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與書目
李麗熒(1994)。不孕症婦女的壓力源及因應行為。輔英學報,14,50-65。
李毅評 (2022年,1月24日) 。人工受孕、試管嬰兒比較!人工生殖費用、流程、成功率!Dr. Williams。https://haveababy.tw/posts/infertility-01
李芳齡譯(2021)。心態致勝。Carol S. Dweck, Ph.D.著。遠見天下文化。
何積泓 (2019)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之病因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何粵東 (2005) 。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林文麗 (2014) 。不孕症女性從接受不孕症治療到成功懷孕生產/失敗的研究敘說以四位半導體產業中高階女性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林玟君(2015)。台灣代理孕母合法化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林旖旎、蔡永杰、康介乙(2004)。不孕夫妻於不孕歷程的反應與互動:台灣不孕女性的觀點。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6(1),39-66。
林旖旎、蔡永杰、康介乙(2006)。台灣女性的不孕經驗:關係觀點。中華輔導學報,19,175-210。
張家齊 (2017,4月15日) 該治療的,也許不是身體,而是情緒。獨立評論@天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81933
吳貞儀(2015)。孕期遭逢失落經驗女性的自我敘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周怡岑(2005)。轉角遇見光:一段經歷不孕、死產到終為人母之自我重建經歷。[碩士論文,玄奘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洪瑞斌、陳筱婷、莊騏嘉 (2012)。自我敘說研究中的真實與真理:兼論自我敘說研究之品質參照標準。應用心理學研究,56,19-53。
胡幼慧、姚美華(1986)。質性方法的信度與效度。巨流出版社。
夏林清 (2004)。一盞夠用的燈:辨識發現的路徑。應用心理研究,23,131-156。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 。應用心理研究,23-69。
陳惠婷 (2019) 。不孕夫妻壓力源、壓力因應策略與身心健康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值的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怡君(2019)。妥瑞氏兒照顧者經驗之自我敘說。 [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黃士鈞(2014)。陪伴心理學。究竟出版社。
彭月珠(2005)。停止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治療不孕婦女之生活經驗。[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曾啟瑞醫師/常玉慧合著(1995)。走過不孕。時報文化出版。
曾啟瑞口述/尤子彥撰寫(2019)。闖出一條生路。商業周刊。
曾琬婷(2022)。凍卵預留卵實力,我的幸福我決定!原水文化。
詹豐毓(2009)。看不見說不出的「痛」-不孕婦女的失落、悲傷與自我調適之質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852/
蘇雀屏(2017)。舔犢之愛~逆風中的微笑。[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20.09) 109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
Crossley M.L.(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朱儀羚、康萃婷、柯禧慧、蔡欣志、吳芝儀等譯;初版)。台北: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1999年)
D. J. Clandinin, F.M. Connelly(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蔡敏玲、余曉雯譯;初版)。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Guba E.G, & Lincoln, Y.S. (1994) 。Competing paradigm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Han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105-117) thousand Oaks, CA: sage
Kate Farrell(2023)。好故事的力量。(王惟芬譯;初版一刷)。馬可波羅文化。(原著出版於2020)
Lieblich,A.、Tuval-Mashiach,R., & Zilber,T.(2008)。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文本的研究方法。(吳芝儀譯)(原著出版於1998)
Michanel Quinn Patton (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李奉儒譯)。桂冠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999年)
Riessman C.K.(2003) 敘說分析。(王勇智、鄧明宇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1993年)
Runyan,W.M. (2002)。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丁興祥,張慈
宜,賴成斌譯。遠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