輔英學報,14,50-65。

李毅評 (2022年,1月24日) 。人工受孕、試管嬰兒比較!人工生殖費用、流程、成功率!Dr. Williams。https://haveababy.tw/posts/infertility-01

李芳齡譯(2021)。心態致勝。Carol S. Dweck, Ph.D.著。遠見天下文化。

何積泓 (2019)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之病因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何粵東 (2005) 。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林文麗 (2014) 。不孕症女性從接受不孕症治療到成功懷孕生產/失敗的研究敘說以四位半導體產業中高階女性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林玟君(2015)。台灣代理孕母合法化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林旖旎、蔡永杰、康介乙(2004)。不孕夫妻於不孕歷程的反應與互動:台灣不孕女性的觀點。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6(1),39-66。

林旖旎、蔡永杰、康介乙(2006)。台灣女性的不孕經驗:關係觀點。中華輔導學報,19,175-210。

張家齊 (2017,4月15日) 該治療的,也許不是身體,而是情緒。獨立評論@天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81933

吳貞儀(2015)。孕期遭逢失落經驗女性的自我敘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周怡岑(2005)。轉角遇見光:一段經歷不孕、死產到終為人母之自我重建經歷。[碩士論文,玄奘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洪瑞斌、陳筱婷、莊騏嘉 (2012)。自我敘說研究中的真實與真理:兼論自我敘說研究之品質參照標準。應用心理學研究,56,19-53。

胡幼慧、姚美華(1986)。質性方法的信度與效度。巨流出版社。

夏林清 (2004)。一盞夠用的燈:辨識發現的路徑。應用心理研究,23,131-156。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 。應用心理研究,23-69。

陳惠婷 (2019) 。不孕夫妻壓力源、壓力因應策略與身心健康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值的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怡君(2019)。妥瑞氏兒照顧者經驗之自我敘說。 [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黃士鈞(2014)。陪伴心理學。究竟出版社。

彭月珠(2005)。停止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治療不孕婦女之生活經驗。[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曾啟瑞醫師/常玉慧合著(1995)。走過不孕。時報文化出版。

曾啟瑞口述/尤子彥撰寫(2019)。闖出一條生路。商業周刊。

曾琬婷(2022)。凍卵預留卵實力,我的幸福我決定!原水文化。

詹豐毓(2009)。看不見說不出的「痛」-不孕婦女的失落、悲傷與自我調適之質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852/

蘇雀屏(2017)。舔犢之愛~逆風中的微笑。[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20.09) 109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

Crossley M.L.(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朱儀羚、康萃婷、柯禧慧、蔡欣志、吳芝儀等譯;初版)。台北: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1999年)

D. J. Clandinin, F.M. Connelly(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蔡敏玲、余曉雯譯;初版)。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Guba E.G, & Lincoln, Y.S. (1994) 。Competing paradigm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Han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105-117) thousand Oaks, CA: sage

Kate Farrell(2023)。好故事的力量。(王惟芬譯;初版一刷)。馬可波羅文化。(原著出版於2020)

Lieblich,A.、Tuval-Mashiach,R., & Zilber,T.(2008)。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文本的研究方法。(吳芝儀譯)(原著出版於1998)

Michanel Quinn Patton (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李奉儒譯)。桂冠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999年)

Riessman C.K.(2003) 敘說分析。(王勇智、鄧明宇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1993年)

Runyan,W.M. (2002)。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丁興祥,張慈
宜,賴成斌譯。遠流出版社。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41231)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