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丁俞均(2022)。國小英語混齡學習扶助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五南。
吳清山、林天佑(2009)。教育名詞:偏鄉教育。教育資料育研究雙月刊,90,177-178。
吳清山(2016)。混齡教學。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8,160-160。
李美華(2018)。國小混齡教育支持系統之德懷術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李玉玫(2018)。新北市偏遠地區公立小學實施混齡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李孟融(2019)。國小教師實施混齡教學之現況及需求研究—以新北市偏遠地區混齡教學前導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林欣毅、鄭章華、廖素嫻(2016)。混齡教學於國中小階段之實施方式與支持措施—多重個案探究。教育實踐與研究,29(2),1-32。
林亭吟(2021)。國小高年級混齡音樂課程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洪儷瑜(2018)。跨年級教學概論。載於梁雲霞、陳淑麗(主編),跨年級教學實務手冊(1-14頁)。師大書苑。
徐偉慈(2018)。新北市偏遠地區小型國民小學英語混齡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徐慧中(2019)。以差異化教學實施國小混齡數學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徐永康、鄭同僚(2019)。鄉村小校混齡教學與課程設計。課程研究,14(1),55-77。
徐瓊珠、詹士宜(2008)。國小教師對不同類別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意見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9,25-49。
秦葆琦(2019年7月15日)。素養導向的國小生活課程。快樂教師電子報,195
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grp_no=5&edm_no=27&content_no=713
馬培芳、馬鈞、董小梅(2010)。區域內義務教育公平、品質、效益的實踐與思考。甘肅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
郭生玉(1988)。心理與教育研究法。精華。
張舒婷(2018)。混齡教學。雲林縣國民教育輔導團。
http://ceag.ylc.edu.tw/ylc/upload/approv/approv2018100417140584.pdf
張明文(2019)。促進有效學習的新北混齡教學。載於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新北市108年度混齡教學課程發展資源手冊(3頁)。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陳之華(2013)。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木馬文化。
陳榮政(2016)。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探究與學校行政變革。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4,157-181。
陳聖謨(2013)。教育政策與學校對策–偏遠小學轉型優質計畫實施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期刊,47(1),19-38。
陳聖謨(2015)。偏鄉學校發展:議題與研究。華騰。
陳聖謨(2016)。偏鄉迷你小學推展混齡教學的理路與出路。發表於2015海峽兩岸教育學術研討會,嘉義大學。
陳聖謨(2022)。辨與變:我國偏鄉小學混齡教學體制的迷思與展望。台灣教育研究期刊,3(2),171-193。
教育部(2017)。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教育部。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生活課程綱要。教育部。
教育部(2022)。學校名錄及相關資訊。教育部統計處。
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63F5AB3D02A8BBAC&sms=1FF9979D10DBF9F3&s=AE2D16F8A1094E9C
曹念淑(2019)。混齡教學應用於原鄉國小高年級體育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許雁婷(2020)。新北市一所國小低年級生活領域混齡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五南。
黃意舒(2000)。混齡教學。國家教育研究院。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bb42fcf3f7de09ec5e8724f55af163dc/?seq=1
黃元彥、劉旨峯、黃瓊葦(2012)。參與線上課業輔導之敘說探究:弱勢學生、偏鄉教育、線上課輔之經驗省思。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8(3),189-216。
黃昱芳(2018)。新北市偏鄉小校實施混齡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海洋大學。黃詩雅(2019)。新北市偏遠地區國小音樂教師混齡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7)。新北市106年度偏遠地區公立國民小學混齡教學課程發展導引手冊。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9)。新北市108年度混齡教學課程發展資源手冊。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詹于瑱(2019)。國民小學英語教師實施混齡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楊依珊(2022)。音樂創意教學策略研究-- 以達克羅士教學法融入音樂混齡教學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蔡清田(2000)。行動研究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上的應用。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學會。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五南。
蔡清田(2017)。「實驗教育三法」影響下的課程實驗。教育研究月刊,277,48-59。
蔡銘津(2012)。少子女化的教育政策走向與應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5),1-7。
劉琴惠(2015)。文學圈閱讀理解課程運用於國小混齡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譚欣婷(2020)。偏鄉國小教師實施低年段英語科混齡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英文部分
Aksoy, N. (2008). Multi-grade schooling in Turkey: An over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8, 218-228.
Anderson, R. H. (1992). The nongraded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s from histor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48161)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ks, J. A. (1997).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thnic studies(6thed.) Boston: Allyn &
Bacon.
Bruce A. Miller.(1991). A Review of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Multigrade
Instruc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ural Education, 7, 3-12.
Cotton, K. (2002). Non-graded primary education, 14,
https://www.nwrel.org/scpd/sirs/7/cu14.html
ESRI (2014). Growing Up in Ireland. Economic & Social Research Institute.
https://www.esri.ie/research-areas
Jordaan, V. A. (2006). Facilitators course on multi-grade teaching. Facilitators guide with resources. Bloemfontein: Free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Joubert, J. (2010). Multigrade education in Africa and the centre for multigrade
education. UNESCO IICBA Newsletter, 12(1), 2-4.
Katz, L.G., & Chard, S. (1995). The benefits of mixed-age group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2411)
Kurt Lewin. (1946). 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2(4), 34-46.
Laud, L. (2011). Us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differentiate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Lindström, E.-A., & Lindahl, E. (2011). The effect on Mixed-Age Classes in Sweden.
Scandonavian Journal of Educaitonal Research, 55(2), 121–144.
Little, A. W. (2006). Education for all: multigrade realities and histories. In Little, A.
W. (Ed.), Education for all and multigrade teach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pp. 1-26). Dordrecht: Springer.
Mulryan-Kyne, C. (2007). The preparation of teachers for multigrade teach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3(4), 501-514.
Thomas, C., & Shaw, C. (1992).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grade schools.
Washington, D. C.: The World Bank, World Bank Technical Paper Number 172.
Tomlinson, C. (2001). How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xed-ability classrooms.
Alexandria, VA: ASCD.
UNESCO. (2007). Education for All by 2015. Will We Make It? 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08. Paris: UNESCO.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