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05: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曉萱
研究生(外文):TSAI, HSIAO-HSUAN
論文名稱:歌劇《蔥仔開花》之跨界演繹
論文名稱(外文):An Interdisciplinary Interpretation of Opera Formosa Bloom
指導教授:陳慧珊陳慧珊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HUI-SHAN
口試委員:張琳琳宮筱筠陳慧珊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LIN-LINKUNG, HSIAO-YUNCHEN, HUI-SHAN
口試日期:2024-06-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表演藝術學院表演藝術跨領域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臺灣歌劇當代國樂跨界音樂跨界展演《蔥仔開花》
外文關鍵詞:Taiwanese operacontemporary Chinese musicinterdisciplinary musicinterdisciplinary performancesFormosa Bloo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現今「跨界」、「跨領域」在各領域的發展已是主流,表演藝術生態也不例外。在此持續蓬勃發展的趨勢中,隨著科技的發達及進步,跨界作品推陳出新,專家學者紛紛對於此類作品提出各種不同的觀察方式及跨界觀點,藝術家在表演及詮釋上也加入更多新的編創想法及表演手法,進而使展演作品從視覺、聽覺的享受,昇華到更趨近全方位的感官饗宴。
臺北市立國樂團在跨界作品的製作上有相當豐富的經驗,《蔥仔開花》(2022)就是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其特色在於全劇以臺語演唱並以國樂團伴奏,本研究以開放、多元的態度及跨界視野,透過訪談編劇、作曲家、表演者、觀眾等,並以三角交叉檢視法檢視及分析他們之間對於《蔥仔開花》的回饋是否相互呼應,了解表演藝術生態的運作方式及持續循環的重要性。
本研究透過跨界視野探析《蔥仔開花》中音樂及歌詞的互動關係,創作者將臺語及國樂融合於歌劇作品,表演者以歌聲及肢體演繹;國樂團的伴奏與演員演唱的歌詞有互相幫襯的作用,音樂協助演員在角色詮釋上更加順暢,並強化角色在劇中的情緒及劇情的發展,從雙方的合作過程中,透過跨界視角切入觀察音樂與歌詞在歌劇中的互動關係。
跨界、跨領域的創作在當代表演藝術的發展中已是常態,跨界演繹呈現的樣貌相當多元化,跨界型態目前尚無統一的規範與標準,透過《蔥仔開花》的跨界演繹分析,與時俱進去了解及達成其中的藝術內涵,必定能使創作者及表演者有更多創作的靈感及經驗可參考,在快速變遷的表演藝術產業中,能開創更多可能性及發展性,也必定是持續進步及永續發展最好的結果。
Recently,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over” developments and the performing arts ecosystem have become mainstream in various sectors and continue to thrive. Given the advancement and progress of technology,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interdisciplinary emergence. Scholars have proposed several ways to observe and analyze such work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viewpoints. Similarly, practitioners have incorporated more innovative ideas and techniques in their interpretations and performances, elevating the exhibition pieces from visual and auditory to a comprehensive sensory level.
The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for example, has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interdisciplinary works. Its production, “Formosa Bloom (2022),” is one of the most impressive operas, performed entirely in Taiwanese and accompanied by the Chinese Orchestra. To capture the process of the performing arts ecosystem and its importance for its ongoing cycle, the author of the current study, with an open mind, diverse attitude, and interdisciplinary vision, performed a qualitative study us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triangulation methods to elicit and analysis the experiences of playwright, composer, performer, and audience.
Using interdisciplinary theories, the research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usic and lyrics in “Formosa Bloom,” the creators’ integration of Taiwanese and Chinese orchestral elements into the opera, and the performers’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works through both voice and body movement. Specifically, through dialogue and collaboration, the singing lyrics and the Chinese orchestra accompaniment complement one another, with the music aiding the performers in role interpretation and enhancing the characters’ emotions and development.
To this end, interdisciplinary creation has become the norm, presenting diverse performances without specific, unified interpretation standards yet. Through the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 it is beneficial to inspire more creators and performers to reference, driving rapid development and new possibilities, ultimately leading to continuous progress in the field.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譜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理論與方法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名詞釋義 13
第二節 歌劇在臺之發展與變化 17
第三節 跨界展演相關論述 19
小結 30

第三章《蔥在開花》創作思路與建構 33
第一節 創作者背景與建構思路 33
第二節《蔥仔開花》創作與詮釋 37
小結 46

第四章 多維度個案分析 50
第一節 以跨界視野論《蔥仔開花》50
第二節《蔥仔開花》之內外觀點 69
小結 84

第五章 結論 85

參考資料 87
附錄一 蔣啟真訪談紀錄摘要 93
附錄二 李哲藝訪談紀錄摘要 97
附錄三 孔孝誠訪談紀錄摘要 101
附錄四 梁越玲訪談紀錄摘要 104
附錄五 觀眾訪談紀錄摘要 109
附錄六 授權同意書 111
專書
王沛綸。1976。《音樂字典》。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林宏璋。2004。《界線內外:跨領域藝術在臺灣》。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高子銘。1959。《現代國樂》。臺北:中正書局。
陳慧珊。2016。《傾聽弦外之音:音樂藝術跨界展演研究》。臺北:美商EHGBooks。
曾道雄。1997。《歌劇藝術之理念與實踐》。臺北:個人著述。
葉至誠、葉立誠。2003。《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數位。
劉明志。1995。《西方歌劇史》。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羅基敏。2000。《教育大辭書》。

學術期刊
王中砥。2022。〈音樂向歷史求證,歷史在音樂重現——二場《蔥仔開花》的胸中點墨〉。《新絲路》,第86期,頁44-45。
宋英維。2011。〈古典跨界音樂之重思〉。《音樂研究》,第15期,頁25-49。
李秋玫。2022。〈趙菁文:跨域探索音樂「形式上的新」〉。《PAR表演藝術雜誌》,第344期,頁52-55。
林鶴宜。2015。〈臺灣歌仔戲「做活戲」後場樂師的人才養成與即興伴奏技巧〉。《戲劇學刊》,第21期,頁161-194。
許淑婷。2011。〈現代國樂發展之反思〉。《環境科技人文學刊》,第12期,頁49-63。
許淑婷。2016。〈現代職業國樂團發展中的面向——以通俗化與交響化為探析〉。《環境科技人文學刊》,第23期,頁1-11。
陳俊明。2010。〈跨與不跨:時代氛圍下的藝術多元連結新關係〉。《現代美學》。第151期,頁20-27。
陳秋玫。2017。〈臺語歌劇 搬演布袋戲大師的戲夢人生 臺北市立國樂團《李天祿的四個女人》〉。《PAR表演藝術雜誌》,第293期,頁28-29。
陳慧珊。2007。〈1+1≧2?——淺談跨界(領域)藝術創作之理念與實踐〉。《藝術欣賞》。第3卷,第4期,頁47-58。
陳慧珊。2011。〈臺灣公立樂團跨界展演初探-以臺北市立國樂團、國家交響樂團為例〉。《關渡音樂學刊》。第15期,頁135-165。
陳慧珊。2014。〈反思「跨界音樂」:從音樂多元本體觀論當代音樂之跨界〉。《音樂研究》,第21期,頁23-51。
陳慧珊。2014。〈後現代聆聽的挑戰方向:聆聽慣習、生態途徑、音樂詮釋〉。《藝術學報》。第98期,頁315-336。
劉馬利。2022。〈跨越時代的理解與傳承——回看歌劇《蔥仔開花》〉。《新絲路》,第85期,頁4-13。

學位論文
王學彥。2021。《臺灣戲曲音樂的跨界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表演藝術博士班,博士論文。
王瀚億。2007。《東方器樂劇場《無極》演繹之探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珮鈴。2015。《「迷火佛拉明哥舞團」跨界演出之探討——以《臺北地圖之尋找潘金蓮》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淑玲。2020。《古裝音樂劇《木蘭少女》、《賽貂蟬》之文本與主要角色分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岳珮羽。2017。《原創中文音樂劇《釧兒》探析——以戲劇結構、歌仔調與歌仔戲表演為範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子惠。2006。《臺灣音樂劇《四月望雨》研究——原創、改編與詮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潤筠。2014。《「馴悍」在臺灣:莎劇《馴悍記》的四部「歌舞劇」改編探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夏鈺淳。2006。《當代國樂之跨文化研究——以《東方傳奇.搖滾國樂》之〈卜卦調〉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孫嘉豪。2007。《歌劇《稻草人與小偷》研究——從美感教育談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玉胤。2009。《臺灣當代中文歌劇研究——歌與劇的跨文化思考》。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表演藝術博士班,博士論文。
張明惠。2015。《從總體藝術觀點析論音樂劇《天天想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思欣。2020。《原民音樂劇《高砂戀歌》之音樂符號分析》。崇右影藝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相煒。2023。《2018-2022《臺灣音樂年鑑》視閾下國樂概念、行為、音聲之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表演藝術博士班,博士論文。
郭澤寬。2005。《臺灣現代中文歌劇創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
陳巧歆。2012。《臺灣當代原住民音樂劇的跨界分析——以《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美君。2015。《「文學音樂劇」《少年臺灣》之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曾羽薇。2021。《當代箏樂之跨界演繹——以《夜魔》、《三貓娛箏》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馮奕祺。2010。《當代音樂劇場之編創與詮釋——從跨界面向談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志博。2003。《《國樂情人夢——消逝的時光》之跨界展演探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佳璇。2021。《當代臺灣布袋戲之跨界演繹——以《陳錫煌尬拍謝少年》與《年羹堯傳奇》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頌惟。2004。《當代國樂團的創新演出可行性之研究以「臺灣國樂團(NCO)」為聚焦》。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鄭翔茹。2008。《敘說卡到音即興樂團的跨界音樂實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賴志光。2016。《《鐵道之歌》之跨界展演探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宗潤。2021。《《水中之屋》讀劇音樂會——音樂創作與理念》。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網路資料
Citytalk城市通。《臺北歌劇劇場》。http://www.citytalk.tw/enterprise/12620-臺北歌劇劇場。擷取日期:2024年02月01日。
典藏臺灣。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8/36/a6.html。擷取日期:2022年12月30日。
馬偕醫學院。〈臺灣女性環球之旅第一人:張聰明〉。https://www.mmc.edu.tw/epaper/News_DetailB.asp?hidNewsID=327。擷取日期:2022年12月30日。
臺灣國樂團。《國立傳統藝術中心》。https://www.ncfta.gov.tw/nco_72.html。擷取日期:2022年10月10日。〈【TCO】閃亮亮系列:TCO劇院-歌劇《蔥仔開花》〉。《OPENTIX》。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503997330248556548。擷取日期:2022年10月10日。
〈臺灣國樂團《馬偕情書》〉。《OPENTIX》。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537055158424227848。擷取日期:2022年10月10日。
〈臺北市立國樂團TCO劇院——臺灣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衛武營 國家藝術文化中心》。https://www.npac-weiwuying.org/programs/5c6bde4f62156f000676165d。擷取日期:2022年10月10日。
〈TCO劇院——李天祿的四個女人〉。《臺中國家歌劇院》。https://www.npac-ntt.org/program/events/c-mO1rkBPSL28。擷取日期:2022年10月10日。
胡銘堯。〈華格納:實現總體藝術的創造者〉。《音樂遊蹤》。https://www.denniswu.com/wagner-creator-of-total-artworks/。擷取日期:2022年12月4日。
蔡孟凱。〈當代歌樂的無盡求索:評國樂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1501。擷取日期:2022年10月10日。
蔡孟凱。〈枝葉待理,花自芬芳——《蔥仔開花》〉。《表演藝術評論臺》。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comments/cc0fe3b7-9968-4192-8ea4-97eb4c26c7d8。擷取日期:2022年12月19日。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https://dict.revised.moe.edu.tw/index.jsp。擷取日期:2023年03月09日。
傳藝金曲獎。https://gmafta.ncfta.gov.tw/home/zh-tw/340001。擷取日期:2024年06月03日。
僑務電子報。〈老將曾道雄領軍 臺北歌劇劇場50年精彩回顧〉。https://ocacnews.net/article/310801。擷取日期:2024年02月01日。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李哲藝#著作。擷取日期:2024年07月01日。
臺北市立國樂團。https://www.tco.gov.taipei/Default.aspx。擷取日期:2022年10月10日。
灣聲樂團。https://www.onesongorchestra.com。擷取日期:2024年07月01日。

其他
一、電子文獻
林昱廷。2021。〈2021年度國樂活動觀察與評介〉。《臺灣音樂年鑑》。頁1252-1292。
張儷瓊。2018。〈2018年度國樂活動觀察與評介〉。《臺灣音樂年鑑》。頁1178-1219。
陳慧珊。2018。〈時空交織的絢爛迸發:2018年度跨界音樂活動觀察與評介〉。《臺灣音樂年鑑》。頁1664-1681。
陳慧珊。2019。〈以藝術之名的眾聲喧嘩:2019年臺灣跨界音樂的現象與發展〉。《臺灣音樂年鑑》。頁1910-1928。
陳慧珊。2020。〈極度衝擊下的逆勢崛起: 2020 臺灣跨界音樂文化與生態評析〉。《臺灣音樂年鑑》。頁1896-1917。
陳慧珊。2021。〈後疫情時代下的解構、調和與重建:2021年臺灣跨界音樂評述〉。《臺灣音樂年鑑》。頁1922-1953。
陳慧珊。2022。〈2022年度跨界音樂與其他之活動觀察與評介〉。《臺灣音樂年鑑》。頁1112-1124。
蔡宗德、陳靜儀。2021。〈疫/異地逢生,虛實求存——2021年新常態(New Normal)下跨界音樂、世界音樂與原住民音樂的發展〉。《臺灣音樂年鑑》。頁1766-1786。
二、節目冊
《蔥仔開花》。2022。高雄場節目冊。
三、影音資料
臺北市立國樂團。2022。《蔥仔開花》DVD。
四、其他
《蔥仔開花》排練影音資料。
《蔥仔開花》劇本故事大綱。
《蔥仔開花》演唱歌詞。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