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3)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5 16:49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黃心沂
研究生(外文):
HUANG,HSIN-YI
論文名稱:
印象派建築-印象與空間的通則關係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
Impressionistic Architecture -Exploring the Gener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pressions and Spatial
指導教授:
曾令理
指導教授(外文):
TSENG, LING-LI
口試委員:
何震寰
、
黃明威
、
白千勺
、
曾令理
口試委員(外文):
Jen-hwang Ho
、
Ming-Wei Huang
、
Cian-Shuo Bai
、
Ling-Li Tseng
口試日期:
2024-06-13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
建築研究所
學門:
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
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7
中文關鍵詞:
印象派建築
、
感知與意象
、
空間影像
、
感官印象
、
AI軟體應用
外文關鍵詞:
Impressionist Architecture
、
Perception and Imagery
、
Spatail Imaging
、
Sensory Impression
、
AI Softwre Applications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9
評分:
下載:2
書目收藏:0
本論文旨在設計方法中探索印象派 (Impressionistic) 的概念,作為激發思考、建構建築
設計作品的方式。開啟對建築空間設計中感官操作的探討,並建立一種類比於印象主義畫作
時代性跳脫的思考框架,從而形成一種閱讀建築空間的邏輯。
資訊爆炸的現今,快速而精簡的獲取、傳達資訊成為了主要的溝通模式。AI 時代的來臨,更
強化了文字與圖面之間的溝通效率以及將直覺的感官作為在軟體上的對話方式。然而,溝通
時仰賴於對於文字、圖像的印象與其應用也更加重要。因此,對於印象與空間之關聯性探討,
以及透過感官與情緒,作為開啟建築設計操作之可能性,成為了最主要的研究動機。
從現代對於事物的理解為起點,以簡單的字詞、簡圖建構起讀者對於印象與建築之間的連結。
透過對於印象的研究,分別從印象不同的構成方式,例如精準的形象、故事性的描述與感官
的形容進行案例的分類,切入印象與空間的討論。並針對印象構成之溝通媒介如文字、圖像等,
歸納出印象運用於空間分類之方法,及探討當代對於感官畫面溝通之途徑、操作邏輯。將空間
印象探討方向分為可被量化的空間感官元素,以及不可被量化之集體感受空間,進行案例的
分類討論。接著,以驗證者的角色,透過當代的表達途徑 AI 製圖軟體,進行本論文研究之空
間分類,作為感官元素對於空間感受表達的驗證。最後再以實驗者的角色,將研究期間之作
品用其觀點,進行閱讀建築空間的邏輯說明。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oncept of Impressionism within the design methodology as a way to stimulate thinking and construct architectural design works. It opens a discussion on the sensory manipulation in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and establishes a framework for thinking analogous to the epochal shift seen in Impressionist paintings, thereby forming a logic for interpreting architectural spaces.
In today's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swiftly and concisely acquiring and conveying in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primary mode of communication. The advent of the AI era has further enhanced th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between text and graphics, using intuitive sensory experiences as a mode of interaction with software. However, it has also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rely on the impressions of words and imag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during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ressions and space, and using sensory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s to open up possibilities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operations, is the primary research motivation.
Starting from the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objects, the study construct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mpressions and architecture using simple words and diagrams. By researching impressions, it classifies cases based on different compositional methods of impressions, such as precise imagery, narrative descriptions, and sensory depictions, to delve into the discussion of impressions and space. It also summarizes methods for applying impressions to space classificat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 media like text and images and explores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and operational logic for communicating sensory visuals. The exploration of spatial impressions is divided into quantifiable spatial sensory elements and non-quantifiable collective spatial experiences, with case classification discussions conducted for each. Then, acting as a verifier, the study uses contemporary expression tools such as AI drawing software to classify spaces as per the research, verifying the expression of sensory elements in spatial perception. Finally, as an experimenter, the study uses the works created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to explain the logic of reading architectural spaces from its perspective.
中文摘要(P.5)
英文摘要(P.7)
目錄(P.9)
導論 Introduction(P.11)
第一章 Impressions & Architecture | 印象與建築(P.17)
1.1模糊的具體敘述
1.1.1精準的形象聯想
1.1.2故事的行為描述
1.1.3感官的情緒表情
第二章 Before the Memory | 印象的構成與再現(P.59)
2.1模糊的印象
2.1.1印象成為語言
2.2印象的構成
2.2.1印象形成
2.2.2印象記憶
2.2.3印象召喚
2.3印象的再現
2.3.1文字
2.3.2畫面
2.4印象的詮釋
2.4.1印象表達的時代性
2.4.2印象詮釋之於建築
第三章 Impression of Space | 空間的印象(P.87)
3.1身體與感官
3.2感官的對比
3.2.1視覺印象-型態/顏色
3.2.2觸覺印象-尺度
3.2.3聽覺印象-分貝
3.3感官的聯想
3.3.1視覺印象-時序/光影/圖案
3.4感官的聯想
3.4.1視覺印象-顏色
3.4.2嗅覺印象-氣味
3.4.3聽覺印象-場域
第四章 Space of Impression | 印象的空間(P.109)
4.1印象與情緒
4.1.1集體意識
4.2情緒的轉變
4.2.1時間性
4.2.2故事性
4.2.3情緒的觀察-案例分析
第五章 Experiment & Imaging | 印象與經驗(P.129)
5.1感官印象的驗證
5.2情緒印象的驗證
5.3印象的空間建構
第六章 Profound & Scene | 深刻的場景(P.167)
6.1精確的感官
縱逝之光
6.2故事的情緒
100分鐘
新竹教化空間改造
6.3印象的操作
疫情紀念碑
總結 Conclusion(P.203)
參考書目Bibliography(P.205)
|文章
期刊
-黃麗玲 (1999) 。滑板玩家:當代城市中激進與反叛的市民。城市與設計學報,25-44。
|書籍
紙本書籍
-陸希傑、何炯德(2015)。形錄RegisstrationForm。田園城市出版。
-Walter Benjamin.(1992). One Way Street.
-Iain Borden.(1999). Skateboarders:Radical and Insurgent Citizens in the
Contemporary City.
-Libeskind . D . (2011). Daniel Libeskind: Jewish Museum Berlin.
-Thorne-Thomsen..K.(2015). Architectural Perceptual Projection.
-Donald A. N.( 1988 ).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Donald A. N.( 2013 ).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Robert M. (1968). Notes On Sculpture.
-Rogers.R.(2017). A Place Of All People
-Wertheim.M.(1999).The Pearly Gates Of Cyberspace.
翻譯書籍
-William Deresiewicz(2020).游騰緯(2022)。藝術家之死。麥田出版。
|網路資料
-ART EMPEROR(2019)。印象主義藝術(19th後半葉)Impressionism。2024年1
月28日)。取自https://artemperor.tw/knowledge/44
-Dans Le Gris(2023)。印象派(Impressionism):用畫筆捕捉流逝的時間、光的變
化與日常之美。(2024,2月4日)。取自https://danslegris.com/zh/blogs/
journal/impressionism
-Vanessa Wong(2015)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2024,2月7日)。
取自https://artuncovered.wordpress.com/2015/09/25/%E5%8D%B0%E
8%B1%A1%E6%B4%BE%E7%9A%84%E6%BA%90%E8%B5%B7%E8%8
8%87%E8%B3%9E%E6%9E%90-%EF%BC%9C%E5%85%AD%EF%BC%
9E-%E9%9B%A8%E6%9A%98%E6%98%8E%E6%99%A6%E3%80%80%
E5%9C%B0%E4%B9%85%E5%A4%A9%E9%95%B7%EF%BC%88/
-凌美雪。(2011)。【藝術文化】莫內冷了?莫內熱了?(2024,2月8日)
-Adela Cheng。(2022)日本像素圖素材免費下載!前任天堂設計師打造700款特色「粗
ドット」。(2024,2月14日)。取自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200203
-異塵行者 Esor Huang。(2023)。AI 繪圖 4 個階段。(2024,4月18日)取自https://
www.projectup.net/article/view/id/16931
電子全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無相關論文
無相關期刊
1.
經驗毀滅:物件語言
2.
生態烏托邦聚落的精神與空間指南
3.
當代儀式性空間實踐
4.
印象派脈絡中的女性家庭形象:貝絲.莫莉索與瑪莉.卡莎特作品研究
5.
鮭魚生態中心
6.
實體的演繹 | 臺灣銀行總行改造計畫
7.
GaN-HEMT 功率元件之製作和可靠度特性
8.
鋰硫電池的新型電極結構─硫披覆隔離膜與奈米碳管及還原石墨烯自支撐複合集流體之研究
9.
新型導電防水MXene nanopaper在人體運動監測之應用與開發導電柔性水凝膠
10.
超音波產生之空穴效應誘導固體瓊脂糖基組織模擬膠的電導率、與過氧化氫增加以及亞硝酸的測試法
11.
基於MXene與纖維素複合材料在環保生醫感測器的開發及應用
12.
運用區塊鏈技術與智能合約開發Web3.0遠距醫療影像管理系統
13.
基於網際網路架構下的假體周圍感染診斷系統:應用 Docker 與機器學習於系統前後端之開發
14.
D3QN與圖形注意模型在排程問題上的性能研究
15.
利用基於U-net模型自動化分割視網膜滲出液與視網膜影像分析應用程式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