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b團隊(2017)。人人都能上手的資訊圖表設計術:台灣第一家INFOGRAPHIC設計公司,經典案例、操作心法、製作祕笈全公開!。臺北﹕時報出版。
Ware, C(2004)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ereception for Design, 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n.
三芳寬要(2016)。《Make It Visible_Informative & Cool Infogaphics;Maps, Charts, Pictograms & More》,日本:PIE出版。
三芳寬要(2020)。《Fun & Beautiful!_Design That Convey Information in Diagrams》,日本:PIE出版。
山中俊治(2016)。設計的精髓:當理性遇見感性,從科學思考工業設計架構(葉韋利譯)。臺北:經濟新潮社。
中華民國國防部(2017)。中華民國106年國防報告書。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2019)。中華民國108年國防報告書。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木村博之(2012)。設計的邏輯:INFOGRAPHICS深入人心的視覺法則(楊宗訓譯)。臺北:旗標出版。
王明堂、王芸青(2018)。感性工學到感性設計:感性工學研究的基礎與應用〉。臺北:全華圖書出版社。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1832)。戰爭論(2019年修訂版;楊南芳等人譯)。臺北:左岸文化。
史蒂芬·理查德·特恩布爾(2019)。文藝復興時期的戰爭藝術:從君士坦丁堡陷落到三十年戰爭爆發(李達譯)。中國: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田立延、劉晋生、亦村編(2001)。軍事美學:一部關於軍事與戰爭的哲學與詩學。中國:國防大學出版社。
艾琳.路佩登(2012)。圖解資訊視覺化:好設計,原來是這樣「想」出來的!(林育如譯)。臺北:商周出版。
李保忠(2003)。中外軍事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
珍妮弗·維索奇·奧格雷迪(2009)。訊息設計原則 The Information Design Handbook(郭瑽譯)。中國:譯林出版社。
約米尼(2014)。戰爭藝術:戰略、大戰術、以及政治軍事的綜合原則(鈕先鍾譯)。臺北:麥田文化。
倫納德·科倫(2018)。美學的意義:關於美的十種表現與體驗(蘇文君譯)。臺北:行人出版。
唐納德·亞瑟·諾曼(1994)。設計心理學(卓耀宗譯)。臺北:遠流出版。
馬克斯.布特(2011)。戰爭改變歷史:1500年以來的軍事技術、戰爭及歷史進程。中國: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陳一平(2003)。視覺心理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書局。
傑森・藍戈、喬許・瑞奇、羅斯・克魯格斯(2013)。視覺資訊的力量讓數字故事「更好看」:抓住眼球經濟的「資訊圖」格式全書(簡美娟譯)。臺北:大寫出版。
提姆.布朗(2021)。資訊視覺化改造世界:十周年增訂新版(吳莉君、陳依亭譯)。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愛德華·路易斯·伯內斯(2020)。宣傳學(楊理然譯)。臺北:麥田文化。
楊裕富(1998)。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潘淑滿(2003)。質化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
顏志晃(2022)。資訊視覺化。臺北: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櫻田潤(2014)。《不懂設計,也能作出令人驚豔的資訊圖表》,台北:聯經出版。
王俊博(2022)。擴增實境應用於電影海報資訊圖表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王信為(2012)。設計管理應用於軍事文宣設計單位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江知萱(2023)。俄烏戰爭中烏克蘭危機傳播與國家宣傳策略:數據科學觀點。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吳昆家(2003)。產品感性意象的品質模型初探-以手機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論文。李佩玲(2023)。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作為Instagram網紅:在俄烏戰爭期間,他如何運用社群媒體作為宣傳烏克蘭的工具。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孟剛(2010)。中國大陸宣傳畫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沈侑德(2023)。中國對外宣傳政策與手段:以習近平執政為例。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中國大陸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林果顯(2009)。一九五○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林宸嫻(2011)。從五感觀點探討消費者對下午茶空間之美感反應與滿意度關係。中原大學室内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張新堂(2005)。高級中學知識管理、教師專業成長需求、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莊伊君(2012)。應用 KANO 二維品質模式與品質機能展開於製鞋業品牌形象塑造之研究。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連俊翔(2020)。中國共產黨的宣傳策略與宣傳效果:基於共青團中央知乎內容的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育新(2007)。女性辦公空間中產品的娛樂特質。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俊瑋(2022)。臺灣總督府的戰時體制宣傳:以《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部報》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温家葆(2020)。中共對臺政治宣傳與國軍因應(2012年迄今)。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辜詠晟(2013)。探討個人特質、雙因子理論對留營意願之影響—以國軍職業軍人為調查對象。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楊芳綾(2023)。百貨公司採用宣傳媒體對顧客購買意圖影響:紙本DM與數位媒體之比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
葉琍妶(2013)。毛澤東時期軍隊宣傳畫之研究─圖像學及藝術社會學的觀點之分析。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廖偉民(2022)。臺灣資訊視覺圖表化設計表現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研究論文。
練仲詠(2022)。形象廣告設計與效益之研究—以國軍人才招募宣傳為例。崇右影藝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宜臻(2020)。開運文創商品設計決策模式建構之研究。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博士論文。蔡欣容(2018)。日本大東亞戰爭期間戰爭宣傳與其對戰後政治影響之研究―以戰爭畫為分析焦點。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博士論文。鄭旭貿(2015)。資訊圖表應用於臺灣竹產業介紹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鄭暐勳(2022)。網路時代中共宣傳系統的組織變革與運作:2012~2022年。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羅振遠(2016)。臺灣茶館空間魅力因子探討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方鵬程(2004)。我國軍隊形象塑建之研究。復興崗學報,82期,頁145-168。
孟繁宇(2006)。論析輿論戰與戰爭之關係。復興崗學報,86期,頁97-114。
段復初(2003)。中華民國民主化下的文武關係:軍隊國家化的進程。復興崗學報,104期,頁1-24。
郭炳宏、呂貞儀 (2013) 。皮革魅力之研究。工業設計,41期,頁7-13。
郭盛哲(2015)。從舊戰爭到新戰爭:十四至十五世紀歐洲軍事競爭的轉型。復興崗學報,106期,頁1-20。
陳文政(2011)。後現代戰爭理論及其批判。論辯與融合:解析國關理論與戰略研究,頁223-247。
陳俊智,謝函潔(2013)。應用 Refined KANO Model 探討客家文化商品設計魅力因子。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三卷,第三期,第 109-118頁。
陳俊智、李依潔 (2008)。應用 KANO 品質模式探討文化產品設計之魅力因子。設計學報,第十三卷,第四期,頁25-41。
陳俊智、黃筱蓉、朱姿羽(2006)。高跟鞋魅力意象特質探討-以女大生為例。
陳俊智、蘇玟綺(2012)。應用 KANO 品質模式探討藺草材質之創新設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二卷,第四期,頁 383-402。
彭錦珍(2006)。現代化發展趨勢下的資訊社會與資訊戰。復興崗學報,86期,頁31-56。
湯玲郎、莊泰旭(2004)。KANO二維模式再開發汽車配備品質功能之研究。管理學報,第二十一卷,第三期,頁311-330。
賀力行、魏慶超(2008)。國軍現行政治教育對官兵「軍隊國家化」觀念建立之淺探。復興崗學報,92期,頁103-130。
張世瑛(2015)。派系與宣傳─中國國民黨內的漫畫戰1928-193。國史館館刊,第44期,頁47-90。
黃淑凌、蕭淑藝(2014)。精油商店服務品質屬性之研究:整合SERVQUAL與KANO模式,商管科技季刊,第十五卷,第四期,頁441-460。
黃淑琴、陳貞吟(2011)。從價值與魅力品質理論探討女性的婚紗夢。管理與系統,第十八卷,第四期,頁581-605。
董慧明(2007)。中共軍事媒體外宣傳播策略之研究。復興崗學報,113期,頁1-26。
顏惠芸、林伯賢、林榮泰(2014)。文創商品之感質特性探討。感性學報,第二卷,第一期春季號,頁24-61。
Cameron W. B. and T. C. McCormick.(1954). "Concepts of Security and Insecurit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59, No. 6.
Jacques Ellul.(1962). Propaganda: The Formation of Men's Attitudes.
Jon M. Lee.(2002). Psywar on Cuba: The Declassified History of U.S. Anti-Castro Propaganda. Consortium Book Sales & Dist.
KANO, N.(1984). 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Quality Control, 1984 (April), 39-48.
Matzler K. & Hinterhuber H. H.(1998). How to mak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more successful by integrating KANO's model of customers at is faction into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Technovation, 18(1), 25-38.
Sandra Silberstein.(2004). War of Words: Language, Politics and 9/11 .Routledge.
Vaughn, Sharon & Schumm, J. S. & Sinagub, J.(1996). Focus group interviews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Thousand Oaks, CA: Sage.
Vail, John.(1999)."Insecure Times: Conceptualising insecurity and security." in J. Vail, J. Wheelock and M. Hill(eds). Insecure Times: Living with Insecurit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New York: Routledge.
現代戰爭 Modern Warfare(2011)。取自https://academic-accelerator.com/encyclopedia/zh/modern-warfare
BRANCH(2014)。取自http://www.branchcollective.org/?ps_articles=jonathan-sachs-17861801-william-playfair-statistical-graphics-and-the-meaning-of-an-event。
From hieroglyphics to Isotype(2014)。取自Isotype revisited http://isotyperevisited.org/2012/08/introduction.html。
大韓民國國防部(2015)。取自大韓民國國防部官網 http://www.mnd.go.kr/mbshome/mbs/mnd。
宣傳學:Propaganda一詞如何由中性的「宣傳」變成骯髒的字眼(2020)。取自香港01(麥田出版)https://www.hk01.com/article/52058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胡煒權(2019)。打破日本戰國的政治宣傳戰。取自StoryStudio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he-battle-of-mik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