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98.82.140.17)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8 09:3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楊智翔
研究生(外文):
YANG, ZHI-XIANG
論文名稱:
跩怪現形:臺灣變裝的美學實踐
論文名稱(外文):
Ecce Drag: The Aesthetical Practice of Drag in Taiwan
指導教授:
黃建宏
指導教授(外文):
HUANG, CHIEN-HUNG
口試委員:
耿一偉
、
鄭芳婷
口試委員(外文):
KENG, YI-WEI
、
CHENG, FAN-TING
口試日期:
2024-06-11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
藝術跨域研究所
學門:
藝術學門
學類:
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變裝皇后
、
跩怪
、
酷兒
、
性/別
、
台灣研究
外文關鍵詞:
drag queen
、
drag
、
queer
、
gender
、
Taiwan studies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76
評分:
下載:6
書目收藏:1
本創作研究論文源於我對變裝皇后比賽的觀察。一方面,我重新追溯台灣變裝文化的形塑脈絡,至現今逐漸主流化的發展現象;另一方面則回顧每段成長過程我曾遭受到的性別霸凌,說明我為何會受到變裝表演的吸引,並從中獲得持續前進的力量,於是得以在藝術領域裡發展至今。
變裝皇后與變裝表演,高度交織於同性戀歷史及酷兒抗爭脈絡,其尖銳激進的抵抗策略不容抹滅。然而,約莫2020年我開始密切觀察後,察覺到社會氛圍對怪異身體的認識與接受程度已有顯著提升,尤其在美國選秀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RuPaul's Drag Race)對全球變裝文化帶來變革後,變裝藝術在大眾文化及主流視野的能見度與影響性已越來越廣泛,變裝與社會的關係明顯正在產生變化。
承接這層變化,我試著以「跩怪」展開全新的論述空間。從變裝皇后在比賽中較勁技藝與審美評判的過程挖掘跩怪美學,並自當代社會慾望跩怪身體及追求派對狂歡的特質,指出跩怪得以現形於主流的發展空間。接著,我以近年發起及參與的計畫,說明跩怪為我帶來的啟發與實踐,進而拓展我與更多主體連結的關係。藉此我想提出:這是個足以用怪異串連慾望的時代,自身的差異與奇怪,或許正是開拓未來成為可能的關鍵,值得珍視與堅持。
This creative research paper stemmed from my observations of drag queen competitions. On one hand, I retrace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s drag culture to the current phenomenon which is gradually becoming mainstream; on the other hand, I looked back the gender discrimination I suffered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my growth. And also explained why I was attracted by the drag performances and how to gain the strength to keep moving forward, thus allow me to give full play in the art field nowadays.
Drag queens and drag performances are intricately interwoven with the history of homosexuality and queer fight their corner, their sharp and radical resistance strategies cannot be erased. However, as I began to observe around 2020, I noti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ociety's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of queerness, especially when the American talent show "RuPaul's Drag Race" made change in the worldwide drag culture. The visibility and influence of drag art in mainstream cultur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indicating an evident chang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ag and society.
In response to this change, I attempted to open up a new discussion with "跩怪(chuai kuai, meaning similar to drag)". Extracting the 跩怪(chuai kuai)’s aesthetics from drag queens' competition in showcasing their skills and facing aesthetic judgments, and pointing out why 跩怪(chuai kuai) can develop in the mainstream cul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Furthermore, I expounded how 跩怪(chuai kuai) has inspired me with the projects I initiated or participated in recent years, and thereby expanding my connections with more subjects.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propose: This is an era where queerness becomes the bridge. Our own differences and peculiarities may be the key to unlocking future possibilities, thus they are worth cherishing and persevering.
摘要
Abstract
謝誌
圖表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與變裝皇后相遇
第一節 人妖童年
第二節 變裝問題意識
一、變裝與性/別
二、是開創或限制?
小結
第二章 從邊緣開始:變裝皇后在台灣
第一節 地下變裝舞會
一、Ballroom的誕生
二、台灣在地發展
第二節 地上反串風景
一、戲曲中的反串
二、性別中的反串
第三節 變裝、反串與同性戀
一、詞彙的交會
二、扮裝與同性戀史
三、同志運動的開端
第四節 變裝皇后比賽
一、乍現於1990年代
二、當代皇后的崛起路徑
三、不只變裝,還要耍怪
小結
第三章 交融的轉折:跩怪現形於主流
第一節 從酷兒敢曝到跩怪現形
一、敢曝美學
二、同志與酷兒
三、跩怪的時代
第二節 對跩怪身體的集體慾望
一、跩怪身體現形
二、性別常規與破除
三、跩怪慾望的串連
第三節 狂歡的派對/多元的社會
一、以派對作為跩怪的場域
二、與當代社會特質的交織
三、跩怪現形於主流的反思
小結
第四章 協作與共生:跩怪的實踐路徑
第一節 在過程中形塑——對話
一、《feel Good(s)》計畫
二、《人人有神座》
三、《位置調整中》
第二節 策動跩怪現形——空間
一、2022臺北白晝之夜
二、Betty Apple X 謝賀銘《表植趴體》
第三節 回到之前與之後——裸身
一、蘇品文《作品名稱未定》工作坊呈現
二、Xavier Le Roy X Scarlet Yu《Temporary Title, 2015 (Taipei 2023)》
小結
第五章 總結
參考資料
圖片出處
附錄
一、中文資料
傑克.霍爾(Jake Hall)
2021,《變裝的藝術》(The Art of Drag)。陳瑄譯。台北:大塊文化。
黃道明
2000,〈召喚同性戀主體—渾名、污名與台灣男同性戀文化的表意,1970-1990〉。《性/別政治與主體形構》,何春蕤編,頁111-129。台北:麥田出版。
紀大偉
2017,《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台北:聯經出版。
1997,《酷兒啟示錄》。台北:元尊文化。
張藹珠
2000,〈性別反串、異質空間、與後殖民變裝皇后的文化羨嫉〉。《中外文學》第29卷第7期,頁139-157。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洪凌、紀大偉、但唐謨主編
1994,《島嶼邊緣》獨立刊物。台北:唐山出版社。
破報
1996,第三十五期《扮裝世代:偽裝與風格化的身體》,頁15-20。台北:台灣立報。
卡維波
1998,〈什麼是酷兒?〉,收錄於《酷兒理論與政治》,何春蕤編,頁32-39。桃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伊芙.賽菊寇(Eve Kosofsky Sedgwick)
1998,〈情感與酷兒操演〉台灣演講稿,收錄於《酷兒理論與政治》,何春蕤編,頁107-108。桃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
2023,《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份顛覆》(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聞翊均、廖珮杏譯。台北:時報文化。
林宇玲
2003,〈解讀台灣綜藝節目「反串模仿秀」的性別文化:以《台灣紅不讓》的<變男變女變變變>單元為例〉。《跨性別》,頁173-219。桃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
2022,《性史:第一卷 知識的意志》(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 I: La volonté de savoir)。林志明譯。台北:時報出版。
喬治.巴代伊(Georges Bataille)
2012,《情色論》(L’Érotisme)。賴守正譯。台北:聯經出版。
傑克.哈伯斯坦(J. Jack Halberstam)
2019,《卡卡女性主義》(GaGa Feminism: Sex, Gender, and the End of Normal),陳瑄譯。台北:手民出版社。
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2015,《嘉年華的誕生:慶典、舞會、演唱會、運動會如何翻轉全世界》(Dancing in the Streets: A History of Collective Joy),胡訢諄譯。新北:左岸文化。
珍妮.W.哈帝(Janet W. Hardy)、 朵思.伊斯頓(Dossie Easton)
2019,《道德浪女(第三版)》(The Ethical Slut)。張娟芬譯。台北:游擊文化。
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
20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黃煜文譯。台北:商周出版。
邱坤良
1979,〈訪楊麗花 談歌仔戲〉。《家庭月刊》。台北:台灣電視公司電視週刊社。
周慧玲
1996,〈女演員、寫實主義、「新女性」論述——晚清到五四時期中國現代劇場中的性別表演〉。《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四期,頁87-13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小虹
2000,《怪胎家庭羅曼史》。台北:時報出版。
二、英文資料
Wortham, Jenna
2018, "Is 'RuPaul's Drag Race' the Most Radical Show on TV?".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Esther Newton
1979, Mother Camp: Female Impersonators in Americ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oe Meyer
1994, 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Camp. London and New York: Penguin Press.
Richard Dyer
2002, The Culture of Queer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Judith Butler
1993, Bodies That Matter: On the Discursive Limits of “Sex”. New York: Routledge.
Teresa de Lauretis
1991, “Queer Theory: Lesbian and Gay Sexualities an Introduction,” in differences: A Journal of Feminist Cultural Studies 3, no.2.
José Esteban Muñoz
1999, Disidentifications: Queers of Color and The Performance of Politic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Lisa Peñaloza
1996, "We're Here, We're Queer, and We're Going Shopping!".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Vol. 31 (1-2).
三、學位論文
汪詩豪
2023,《「變」出臺灣味:在地風格皇后家族表演的考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飛(Samuel Garcia)
2021,《扮裝台灣:台北扮裝表演中的酷兒性別建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佩甄
2006,《台灣同志論述中的文化翻譯與酷兒生成》。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青儀
2014,《Bitch-Style男街舞舞者的妖、騷、婊-其舞蹈實踐、跨性別展演與自我》。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玉鳳
2001,《電視談話性綜藝節目與性別反串之再現》。新北: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瑞元
1998,《孽子的印記—臺灣近代男性「同性戀」的浮現(1970-199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毓嘉
2010,《男柯一夢夢紅樓:西門紅樓南廣場的「同志市民空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沿瑜
2007,《倚坐歌仔戲窗口思索舞台上顛鸞倒鳳的成因》。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
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1995,〈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簡介〉。網址:https://sex.ncu.edu.tw/history/index.html。檢索日期:2024年1月15日。
施舜翔
2015,〈天后賽柏格:蔡依林的天后身份打造與男同志地下文化〉。網址:https://popcultureacademytw.com/2015/03/08/jolintsaidivacyborg/。檢索日期:2024年1月15日。
2019,〈酷兒的犯賤美學:敢曝與同志歷史的政治〉。《台灣人文學社通訊》第13期。網址:http://bulletin.twhs.org.tw/archives/301。檢索日期:2024年1月15日。
Channing Joseph
個人網站:https://www.channingjoseph.com/elements/discoveries.html。檢索日期:2024年1月22日。
劉文(筆名柴)
2017,〈【酷兒不酷】我們來到後酷兒時代了嗎?〉,出自「女人迷」專欄網頁: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4619。檢索日期:2024年2月26日。
東南亞性別網絡2.0:虛實駐村
計畫網站:https://www.sea-residency.com。檢索日期:2024年3月20日。
思塾Think School
計畫網站:https://thinkschool.riverlin.art。檢索日期:2024年3月20日。
臺北市文化局/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022,〈明年見,2022臺北白晝之夜逾46萬人次湧入,作伙徹夜享受藝術不停歇〉,非池中藝術網:https://artemperor.tw/focus/5051。檢索日期:2024年3月22日。
吳牧青
2022,〈白晝之夜六週年記:區位移轉的策展概念,可以看出台北什麼樣的都市規劃和空間權力問題?〉,典藏ARTouch:https://artouch.com/art-views/review/content-86467.html。檢索日期:2024年3月22日。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Betty Apple X 謝賀銘《表植趴體》演出介紹:https://tpac.org.taipei/program/407。檢索日期:2024年3月22日。
Xavier Le Roy X Scarlet Yu《Temporary Title, 2015 (Taipei 2023)》演出介紹:https://tpac.org.taipei/program/408。檢索日期:2024年3月22日。
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蘇品文《作品名稱未定》介紹:https://replay.clab.org.tw/en/artworks/su-pin-wen-not-yet-titled。檢索日期:2024年3月22日。
黃鼎云
2023,〈給植物的音樂會與給人類的評論——臺北藝術節「給植物的音樂會」系列(上)〉,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comments/74ef31ca-9e48-418e-b129-c8b5e0c1a127。檢索日期:2024年3月22日。
2023,〈給植物的音樂會與給人類的評論——臺北藝術節「給植物的音樂會」系列(下)〉,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comments/90df65a2-6d11-42f9-aed8-6672b57dfdad。檢索日期:2024年3月22日。
陳盈帆
2023,〈一種公共的親密關係《Temporary Title, 2015 (Taipei 2023)》〉,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comments/777244ee-af52-4ed6-afd3-9334aa8dc9e7。檢索日期:2024年3月22日。
電子全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文化轉折中的酷兒越界:九○年代臺灣同志論述、身╱聲體政治及文化實踐(1990—2002)
2.
周芬伶作品中的酷兒書寫
3.
酷兒與科幻----洪凌小說初探(1995-2005)
4.
酷用A片:以女同志使用A片之經驗為例
5.
拆解性別框架的想像國度:百合同人小說中的迷挪用與酷兒情慾實踐
6.
性別辯證:凱薩琳歐佩作品研究
7.
《松田丸子》紀錄片之創作理念與製作說明
8.
論吳天章作品中潛藏的性少數敢曝策略與藝術實踐
9.
不只是玩玩!扮裝展演的實踐 - Su Misu 創作論述
10.
變裝皇后的言談及魯保羅變裝皇后秀中文字幕的分析
無相關期刊
1.
朝向「土、地、神、靈」群集的自我民族誌:從《山若有神》到《空城現場》
2.
方格女士:尋找消失的身體
3.
變裝皇后推進香港及台灣民主進程之道 (2011-2023)
4.
在資訊化生命控制情境下, 進行社會藝術的材料探索與創作思考— 資訊攻擊、感性材料與貓咪
5.
述說變裝:台北變裝製作領域中的商品原則與主觀性原則
6.
等待與測量: 行動到藝術的(不)介入
7.
台灣攝影藝術場域中經濟資本之研究 – 以十四位在世攝影藝術家為研究對象
8.
大展身手做展覽: 策展工作坊作為兒童展覽識讀之研究
9.
臺灣「 後另類空間」的文化生產: 立方計劃空間的社會美學意義
10.
數位式D類功率放大器之設計與實現:以振動試驗機應用為例
11.
應用模糊控制於微電網平滑化控制策略之研究
12.
電火花放電法製備石墨烯膠體應用於壓力感測器之研究
13.
基於STM32的新式電火花放電系統設計與優化
14.
電火花放電法製備奈米二氧化鉬膠體之製程參數研究
15.
使用DCU-Net於積水偵測與分割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