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1 04: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憲億
研究生(外文):LIAO XIAN YI
論文名稱:以資訊決策模式探討應用網路影音平 臺對烹飪行為影響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Applying Online Video Platforms on Cooking Behavior through Information Decision Making Models
指導教授:林彥岑林彥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en-Tsen Lin
口試委員:羅智耀張鴻騰張毓騰
口試委員(外文):LUO, JHIH-YAOCHANG,HUNG-TENGCHANG, YU-TENG
口試日期:2024-05-1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育達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所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3
中文關鍵詞:影音平臺美食節目烹飪行為索艾克頻道觀眾參與媒體影響
外文關鍵詞:Online video platformsculinary programscooking behaviorSoEck channelviewer participationmedia influe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隨著影音平臺的崛起和網路的普及,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透過美食節目來尋找食
譜、學習烹飪技巧,甚至受到美食節目的啟發開始嘗試新的菜餚和烹飪風格。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調查觀眾在觀看索艾克頻道美食節目後對烹飪行為的
觀念及行為意圖等相關資訊。問卷內容涵蓋觀看頻率、美食節目對烹飪技能的認
知、是否受到美食節目啟發而嘗試烹飪、烹飪頻率及對烹飪技能的信心程度等問
題。研究對象為索艾克頻道的觀眾,樣本包括具有觀看網路影音平臺烹飪節目經驗
的消費者。
研究結果顯示,觀看頻率對觀眾的烹飪行為有顯著的影響。觀看頻率越高,觀
眾對烹飪的興趣和實踐意願越強烈。觀眾透過節目學習到更多的烹飪技巧,增進了
對食材和烹飪過程的理解,並受到節目啟發,提升了對烹飪的熱情和參與度。此
外,本研究亦探討了影音平臺的崛起對傳統電視媒體的挑戰,指出新媒體在提供個
性化和高質量內容方面的優勢。
觀看索艾克頻道的觀眾普遍表現出對烹飪的興趣和熱情。觀看節目後,觀眾的
烹飪意願和實際的烹飪行為都呈現上升的趨勢。觀看後增進想做料理的意願,開始
嘗試做料理,對做料理的興趣有更大程度的提升,並提高了對做料理的熱誠。這說
明美食節目的觀看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和消遣,還能夠激發觀眾的烹飪興趣,促使他
們顯著投入到烹飪行為中。
本研究結果支持了假設 H2、H3 和 H4,即觀看索艾克頻道美食節目後的資訊蒐
集對烹飪行為具有顯著影響,觀看頻率對烹飪認知具有顯著影響,觀看索艾克頻道
美食節目後對烹飪認知具有顯著影響。這些發現對於理解美食節目在現代媒體環境
中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美食節目製作提供了實質性的建議,促進觀眾更
顯著地參與烹飪行為。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culinary programs on online video platforms
on viewers' cooking behavior, using the SoEck channel as a case study.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variables such as viewing frequency, cooking cognition, and cooking behavior
intentions. With the rise of online video platforms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internet,
more people are using culinary programs to find recipes, learn cooking techniques, and
even be inspired to try new dishes and cooking styles.
The study employ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viewers'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fter watching the SoEck channel's culinary
programs. The questionnaire covers viewing frequency,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the
culinary skills demonstrated, whether the show inspires viewers to try cooking, cooking
frequency, and confidence in their cooking skills. The survey sample includes viewers who
have experience watching cooking programs on online video platfor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viewing frequenc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viewers' cooking
behavior. The higher the viewing frequency, the stronger the viewers' interest and
willingness to practice cooking. Through the program, viewers learn more cooking
techniques,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ingredients and cooking processes, and are
inspired to increase their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in cooking. Additionally,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rise of online platforms to traditional television
media, noting the advantages of new media in providing personalized and high-quality
content.
Viewers of the SoEck channel generally exhibit a stro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for
cooking. After watching the programs, their willingness to cook and actual cooking
behaviors show an upward trend. The desire to cook increases, they start trying to cook,
iv
their interest in cooking grows significantly, and their enthusiasm for cooking improves.
This indicates that watching culinary programs is not just for entertainment but also
inspires viewers' interest in cooking, prompting them to engage more actively in cooking
behaviors.
The study's findings support hypotheses H2, H3, and H4, indicating that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watching the SoEck channel's culinary programs significantly
impacts cooking behavior, viewing frequency significantly impacts cooking cognition, and
watching the SoEck channel's culinary programs significantly impacts cooking cognition.
These findings are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culinary programs in the
modern media environment and provide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ulinary programs, encouraging more significant viewer participation in cooking
behaviors.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目次 vii
圖目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限制 7
第五節 研究流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影音平臺美食節目的興起 9
第二節 美食節目觀看對烹飪行為的影響 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16
第一節 研究方法 16
第二節 研究架構 17
第三節 研究假設 1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18
第五節 問卷設計 1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2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 22
第二節 單一樣本t檢定 24
第三節 變異數分析 2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3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39
第二節 建議 40
參考文獻 42
附錄 47



一、中文文獻
朱婉君(2013)。台灣電視內容第二螢幕應用服務之可行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組,臺北市。
餘治明(2021)。臺灣連鎖餐飲業於外送平臺廣告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吳紹群(2018)。博物館線上影音串流頻道之觀衆參與及瀏覽行為量化研究。博物館與文化,16,165-194。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161128001-201812-201903200011-201903200011-165-194
吳寬柔(2022)。實境節目字幕翻譯策略探討:以《慾罷不能》第一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臺北市。
李明璁(2021)。物裡學(2021復刻增修新版+全新攝影)。大塊文化。
李慧珊(2021)。當台灣沒有外國旅客新冠疫情下臺灣飯店做甚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樂活產業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李繡珠(2018)。結合藝術美學及藝術授權的異業應用創新模式-以陽光彩虹麵超人/熊好台灣時尚黑熊藝術創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臺北市。
周盈如(2022)。法國米其林指南的全球在地化與其臺灣在地化策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臺北市。
林語涵(2014)。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知識。青蘋果數據中心。
林莉琳、蘇蘅(2014)。從公共到娛樂:新聞性談話節目的移界與歧路。廣播與電視,37,63-99。https://doi.org/10.30385/JRTS.201412_(37).0003
林翠絹(2004)。網際網路與直播衛星的媒合:探討年代電通發展數位互動平臺之策略。邁向數位時代資訊傳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新竹市。
金彬娜(2004)。初探更多元的OTT自製劇:網路串流平臺與台劇內容的產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臺北市。
陳華文、陳映婕、王巨山、王逍、宣炳善、鐘紅清(2010)。傳統節日放假的意義及節日文化如何弘揚的對策研究——以浙江新調查個案為例。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5(3),8-26。
姚忠呈(2018)。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故事化敘述語態的思考。西部廣播電視,39(2),1-3。
洪圍閎(2019)。當代讀經教育理論與模式的探討--以中國大陸現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中市。
紀彥斌(2017)。影響消費者選擇OTT影音服務平臺之關鍵因素 —使用AHP方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中市。
徐迅(2009)。試論“女性經濟”背景下的餐飲經營策略。中國文化與旅遊。
翁瑞臨(2017)。影音分享社群使用者的影音內容貢獻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張亞莉(2021)。個人品牌建立:斜槓的跨域學習演藝與廚藝之綜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張芷瑄(2020)。YouTuber與產品形象一致性、YouTuber業配廣告揭露類型與產品屬性描述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臺北市。
陳宣毅(2018)。烹飪嗜好者的深度休閒特徵及其資訊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慧珊(2020)。新媒體時代下假新聞對企業形象之影響以及企業回應策略之研究-以三個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臺北市。
陳潁臻(2019)。以擴充科技接受模式檢視資訊品質與來源可信度對消費者的影響—以 Instagram 美食帳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臺北市。
馮忠恬(2009)。食話食說:台灣美食家的探索性研究(1995-2008)〔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臺北市。
黃文瑜(2014)。台灣電影行銷大陸市場初探-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新天生一對》、《賽德克巴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臺北市。
黃俊堯(2015)。看懂,然後知輕重: 「互聯網+」的10堂必修課。先覺出版。
黃哲斌(2019)。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媒體數位轉型的中年危機。天下雜誌。
葉乃靜(2015)。大學生觀看線上影音節目之隨興休閒資訊行為研究。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41(2),106-126。https://doi.org/10.6245/JLIS.2015.412/659
劉立行、呂子涵(2021)。網路直播之虛擬互動研究-以直播社交平臺類型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36(2),61-75。https://doi.org/10.6425/JNHUST.202112_36(2).0004
鄭志文(2018)。中國大陸OTT TV的GVC分析:以騰訊視頻與愛奇藝為例。資訊社會研究,35,125-159。https://doi.org/10.29843/JCCIS.201807_(35).0005
蕭民嶽(2008)。跳出「中」心,吃進中「華」:北市官辦大眾節慶的文化政治(1994-2006)〔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臺北市。
蕭怡君(2016)。數位匯流下雲端電視相關之法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台中市。
賴彥如(2013)。「家」與「烹調」意涵的再想像—4F Cooking Home烹飪班的場域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臺北市。
謝耘耕、陳虹(2015)。新媒體與社會(第十三輯)(簡體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簡維克、劉孔中(2009)。通訊傳播事業間結合的利益與不利益分析。公平交易季刊,17(4),93-139。
嚴子貿(2020)。時尚亞洲策展商務平臺機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二、英文文獻
Zhang, Z. (2021). Alternate title: Video Streaming and Platformized Society in China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Commercialization and Governance of Tik Tok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