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7 06: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仁祥
研究生(外文):LIN, JEN-HSIANG
論文名稱:論管理階層收購與少數股東權益之保障—以伴隨私有化交易型態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Management Buyouts and Protec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 — Focusing on Going Private Transaction
指導教授:林國彬林國彬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KUO-BIN
口試委員:蔡昌憲林國彬張心悌
口試委員(外文):TSAI, CHANG-HSIENLIN, KUO-BINCHANG, HSIN-TI
口試日期:2024-07-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7
中文關鍵詞:管理階層收購私有化交易資訊揭露制度利益衝突淨化機制特別委員會非利害關係股東多數決股份收買請求權
外文關鍵詞:Management BuyoutGoing Private Transaction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Cleansing Devices for Conflicts of InterestSpecial CommitteeMajority Vote of Unaffiliated ShareholdersAppraisal Righ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時至今日,由於商業環境的快速變化,企業組織為維持競爭力及經營效率,紛紛將併購納入企業成長的考量。「管理階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簡稱MBO)」作為一種特殊、新興的併購態樣,係目標公司的管理層參與收購自家公司的併購交易,使得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股權歸MBO團隊持有,透過改變目標公司所有權及資產結構的方式,達到企業併購與重組之目的。
此種交易型態於國內漸漸盛行,但在投資人普遍對於MBO尚感陌生,以及交易結構所蘊含利益衝突、資訊不對稱等弊端的影響下,社會輿論對此產生諸多質疑。再者,實務運作上,管理層時常透過MBO作為「逐出少數股東」的手段,最終將目標公司予以私有化。上述內容,在在顯示出管理階層收購與少數股東權益之保障,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衝突,並且於伴隨「私有化交易」時,可能在少數股東與MBO發動者之間產生最顯著的不公平情事。蓋縱使少數股東不同意併購案,最終仍將被現金逐出,無從繼續分享經營成果 ; 相反的,目標公司之管理層、控制股東,作為私有化交易後的公司所有者,則可獨享公司之經營利益,故本文將以此作為研究核心。
儘管管理階層收購存有諸多爭議,卻也並非毫無正面效益,其中最為重要者,係MBO可直接降低公司經營與所有分離時之代理成本。因此,考量到此等交易之利弊兼具,於監理法制下,不宜採取全面禁制或一概允許的極端手段,應思考的毋寧是在提供少數股東足夠保障下,推動MBO交易之實行,在少數股東保護與鼓勵價值增加之交易間探尋一個平衡。
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首先說明研究動機、範圍、方法與架構。第二章為管理階層收購概論,係針對此類型交易為基本介紹。第三章將進入本研究之核心,探討MBO暨私有化交易下的少數股東保障法制,並以發展相對成熟的美國法作為比較研究的對象。第四章則回歸本國法制,對於與MBO有關的現行規範進行檢視,輔以美國法律實踐為借鏡,檢討制度上的缺失與不足之處,再提出相關建議。最末,第五章為結論,將針對各章節內容,總結本文之淺見。希冀本研究能對於管理階層收購暨私有化交易,甚至是其他性質類似的利益衝突併購型態,於法制規範的完備上提供參考。

Nowadays, due to the rapid changes i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maintain competitiveness and maximiz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various corporate organizations have include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as one of the considerations for corporate growth, which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M&A activities in recent times. Management Buyout (MBO) is a special form of M&A in which the management of a target company participat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company, resulting in all or a majority of the company's shares being held by the MBO group, and changing the ownership and asset structure of the target company.
Management buyouts has become prevalent in Taiwan after the government has gradually liberalized the entry of foreign capital. However, as investors are generally unfamiliar with this form of M&A,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flict of interest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is type of transaction structur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skeptical of MBO; furthermore, in practice, management often uses MBOs as a means to freezeout other shareholders, and ultimately cause the target company “going private”. The above problem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lict between the operation of MBO and the protec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this conflict will be maximized in the case of mabagement buyouts accompanied by going private transaction. Thus, this thesis will take this kind of transaction as the core of the study.
Although MBOs have many problems, they aren’t without positive benefits,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is that they can directly reduce the agency costs when the management and ownership of a company are separated. Therefore, conside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BO transactions, under the regulatory system, w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BO transactions by providing sufficient protection to minority shareholders, and finding a balance between minority protection and encouraging value-added transactions.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explains the motivation, scope, method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is study.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overview of management buyouts. Chapter three explores the legal system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protection in the context of MBOs and going private transactions with reference to the U.S. law. Chapter four returns to the domestic law, and examines the existing legal system related to management buyouts, reviewing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system based on the U.S. law mentioned above and then making recommendations. Finally, chapter five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is mainly to summarize the opinions of this study on the contents of the above chapter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管理階層收購概論 7
第一節 管理階層收購介紹 7
第一項 意義 7
第一款 國內外學者就管理階層收購定義之闡述 7
第二款 本文對管理階層收購意義之歸納與釐清 8
第一目 核心意義 9
第二目 伴隨特徵 9
第二項 私有化交易 11
第一款 美國法制之借鏡 11
第二款 我國針對私有化之闡述 13
第三款 小結 14
第三項 關聯性概念之辨析 14
第一款 權益凍結 15
第二款 現金逐出合併 15
第三款 融資收購 16
第四款 控制股東收購 16
第一目 控制股東之定義 18
第二目 與管理階層收購之異同 19
第三目 控制股東收購之規制難題—受託義務具備與否 20
第四目 小結 26
第五款 私募股權基金參與收購 27
第四項 源起與發展 28
第五項 誘因與動機 29
第一款 防禦敵意併購 29
第二款 追求長期利益 30
第三款 免除證券監理及降低法遵成本 30
第四款 節稅 31
第六項 交易執行手段與流程 32
第一款 公開收購階段 33
第二款 逐出剩餘股東階段 33
第三款 私有化交易階段 35
第一目 下市交易 35
第二目 停止公開發行 37
第二節 管理階層之界定 38
第一項 董事 38
第一款 獨立董事 39
第二款 事實上董事與影子董事 41
第一目 外國法制下實質董事之受任人義務 42
第二目 我國法制下實質董事與受任人義務之探討 44
第三目 小結 45
第二項 經理人 45
第三節 管理階層收購之利弊分析 46
第一項 管理階層收購之特殊性 46
第二項 負面疑慮 47
第一款 利益衝突 47
第二款 資訊不對稱 49
第三款 對潛在出價者之排擠效應 51
第四款 誘發內線交易 52
第五款 資本弱化 56
第三項 正面效益 57
第一款 保護目標公司營業秘密 57
第二款 提升經營效率之可能 58
第三款 降低代理成本 59
第三章 管理階層收購伴隨私有化交易下之少數股東保障法制—以美國法為中心 60
第一節 管理階層收購監理方式之初探 60
第一項 少數股東之保護必要性 60
第二項 管理階層收購之監理方式 61
第三項 對於管理層之規制基礎—受任人義務 63
第二節 MBO下管理層受任人義務體系之建構 63
第一項 受任人義務之內涵 64
第一款 注意義務 65
第二款 忠實義務 70
第三款 善意義務 73
第四款 Revlon義務 76
第五款 揭露義務 79
第二項 司法審查基準 80
第一款 經營判斷法則 81
第二款 加強司法審查 83
第一目 Unocal標準 84
第二目 Revlon標準 85
第三款 整體公平性審查 86
第三節 MBO監理法制之深究—資訊揭露制度、利益衝突淨化機制及司法審查之監督與救濟 89
第一項 資訊揭露制度 90
第一款 概說 90
第一目 意義與功能 90
第二目 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 92
第二款 管理階層收購暨私有化交易之資訊揭露義務 94
第三款 MBO運作下的資訊公開法制規範 97
第一目 公開收購之資訊揭露 98
第二目 私有化交易之資訊揭露 109
第三目 一般性反詐欺條款 128
第四款 小結 129
第二項 利益衝突淨化機制之建構 132
第一款 特別委員會 132
第一目 概說 132
第二目 運作權限 135
第三目 成立時點 137
第四目 組成成員 137
第二款 非利害關係股東多數決 138
第一目 概說 138
第二目 法律經濟分析 140
第三目 功能 141
第三款 小結 142
第三項 司法審查之監督 143
第一款 程序機制與司法審查之互動關係 144
第一目 概說 144
第二目 涉及控制股東之管理階層收購 146
第三目 未涉及控制股東之管理階層收購 150
第二款 股份收買請求權 153
第一目 基本概念 153
第二目 實體行使要件 157
第三目 收買程序 161
第四目 公平價值計算方法之更迭 163
第五目 管理階層收購下的股份公平價值 167
第三款 小結 170
第四章 管理階層收購暨私有化交易—我國法制上之探討與建議 172
第一節 實務案例評析—以國巨案為例 172
第一項 案例概要 172
第一款 背景事實 172
第二款 收購過程 173
第二項 主管機關及投資人保護機構之意見 174
第三項 本案評析 175
第一款 收購價格合理性 176
第二款 少數股東權益之保障 177
第三款 行政裁量之缺失 178
第四款 後續發展 179
第二節 大法官釋字第770號解釋 180
第一項 事實背景 181
第二項 解釋重點 181
第一款 本案爭點 181
第二款 解釋文要旨 181
第三款 解釋理由 181
第三項 司法實務之後續發展 182
第四項 小結 184
第三節 我國法上管理階層收購暨私有化交易之監理法制 184
第一項 受任人義務框架 185
第二項 資訊揭露法制 186
第一款 概說 186
第二款 相關法制規範 187
第一目 企併法一般性規定 187
第二目 公開收購相關法規 190
第三目 公司治理實務守則 197
第四目 資訊揭露自律規範 198
第三項 利益衝突迴避制度 201
第四項 獨立性委員會 203
第一款 企併法規定 203
第一目 概說 203
第二目 運作權限 204
第三目 組成成員 205
第四目 獨立專家 206
第二款 公開收購管理辦法 207
第五項 下市(櫃)門檻 208
第六項 受任人義務之司法審查 208
第七項 股份收買請求權 210
第四節 現行法制之檢討與建議 213
第一項 受任人義務框架 214
第二項 事前資訊揭露法制 215
第一款 企併法規定 216
第二款 公開收購相關法規 217
第三款 資訊揭露自律規範 218
第四款 小結 219
第三項 事前程序機制的安排與利用 222
第一款 獨立性委員會與獨立專家 223
第二款 利益衝突迴避制度與下市(櫃)門檻 226
第四項 事後司法審查與監督 227
第一款 受任人義務審查 227
第二款 股份收買請求權 228
第五章 結論 230
參考文獻 232

壹、中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專書論著
1.王文宇,財產法的經濟分析與寇斯定理—從一則土地相鄰關係的判決談起,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1版。
2.王志誠、李書孝、彭惠筠、黃文昭、李宗哲、許苑,企業併購法實戰守則,新學林出版公司,2020年2版。
3.方嘉麟、朱慈蘊、朱德芳、沈朝暉、陳肇鴻、張憲初、楊東、藍璐璐,管理階層收購法律規範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公司,2014年。
4.方嘉麟(主編)、黃銘傑、朱德芳、張心悌、洪令家、陳彥良、曾宛如、林國彬、周振鋒、洪秀芬、馬秀如、蘇怡慈、方元沂、杜怡靜,變動中的公司法制:17堂案例學會《公司法》,元照出版公司,2021年3版。
5.林明鏘,行政法講義,新學林出版公司,2017年修訂3版。
6.林進富、樓永堅、方嘉麟、周振鋒、朱德芳,企業併購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公司,2021年。
7.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頁183-184,元照出版公司,2020年7版。
8.黃朝琮,公司出售時之受託義務與程序機制,台灣公司法論文集I:受託義務之理論與應用,新學林出版公司,2022年4版。
9.楊岳平,公司治理與公司社會責任:企業併購下股東、債權人、員工、投資人之保護,元照出版公司,2011年。
10.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出版公司,2016年。
11.劉連煜,現代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自版,2018增訂15版。
12.賴源河著、郭土木修訂,實用企業併購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出版公司,2022年修訂3版。
二、期刊論文
1.Randy J. Holland,An introduction to Delaware Corporation Law Directors’ Fiduciary Duties,劉怡婷譯、王文宇審定,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9期,2008年3月。
2.王文宇,日無私照—論私募股權基金的蛻變,台灣法學雜誌,第128期,2009年5月。
3.王文宇,從國巨案談管理階層收購的爭議,會計研究月刊,第308期,2011年7月。
4.王文宇,國際比較法學會—學術傳承與二〇一二年臺灣大會主題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02期,2012年3月。
5.王文宇,公司負責人的受託義務—溯源與展望,月旦民商法雜誌,第68期,2020年6月。
6.王文宇,從公司之合併與分割論股東與債權人的保護—以股份收買請求權為中心,月旦民商法雜誌,第71期,2021年3月。
7.方元沂,私募股權基金與公司治理──以美國併購型私募股權基金為研究中心,華岡法粹,第49期,2011年3月。
8.王文杰、方嘉麟、馮震宇,台灣管理層收購之法律問題—以復盛與日月光案為例,月旦財經法雜誌,第15期,2008年12月。
9.王志誠,閉鎖性公司少數股東之保護,政大法學評論,第89期,2006年2月。
10.王志誠,獨立專家在併購交易應有之功能及法律地位,世新法學,第5卷第1期, 2011年12月。
11.方嘉麟,大股東推動併購交易其對價之合理性—以資訊揭露規範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第329期,2022年10月。
12.方嘉麟,管理層收購揭露義務之探討(一)—以○○(股)公司併購資訊揭露自律規範為重心,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65期,2023年5月。
13.朱德芳,論股東會資訊揭露之重大性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172期,2009年9月。
14.朱德芳,公開收購下之資訊使用與內線交易,政大法學評論,第153期, 2018年6月。
15.朱德芳,利益衝突下之併購交易—以董事執行職務為核心,當代法律,第14期,2023年2月。
16.吳光明,有價證券下市交易之探討,真理法學論叢,第21期,2018年9月。
17.呂盈錄,淺談公開發行公司資訊揭露制度與法制規範,證券暨期貨月刊,第30卷第8期,2012年8月。
18.邵慶平,企業併購法修正簡評─對司法院釋字第770號解釋的回應不足及衝突,台灣法律人,第13期, 2022年7月。
19.林仁光,2011年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發展回顧:公司治理之強化,臺大法學論叢,第41卷特刊,2012年11月。
20.林仁光,實質董事之法律定位與責任建構,中原財經法學,第44期,2020年6月。
21.林建中,美國德拉瓦法上股份收買請求權的計算方式與衍生問題,政大法學評論,第137期,2014年6月。
22.林洲富,公司股票收買之非訟程序,全國律師,第26卷第7期,2022年7月。
23.林國彬,董事忠誠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之研究—以美國德拉瓦州公司法為主要範圍,政大法學評論,第100期,2007年12月。
24.林國彬,公司法第二三條第一項受任人義務之違反請求權人限於公司/高院九四抗二一二五,台灣法學雜誌,第158期,2010年8月。
25.林國彬,公司出售或控制權出售時之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論德拉瓦州法院Revlon/QVC Doctrine之適用範圍,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7期,2013年9月。
26.林進富、盧曉彥,台灣MBO相關重要規範及實務運作問題分析,月旦財經法雜誌,第15期,2008年12月。
27.洪秀芬,經營判斷法則對董事責任追究之影響—從美國法與德國法之比較研究觀點,台灣財經法學論叢,第2卷第1期,2020年1月。
28.郭大維,我國公開收購制度之探討—兼論英美相關立法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5期, 2008年3月。
29.郭大維,我國公司法制對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之規範與省思,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96期,2015年12月。
30.郭大維,我國公開發行公司功能性委員會法制之解構與再建構,財產法暨經濟法,第60期,2020年6月。
31.陳盈如,控制股東主導交易審查標準之建構—以現今逐出合併為中心,輔仁法學,第62期,2021年12月。
32.張心悌,控制股東與關係人交易,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1期,2007年12月。
33.張心悌,逐出少數股東—以資訊揭露義務與受託人義務為中心之美國法比較,政大法學評論,第123期,2011年10月。
34.張心悌,獨立董事財報不實民事責任之再思考—以主觀要件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157期,2019年6月。
35.莊永丞,對信用評等機構應有規範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0卷第4期,2011年12月。
36.曾宛如,新修正公司法評析⎯⎯董事「認定」之重大變革(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暨董事忠實義務之具體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04期,2012年5月。
37.曾宛如,影子董事與關係企業—多數股東權行使界線之另一面相,政大法學評論,第132期,2013年4月。
38.曾宛如,公司治理法制之改造,月旦法學雜誌,第268期, 2017年9月。
39.游啟璋,股份收買請求權的股東退場與監控機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28期,2006年1月。
40.游啟璋,現金逐出合併時少數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政大法學評論,第136期,2014年3月。
41.黃朝琮,美國法上經營階層收購之研究,東吳法律學報,第29卷第1期,2017年7月。
42.黃朝琮,企業併購中之股份收買請求權—功能定位與公平價格之決定,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07期,2018年9月。
43.黃朝琮,後Corwin案時代之德拉瓦州受託義務審查,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68期,2020年7月。
44.黃朝琮,受託義務違反之求償模式建構,華岡法粹,第69期,2020年12月。
45.楊岳平,論商業法院的商事法制再造功能—釋字第770號解釋、企業併購法修正草案及商業法院的股份收買價格裁定,月旦法學雜誌,第310期,2021年3月。
46.蔡昌憲,從內控制度及風險管理之國際規範趨勢論我國的公司治理法制:兼論董事監督義務之法律移植,臺大法學論叢,第41卷第4期,2012年12月。
47.蔡昌憲,下市交易中利益衝突之淨化機制:從美國Dell公司收購案談起,臺大法學論叢,第44卷第2期,2015年6月。
48.蔡昌憲,自司法院釋字第770號解釋談私有化併購交易之利益衝突迴避爭議:兼論與國巨案、美國戴爾電腦案的比較,萬國法律,第224期,2019年4月。
49.劉連煜,關係人交易與控制股東之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2005年1月。
50.劉連煜,公司合併態樣與不同意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月旦法學雜誌,第128期,2006年1月。
51.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7期,2007年9月。
52.劉連煜,董事忠實義務與獨立性之司法審查,月旦法學雜誌,第173期,2009年10月。
53.劉連煜,現行上市上櫃公司獨立董事制度之檢討暨改進方案—從實證面出發,政大法學評論,第114期,2010年4月。
54.劉連煜,併購案內線交易重大消息何時能明確?—最高法院104年度臺上字第3877號等刑事判決評釋,法令月刊,第67卷第11期,2016年11月。
55.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的運用-從我國司法判決看經營判斷法則的發展,財經法學研究,第3卷第1期,2020年3月。
56.劉連煜,大法官釋字第770號併購正當程序與權利救濟解釋的檢討—以資訊揭露、利害迴避、現金逐出門檻與股份收買請求權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306期,2020年11月。
57.劉連煜,公司控制型態、公司治理與敵意併購,月旦法學教室,第235期,2022年5月。
58.蔡朝安、洪瑞隆,資本弱化稅制之現狀與立法展望,月旦財經法雜誌,第19期,2009年12月。
59.蔡嘉政、盧偉銘,公司對董監事給予之法律性質,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14期,2019年2月。
60.賴英照,內線交易的紅線—重大消息何時明確,中原財經法學,第36期,2016年6月。
61.戴志傑,公司法上「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06期,2004年3月。
62.謝劍平,投資銀行的核心業務—融資收購(LBO)之探討,金融研訓季刊,第94期,1999年7月。
63.蘇怡慈,論併購交易中之控制股東受任人義務─兼論特別委員會之功能,東吳法律學報,第29卷第4期,2018年4月。
三、研究報告(含研討會資料)
1.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邁向永續經營—家族治理對家族企業傳承之影響,頁8,2022年。
2.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12年年報,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編印,2024年5月。
四、學位論文
1.牛曰正,資訊揭露與公平交易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2.江俊彥,從「資訊不對稱」觀點論公司併購消息之規範—附論公司法上合併資訊之公開,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3.江睿怡,從存保機制之侷限性論存款人保障—以資訊揭露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4.初泓陞,以法律經濟分析觀點探討保險市場逆選擇之相關問題與規範—以據實說明義務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5.余欣璇,中國大陸管理層收購法制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6.李菁芳,論融資收購目標公司既存債權人之保障—以美國法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7.張雅涵,管理層收購法律規範理論與實務—台日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8.莊蕙褆,兩岸私募股權基金監理之相關問題研究,輔仁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9.黃志翔,論管理階層收購之規範與實務—以伴隨私有化交易態樣為主軸,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10.黃振哲,論管理階層收購之資訊揭露—美國法與我國法之比較,天主教輔仁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11.黃齡巧,融資併購中少數股東權益保障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12.詹源升,論管理層收購—以少數股權保障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0年。
13.鄭又瑞,管理階層收購與少數股東權保護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科技法律碩士論文,2015年。
14.盧奕緁,我國經營判斷法則之具體形塑—以近三年實務見解為觀察,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3年。
15.謝育錚,私有化交易之法制建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16.謝昀成,公開收購法制與爭議問題之研究—以英美及我國法制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17.謝潘霖,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比較與觀察—以經營層收購為路徑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2年。
18.藍健軒,論管理階層收購與股東權益之保障,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19.簡霆霆,管理階層收購之利益衝突防免—兼論「尋購條款(Go-Shops)」之運用,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五、報紙
1.工商時報,投保中心:求償不易 康榮寶:主管機關適法時機非常不恰當,2011年6月25日B2版。
2.經濟日報,從遨睿收購國巨案看管理階層收購,2011年7月21日C10版。
3.經濟日報,「私募基金 救世主?大野狼?」,2012年7月19日B7版。
六、網路資料
1.公開資訊觀測站(歷史重大訊息),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t05st01。
2.加陳國際藥業公開收購申報書,https://doc.twse.com.tw/pdf/201900_6008_4180_B2a_1_20230921_141223.pdf。
3.邱莉玲,台紙私有化過關,最快6月1日下市,中時新聞網,2020年4月17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417000242-260202?chdtv。
4.林秀英,【M&A動向觀測】2022全球併購交易踩煞車!2023年回溫?關鍵併購主題與熱點有哪些?,FINDIT早期資金資訊平台,2023年3月9日,https://findit.org.tw/researchPageV2.aspx?pageId=2231。
5.林詩茵,遨睿公開收購國巨案:金管會首度表示反對,MoneyDJ理財網,2011年6月14日,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a30a9856-3ee1-4291-9de8-b4b1ed6b0f55。
6.陳永吉,國巨收購案未組審議委員 投保中心不認同,自由時報,2011年4月15日,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484678。
7.陳俐妏,資本弱化等4大疑慮 投審會駁回遨睿收購國巨案,鉅亨網,2011年6月22日,https://news.cnyes.com/news/id/2361939。
8.准誠會計師事務所,http://trusty.tw/index.php/tw/case/1260-2015-07-28-22-42-59。
9.涂憶君、潘羿菁,大老闆的金錢遊戲》大股東強行股票換鈔票 小股民只有被坑殺的份!,財訊,2019年7月24日,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786a8925-dc7a-43eb-9975-52d7f77d5860。
10.國巨公司網站,https://www.yageo.com/zh-TW/Milestone#bottom_link_title。
11.黃日燦,黃日燦看併購/獨立、客觀、公正,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2011年8月18日,https://mapect.com/media_show.php?the_no=czozOiI0MzgiOw。
12.彭禎伶,金管會:遨睿收購國巨 不得再延,Yahoo奇摩新聞,2011年6月15日,https://tw.news.yahoo.com/金管會-遨睿收購國巨-不得再延-185235682.html。
13.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23台灣併購白皮書,https://www.pwc.tw/zh/publications/topic-invest/2023-taiwan-mna.html。
14.楊穆郁,投保中心 已洽談國巨,Yahoo奇摩新聞,2011年4月18日,https://tw.news.yahoo.com/投保中心-已洽談國巨-20110417-121134-945.html。
15.臺灣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市場相關制度,2020年7月,https://www.twse.com.tw/staticFiles/product/publication/0003000193.pdf。
16.賴筱凡,駁回私募基金收購國巨 台灣資本市場鎖國?,今周刊,2011年8月11日,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108110044/。
貳、外文部分(依作者姓氏字母排序)
一、專書論著
1.BRYAN A. GARNER, BLACK’S LAW DICTIONARY 242 (10d ed. 2014).
2.DENNIS J. BLOCK, NANCY E. BARTON & STEPHEN A. RADIN,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FIDUCIARY DUTIES OF CORPORATE DIRECTORS 12 (5d ed. 1998).
3.EDWIN L. MILLER J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 STEP-BY-STEP LEGAL AND PRACTICAL GUIDE 295 (2008).
4.HOUGHTON MIFFLIN,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757 (4d ed. 2000).
5.LOUIS D. BRANDEIS, OTHER PEOPLE’S MONEY AND HOW THE BANKERS USE IT 92 (1914).
6.MELVIN A. EISENBERG, THE STRUCTURE OF THE CORPORATION — A LEGAL ANALYSIS 157-168 (1976).
7.SAMUEL C. THOMPSON, JR.,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TENDER OFFERS 5-268 (2012).
8.STEPHEN M. BAINBRIDGE, CORPORATION LAW AND ECONOMICS 335-336 (2002).
9.STEPHEN M. BAINBRIDG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27 (3d ed. 2012).
二、期刊論文
1.Alexandros Seretakis, A Comparative Examination of Private Equ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ccounting for the Past and Predicting the Future of European Private Equity, 18 FORDHAM J. CORP. & FIN. L. 623 (2013).
2.Barry M. Wertheimer, The Purpose Of The Shareholders' Appraisal Remedy, 65 TENN. L. REV. 664 (1998).
3.Bayless Manning,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The Director’s Duty Of Attention: Time For Reality, 39 BUS. LAW. 1485 (1984).
4.Benjamin T. Lo, Impro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Lessons from The European Community, 1 IND. J. GLOBAL LEGAL STUD. 220-221 (1993).
5.Bill Shaw, Resolving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Management Buyouts, 19 HOFSTRA L. REV. 146-148 (1990).
6.Christina M. Sautter, Shopping During Extended Store Hours: From No Shops to Go-Shops The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and Implications of Go-Shop Provisions in Change of Control Transactions, 73 BROOK. L. REV. 527 n.11 (2008).
7.Christina M. Sautter, Delaware As Deal Arbiter, 77 WASH. & LEE L. REV. 1280 (2020).
8.Dale Arthur Oesterle & Jon R. Norberg, Management Buyouts: Creating or Appropriating Shareholder Wealth?, 41 VAND. L. REV. 216 (1988).
9.Deborah A. DeMott, Limiting Directors’ Liability, 66 WASH. U. L.Q. 295-297 (1988).
10.Don S. Clardy, Valuation Of Dissenters' Stock Under The Appraisal Remedy—Is The Delaware Block Method Right For Tennessee?, 62 TENN. L. REV. 298-299 (1995).
11.Elizabeth Pollman, Strengthening Special Committees, 9 U.C. DAVIS BUS. L. J. 141-142 (2009).
12.Faith Stevelman, Going Privat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Market And The Law, 62 BUS. LAW. 777-780 (2007).
13.George A. Akerlof,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84 Q. J. ECON. 489-490 (1970).
14.George H. Singer, Corporate Governance, 52-AUG COLO. LAW. 36 (2023).
15.Giuseppe Dari-Mattiacci, Sander Onderstal, Francesco Parisi, Asymmetric Solutions To Asymmetric Information Problems, 66 INT’L REV L. & ECON. 1 (2021).
16.Guhan Subramanian, Deal Process Design In Management Buyouts, 130 HARV. L. REV. 614 (2016).
17.Hillary A. Sale, Delaware’s Good Faith, 89 CORNELL L. REV. 462-464 (2004).
18.H. Peter Nesvold, Going Private Or Going For Gold: Th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In-House Counsel During A Management Buyout, 11 GEO. J. LEGAL ETHICS 698-699 (1998).
19.Iman Anabtawi, Predatory Management Buyouts, 49 U.C. DAVIS L. REV. 1289 (2016).
20.James R. Repetti, Management Buyouts, Efficient Markets, Fair Value, And Soft Information, 67 N. C. L. REV. 123-124 (1988).
21.John C. Coffee, Jr., Regulating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Tender Offer's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84 COLUM. L. REV. 1196 (1984).
22.Joshua M. Koenig, A Brief Roadmap to Going Private, 2004 COLUM. BUS. L. REV. 509-510 (2004).
23.J. Russel Denton, Stacked Deck: Go-shops And Auction Theory, 60 STAN. L. REV. 1546 (2008).
24.Laura M. Brower, Structure And Price: Striking A Delicate Balance In Tender Offer Negotiations, 20 U.C. DAVIS L. REV. 996-997 (1987).
25.Lawrence A. Hamermesh & Michael L. Wachter, Finding The Right Balance In Appraisal Litigation: Deal Price, Deal Process, And Synergies, 73 BUS. LAW. 977 (2018).
26.Louis Lowenstein, Management Buyouts, 85 COLUM. L. REV. 732 (1985).
27.Marco Ventoruzzo, Freeze-Outs: Transcontinental Analysis And Reform Proposals, 50 VA. J. INT'L L. 851-852 (2010).
28.Mary Siegel, Going Private: Three Doctrines Gone Astray, 4 N.Y.U. J.L. & BUS. 449-451 (2008).
29.Matthew D. Cain & Steven M. Davidoff, Form Over Substance? The Value Of Corporate Process And Management Buy-Outs, 36 DEL. J. CORP. L. 874 (2011).
30.Melvin Aaron Eisenberg, The Duty Of Care Of Corporate Directors And Officers, 51 U. PITT. L. REV. 956-958 (1990).
31.Melvin A. Eisenberg, Corporate Law and Social Norms, 99 COLUM. L. REV. 1278-1279 (1999).
32.Melvin A. Eisenberg, The Duty Of Good Faith In Corporation Law, 31 DEL. J. CORP. L. 5-6 (2006).
33.Melvin Aron Eisenberg, Self-Interested Transaction In Corporate Law, 13 J. CORP. L. 997 (1988).
34.Michael C. Jensen & William 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3 J. FIN. ECON. 305 (1976).
35.Michael J. McGuinness & Timo Rehbock, Going-Private Transactions: A Practitioner’s Guide, 30 DEL. J. CORP. L. 460-461 (2005).
36.Nicola Faith Sharpe, Process Over Structure: An Organization Behavior Approach To Improving Corporate Boards, 85 S. CAL. L. REV. 270-272 (2012).
37.Nicolle Stracar, Applying A New Regulatory Framework To Interested Transactions By Minority Shareholders, 20 U. PA. J. BUS. L. 996 (2018).
38.Peter C. Hein, A Proposal For Affirmative Disclosure By Target Management During Tender Offers, 75 COLUM. L. REV. 190-191 (1975).
39.Peter V. Letsou, The Role Of Appraisal In Corporate Law, 39 B. C. L. REV. 1140-1141 (1998).
40.Regina F. Burch, Director Oversight And Monitoring: The Standard Of Care And The Standard Of Liability Post-Enron, 6 WYO. L. REV. 486-487 (2006).
41.Richard A, Booth, Management Buyouts, Shareholder Welfare, And The Limits Of Fiduciary Duty, 60 N.Y.U. L. REV. 633-634 (1985).
42.Roberta S. Karmel, Is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Model Broken?, 37 SEATTLE U. L. REV. 789-791 (2014).
43.Robert S. Summers, “Good Faith” In Contract Law And The Sales Provisions Of 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 54 VA. L. REV. 196 (1968).
44.Ronald J. Gilson & Jeffrey N. Gordon, Controlling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152 U. PA. L. REV. 785-786 (2003).
45.Scott V. Simpson & Katherine Brody, The Evolving Role Of Special Committees In M&A Transactions: Seeking Business Judgment Rule Protection In The Context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Transactions And Other Corporate Transactions Involv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69 BUS. LAW. 1117 (2014).
46.Steven M. Haas, Toward a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Safe Harbor, 90 VA. L. REV. 2276-2278 (2004).
47.Victor Brudney, A Note on “Going Private”, 61 VA. L. REV 1019 (1975).
48.Zipora Cohen, Fiduciary Duties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 Comparative View, 12 U. PA. J. INT'L BUS. L. 380-381 (1991).
三、網路資料
1.Cornell Law School LII, at https://www.law.cornell.edu/wex/periodic_reports.
2.Cornell Law School LII, at https://www.law.cornell.edu/wex/reporting_company.
3.Jason Gordon, What Is A Reporting Company? (Apr. 15, 2022), at https://thebusinessprofessor.com/en_US/business-transactions/reporting-company-definition.
4.KKR,at https://www.kkr.com/invest.
5.Pamela L Millard & Alexander Dirienzo, 2023 Amendments To The Delaware General Corporation Law: A Summary (Sep. 15, 2023), at https://www.americanbar.org/groups/business_law/resources/business-law-today/2023-september/2023-amendments-to-the-delaware-general-corporation-law/.
6.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at https://www.sec.gov/education/smallbusiness/goingpublic/exchangeactreporting.
7.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Question 117.02 at https://www.sec.gov/divisions/corpfin/guidance/13e-3-interps.htm.
8.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Question 117.04 at https://www.sec.gov/divisions/corpfin/guidance/13e-3-interps.htm.
四、其他
1.OECD (2023), G20/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2023, OECD Publishing, 20 (202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